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芽芽,該如何選擇正畸醫生?

2020-10-17 矮芽

想正畸,但正畸醫生叫我先去顳下頜關節科?

正畸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嘴巴一張就響」?

很不幸,你可能被TMD盯上了...

TMD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簡稱,發病症狀為張口或咀嚼時關節彈響、疼痛或有摩擦音等,發病率為50%左右,很多芽芽深受困擾,但其實輕度陽性體徵的TMD患者可以不用過分在意,而嚴重的就需要去找醫生治療了。

去年參加中國音樂公告牌節目錄製的王源就出現了這個問題,為此還上了熱搜。

那麼,正畸芽們關心的問題來了...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與正畸有什麼關係?

TMD與正畸的關係目前尚無定論,大多正畸醫生認為兩者沒有直接關係,正畸既不會導致TMD,也不能預防TMD。

但還有一部分醫生學者認為某些正畸方式可能導致TMD,如正畸過程中用「Ⅱ類牽引」(常見方法如使用橡膠圈讓上下牙列相互牽拉)對安氏Ⅱ類1分類(齙牙前凸)的芽芽進行治療。

RW矯治認為「Ⅱ類牽引」容易導致這部分芽芽下頜髁突在關節窩中移位,雖然下巴出來了、上下牙合貼緊了,但矯治完成之後,容易復發、出現雙重咬合,還有誘發TMD的風險。

關於這兩種觀點誰對誰錯,學術圈爭論到現在都有沒有定論,但作為想正畸的芽芽,可不想承擔學界尚無定論的風險,萬一出現TMD,那就真的要喊TMD了。

RW矯治是什麼?

RW矯治理念是由美國正畸大師Dr. Roth[已故]與Dr. Williams 提出,認為正畸醫生不能不管顳下頜關節的健康問題,必須在滿足顳下頜關節健康穩定的基礎上調整咬合、排齊牙齒、改善面型。

芽們可能會問,不是每個專業的正畸醫生都會這樣做嗎?

還真不是,在實際診療過程中,因為時間、成本、意識等原因大多數的正畸醫生並不做全面的顳下頜關節與咬合的檢查。而初步的檢查還是會做的,如果芽芽有明顯的顳下頜關節問題,如彈響、疼痛等,那么正畸醫生會建議芽芽先去顳下頜關節科,看好後再正畸。

但沒有明顯症狀芽芽問題就來了,隱患可能藏在不易發現的顳下頜關節問題裡——如CR-CO位不一致。CR位可以簡單理解為髁突理應所在的位置區域,當髁突位於CR位時,整個關節受力最均勻,狀態也最穩定。

CO位可以簡單理解為正常咬合時下頜所處的位置,很多學者也把它等同於最大牙尖交錯位,即上下頜牙牙尖交錯,達到牙齒最廣泛、最緊密接觸的位置。

CR-CO位不一致意味著:

1、當CR位時,你的牙齒不能咬合,因為磨牙先接觸了,而前牙無法接觸;

2、當你要吃東西時,為了讓前牙也閉合(即達到CO位),肌肉會把髁突拽出合理區域。

而有這個問題的芽芽很多是不自知的,在初診時,一般正畸醫生也很難發現,因為長時間的CR-CO位不一致,早已把神經肌肉系統訓練得可以「出色地」完成一次錯誤的咬合。

所以手持石膏牙模(未上頜架)模擬牙齒咬合關係,從而制定正畸方案的正畸醫生就可能會犯錯了,因為此時的咬合是不正常的,是髁突在合理區域外的咬合,正畸過程中或結束後就可能出現TMD。

接受過RW矯治培訓並且踐行的正畸醫生,會運用RW矯治提供的一套科學檢查手段,對顳下頜關節和咬合進行全方位的診斷,比如顳頜關節位移的測量,咬合板動態診斷、拍關節CT、MR、以及牙模上頜架。

其中頜架就是替代手拿石膏牙模模擬咬合的解決方案,通過頜架可以避開神經肌肉誘導的習慣咬合,找到芽們真實的牙齒咬合關係(對正畸治療至關重要),並且發現芽芽的CR位CO位是否一致。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如果發現芽芽有顳下頜問題,RW矯治醫生會先進行顳下頜關節的治療,如戴6個月左右的牙合墊,在顳下頜關節穩定後再進行正畸治療,並在治療過程中會經常拍顳下頜關節的影像進行觀察

所以,如果有TMD或不自知的顳下頜關節問題的芽們想正畸,找接受過RW培訓的專家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不只有接受過RW培訓的正畸醫生才會非常關注顳下頜關節,通過其他途徑如RW講座、科研或閱讀也可獲得相關理念和知識。

所以在實際選擇醫生時,可適當擴大範圍,畢竟RW醫生非常少僅100位左右,矮芽也會持續更新這類醫生的名單(公眾號回復關鍵詞即可獲得當地RW醫生名單

本期就到這裡了,善於思考的芽芽一定有個疑問:「如果我有TMD並且需要正畸,那麼找一位RW正畸醫生好,還是找兩位顳下頜醫生+正畸醫生好呢?

