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百科》:撕開視而不見的假象,剖析家庭心理的真諦

2020-12-11 冷眸六六

電視劇《都挺好》,名字的寓意很好,但實際上卻沒有一個真的好,在每個人物身上都透露著命運的糾結,可以說它將家庭中常遇見的問題,來了個大匯總,包含了婚姻、養老、教育、職場等多個痛點。

這部電視劇在播出期間,之所以能頻頻登上熱搜榜,與這些痛點都是息息相關的,它將一個家庭要面臨的種種問題,都一一顯現在觀眾面前,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家庭成員的心理導向是最關鍵的樞紐,或喜或悲只在一念間。

這類電影題材的崛起,也預示著家庭倫理的教育問題,在社會上的反響非同一般,像婚姻、原生家庭、親子關係、職場問題等眾多因素,在慢慢地吞噬我們的心理。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然而,正是這些問題的頻繁輸出,才讓10位韓國一線的心理精神科專家,共同完成了《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與其說它是一本囊括各類家庭心理的書籍,倒不如說它是一本工具書。

它就像每個家庭必備的急救醫藥箱一樣,匯總了從嗷嗷待哺到垂垂暮老,各個階段的常見問題,以便能從中找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辦法。

那麼,我們就家庭中最為常見的婚姻問題為例,看看是否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01面對婆媳關係,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以及願意承受的理由

儘管如今早已不是婚後需要侍奉婆家的時代了,婆媳間的問題也已經是老生常談,可即便如此每每說起此類問題,還是能引來大眾的熱議。

曾經在一檔節目中,何炅就婆媳問題發表了自己看法,他說:婆婆不喜歡兒媳這件事上,不能說是婆婆的不對,婆婆本身沒有喜歡兒媳的義務,能讓婆婆喜歡,這是兒媳的本事。

這觀點一出,就有不少的網友表示:同理可證,媳婦也沒有義務去喜歡婆婆。

看似有相互叫囂的做法,但究其根本卻表達了兩種不同的觀點,婆媳間所處的角度與立場都不一樣,常常是各說各的道理,何炅的言論看似冷漠,卻也撕開了婆媳間相處的真相。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在《家庭心理百科》書中,作者告訴讀者,在處理這類問題時,需要保持理智,不要被負面的情感淹沒,要努力探索有效的解決方式。

作為兒媳,不要有不切實際的美好幻想像是「今後婆媳關係丈夫會幫我處理」、「跟婆婆能像媽媽一樣親密相處」、「只要好好表現就不會存在婆媳問題」諸如此類的願望。

作為丈夫,需要作為中立的仲裁者來處理矛盾多數的丈夫在遇到婆媳問題時,常常是怕殃及池魚,而選擇明哲保身,但就是這樣的態度,會讓事態發展越來越不可控。作為丈夫,應該大膽的站出來協調處理,保持公平的態度與明確的主張,畢竟丈夫的出面調解,對婆媳間的問題有著巨大的影響與幫助。

作為兒媳,不要一位低聲下氣討好婆婆,要懂得適當地拒絕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弱勢的一方,總想著息事寧人,要找到自己的歸屬感的同時,在矛盾出現後,應該積極地進行溝通和對話,不要被負面情感左右破罐破摔,在不斷溝通過程中,找到相處之道的技巧,使婆媳關係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中。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02在婚姻中,一旦受到傷害一定不能假裝視而不見

婚姻就好比一場修行、一場遊戲,從新手村開始,一關關的闖,一關關的攻破,直到遊戲結束。而在這場修行中,最讓人難過的不是感情破裂,而是另一半對感情的背叛。

在《家庭心理百科》書中指出,在遇到這樣的事情,一般人通常會做出幾種選擇:

其一,絲毫無法容忍對方的行為,堅持主張離婚;其二,選擇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重建婚姻生活;其三,出於對自身尊嚴的維持、對經濟狀況的憂慮,以及對子女的保護,在明知對方背叛的情況下,依然選擇視而不見,努力維持表面的和平。其實,不管哪種選擇,在得知另一半背叛的瞬間,就如同被雷劈了一般無比痛苦。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當初,馬伊琍與文章的愛情羨煞了很多人,但得知文章背叛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婚姻就偏離了軌道,在鬧得沸沸揚揚時,馬伊琍以一句「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選擇原諒了文章,她覺得一定要給人犯錯的機會。

可婚姻的世界,不容許出現裂痕,哪怕被修復完好,也會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最終,他們的婚姻還是走向了終點。

正如曾經馬伊琍說過的那樣:真正的愛情一定是雙方的,它計較的不是我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而是我對自己妥協了多少。

理想的婚姻是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相互治癒,而不是喪失自我一味的妥協,降低自己的底線。

或許,大多數人會因為不忍破壞家庭,而選擇忍氣吞聲繼續過日子,但過不了多久就會發現,自己會被心中壓抑的憤怒和委屈,拖進抑鬱和狂躁的泥潭之中。在對方面前不斷地翻舊帳,迷失了自我,最後夫妻關係越發惡化,只能走向破裂。

