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及口腔正畸治療

2021-02-19 齒道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指累及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以顳頜關節在開閉口運動中出現單側或雙側疼痛、彈響,開閉口運動障礙為主要特徵。不典型的病例可能表現為患者不明原因的頭痛、肩頸部疼痛、夜磨牙等症狀,由於長期病痛的折磨患者可伴發精神抑鬱,甚至有患者主訴找不到適宜的咬合位置,自主感覺症狀嚴重。由於此病症狀不典型,很多患者常常輾轉多個科室不能確診,十分痛苦。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口腔科的常見病,其發生率僅次於齲齒、牙周病和錯牙合畸形,是口頜系統的第四大疾病。

國外統計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患病率在28%~88%。國內徐櫻華等應用Helkimo指數為標準對1321名大學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主訴症狀陽性者為13暢1%;客觀症狀陽性者為75.78%。這說明,儘管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一種常見病,但因病就診的只是很小的比例,而有客觀體徵沒有主訴症狀的患者更不在少數。

作為僅次於齲齒、牙周病和錯牙合畸形的口頜系統第四位疾病,人們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認識和重視似乎遠遠不及對前三類疾病。患者首診也常常不考慮到口腔科,一方面是由於多數患者自覺症狀不明顯,或者對臨床症狀長期忽視,另一方面在於患者和臨床醫師對該病的認知不夠。但由於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有著相對較高的發病率,而且病因不十分明確,也沒有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在進行口腔治療前尤其是正畸治療前,如不注意檢查和防範,治療中出現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症狀或原有症狀加重,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以疼痛、下頜運動異常和關節彈響/雜音三大症狀為主,很多患者常常多年存在開閉口運動時顳頜關節彈響。導致彈響的主要原因是髁狀突與關節盤的運動不協調,閉口狀態顳頜關節內關節盤前移位,開口運動時關節盤恢復與髁狀突的正常位置時發出關節彈響。開閉口顳頜關節彈響意味著關節盤前移位是可復性的。當關節盤前移位不可恢復時,髁狀突的運動受到影響,臨床表現為開口受限,如果是單側不可復性顳頜關節盤前移位,則表現為下頜偏斜。在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發生的急性期,常伴發明顯的關節區疼痛。

如果發展到關節器質性病變,髁突骨質磨損會導致升支變短,下頜順時針旋轉,表現繼發性前牙開牙合。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雖然病期一般較長,達幾年或十幾年,並可能反覆發作,急性發作期患者面頜部肌肉疼痛,開閉口運動受限,咀嚼、發音都受到影響,但該病有自限性,通常不發生關節強直。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預後與精神心理狀態和全身健康狀況有很大關係。

臨床醫生特別是疼痛門診的醫生對於沒有明確體徵,不能確診的面頜部疼痛、咬合不適患者,應將顳頜關節紊亂病納入鑑別診斷範圍,對於顳頜關節紊亂病診斷明確的患者應建議到口腔專科門診治療,通過藥物、理療等方式緩解疼痛和肌肉的痙攣,去除口腔內的不良修復體和咬合幹擾。

口腔醫師對於顳頜關節紊亂病的病程發展經歷了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對於關節盤移位或顳下頜關節結構異常的狀況曾一度主張積極治療,近年來隨著影像學的發展和循證醫學的研究,對於顳頜關節紊亂病的治療越來越趨向於保守,認為顳頜關節紊亂病是自限性疾病,不宜採取積極的創傷性和不可逆性的外科手術或咬合治療。

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說明咬合幹擾可引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但是臨床上對於明確存在咬合問題的病例,應用正畸方法解除牙齒對下頜運動和下頜位置的不良影響,常常可以消除顳頜關節症狀。

患者女,22歲。主訴:牙齒不齊,近期發現前牙不能咬合併逐漸加重。病史:13歲時曾行正畸治療,拔除四個第一雙尖牙,但正畸治療未成功。之後逐漸發現前牙不能咬合。偶有關節不適,彈響。否認外傷史。全身狀況良好,無風溼、類風溼病史,無其他關節疾病。臨床檢查:面部對稱,側貌突,下頜後縮,頦部發育差,輕度開唇露齒;面下1/3長,下頜平面角高。

口內:恆牙牙合。左側第一恆磨牙近中尖對尖,右側第一恆磨牙遠中尖對尖;一側第一磨牙到另一側第一磨牙區開,前牙區開1mm,覆蓋4mm。上牙弓中線正,下牙弓中線左偏1mm。四個第一雙尖牙缺失。現牙列中無間隙,上牙弓擁擠13暢5mm,下牙弓擁擠6暢5mm。下後牙近中傾斜。雙關節運動對稱,未及彈響及壓痛。開口型「↓」,開口度三指。

