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百科-004-孩子已經上小學了,還是什麼都不會做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 [韓] 宋炯錫 等 /

出版社: 後浪丨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後浪

原作名:

譯者: 任李肖垚

出版年: 2020-11

豆瓣評分9.1

004-孩子已經上小學了 ,還是什麼都不會做

勤奮感(industry )VS.自卑感(iferiority)階段:弗洛伊德人格發展階段中的潛伏期

這一時期的孩子們正式參與到系統的學習過程中,開始學習新的技能,自己動手製造一些東西,完成課業。,孩子們會因此為自己感到自豪,同時學會勤奮。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如果在學習技能時失敗或被父母過度保護,抑或沒能在同齡人的小團體中佔據一席之地,就可能陷入自卑情緒之中。

上小學的女兒有這樣一個作業, 要求把每個句子各抄3遍。 女兒一回來就抱怨說,這樣的作業太機械了,毫無意義。其實所有大人也都經歷過類似的學生時期,我真的不知道的該如何回答她。這個時期應該如何學習呢?

到了學齡期,孩子們開始進入學校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雖然有時會被新的知識和體驗迷住,產生新鮮感,但更多時候則需要反覆練習已經學過的東西,難免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最近伴隨著學前教育的普及,想要在學校學習全新的東西就更加不容易了。儘管如此,孩子們仍然需要不厭其煩地練習寫字,將九九乘法表倒背如流,反覆訓練算數能力。孩子們會通過這些無聊的過程,慢慢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這就好比第一次學習吹豎笛或練習跳繩的時候——剛開始根本無法吹出動聽的旋律,也無法做到連跳10次不被繩子絆倒。但堅持一兩天的反覆練習之後,就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並從中獲得成就感。相反,如果練習中途放棄,自卑情緒便會如潮水般湧來。

埃裡克森的發展理論認為,6至11歲這-階段是 兒童發展的分水嶺,決定了他們是會變得勤奮還是陷入自卑。孩子們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成功做到某件事後,就會獲得自信,感到自己充滿力量,並因此變得更加勤奮。他們成年之後,即使在職場生活或家庭生活中遇到難題,也不會輕易放棄。因為體驗過堅持就能成功的快感,他們的抗壓能力更強,能夠充滿力量地解決許多問題。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學到的不僅是九九乘法表或跳大繩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勤奮這一品德。 因此面對抱怨作業沒意思的女兒,我們可以這樣說:「現在的你不僅僅是在學習書寫,更是在學習人生的大道理哦。」

這一時期,孩子們慢慢離開家庭,開始與社會接觸,學習與同齡人相處以及適應校園生活。通過在自身所屬集體扮演的新角色以及逐漸顯現的個人特質,他們慢慢開始形成新的自我,擁有了「子女」以外的其他身份。這一身份或許是全小區最幽默的調皮鬼,或許是班裡最正經的模範生,又或許是在遊樂園充當隊長角色的假小子。總之,這是他們在集體中展露出的個性特徵塑造起來的形象。如此一來,孩子們能夠通過集體活動培養起社交能力,並學習遵守集體規則,這為他們今後的社會生活打下了基礎。

從認知發展階段的理論來看,皮亞傑認為7或8歲是孩子從前運算階段到具體運算階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period)的轉換期。這一時期孩子開始能夠進行系統、有邏輯的思考。例如開始產生可逆性思維,同時學會了給不同的物品分類。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只能記住-一個 連續的4位數,而到了9歲時,則可以記住一個連續的6位數了。同時,孩子處在低年級時,只能將精力集中於事物和狀況中充滿特點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自我中心主義嚴重,因此無法進行綜合性思考。而到了高年級,他們會針對事物和狀況進行全面的思考和把握。這一時期,孩子們開始系統地學習,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體驗快樂和價值感,收穫周邊對自己的肯定,並開始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完成某件事來獲得成就感。再來,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們開始能夠理解抽象事物,運用更加豐富的詞彙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了。

認知發展的同時,孩子們的道德品質也在逐步得以完善。例如,幼兒時期的孩子也知道不能夠打碎盤子,但他們無法理解「無意中」打碎和「故意」打碎的區別。然而6至II歲的孩子開始懂得,相比事情的結果,動機往往更為重要。從某種層面來說,無意中打碎15個盤子的小孩和因為背著媽媽偷吃糖而打碎1個盤子的小孩之間,後者的行為更為惡劣。

小貼工

小學各年級階段發展特徵

小學一年級:

比起幼兒園階段更能集中精力、開始有邏輯地思考及推測事物。能夠指出他人的過錯,但尚且無法很好地接受他人對自身的指責、有時顯得善變。

小學二年級:

行動積極,充滿活力,試圖挑戰許多能力之外的事情。做事時胸有成竹。能夠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且能夠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評價和批判。自身所屬集體的重要性漸漸高於家庭,開始和同齡人建立起穩定的人際關係。能夠控制自己,並對自己的行動負責。

小學三年級:

