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豬肘子這樣美食,很多人都是食指大動,垂涎欲滴。但在乾隆年間,卻曾發生過這樣一件怪事。乾隆賜下豬肘子之後,官員們非但不吃,反倒避而不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知道,在古代,對於皇帝的賞賜,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那都是要感恩戴德的。不管皇帝賞賜了什麼,都是莫大的榮耀。畢竟皇帝是主宰生殺大權的人物,四海之內莫非王土,他的賞賜哪個敢不接?
不過,當時大臣們在接到賞賜後,表面會謝恩,但緊接著回頭就把東西扔掉。而且還不敢明著扔,因為如果被發現的話,那可是大罪,估計官肯定是做不成了。
乾隆所賜的這種肉,叫做胙肉,是專門用來祭祀的用的。能夠得到這種賞賜的官員,還都不是一般的官員,得是真正的大官才行。
其實清朝的豬肉是非常的難得之物,一般的百姓人家是吃不起的,當時人民還是挺困苦的,別說是肉了,飯都可能吃不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皇帝上次給官員豬肉,倒是也很正常。但問題是,當時清朝用來進行祭祀的這些肉,做法很是別致,這些肉基本上就是單純皮給剝掉,然後就放到開水中去煮,但是不能煮全熟,得有帶血絲的那種,而且不能放任何作料。
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豬肉,沒煮熟,也沒有任何調味品在上面,這東西怎麼吃?但是官員們還不敢不吃,因為這東西對於官員們來說,好不好吃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皇帝的賞賜,是一種榮耀!
據說這種儀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銘記清朝祖先當年打江山的不容易,不能忘本。不過努爾哈赤要是知道後世這麼紀念他,這麼浪費食物,估計都能氣活過來了。
到了乾隆在位時期,不僅祭祀的時候用豬肉,平時逢年過節什麼的都喜歡,給大臣賜豬肉吃。豬肉對於老百姓是山珍海味,但是對於大臣卻不是啊!而且,祭祀用的豬肉,確實也不好吃,而且還不能拿回家去重做,連加點調料都不行。所以,很多大臣,就直接選擇找機會扔掉了。
不過,在大臣們當中,就有那麼一位例外,這個人就是紀曉嵐。這位是嗜肉如命啊,回家下轎的時候可謂是吃的滿身油膩,好不樂哉!紀曉嵐據說他一壺清茶就能吃下七八斤肉,大家都知道紀曉嵐喜歡吃肉、善於吃肉,不如就都送給他吃好了,於是紀曉嵐就成了大家的救星。
從這件簡單的事情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清朝的規矩已經到了近乎繁縟的程度。大臣們只想著宮鬥媚上,老百姓難得一見的食物,卻被官員當做垃圾一樣給扔掉了。歸根到底,其實都是朝政腐敗的鍋。
於是當時的清朝,每逢祭祀或者年節之後,就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乾隆賜給大臣每人一個豬肘子,結果那幫大臣出了宮門就扔了。但是細細想來,如果清朝真的只是為了憶苦思甜的話。那官員們也不應該吃豬肘子,畢竟努爾哈赤當年剛剛起兵的時候,估計連豬肘子也吃不上。到了後面,其實也就是單純的形式主義罷了。
關於吃豬肉這件事,歷史上其實還有這麼一件趣事。雍正在位期間,曾有一次祭祀祖宗之後,把肉分給自己的兒子們吃。其他兒子都顯得有些吃不下去,唯有弘曆,什麼都沒說,直接吃下去了。弘曆的這個舉動,讓雍正大為開心,認為弘曆是個真正有福氣的皇子,後來乾脆就直接讓弘曆做了接班人,也就是後來的乾隆。
這樣看來,乾隆願意賞賜大臣們豬肘子,似乎也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