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期,每逢年節賞賜官員的豬肘子,為什麼很多人直接就扔了?

2020-12-17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提起豬肘子這樣美食,很多人都是食指大動,垂涎欲滴。但在乾隆年間,卻曾發生過這樣一件怪事。乾隆賜下豬肘子之後,官員們非但不吃,反倒避而不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知道,在古代,對於皇帝的賞賜,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那都是要感恩戴德的。不管皇帝賞賜了什麼,都是莫大的榮耀。畢竟皇帝是主宰生殺大權的人物,四海之內莫非王土,他的賞賜哪個敢不接?

不過,當時大臣們在接到賞賜後,表面會謝恩,但緊接著回頭就把東西扔掉。而且還不敢明著扔,因為如果被發現的話,那可是大罪,估計官肯定是做不成了。

乾隆所賜的這種肉,叫做胙肉,是專門用來祭祀的用的。能夠得到這種賞賜的官員,還都不是一般的官員,得是真正的大官才行。

其實清朝的豬肉是非常的難得之物,一般的百姓人家是吃不起的,當時人民還是挺困苦的,別說是肉了,飯都可能吃不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皇帝上次給官員豬肉,倒是也很正常。但問題是,當時清朝用來進行祭祀的這些肉,做法很是別致,這些肉基本上就是單純皮給剝掉,然後就放到開水中去煮,但是不能煮全熟,得有帶血絲的那種,而且不能放任何作料。

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豬肉,沒煮熟,也沒有任何調味品在上面,這東西怎麼吃?但是官員們還不敢不吃,因為這東西對於官員們來說,好不好吃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皇帝的賞賜,是一種榮耀!

據說這種儀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銘記清朝祖先當年打江山的不容易,不能忘本。不過努爾哈赤要是知道後世這麼紀念他,這麼浪費食物,估計都能氣活過來了。

到了乾隆在位時期,不僅祭祀的時候用豬肉,平時逢年過節什麼的都喜歡,給大臣賜豬肉吃。豬肉對於老百姓是山珍海味,但是對於大臣卻不是啊!而且,祭祀用的豬肉,確實也不好吃,而且還不能拿回家去重做,連加點調料都不行。所以,很多大臣,就直接選擇找機會扔掉了。

不過,在大臣們當中,就有那麼一位例外,這個人就是紀曉嵐。這位是嗜肉如命啊,回家下轎的時候可謂是吃的滿身油膩,好不樂哉!紀曉嵐據說他一壺清茶就能吃下七八斤肉,大家都知道紀曉嵐喜歡吃肉、善於吃肉,不如就都送給他吃好了,於是紀曉嵐就成了大家的救星。

從這件簡單的事情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清朝的規矩已經到了近乎繁縟的程度。大臣們只想著宮鬥媚上,老百姓難得一見的食物,卻被官員當做垃圾一樣給扔掉了。歸根到底,其實都是朝政腐敗的鍋。

於是當時的清朝,每逢祭祀或者年節之後,就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乾隆賜給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結果那幫大臣出了宮門就扔了。但是細細想來,如果清朝真的只是為了憶苦思甜的話。那官員們也不應該吃豬肘子,畢竟努爾哈赤當年剛剛起兵的時候,估計連豬肘子也吃不上。到了後面,其實也就是單純的形式主義罷了。

關於吃豬肉這件事,歷史上其實還有這麼一件趣事。雍正在位期間,曾有一次祭祀祖宗之後,把肉分給自己的兒子們吃。其他兒子都顯得有些吃不下去,唯有弘曆,什麼都沒說,直接吃下去了。弘曆的這個舉動,讓雍正大為開心,認為弘曆是個真正有福氣的皇子,後來乾脆就直接讓弘曆做了接班人,也就是後來的乾隆。

