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養的貓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一簞未厭魚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謝周元之送貓詩》
為了更好地應對工作和學習上的壓力,當代人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按照原定的規劃成功入睡。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會在半夜聽見悽慘的貓叫,聲音之大,令人倍感不適,許多人因此睡不著覺。在人們的印象中,貓慘叫一般都是因為被人踩了尾巴,或不幸遭受傷害,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其實是貓正在繁育下一代的緣故。那麼為何母貓在交配時,會發出悽慘的叫聲呢?同為哺乳動物,為何人卻沒有這種表現,人類與貓科動物究竟有什麼不同?
關係與共同點
人與貓的關係,說來簡單。由於雙方力量差距懸殊,體型也大相逕庭,貓遇上人只有當寵物的份兒,因此人與貓之間大部分都是「主人與寵物」的關係。即便有些人以主人自稱,但還是隱藏不了馴養寵物的實質。不過既然同為哺乳動物,兩者之間的共同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都是恆溫動物,又比如都是哺乳或胎生。儘管人與貓有著許多共同之處,但他們的差異也並不渺小,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生產與繁殖問題了。
慘叫緣由
不同於人類締結婚姻的習慣,貓結合交配只憑本能,因此,它們並沒有固定的生育伴侶,而是「走到哪生到哪」。除此之外,雌貓交配時發出的慘叫也與人類女性有著較大差異。這不由得勾起人們的好奇心,雌貓究竟為何原因,會在繁育下一代時發出慘叫呢?任何動物都需要繁育下一代。然而在動物界,繁育下一代是件極其浪費時間和資源的事,因為它們一旦需要繁育下一代,就會陷入一段虛弱期,在這期間,任何動物都能掠奪它們的食物,甚至能威脅它們的生命。
因此它們要提高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成功受孕,儘可能減少自身損失。為了適應這一情況,動物催生了獨特的身體構造。原來公貓會在交配過程中劃傷雌貓,好刺激雌貓排卵。不光如此,為了雌貓在交配過程中不傷害到自己,雄貓往往會狠狠咬住雌貓的後頸,不給它反擊的機會。由此一來,雌貓遭受的傷害加倍,發出慘叫也是必然的了。
有何不同
人與貓有著相當大的不同。拋開生活習慣,外形特徵不談,單是兩者的婚育生殖就存在很大差距。封建社會時期,一個男子可以有多個妻子。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平權主義的興起,現代婚姻制度逐漸演變為一夫一妻制。不難看出,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現代都市,無論是一夫多妻還是一夫一妻,男女雙方的關係都是有著明確規定的,就連後代也得由雙方共同撫養。
反觀貓科動物,由於壽命較短,它們往往「單身」,雙方很有可能一次後就不再相見,幼崽也歸雌貓撫養。交配尚且如此「無情」,更別說確定婚姻關係。而且,人類並沒有發情期,女性的排卵都屬於隱性排卵,貓科動物則與之相反。反觀人類,即便男女雙方身體健康,要想懷孕,也得挑合適的日子。除此之外,人類與貓科動物的生育有效期也有所差距。有得必有失,上帝給了它們簡短壽命的同時,也贈予它們一生的繁育下一代的能力。
結語
從人類與貓科動物的差距中,我們可以得知,任何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理行為都是有原因的。生命並無高低貴賤之分,物種之間更是平等。我們存在差距,但也僅僅只是差距。任何一種生物的生存和延續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依據,作為共同生存在這個美麗地球上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尊重它們、愛護它們,不應因力量的懸殊和文明的差距將它們看作「低等的生物」。動物也有靈智,只是苦於語言不同,無法與人類溝通。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