極寒極熱,都是全球變暖的錯

2020-12-05 參考消息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作者:丁明虎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

連日來,歐亞大陸遭遇的極寒天氣引發了許多媒體和科學家的關注與討論,有聲音認為這次冷事件意味著「全球變暖已停止並開始冷化,近來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甚至30年」,部分媒體甚至宣稱「小冰河期來臨」。

事實上,「小冰河期」一詞並非第一次被提出,一直以來,在科學界就存在這個說法,就像在氣候變化上也分為支持派和反對派一樣。但嚴格來講,小冰河期這個概念沒有存在的科學依據。

「小冰河期」並不存在

在氣候學領域,所謂冰河期一般以萬年來計算,而比較短的冰河期也是要以百年或者千年來計。根據米蘭科維奇理論,地球的氣候變動取決於太陽軌道的遠近(地球繞太陽的軌道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有時離得近,有時離得遠,有時照射的角度不一樣也決定地球攝取太陽輻射量的多少),從而形成冷熱變化。

如果冬天吸收到的太陽輻射量較小,下雪結冰程度較高,會反射比較多的太陽輻射,導致夏天無法完全融化冬天所結的冰,這樣就形成所謂的冰河期。而直到地球軌道持續改變到下一階段,冰河期才會結束。以往這樣的冰河期可能是10萬年或者更久才會發生一次,但直到大約100萬年前,星球變動節奏的加快使得冰河期變為每4萬年一次,而後縮短為1萬年。

按照科學計算,最近數百年內或者幾十年內,正是人類可能要進入下一個冰河期的時段。而由於冰河期以萬年計,其產生和消亡在計算中可能產生誤差,但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所謂誤差放在人類生存的時間坐標中也是幾百年或者上千年。所以說,現在人們認為即將進入冰河期的說法沒錯,但既可能是未來100年,也可能是未來1000年。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就不存在以二三十年為期的「小冰河期」。

短期冷事件,不足以推倒氣候變化說

那麼人類進入冰河期就能否定全球變暖這一事實嗎?這是說不通的,因為氣候變化與冰河期遵行的是兩套完全不同的計量標準。氣候變化一般以百年為尺度來觀察人類生存環境,關於其所帶來的全部影響和後果的預計都是發生在數百年內,這與冰河期的萬年完全是兩個概念,就像是一個玩桌球,另一個玩籃球,中間不存在邏輯上的辯倒和證偽。至於這次短期冷事件,更不足以推倒氣候變化之說,天氣是短時精確變化,而氣候則是百年的趨勢走向。一直以來,世界範圍內的主流科學家們都認為,人類活動某種程度上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是不爭的事實,而人類必須為了保護家園提前行動。但也有少數科學家站在反對方,反對的聲音分為兩種:一種認為,全球變暖是事實,但由於地球在周期上屬於溫暖期,因而變暖完全是自然現象,與人類活動無關;另外一批人則認為隨著地球即將變冷,所謂暖化最終會停止。但由於目前全球在氣候變化上所掌握的數據和科學事實都有強有力的支撐,而反對者給出的證據仍然不值得信服,例如後者用所謂的「小冰河期」來解釋此次嚴寒天氣的說法。事實上前些年發生的所謂「黑客侵襲科學家電腦發現全球變暖之說是騙局」,也在後來被證明純屬子虛烏有。

極寒原由: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

而這次冷事件從機制和原理上來講,依然是全球變暖造成的,全球變暖的一個明顯的危害特徵就是容易造成極端事件:例如暴風、暴雪、暴雨、乾旱、熱浪等異常天氣,值得提醒的是,所謂極端事件除了極熱,還有極冷。所以,全球變暖其實並不意味著一味變暖,而是帶來的全球冷熱上的異常變動。

所以這次冷事件依然要放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來分析,全球變暖造成的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格陵蘭島冰蓋也越來越小——去年美國海軍潛艇經過北冰洋時雷達測出的冰蓋厚度也證實了這一結果。海冰在減小過程中自然要吸收熱量,熱量的來源主要是上層空氣,所以空氣中的熱量損耗會導致空氣變冷,就會形成異常的冷高壓,就是所謂的AO(北冰洋濤動)指數偏向負值,冷高壓向外擴散,從而帶來這次歐亞大陸大面積的冷事件。