這樣看來,乾隆願意賞賜大臣們豬肘子,似乎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相關焦點

  • 乾隆賞賜給大臣豬肘子,為何他們卻轉手就扔了呢
    歡迎來到百家號《舊城書生說歷史》,今天我們講的是:乾隆賞賜給大臣豬肘子,為何他們卻轉手就扔了呢「男人都是大豬蹄子」這是在看《延禧攻略》時魏瓔珞所說的一句話,現在已經成了網絡流行語。《延禧攻略》講的是乾隆帝和一個小宮女之間的故事,只是大家知道嗎,其實真實的乾隆還真的和豬有關係,那就是特別喜歡豬肉。了解乾隆的人都知道乾隆有兩大愛好,就是吃豬肉睡熱炕。所以御膳房的人了解乾隆的喜好後,每天都會殺兩頭豬,想方設法地讓乾隆多吃一點,得虧乾隆長期鍛鍊,沒有被餵成豬頭。
  • 乾隆皇帝賞賜大臣豬肘子,官員表面感恩戴德,實際上出門就扔!
    大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有一項特殊的嗜好,那就是時不時的喜歡向自己信任的一些大臣賞賜一些「豬肘子」供他們食用。而獲得這些「豬肘子」的大臣們大都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樣,但是幾乎沒有人會真的把這些「豬肘子」帶回家中食用,絕大多數都在出宮之後偷偷的便將之丟棄。
  • 古代皇帝賞賜的豬肘子,大臣出宮門就扔了,原來真相是這樣的
    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喜歡吃豬肉的人,他認為豬肉用於祭祀之後決不能浪費,可以賞賜給大臣們來享用,這就叫做「散福」。 可乾隆皇帝賞賜的豬肘子,為什麼還是被大臣們一出宮門就扔掉?不過,大臣們並沒有把沒吃完的豬肘子真的帶回家,他們知道,這種沒味道、嚼不爛的豬肘子,即使帶回家也沒人吃。
  • 乾隆有時會賞賜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為什麼一出宮門就會被扔掉?
    首先說,這些拿到豬肘子的官員出宮後,是不敢扔的,雖然他們很想扔,如果扔了一旦被人告發,那可是欺君罔上抄家滅族的大罪。雖然不敢扔,但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些官員都不是傻子,自然會有處理的辦法,而且處理得還非常巧妙。那麼,為什麼官員們會有把皇帝賜的豬肘子處理掉的衝動呢?我們先來看看皇帝賜的這個豬肘子是個什麼好玩意兒。
  • 乾隆大祭後會分給臣工大肘子,臣工表示感激,但出宮門就把肉扔了
    說扔掉乾隆賞賜的「胙肉大肘子」,那是糟蹋乾隆君臣的,是戲說。三、乾隆為何要賜「胙肉」給王公貴胄及群臣?原因就是大清入關以來一直奉行的「儒治天下」的制國方針。乾隆以孝為禮之本,為仁之根,借用中華漢族一直沿續的分食「胙肉」的禮法,來推行「孝治天下」、「儒治天下」的治國方針。
  • 他是乾隆最寵幸的妃子,被乾隆寵幸30多年,臨終前被賞賜10個橘子
    在清朝12位皇帝中最風流的一位,可以說就是乾隆了。在他的後宮中有來自不同地區的妃子,在這眾多的妃子中,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容妃了。容妃就是香妃的原型,他被乾隆寵幸30多年,但是奇怪的是在她臨終前,乾隆卻賞賜給她10個橘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傳說丨唐玄宗、朱元璋、乾隆,是這樣過中秋節的
    而中秋節從皇家逐漸影響到民間,成為一個節日,還要追溯到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昌盛的唐宋時期。唐明皇遊月宮,不覓長生藥,只記霓裳一曲歸從唐代開始,中秋這天不光是祭月了,皇帝會在宮裡舉辦宴會來慶祝。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秋節的前身,所以每逢這天,宮廷必要大擺筵席慶祝。唐玄宗浪漫多情,過中秋當然不能將就了。話說,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如銀,萬裡一碧。唐玄宗正在宮中飲酒賞月,忽然有了月宮一遊的念頭,於是宣召國師葉法善。
  • 這個官員很正直,他曾被乾隆嘲諷,但他的一番話卻讓乾隆啞口無言
    就拿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來說吧,乾隆皇帝的一生頗為瀟灑,然而在他那瀟灑的一生中,有一個人卻是讓他有點難堪的,因為他恨著那個人,他想讓那個人難堪,但卻一直找不到理由,找不到方法來處理那個人。那個讓乾隆皇帝感到難受的人便是杭世駿。他是清朝時期的著名畫家與文學家,而且其有著很好的口才,他往往能把別人說得啞口無言,他極其地能言善辯。
  • 端午節錠子藥不能成為《紅樓夢》乾隆著書的物證
    顯然,「宮廷賞賜錠子藥之俗始於雍正朝」,而乾隆朝「成為定例」!因此,賞賜錠子藥,斷掉「康熙說」。看了紹興這位紅學家轉發的童立群先生帖子,真讓人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務請讀者朋友注意:元妃賞賜給娘家人的是端午節禮品,其用意並不在於給什麼人治病;宮扇、紗羅、香袋、錠子藥等等,都是過端午節用的節日用品。端午節到了,天氣轉熱變潮,毒蟲活躍,古人都要備一些避暑、除潮、解毒、驅蟲類用品,作為節日避瘟防病之吉祥物使用,特別是賞賜給孩子使用或佩戴。我國此民俗由來已久,幾乎與端午節共始終,絕非發端於《紅樓夢》小說創作當時。
  • 很多清朝官員都不願當京官是為什麼?原因有三點