你怎麼認為呢?可以給矮芽留言,如果關注的芽芽多,矮芽會再出一篇文分析分析,咱們下期見~


矮芽「正畸前必讀」系列

參考文獻:

1、肖秀鳳, et al. "RW頜墊治療合併關節症狀正畸患者的初步研究." 中華臨床醫師雜誌(電子版) 16(2012).

2、吳斯媛[1], et al. "RW-splint在安氏Ⅱ類1分類錯頜畸形診斷設計中的應用." 口腔疾病防治 25(2017):457.

3、劉亞蕊, et al.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在不同年齡群體的調查研究." 口腔醫學研究 31.12(2015):1254-1257.

相關焦點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及口腔正畸治療
    但由於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有著相對較高的發病率,而且病因不十分明確,也沒有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在進行口腔治療前尤其是正畸治療前,如不注意檢查和防範,治療中出現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症狀或原有症狀加重,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以疼痛、下頜運動異常和關節彈響/雜音三大症狀為主,很多患者常常多年存在開閉口運動時顳頜關節彈響。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TMD常見的X 線特點有:①關節間隙改變, 反映髁突移位; ②髁突動度異常;③雙側關節形態不對稱, 包括關節結節高度、斜度、關節窩深度、寬度的及髁突形態大小等; ④骨質改變, 常有髁突硬化。【診斷要點】2014年國際牙科研究學會發布了基於症狀問卷和臨床檢查的常見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分類及診斷標準,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臨床診斷分為兩大類:疼痛性疾病和關節疾病。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梯度診療」
    正是這個關節使得下頜可以進行運動和行使功能,這是全身運動最頻繁的關節。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emp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D),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病之一,是口腔臨床發病率最高的四種疾病之一(齲病、牙周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錯頜畸形)。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原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近日,海口市民吳先生到海口市人民醫院檢查時,醫生告訴他牙周炎的病症已好轉,目前患的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比如牙疼、心理因素、精神狀態等。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洪旭  案例  牙疼1月不好  男子張嘴吃飯困難  誰說「牙疼」不是病?今年30歲的吳先生,是海口市一家企業的行政人員,他說,「牙疼已經1個月了,現在一張嘴就疼,吃飯都困難。」
  • 治不好的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臨床上我們經常會碰到單側或雙側耳前顳下頜關節處疼痛、有彈響或伴有張口受限的病患。 這是一種顳下頜關節最常見的疾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簡稱TMD)。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一症狀常見,但病名陌生的疾病。
  • 下頜疼痛?嘴巴張合有響聲?小心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日常生活和臨床中人們對顳下頜關節脫位(俗稱下巴掉了)不陌生,但是說到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對很多人來說是鮮有所聞。大家對這種疾病了解太少,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病,往往嚴重到需要住院手術了才引起重視。那麼,到底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 顳下頜關節紊亂
    一,什麼是顳下頜關節紊亂顳下頜關節,又稱顳頜關節、下頜關節、頜關節、顱下頜關節。
  • 新書推薦—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病
    正如這本書的標題所建議的,手法治療師、運動治療師、幹針和針灸的從業者,以及牙醫和臨床醫生都會發現自己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用最佳的治療方法解決這個複雜關節的障礙引起的患者問題。《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手法、運動與針刺治療》呈現出最新的基於研究的信息,幫助所有相關專業的從業者做出最合適與明智的決定。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表現包括頭面部疼痛,這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並造成功能障礙。
  • 「笑掉下巴」是一種病 醫學上叫「顳下頜關節紊亂」
