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高考
60後很多都經歷過這一刻。
三勒漿,你喝過嗎?
8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很高。
90後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
60後:三次高考改變人生軌跡
龍叔 年齡:55歲 職業:高校教師
1961年出生的龍叔是四川人,現在是一名高校教師,對於高考有特別的記憶,因為他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學。
1977年恢復高考後,第二年龍叔就參加了高考。龍叔回憶:當年考試是7月7日、8日、9日,沒風扇沒空調,天氣非常炎熱;雖然要分文理科,但是政治必須考;要想參加最後的高考,還必須參加全省的預考,預考上了一定分數線才能參加7月份的高考。
換句話說,當年能夠參加高考的人,都是學習比較好的人。龍叔說起當年的成績,都很好笑:「自己是偏科,儘管是理科,但是語文、英語、政治必須考,三科加起來考不到100分,所以考了幾次才考上。」龍叔坦言,當年就是不想當工人,所以選擇高考過獨木橋。
第二次高考是1979年,龍叔說題目更難了,雖然復讀這一年很努力,結果還是差了一分上本科線。
1980年參加第三次高考,龍叔面對的競爭更大。「1980年是四川省第一次應屆生參加全國高考,而且選擇每個學校成績好的來高考,壓力大得很。」龍叔說,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自己真的是拼命了。「每天晚上都是12點才睡,當時晚上還經常停電,點起蠟燭、搖起蒲扇都在看書。」龍叔說,蚊子嗡嗡在耳邊飛,吸血咬人都毫無感覺。
經過三次高考的龍叔,最後在1980年8月份收到了來自四川師範大學的通知書,如願進入了大學學習。
「如果當年不是我以及家人堅持讓我參加高考,我現在就是一個工人,說不定早下崗了,也不會在高校工作。」龍叔說,慶幸趕上了恢復高考的時間,慶幸自己努力過,慶幸因為堅持而讓自己變得更好。
70後:有種補腦神器叫三勒漿
東哥 年齡:39歲 職業:國企人員
1977年出生的東哥,1996年參加高考。對於他來說,在重慶7中讀高中的回憶還是蠻多的。
「我們年級5個班,只有一個文科班,另外4個都是理科班。」東哥說,那個時候沒得什麼快班慢班之分,大家都是共同的目標:奔向高考。那個年代「三勒漿」特別流行,傳說這個東西喝了可以提神醒腦,幫助考試。
「我是文科2班,班上有同學喝,但是不多。隔壁理科3班的40多個人,大部分都在喝,喝完的空瓶子放在教室裡擺了幾乎一面牆。」東哥說,教室後面有嵌進牆壁的柜子,原本一排一排的格子是用來給大家放杯子的,結果大家就把三勒漿的空瓶子放到一排排格子裡面擺好,放不下了就放到教室最後面的地上。「不曉得有好多個空瓶子,反正我們還是覺得很壯觀。」
至於高考期間的印象,東哥坦言:一切畫面都停留在1996年7月7日高考前,自己站在八中操場上準備進考場考試前的瞬間。
「現在客觀來講,之前準備考試,除了做題還是做題,真的蠻緊張;主觀上來說自己還是想更努力做得更好,但是五六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麻木了,這些感覺都沒有了。」東哥說,現在回想除了緊張,就是進考場前在操場上的那一刻了,整個考試都是夢裡懵懂的就過了。
「高考完了大家的慶祝,我還記得。」東哥說,他們考試是在8中,但是每一科考完了都有同學回學校教室、宿舍撕書,最後考完了更撕得瘋狂。「雖然現在看來並不提倡學生們高考完了撕書,但是那個時候慶祝和發洩途徑沒得現在多,因此自己記得很清楚。」
80後:上了兩次高三考上大學
飛哥 年齡:33歲 職業:自由職業者
對於80後的飛哥來說,高考是一段難忘的經歷。說起自己的高考故事,雖然十多年過去了,他卻仍然記憶猶新。
飛哥1983年出生,2003年讀高三。這一年,他本應該參加高考。那時的他,受了一些電影的影響,覺得讀書沒有多大用。高三下學期開學兩個多月,他就在老家鎮上的煤礦當礦工。
幾個月後,飛哥的一幫要好的同學都考上了大學,要去外地讀書,彼此結伴相送。送他們去讀書,讓飛哥接觸到了高校,覺得外面的世界真好,大學真好。回來後的第二天,他就辭掉了工作參加了高考補習班。
重新回歸高三生活的他,最大的變化就是——老實了。他說自己之前調皮是出了名的,現在就老老實實地上學,心也靜下來了。從之前考語文都只做選擇題,到後來語文老師到處表揚他。最後,他高考語文考了124分。
為了上本科線,他選擇了當藝體生——學體育。飛哥說自己當時是上午上課,下午訓練,晚上上自習。800米、鉛球、立定三級跳、專項考試、健美操都是每天必須練習的,雖然自己是半路出家學體育,但身體素質不錯,所以體考很順利。
在參加高考前,他也想過自己萬一沒考上怎麼辦,「但是我就沒有接著往下想了,考完以後,我就覺得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了」。他說,考試時自己心態放得很平,沒有過於在意成績。後來成績出來,自己考了470多分,志願填的是重慶工商大學體育教育專業。
他說,兩次讀高三,真正體會到一件事——一個人的改變還是要自己想改變才會改變。任何外力都無法改變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自己去體驗去感悟。
90後:最遺憾與他從此不相見
歡歡 年齡:22歲 職業:在校大學生
「說起高考,我最遺憾的是跟喜歡了2年的男生高考之後再也沒見過。」1994年出生的歡歡即將大學畢業,對四年前參加高考的印象記憶猶新。歡歡說,高考就是高考,不管之後經歷什麼,那種記憶依然是抹不掉的。
歡歡說,還記得高中時喜歡一個理科班的男生,那個年紀很懵懂,兩個人的交流僅限於見面打個招呼。自己打算等高考完看那個男生考得怎麼樣,要報考跟他同一個城市的大學。「但是一切並沒有那麼順利。」
「當時考數學的時候,計算題特別難算,我越著急越算不出來,最後把自己嚇哭了。哭著從考場出來,我爸媽都嚇一跳,除了安慰我,他們什麼都沒說。」歡歡說,當自己回到教室的時候,發現全班女生都在哭,自己突然就沒有那麼難過了,原來大家都沒寫出來。
這個時候,同桌告訴我,我喜歡的那個男生下午數學考試遲到,沒進去考場。我感覺當時腦子一下就懵了,比自己沒考好還要難過,當時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哭著跑出教室去找他,幾經周折在操場找到他,然後兩個人就抱頭痛哭,這也是與他最親近的一次。後來他被爸媽接走,我按部就班考了第二天的考試,考完跟同學們去聚餐,他沒有出現。
後來,同學們都說聯繫不上他,在我們報志願之前得知,他不打算復讀,準備入伍當兵,再之後他的QQ也從我的列表上面消失了,至今沒有消息。只有每年同學聚會時,會有朋友提起他還在部隊。「大學四年,有時候做夢也會夢到那個下午,也會想如果當時一起來重慶讀書,又會怎樣呢?」 本組文
本報記者 凌葉 周亞 見習記者 王夢
6月7日和8日,高三學生迎來今年的高考。你還記得當年的高考嗎?
那一年,我們或許都曾經歷過高考。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有哪一場考試比高考更能引發全民的關注,更能影響命運的了?
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見證著社會變遷,也在一代代人心裡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故事。本報記者採訪了60後、70後、80後和90後四位市民,請他們分享當年的高考感受,帶給他們的汗水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