    但是,清朝從雍正年間開始,很多官員開始不願擔任京官,而是更願意擔任地方官。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乾隆南訓時,乾隆皇帝遇到一個叫羅源浩的官員。羅源浩在接待乾隆皇帝的過程中,處置得體,乾隆十分滿意羅源浩的表現,想要調他入京當官。皇帝詔令,羅源浩自然不敢拒絕,可是乾隆卻看出羅源浩不情願的樣子,便不再強令羅源浩入京,同意讓他繼續擔任地方官。
  • 嘉慶時期腐敗官員不怕「打老虎」
    [摘要]嘉慶時期,官員們的腐敗熱情高漲到了「前僕後繼」的程度,前任頭一天因腐敗落馬,繼任者第二天繼續腐敗。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乾隆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初四日上午,嗣皇帝就發布了一條讓全國人都大吃一驚的諭旨:免去乾隆皇帝駕前第一寵臣和珅兼任的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這職。同時,一場規模巨大的抄家行動展開,令人驚愕的巨額財寶在和府地窖中顯露出來。
  • 和珅有二十多件黃馬褂,卻還是眼饞他身上的朝服,乾隆一直沒敢給
    在乾隆時期,最得寵的大臣就是和珅了,和珅從入仕到成為一品大員花費了十二年的時間,一開始的時候他只是個宮裡的三等侍衛,到十二年後成為了輕車督尉並且兼任吏部尚書,可以說是位極人臣的權貴了。和珅每接受一項官職或者立一次功,乾隆就會賞賜他一件黃馬褂作為嘉獎,前後和珅一共領了二十多件黃馬褂,但是和珅對這一切都已經沒有了感覺,他想要的其實是一個人身上的朝服,而這個人的升官速度其實比和珅還要快。
  • 大清亡國,乾隆皇帝帶的頭,官員和百姓是幫手,慈禧是終結者
    大清的滅亡不是某個皇帝的錯,因為從百姓到官員都是幫手。皇權的封建統治是落後的根本原因尤其在清朝統治時期,帝王為了穩定皇權,甚至不惜出臺愚民政策。底層百姓的思想極度愚昧,在圍觀戊戌六君子砍頭時,還給劊子手扔錢、叫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魯迅的文章,細品之後字字見血。
  • 清朝時期,6旬乾隆喜得愛女,卻只賞給妃子2根黃瓜,這是為何?
    乾隆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寫詩。 在2014年,故宮的工作人員清理文物時發現了寫著「乾隆詩稿」的兩個箱子,整理發現裡面共裝有乾隆詩稿2.8萬餘首,加上此前已存放的1.7萬多首,共計4.5萬餘首。 這個數目,都快趕上全唐詩了。憑藉這個數量,乾隆皇帝成為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
  • 為什麼清朝時期的文字獄乾隆時期最多
    有清一代,文字獄達160多次,其中大部分發生在康乾盛世時期,而其中以乾隆時期最多,而且處罰最重。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從兩個案子來分析一下:一、曾靜案。乾隆大興文字其實與一個案子有關——曾靜案。事情還得從呂留良說起,呂留良,字莊生,浙江石門人,明末諸生。明亡後,因種族思想主導,不仕清朝,同時提出了華夷之防的思想。
  • 清代官員靠「頂珠」劃等級,最尊貴頂珠只有3人可戴,和珅不敢戴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92字,閱讀約2分鐘清代官員靠"頂珠"劃定等級,最尊貴的頂珠只有3個人佩戴,沈氏不敢佩戴。公元前203年,謀士蒯通向韓信進諫說:"這不是賞賜之功,是戴真主的權力。"
  • 皇帝賞賜的一個稱呼,滿人搶著用,漢人沒資格用,現代人都不敢用
    明朝時期,是沒有奴才這一個稱呼的。太監都是自稱「內臣」或者「廠臣」,意思就是負責皇帝起居的內務員,因為他們隸屬於東西兩廠,所以又稱自己為廠臣。大臣都是一律稱為臣,而且內閣首輔的權力也很大,比如張居正,都可以斥責皇帝。奴才這個稱呼是滿人入關以後帶來的。滿人實行的是八旗制度,滿人之間有嚴格的等級制度。
  • 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古代官員的年終獎什麼 螞蟻莊園1月8日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這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月8日的問題,這次的問題難度難度很高,相信有很多的玩家不知道具體的答案而錯過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因此這裡就來告訴大家螞蟻莊園1月8日小課堂的具體答案吧。
  • 乾隆吃粽子最有排面?端午節超冷知識拍了拍你
    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 2020年是其中之一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農曆庚子鼠年為閏年,增加了一個「閏四月」。這個「閏四月」從陽曆5月23日開始至陽曆6月20日結束。受「閏四月」影響,自此以後,庚子鼠年內的農曆節日,如端午節等,在陽曆中的對應日期相較去年來說,都將向後推遲18天。
  • 乾隆皇帝過端午節有多奢華?讓人不忍直視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三節之一。老北京人習慣上俗稱為五月節。粽子是端午節的象徵。古時稱粽子為角黍、黏黍。清代也把粽子說成是角黍。在清乾隆年間,端午節要擺粽子供,設「粽席」,人與神共同享受端午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