殊不知,當你不忍破壞家庭時,對方已經破壞了家庭的美滿與和諧。所以,在婚姻中受到傷害時,一定不能假裝視而不見。如果不及時疏導與接受現實,傷口就會腐爛化膿。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03不要期待另一半能夠戒掉暴力行為

婚姻生活中最可怕的部分,就是對方突然表現出暴力傾向。

前不久,一位四川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還在為脫離苦海而感到開心,卻慘遭前夫潑油縱火,最後因傷重離開了人世。

花兒一樣的姑娘,在家暴的泥潭中默默承受了十幾年,本以為離婚後可以開始新的生活,此後的人生不再有暴力。可哪知離婚並沒有讓她擁有安全感,反而遭到前夫多次的威脅與施暴,多次報警也未能逃離悲劇。

雖然,這樣的極端的事件不常見,但也絕非個例,這也致使大眾對家庭暴力,產生了深惡痛絕的感覺,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到底應不應該原諒施暴方。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在《家庭心理百科》一書中,作者明確表明,在婚姻生活中,暴力是最糟糕的行為,必須嚴厲禁止。但與此同時,也要弄清這一暴力情緒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為何會突然變得瘋狂。

人們常說「家暴只有零次與無數次」,即便施暴者經常是以道歉、承認錯誤並承諾不再犯,來取得原諒。

可事實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施暴者是不值得被原諒的。

施暴者在反覆發生暴力傾向後,絲毫沒有流露出悔過和愧疚的情緒,甚至賊喊捉賊反過來指責被害者,面對這樣的人,就要及時考慮離婚,而不是選擇原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可在涉及精神及心理方面的問題時,不應單純從「正常」或「不正常」的角度去評判,它和我們的身體健康一樣,是需要被細心照顧和密切關注的問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原生家庭中走出,再到新生家庭,在每個家庭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家庭的不同,所造就的因果也就各不相同,其中家庭成員的心理表象,也就尤為重要。