逐漸從父母身邊獨立,重視朋友關係,渴望集體歸屬感。獨立性變強,開始享受自主決定、計劃和行動。能夠理解他人對自身行動的看法,對周圍的反應評分變得敏感。可能表現出反抗權威的傾向、以及擔心無法得到朋友認同的不安感。

.小學四年級:

逐步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夠理解和接的朋友或他人的行動態度。能夠運用自身洞察力推測出某些結論。

小學五年級:

易興奮,多動,對於有趣的事物好奇心旺盛。有不分情況只顧表達自我意見的傾向。 競爭意識增強,言語粗糙,對集體內部的動向敏銳。對大人的不滿增多、喜歡批判父母,成產生諸多要求,這一時期大人的時耐心尤為重要。

小學六年級:

女生身體發育迅速,長個子的同時體重增加。 男生性意識增強、 對於身體的關心變多,需加強性教育。這一階段的孩子開始樹立起自信心和自負感、直覺能力及洞察力增強,更加強烈地欲望集體歸屬感,會因為脫離集體顯得不自在。

相關焦點

  • 《家庭心理百科》,全家人的私人心理顧問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以前家家都5、6個孩子的時候,反而更快樂呢?思來想去,我得到一個答案,那就是:我們現在想要的太多了!寶寶要贏在起跑線上,家庭教育不能落下,各種早教啟蒙都要學,運動強身也要搞......要那麼多,能不累嗎?但是話說回來,我們也是累並快樂著,當寶寶可以自己看書時的喜悅,可以自己搭積木時的欣慰,都是數不清個日日夜夜累出的成果。
  • 「小小年紀能有什麼壓力?」這本《家庭心理百科》告訴你答案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大人說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能有什麼壓力?」「做孩子才是最無憂無慮的」。誠然,做孩子確實壓力小,但並不代表孩子就沒有壓力和煩惱。說到煩惱,幾乎每個人都有。最近,看了一本「厚厚」的書《家庭心理百科》,將人生從出生到老年,每一個階段會遇到的心理典型問題都匯總出來,解答了數十種身心問題近200個人生煩惱。《家庭心理百科》是由韓國十位精神科醫生匯集從業多年的真實治療案例編撰而成。
  • 《家庭心理百科》——讓身心健康同步並行
    《家庭心理百科》——讓身心健康同步並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消息,2020年抑鬱症會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由抑鬱症導致的自殺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全世界約2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自殺已經成為第二大死亡原因。
  • 《家庭心理百科》:嗷嗷待哺到垂垂暮老,如何料理好樁樁煩心事
    因為是第一個孩子,第一次做父母,所以事事都必須細緻,所以為人父母的煩惱也非常多,甚至都真的沒想到養一個孩子如此辛苦。在職場、育兒、家務中,很多媽媽們都在做著別人眼中很輕鬆很自然的事,其實有多少不順心和鬧心只有做媽媽的才能體會。
  • 《家庭心理百科》:孩子愛打架,家長選擇影響孩子一生
    而這些能力都應是構成人類智能的一部分。因此,對於性格不同的孩子來說,社交問題有著鮮明的個人特徵,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在心理學著作《家庭心理百科》中,作者宋炯錫就詳細講述過這一話題。4.以打小朋友來吸引人注意的一種手段因為現在的家庭多數是一孩家庭或者是二胎家庭,所以孩子們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家庭所有的資源都向其傾斜,當他在外時,便不能享受矚目的感覺,所以下意識想要得到別人的注意力。
  • 《家庭心理百科》:一本新華字典式的養娃避坑指南,你值得擁有
    多希望她也曾給自己準備過這樣一本《家庭心理百科》,茶餘飯後隨手翻看,或者在遇到親子關係、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夫妻關係問題時帶著煩惱和困惑來學習和尋找過答案。這樣新聞中的這個悲劇可能就不會發生,世界上就能少一個這樣背負著後悔、痛苦和自責、永世不得安寧的可憐媽媽。02.
  • 《家庭心理百科》化解女人的中年危機,在時光中做更好的自己
    有的女人結婚生娃以後,圍著孩子丈夫灶臺團團轉,一地的雞毛瑣碎佔據了她所有的時間,一年365天幾乎沒有周末和假期可以休息,把孩子照顧好了,卻唯獨沒有照顧好自己。有的女人在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間掙扎,恨不自己有三頭六臂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的很好。比如我,既想帶好孩子,又想事業更上一層樓,結果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痛苦之中。
  • 孩子上小學前要做什麼準備?父母提前做好這些工作,娃順利上小學
    文 | 小書蟲媽媽琪琪九月份就要上小學了,琪琪媽媽認為應該為女兒做些入學前的準備。聽有經驗的寶媽說,入學前,最好把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借來,讓孩子把拼音和加減法都學會,這樣上小學就輕鬆了。但琪琪媽媽擔心,如果把這些知識都教了,孩子上學還有什麼興趣呢?
  • 《家庭心理百科》,一本讓人找到出路的心理藥箱
    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百科全書是那種很厚類似大磚頭的書,看著就讓人心生畏懼,內容更是枯燥,讀起來晦澀難懂,《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雖然看著很厚重,但會讓人讀起來眼前一亮,書中運用了講故事的方法,生動有趣的同時還能增加心理知識。
  • 《家庭心理百科》:撕開視而不見的假象,剖析家庭心理的真諦