事實上,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多後果會在未來陸續浮出水面。例如據測算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一米,預計會有43個島國消失,目前這43個島國都在策劃移民方案;由於暖化,原來在稍微低緯地帶的生物出現在南極海底,這就會造成生物鏈的破壞,例如科學家已經在南極海底觀測到肉食性帝王蟹的存在;在北極,因為冰面融化無法捕獵,從來不吃同類的北極熊開始互相殘食……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審視今年初的極寒天氣,會讓我們更加感受到人類保護家園行動的刻不容緩。(本報記者楊梅菊/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科學解密:極寒天氣和全球變暖,地球到底是冷還是熱?
    科學解密:極寒天氣和全球變暖,地球到底是冷還是熱? 首先,現在總說全球變暖, 怎麼還越來越冷呢? 其實這極寒天氣的出現, 就是全球變暖在推波助瀾。
  • 極寒天氣肆虐、冬季越來越冷,全球變暖是真的嗎?
    冬季越冷,就有越多的人懷疑全球變暖是否只是一場騙局?我們要明白,全球變暖是一個長期趨勢,它與短暫的天氣情況沒有直接聯繫。其他相關文章也對這種現象做過以下解釋。畢竟,北半球的冬天向來都很冷,寒潮也是自古以來都存在的現象,而不僅僅是在工業革命後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這段時間才新出現的。對此,科學家們表示,雖然尚未得出定論,但目前的研究結果確實表明,全球變暖或者北極變暖,的確令極寒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 全球變暖背景下,為什麼「極寒」天氣反而變多了?
    夏天變得一年比一年熱,兩極冰川面積不斷減少,世界各地森林火災越來越頻繁,地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可是,許多人仍然在懷疑,地球的溫度真的在升高嗎?那為什麼極寒天氣也增多了?地球升溫就是因為二氧化碳嗎?氣候危機下人類的前景到底怎麼樣?
  • 極寒天氣的解釋需要時間驗證
    中國有295個氣象站出現極端低值,霸王級寒潮席捲全國24個省份,全球則進入速凍模式,北美、歐洲、東南亞等部分地區迎來強烈的寒潮。全球變暖與極寒天氣看起來很矛盾,也似乎是在全球變暖之說打臉。為此,專家紛紛出來答疑解惑。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大類觀點。一是局部與全局、短期與長期的關係並不影響全球變暖的趨勢,二是正是全球變暖才導致了極寒天氣。對於第一種觀點,公眾可能比較好理解。
  • 誰說全球變暖後冬天不會越來越冷
    冬天極度寒冷的天氣與「全球變暖」並不矛盾。全球變暖正是冬季極寒天氣背後的一個重要推手: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導致極地海冰大量融化,在氣流和洋流系統受到影響時,就會出現超級寒冬。
  • 專家:地球可能迎來極寒天氣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全球變暖,小冰河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大家一直在「爭議」的問題,從2019年到2020年我們都沒有停止爭議過,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可能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也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要高溫時期
  • 全球變暖是騙局?地球目前處於自然變暖期,溫度升高是常態
    從數據來看,全球確實在變暖,但是,全球變暖真的失控了嗎? 全球變暖?全球回溫? 首先,我們要明白,溫度不是升就是降,自然界的溫度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值。 地球的這種溫度變化產生的結果就是冰期交替。
  • 去年的大海著實熱 觀測記錄佐證全球變暖事實
    原標題:去年的大海著實熱 觀測記錄佐證全球變暖事實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一項研究顯示,2017年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其相關論文18日在線發表於《大氣科學進展》。
  • 「千年極寒」或襲山東 熱夏之後極可能伴隨冷冬
    日前,北半球「千年極寒」或襲中國的消息經媒體報導後,牽動了不少人的神經。山東人的神經同樣為此牽動。從昨天開始,一股強冷空氣開始席捲包括山東省在內的大部分地區,部分地區降幅達20℃,東北、內蒙古等地在18日以後有可能以閃電速度向冬天過渡。再遇「拉尼娜」年,中國難免千年極寒的消息似乎正在一點點被印證。這樣,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北」地區將在這輪寒潮中首當其衝,山東亦難倖免。
  • 【科技日報】去年的大海著實熱 觀測記錄佐證全球變暖事實
    【科技日報】去年的大海著實熱 觀測記錄佐證全球變暖事實 2018-01-19 科技日報 李大慶 據此,大氣物理所的研究人員認為,2017年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  海洋累積了全球變暖的主要信號:90%的全球變暖能量儲存在海洋中,表現為海洋熱含量增加。同時,相對於地表和大氣中的指標來說,海洋熱含量受厄爾尼諾等氣候系統中的自然變率影響較小。因此,全球海洋熱含量變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穩健指針。不斷創紀錄的全球海洋增暖表明了無可置疑的全球變暖事實。
  • 來一場探索極限之旅,通過這4條路線感受極高、極溼、極熱、極寒