所以說,家庭是個大學問,需要用心去經營。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家庭心理百科》,全家人的私人心理顧問
    所以,時刻關注自己的心理活動和情緒非常重要。及時了解自己心中所想,及時尋得方法發洩,才能讓家庭生活和育兒生活更加順利溫馨。《家庭心理百科》,是我最近遇到問題翻看最多的一本。東亞家庭最具價值的參考案例《家庭心理百科》是由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將多年來在醫院、課堂、學會的經驗及見聞與各自領域的知識整合篩選,以人的一生成長為線索,採擇出近200條對東亞家庭最具價值的參考條目,並運用自身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技巧作出解答
  • 《家庭心理百科》,一本讓人找到出路的心理藥箱
    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百科全書是那種很厚類似大磚頭的書,看著就讓人心生畏懼,內容更是枯燥,讀起來晦澀難懂,《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雖然看著很厚重,但會讓人讀起來眼前一亮,書中運用了講故事的方法,生動有趣的同時還能增加心理知識。
  • 《家庭心理百科》——讓身心健康同步並行
    《家庭心理百科》——讓身心健康同步並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消息,2020年抑鬱症會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由抑鬱症導致的自殺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全世界約2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自殺已經成為第二大死亡原因。
  • 《家庭心理百科》化解女人的中年危機,在時光中做更好的自己
    《家庭心理百科》對此一一給出了的答案。● 健康危機:身體不舒服卻檢查不出問題女人到中年,總是覺得身體這不舒服那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又檢查不出問題來。其實是身體上內分泌的失調、各種由於早期的壓力焦慮引起的身體問題。
  • 《家庭心理百科》:一本新華字典式的養娃避坑指南,你值得擁有
    《家庭心理百科》中關於孩子犯錯的一些處理建議和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中,關於新聞中提到的初中孩子犯錯的問題,可以找到哪些處理建議和方法?在書的184頁"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正確溝通?"
  • 《家庭心理百科》:人生實苦,請給它加點甜
    《家庭心理百科》就是一本特別實用的書,本書作者團隊是宋炯錫博士領銜,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傾心打造。它以人的一生為時間線索,將從小到老可能會遇到的心理問題悉數囊括。篇章短小,將知識化整為零,隨用隨翻。我們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擾,這裡幾乎都有說明,重要的是側重引導解決,講解深入淺出,內容紮實全面,文風親切易讀,被譽為「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
  • 家庭心理治療實用書籍,構建良好的家庭關係
    這些年,「原生家庭」這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家庭教育的疏漏,正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源頭——童年的傷害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散,反倒愈演愈烈。長大後的我們,既要撫平原生家庭的傷害,也要就此學會做一個優秀的父母。為此,我們歸納了一些家庭心理治療實用書籍,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這本《家庭心理百科》告訴你答案
    最近,看了一本「厚厚」的書《家庭心理百科》,將人生從出生到老年,每一個階段會遇到的心理典型問題都匯總出來,解答了數十種身心問題近200個人生煩惱。《家庭心理百科》是由韓國十位精神科醫生匯集從業多年的真實治療案例編撰而成。
  • 家家必備的百科全書,你的家庭心理醫生
    其實,你有類似的疑問或者感受的話,不妨來讀一下《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這是一本專為東亞家庭定製,以人的一生為時間線索,集合了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多年來接到的諮詢案例的心理百科全書。 《家庭心理百科》是由韓國高麗大學心理學博士宋炯錫帶領他的作者團隊撰寫的。
  • 《家庭心理百科》:人生不同階段的煩心事,你從這裡可以找到答案
    從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到購物癮、傳統節日症候群、空巢症候群,這些正統或者不正統的心理問題又該如何應對呢?這就是一本詳細講解這些問題,並幫助你們答疑解惑的家庭百科式兒的心理學書籍,人生中的不同階段,出現的不同問題,或者關於因為身份變化而引發的夫妻、父子、母子之間的種種心理問題你也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 《家庭心理百科》:嗷嗷待哺到垂垂暮老,如何料理好樁樁煩心事
    最近看了一本韓國高麗大學心理學博士宋炯錫的《家庭心理百科》,經由廈門大學文學學士任李肖垚翻譯,作者專業的知識和經驗技巧對「煩心事」作出了解答,這書堪稱「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作為單親媽媽/爸爸,覺得自己能照顧好孩子,但是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真的能好好地健康的長大嗎?對孩子始終有著愧疚。希望孩子能和繼父繼母和諧相處,但又擔心孩子會不會產生心理問題。在人際關係方面,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和同學們朋友們友好相處,能找到小夥伴,但是孩子卻總愛打架,愛欺負同學,沒有眼力見兒,這樣不止影響了交友,甚至隨時會影響到好性格的形成。
  • 《家庭心理百科》:孩子愛打架,家長選擇影響孩子一生
    劉璇說,兒子便不是一個小霸王,可是身為男孩,他的防衛心理很強,所以他們夫妻很糾結該怎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聽了劉璇夫妻的抱怨,Gai周延卻有著另一番見解,他說:「如果是兒子的話,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 家庭必備心理急救醫藥箱,我推薦這本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
    《家庭心理百科》封面誰知道這幾天就被我發現後浪出版社2020年最新引進出版的《家庭心理百科》就是這樣一本有著類似功能的「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這本《家庭心理百科》是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專為東亞家庭定製,在韓國及周邊的東亞國家是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
  • 家庭的力量——心理治療的家庭視角
    家庭的力量——心理治療的家庭視角 2020-12-16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利用家庭療法對邪教痴迷者進行心理矯治
    大多數痴迷人員在家庭情感、溝通、關愛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障礙。經實踐表明,家庭療法適用於老年期或女性痴迷人員的心理矯治。  68歲的楊某2004年習練法輪功,有散發法輪功宣傳品的行為。他的兒子多次勸說,均未取得明顯效果。影響楊某修煉的因素有四。其一,健康因素。
  • 豆瓣評分9.1分,拿來即用的家庭心理百科全書
    有沒有可能將從小到老會遇到的心理問題悉數囊括,並將正確答案匯集成一份觸手可及的資料,供人們隨用隨取?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通力合作,歷時一年,推出了《家庭心理百科》一書。這是一本從嬰兒的心理發展講到成年階段的人際關係、再到老年期的精神疾患,囊括了一生各類問題的情感/情緒/精神類書籍。
  • 如何完善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
    婚姻是件很神聖的事情,但當今社會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孩子受傷害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不同的家庭環境會造就不同性格的孩子。如何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相對於一個假象的婚姻關係,父母貌合神離,孩子會變得冷漠,任性和自私!想想很多時候父母不恩愛,孩子就算再如何去教育和維護,都會造成一定的傷害。而離異家庭的孩子內心更加叛逆,很多時候不想造成這樣的局面,但感情破裂無法挽回,離婚就成了板上定釘的事情。離婚以後對於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不能隨著婚姻的消失而消失。
  • 「家庭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工作坊」在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舉行
    4月14日至15日,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天津督導點培訓項目——「家庭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工作坊」在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順利舉行。本次培訓請到了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國內家庭治療領域的領軍人物孟馥教授來津授課。共有包括天津市各高校、中小學心理教師、醫療系統的心理治療師、以及社會機構的心理諮詢師等共計55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 深心一心理諮詢師走訪空巢家庭,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
    為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況,並疏導老年人的孤獨心理,由福田建設專項資金資助的「愛在身邊,天使總動員、關愛空巢家庭」公益項目,深心一心理聯合桂花居家養老服務站一同為社區的空巢老人提供免費的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有效地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 家庭心理治療「一鍋端」:一人心理生病,可能整個家庭都有「病」
    婚姻關係是整個家庭關係的基礎,夫妻之間不融洽必然會導致其他關係的坍塌。比如母女之間的爭吵大戰升級,母子之間的互相指責抱怨,最後到了不得不求救心理諮詢師的境地,才解開了大家彼此的心結,挖出了導致這種種矛盾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