X線檢查:頭顱側位片示下頜後縮,下頜平面陡。雙側髁突小,髁突前斜面磨平,下頜升支短。關節經咽側位證實髁突骨質破壞,未見明確骨皮質硬化白線。

診斷:安氏 Ⅱ類骨性錯牙合畸形,雙側顳頜關節骨質破壞。

治療設計:(1)先觀察關節髁狀突骨質破壞是否穩定,並除外風溼病或類風溼病等全身關節疾患,確定髁突吸收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沒有進行性變化才可以開始正畸治療。(2)從患者的咬合關係看,說明下頜向右側偏斜,面部的骨骼結構顯示下頜骨向後下旋轉,推測是上下頜骨結構不協調伴隨長期的咬合不平衡,導致雙側顳頜關節損傷,建議患者正頜手術治療以改變下頜骨後縮的面部骨骼結構,但患者拒絕手術。(3)此病例存在嚴重面部骨骼結構不協調,已超出正畸治療的範圍,但是患者拒絕手術,如果不採取措施建立相對的咬合平衡,雙側顳頜關節的損傷可能會進一步加重,關節造影顯示雙側關節盤已面臨穿孔的危險,故採取妥協的正畸治療方案改善牙齒咬合關係,減數兩個上頜第二恆磨牙和兩個下頜第三恆磨牙;上頜口外力高位牽引推第一恆磨牙向遠中。(4)方絲弓矯治器,多曲方絲弓技術(MEAW)排齊牙齒,矯治開牙合,調整咬合關係。總療程33個月。

矯治體會:(1)患者存在明確的咬合不平衡,已經有關節器質性破壞,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證明不良咬合關係導致關節骨質破壞,但是如果不改善咬合關係,對關節不利。(2)正畸治療前需明確髁狀突骨質破壞已處於穩定期才可開始,骨質進行性破壞階段不宜開始正畸治療。(3)患者13歲時正畸治療減數四個第一雙尖牙,但正畸治療不成功後牙近中傾斜,造成嚴重牙合障礙。現正畸治療的首要目的是去除障礙,關閉開牙合,恢復咬合功能。(4)因四個第一雙尖牙已拔除,而牙列仍嚴重擁擠,故減數後牙,靠遠中直立後牙提供間隙。(5)治療去除了牙合障礙,恢復了咬合功能。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關節不適症狀,沒有發生活動性骨破壞。

正畸治療後隨訪三年,患者咬合穩定,關節區無不適,無進一步顳頜關節骨質破壞。該患者治療前、正畸治療中、治療後的結果見圖1~3。

不管是否已經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都需要了解如何保護顳下頜關節。對於已有關節症狀的患者,則更為重要。(1)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2)克服不良的口腔功能習慣,如偏側咀嚼。(3)克服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喜食過硬過韌食物,咬核桃堅果等硬食的習慣。(4)避免張口過度。(5)避免職業性勞損。如職業性樂隊成員,吹奏樂器時間過長;駕駛員或技術性操作工人,精力集中持續時間較長,不自主地緊咬牙齒,都可能引起肌肉功能紊亂症狀。(6)避免頭面部受到寒冷刺激。(7)常規口腔檢查並及時診治。

病理性因素是關節病的易感因素;口內缺失牙日久鄰牙移位或對牙合牙過長會導致牙合幹擾;多數後牙缺失日久會導致頜間關係不足,關節盤與髁狀突關係改變。這些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可能致病因素。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儘管是自限性疾病,但是臨床上常表現為反覆發作,且患者精神越緊張症狀越重,很多臨床醫師感覺束手無策,對於這類焦慮型的患者在口腔治療的同時可以配合心理治療。

  


版權聲明:

本平臺所有註明「來源:齒道」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翰銳管理諮詢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齒道及作者」。本平臺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焦點