    來一場探索極限之旅,通過這4條路線感受極高、極溼、極熱、極寒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很多人都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在時間和經濟的壓力下,人們被城市和工作慢慢的馴化讓我們重新找回年輕的熱情,來一場探索極限之旅,通過這4條路線感受極高、極溼、極熱、極寒。極高之脊——探尋高原的物種起源想要感受極高,給大家推薦一條極限路線,拉薩—日喀則—絨布冰川—定日—佩枯措—日喀則。
  • 零下52度極寒席捲美國,有人在車庫被凍死
    許多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導致更多的極端氣象的產生。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變暖造成的極端氣象也越來越頻發:2007年,英國遭遇200年一遇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出現世紀大洪水,俄羅斯發生百年大旱;2011年,美國龍捲風造成幾百人死亡……近日,美國的中西部地區又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極寒天氣,部分州甚至氣溫低到零下52度!
  • 中國迎數九寒冬,美國遇狂風暴雪,氣候真的在變暖?
    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陽光輻射的能量因此更多地集聚在地面,造成全球氣溫保持快速升溫的趨勢。二氧化碳相當於被子裡的鴨絨,鴨絨越多,被子就越暖和。冬天越來越冷可以否定全球變暖嗎?近些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夏天似乎比以前更熱,同時冬天也感覺比往年更冷,每當冬季來臨,許多人都會搖著頭說:這是全球升溫的節奏嗎?現在明明是降溫了呀!還有人據此質疑「全球變暖」理論,說那就是胡扯。
  • 南極出現「西瓜雪」,全球氣候變暖有多可怕?
    當然在這些擔心的背後,其實多數可能與人類的關係都比較密切,這裡面牽涉到了氣候的問題,無論是歷史性的高溫還是如今又出現的「西瓜雪」,這都顯示出了氣候的「警鐘」已經在拉響了,地球真的還在變暖之中,與我們全球變暖的關係非常的大,那我們接下來看看南極的一個基本情況以及全球變暖到底有多可怕。南極歷史性的高溫多高?
  • Cover:北美寒潮和全球變暖有關?科學家認為這說得通
    除了過去不久的 2014 年,北美在 1977 年、1982 年、1985 年和 1989 年都經歷過極地渦旋帶來的嚴寒。天氣不等於氣候。眼下的北美寒潮只能說是暫時的天氣現象,而不是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呈現的氣候。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總統川普 1 月 28 日發布的推特不在理——他將寒潮視為打臉「全球變暖」的證據。
  • 全球變暖要停止了?太陽活動或進入極小期,科學家:不是好事!
    任何事物都保持著平衡的狀態,如果某一環節出現了失衡,那麼另一端也會失去平衡,進而引發各種不良反應。自然界也適用於這個道理,其實地球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當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後,地球也是能夠進行及時修復的,但隨著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過度開採,地球能做的反而也有限了。
  • 全球變暖的危害 全球變暖的危害是什麼
    那是因為全球正在變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球變暖的危害是什麼吧!  全球變暖的危害  1、全球變暖會使冰川融化,世界便會因為缺水而產生的衝突和戰爭。而如今全球變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積累速度遠沒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積累,這就斷絕了當地的飲用淡水。  2、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使他們的生活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地夫、塞席爾等低洼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很多海濱大城市也會受到牽連。
  • 《危險溫度》:全球變暖是北極發生劇變的直接原因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科學家研究證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而北極地區的海冰融化的越多,在中國東部、韓國和日本地區遭遇的冬季極寒天氣就越多。按目前的速度測算,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大約0.6米,像「印度洋明珠」馬爾地夫,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橫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吉里巴斯等島國,都可能完全消失。
  • 科學家又要頭疼了,全球變暖還沒解決,人類又迎來大問題!
    科學家又要頭疼了,全球變暖還沒解決,人類又迎來大問題!地球每天都在不停運轉,有規律可循。不難發現,每年的溫度隨著月份的增加發生變動,所以才有了四季交替。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喜歡春天和秋天,太陽不燥熱,夜晚也不冷,最適宜旅遊了。
  • 地球加速變暖,未來的冬天到底是冷還是熱?
    全球變暖不可否認,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說法,2020年全球依然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所以地球還在升溫之中,並且是越來越強,就算是今年有拉尼娜現象來將地球溫度降下來,但是這對地球的升溫來說,就是「撓痒痒」,所以完全沒有什麼成效。地球加速變暖,未來的冬天還會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