    其實,「笑掉下巴」真的會出現,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主要表現在放聲大笑後合不攏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典型表現還包括:遇到氣溫驟降,長時間戶外活動後嘴張不開了;有人吃了很硬的東西後,發現第二天張嘴困難等。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某些牙痛由壓力 引起 – 如果您的壓力很大以致於咬緊牙關並磨牙,就可能會發展為與顳下頜關節相關的疼痛問題。顳 下頜關節是連接下顎與頭骨的鉸鏈,讓您可以張開和合上嘴巴。顳下頜關節紊亂症是一組會引起下頜關節內及其周圍以及附近肌肉疼痛的疾病。咬緊牙關和磨牙會對 下頜肌肉施加額外壓力,從而引發炎症。顳下頜關節問題會影響一個人說話、吃飯、咀嚼、吞咽、做面部 表情,甚至是呼吸的功能。
  • 張嘴有「咔咔」聲,警惕顳下頜關節紊亂
    如果你都默默地打上了√,很有可能患有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前一段時間TFboys的成員之一王源就存在顳下頜關節彈響,發生了習慣性關節脫位,堅持彩排的敬業精神讓春雨醬十分感動。 不過,這類疾病一般是肌肉骨骼紊亂疾病,有的幸運兒保守治療或者不治療也可以好。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梯度序列治療」
    手法治療就是以各種牽伸和鬆動的手法增加顳下頜關節在三維空間的動度,包括開口度、前伸運動和側方運動。3M治療的最後一個「M」就是運動治療,指的是由醫生根據臨床經驗,結合顳下頜關節的解剖,制定了一些下頜運動的動作,在專業的指導下,通過下頜運動和髁突運動,調整髁突關節盤的相互關係,從而恢復顳下頜關節的正常結構,恢復顳下頜關節正常的運動。
  • ...王源|醫生|節目|顳下頜關節|物理治療|咬合板|紊亂症|疾病|...
    根據專業醫生診斷,王源得的病叫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 ,嚴重的話還需要做手術。 屬於慢性病: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屬於一種慢性病,一般病期較長,可達幾十年,並經常反覆發作。 有哪些症狀: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患者,能明顯看出歪嘴,而且開閉口時常有異常聲音,包括彈響音、破碎音、摩擦音。 疾病嚴重時,會出現顳下頜關節持續疼痛,還可能導致機體各系統異常,消化系統紊亂、腎功能障礙、中樞神經系統退化並且繼發心血管系統疾病等。
  • 名醫話健康|「笑掉下巴」是一種病醫學上叫「顳下頜關節紊亂」
    其實,「笑掉下巴」真的會出現,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主要表現在放聲大笑後合不攏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典型表現還包括:遇到氣溫驟降,長時間戶外活動後嘴張不開了;有人吃了很硬的東西後,發現第二天張嘴困難等。
  • 關節鏡解決顳下頜關節紊亂(圖)
    指導專家  張清彬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關節-疼痛科主任  出診時間:周一,三上午,周六全天  出診地點:荔灣區黃沙大道
  • 「問答合集」顳下頜關節紊亂,可以箍牙嗎?
    【問答合集】顳下頜關節紊亂,可以箍牙嗎?下巴偏斜一方面有遺傳、關節炎症等原因,還可能有單側咀嚼習慣的原因,看看自己有沒有單側咀嚼的習慣,有的話及時糾正。Q3:右側顳下頜紊亂有響聲不痛,笑起來門牙左邊露三顆,右邊露四顆,笑起來嘴巴有點歪,可以通過矯正改善嗎?要結合更多的檢查去判斷。
  • 名醫話健康|「笑掉下巴」是一種病醫學上叫「顳下頜關節紊亂」
    其實,「笑掉下巴」真的會出現,這在醫學上被稱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主要表現在放聲大笑後合不攏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典型表現還包括:遇到氣溫驟降,長時間戶外活動後嘴張不開了;有人吃了很硬的東西後,發現第二天張嘴困難等。
  • 可能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其實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MD)是口腔科常見病和多發病,不少人都受到困擾卻不知該如何看醫生。,就用筷子使勁頂上門牙,希望可以讓牙齒往內,然後聽到下頜骨頭呱一聲,從此有了彈響,當時不疼也沒當一回事,直到最近疼痛加劇、難以忍受,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檢查才知道,這原來是一種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 張口困難、疼痛、彈響、脫位,顳下頜關節紊亂症,你有沒有中招?
    如果你有這種類似情況的,那麼你就可能患上了顳(niè)下頜關節紊亂症。首先不要驚訝,其實張不開嘴也是病!而且,發病率在28%~88%!!!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症狀有哪些?先來了解一下顳下頜關節到底是什麼~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原因◆經常單側咀嚼:吃飯或者吃零食的時候,經常單側咀嚼。顳下頜關節是負重關節,每次咀嚼尤其是咬硬物都會造成輕微磨損,然而時間一長,就會加重關節的負荷,從而誘發疾病。
  • 【治療方案】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如何治療?
    方法/步驟1: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醫療知識教育,使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質、發病因素,使患者增強信心,配合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