  • 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芽芽,該如何選擇正畸醫生?
    TMD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簡稱,發病症狀為張口或咀嚼時關節彈響、疼痛或有摩擦音等,發病率為50%左右,很多芽芽深受困擾,但其實輕度陽性體徵的那麼,正畸芽們關心的問題來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與正畸有什麼關係?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⑹心理與認知行為學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治療主體已經由醫師為主轉變為以患者為主體,強調心理學和行為學治療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治療中的作用,有針對性地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認知教育和行為學治療。(三)局部注射治療顳下頜關節腔注射藥物治療可緩解關節疼痛,潤滑關節,促進關節結構的改建。一般注射藥物是透明質酸或幾丁糖等大分子粘多糖、局部麻醉藥和糖皮質激素。
  • 治不好的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臨床上我們經常會碰到單側或雙側耳前顳下頜關節處疼痛、有彈響或伴有張口受限的病患。 這是一種顳下頜關節最常見的疾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簡稱TMD)。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一症狀常見,但病名陌生的疾病。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梯度序列治療」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而又有相同或相似症狀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分為咀嚼肌紊亂疾病類、關節結構紊亂疾病類、炎性疾病類以及骨關節病(骨關節炎)四大類,是口腔臨床發病率最高的四種疾病之一(齲病、牙周病、TMD、錯牙合畸形)。
  • 顳下頜關節紊亂
    一,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顳下頜關節,又稱顳頜關節、下頜關節、頜關節、顱下頜關節。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梯度診療」
    正是這個關節使得下頜可以進行運動和行使功能,這是全身運動最頻繁的關節。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emp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病之一,是口腔臨床發病率最高的四種疾病之一(齲病、牙周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錯頜畸形)。
  • 2019安徽口腔醫學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病因、臨床表現和治療...
    2019安徽口腔醫學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病因、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的考點分析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是現代人們好發的一類疾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在執業醫師資格證考試中也是每次必考的知識點,那麼,它在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中怎麼考查大家呢?
  • 「笑掉下巴」是一種病 醫學上叫「顳下頜關節紊亂」
    其實,「笑掉下巴」真的會出現,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主要表現在放聲大笑後合不攏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典型表現還包括:遇到氣溫驟降,長時間戶外活動後嘴張不開了;有人吃了很硬的東西後,發現第二天張嘴困難等。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原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專家  面部關節疼痛不能忽視  要及時就醫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致病因素多,症狀輕的話,應該先增強抵抗力,保持好的精神狀態,就會緩解。」海口市人民醫院頜面外科主任醫師黃謝山說,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是一種關節病,在青年人群中的發病率很高,但人們對此病的認知度很低,經常當作牙疼來轉述或治療。
  • 張嘴有「咔咔」聲,警惕顳下頜關節紊亂
    如果你都默默地打上了√,很有可能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前一段時間TFboys的成員之一王源就存在顳下頜關節彈響,發生了習慣性關節脫位,堅持彩排的敬業精神讓春雨醬十分感動。 不過,這類疾病一般是肌肉骨骼紊亂疾病,有的幸運兒保守治療或者不治療也可以好。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口腔醫學資料: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病因...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口腔醫學資料: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病因、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的考點分析 口腔醫學,是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中的常考知識點,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合理備考,山東中公衛生人才網的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
  • 【治療方案】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如何治療?
    方法/步驟2:保守治療:輕度患者可採取藥物治療。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鎮痛藥等。方法/步驟3:對因治療:針對咬合關係導致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由口腔正畸科醫生配咬合墊及正畸治療,調整咬合關係。方法/步驟4:關節腔注射:可緩解關節疼痛,潤滑關節,促進關節結構的改建。一般注射藥物是透明質酸或幾丁糖等大分子粘多糖,現在禁止用激素。一個療程連續三次注射治療。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多學科綜合治療學習班盛大開幕
    繼2018年第一屆成功舉辦後,本屆學習班邀請了解放軍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第四軍醫大學、上海九院口腔外科、顱頜面科、口腔修復科、影像科多名專家教授,將在前期學習的基礎上,深入介紹關節解剖生理特點、疾病臨床分型診斷、影像診斷要點、口腔頜學與TMD關係及TMD多學科治療體系。 解放軍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王燕一教授,《口腔修復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康復治療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是顳下頜關節在進行功能運動過程中出現彈響或雜音、疼痛和下頜關節運動障礙三大症狀的症候群,是頜面部常見的疾病。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有三個發展階段:功能紊亂、結構紊亂、關節器質性破壞。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某些牙痛由壓力 引起 – 如果您的壓力很大以致於咬緊牙關並磨牙,就可能會發展為與顳下頜關節相關的疼痛問題。顳 下頜關節是連接下顎與頭骨的鉸鏈,讓您可以張開和合上嘴巴。顳下頜關節紊亂症是一組會引起下頜關節內及其周圍以及附近肌肉疼痛的疾病。咬緊牙關和磨牙會對 下頜肌肉施加額外壓力,從而引發炎症。顳下頜關節問題會影響一個人說話、吃飯、咀嚼、吞咽、做面部 表情,甚至是呼吸的功能。
  • 名醫話健康|「笑掉下巴」是一種病醫學上叫「顳下頜關節紊亂」
    其實,「笑掉下巴」真的會出現,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主要表現在放聲大笑後合不攏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典型表現還包括:遇到氣溫驟降,長時間戶外活動後嘴張不開了;有人吃了很硬的東西後,發現第二天張嘴困難等。
  • 【顳下頜關節疾病門診】 張不開嘴?小心顳下頜關節紊亂
    ,她患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那麼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呢?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於青、中年,女性為主。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emp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D)主要表現為關節區或面部的疼痛,張口度的減少,關節響聲,關節絞索卡住,關節功能受限,咀嚼食物出現疼痛感。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發生率很高,有將近70%的人一生中有發生過至少一次。
  •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也叫顳下頜關節綜合症。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多發於青壯年。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等。
  • 名醫話健康|「笑掉下巴」是一種病醫學上叫「顳下頜關節紊亂」
    其實,「笑掉下巴」真的會出現,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主要表現在放聲大笑後合不攏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典型表現還包括:遇到氣溫驟降,長時間戶外活動後嘴張不開了;有人吃了很硬的東西後,發現第二天張嘴困難等。
  • 下頜疼痛?嘴巴張合有響聲?小心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日常生活和臨床中人們對顳下頜關節脫位(俗稱下巴掉了)不陌生,但是說到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對很多人來說是鮮有所聞。大家對這種疾病了解太少,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病,往往嚴重到需要住院手術了才引起重視。那麼,到底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