    這部電視劇在播出期間,之所以能頻頻登上熱搜榜,與這些痛點都是息息相關的,它將一個家庭要面臨的種種問題,都一一顯現在觀眾面前,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家庭成員的心理導向是最關鍵的樞紐,或喜或悲只在一念間。這類電影題材的崛起,也預示著家庭倫理的教育問題,在社會上的反響非同一般,像婚姻、原生家庭、親子關係、職場問題等眾多因素,在慢慢地吞噬我們的心理。
  • 《家庭心理百科》:人生實苦,請給它加點甜
    譬如:小時候你不知道為什麼沒人和你做朋友,父母為什麼不肯讚賞你,長大後你為什麼找不到愛人,結婚後,婆媳,親子,夫妻關係為什麼沒有那麼和諧,人到中年為什麼總陷於虛無和失落。這都是因為什麼呢?這個時候,你是不是特別受傷?覺得自己很不幸?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有些問題,你可以自己解決,你完全可以更幸福一些。
  • 家庭必備心理急救醫藥箱,我推薦這本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
    我時常在想,針對國人的這種內斂和晦澀態度,如果有一本類似於成語詞典一樣的心理詞典就好了,從小到大的各個人生階段,大概率會出現的各種心理困擾,在這本心理詞典上都能找到一些基礎的常識性的解答,讀者可以通過自主閱讀,快速的在書中找出自己當前對應的心理困擾的應對方法,這樣既可以不用去醫院找心理醫生也可以不用長期過度壓抑自己了。
  • 孩子上小學了還尿床,咋辦?
    該不該為了避免孩子尿床在夜裡多次把孩子叫起床?孩子上了小學二年級還尿床該怎麼辦?5月23日,記者請兒科專家為市民解答困惑。  27歲的讀者張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今年12個月大,在小孩剛出生不久她就發現,由於寶寶經常尿床,他的小屁股經常被尿泡得青一塊紫一塊的,尤其在晚上,寶寶的小屁股被泡的時間就更長了。
  • 家家必備的百科全書,你的家庭心理醫生
    其實,你有類似的疑問或者感受的話,不妨來讀一下《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這是一本專為東亞家庭定製,以人的一生為時間線索,集合了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多年來接到的諮詢案例的心理百科全書。 《家庭心理百科》是由韓國高麗大學心理學博士宋炯錫帶領他的作者團隊撰寫的。
  • 孩子都快上小學了,還總尿床?醫生:有8種因素在影響
    孩子快上小學了為什麼還會尿床這是一種病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風溼免疫專科主任檀衛平教授介紹,一般來說,年齡大於5歲的兒童,在睡眠中出現不自主的漏尿現象,至少每周2次並持續3個月或以上,就是患了遺尿症。
  • 小學百科知識大全,提高孩子知識儲備,讓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
    小學百科知識大全,提高孩子知識儲備,讓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除開正常的語文、數學等學科的學習之外,我們希望家長們要重視孩子閱讀的積累。相信大部分家長都知道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和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吧!當時還只有四五歲的嗯哼,就知道飛機能在天上飛,是因為它有噴射引擎,用力旋轉就可以飛了;也知道蕨菜在恐龍之前就有了。
  • 孩子上了小學還尿床?父母不要輕易發火,這樣處理才是對的
    因為相信不少人都做過這樣的夢:等著上廁所,但卻怎麼都找不到,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舒服過後卻發現這只是一個夢,自己尿在了床上。不過這一般是發生在孩子身上,大人都是直接被憋醒罷了。有的家長會說,孩子小的話,尿床、尿褲子什麼的的確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都上了小學,還出現尿床情況的話,就有問題了吧?
  • 《家庭心理百科》:人生不同階段的煩心事,你從這裡可以找到答案
    接下來我就以電視劇佟大為和佟麗婭主演的《愛的釐米》中兩個家庭發生的種種事情作為例子來分析這本書的優點。而為什麼會以《愛的釐米》這部電視劇發生的情節來解釋《家庭心理百科》這部書的價值所在呢?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這部電視劇的兩個家庭中發生種種一切,在中國式的家庭具備相當的代表性。
  • 火丁教育家庭指導師:孩子容易患上的5種心理障礙
    這表明中國有5000萬至1.2億兒童因罹患心理障礙而需要專業治療。  誰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又健康,孩子的身體健康是家長們十分關心的,但家長們是否關心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們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將會導致孩子在學齡期發生學習困難、交往困難等對學校適應不良的現象,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 小學生100個百科知識常識,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量,開拓眼界
    現在的學習教育已經不再是只學課文知識了,一些課外知識也是需要孩子們去學習和了解的。我們不能止步於課本知識,這樣的學習會讓孩子覺得既枯燥又乏味,適當地讓孩子接觸到一些課外知識,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厭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