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高考

2020-12-09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過的高考

60後很多都經歷過這一刻。

三勒漿,你喝過嗎?

8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很高。

90後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

60後:三次高考改變人生軌跡

龍叔 年齡:55歲 職業:高校教師

1961年出生的龍叔是四川人,現在是一名高校教師,對於高考有特別的記憶,因為他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學。

1977年恢復高考後,第二年龍叔就參加了高考。龍叔回憶:當年考試是7月7日、8日、9日,沒風扇沒空調,天氣非常炎熱;雖然要分文理科,但是政治必須考;要想參加最後的高考,還必須參加全省的預考,預考上了一定分數線才能參加7月份的高考。

換句話說,當年能夠參加高考的人,都是學習比較好的人。龍叔說起當年的成績,都很好笑:「自己是偏科,儘管是理科,但是語文、英語、政治必須考,三科加起來考不到100分,所以考了幾次才考上。」龍叔坦言,當年就是不想當工人,所以選擇高考過獨木橋。

第二次高考是1979年,龍叔說題目更難了,雖然復讀這一年很努力,結果還是差了一分上本科線。

1980年參加第三次高考,龍叔面對的競爭更大。「1980年是四川省第一次應屆生參加全國高考,而且選擇每個學校成績好的來高考,壓力大得很。」龍叔說,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自己真的是拼命了。「每天晚上都是12點才睡,當時晚上還經常停電,點起蠟燭、搖起蒲扇都在看書。」龍叔說,蚊子嗡嗡在耳邊飛,吸血咬人都毫無感覺。

經過三次高考的龍叔,最後在1980年8月份收到了來自四川師範大學的通知書,如願進入了大學學習。

「如果當年不是我以及家人堅持讓我參加高考,我現在就是一個工人,說不定早下崗了,也不會在高校工作。」龍叔說,慶幸趕上了恢復高考的時間,慶幸自己努力過,慶幸因為堅持而讓自己變得更好。

70後:有種補腦神器叫三勒漿

東哥 年齡:39歲 職業:國企人員

1977年出生的東哥,1996年參加高考。對於他來說,在重慶7中讀高中的回憶還是蠻多的。

「我們年級5個班,只有一個文科班,另外4個都是理科班。」東哥說,那個時候沒得什麼快班慢班之分,大家都是共同的目標:奔向高考。那個年代「三勒漿」特別流行,傳說這個東西喝了可以提神醒腦,幫助考試。

「我是文科2班,班上有同學喝,但是不多。隔壁理科3班的40多個人,大部分都在喝,喝完的空瓶子放在教室裡擺了幾乎一面牆。」東哥說,教室後面有嵌進牆壁的柜子,原本一排一排的格子是用來給大家放杯子的,結果大家就把三勒漿的空瓶子放到一排排格子裡面擺好,放不下了就放到教室最後面的地上。「不曉得有好多個空瓶子,反正我們還是覺得很壯觀。」

至於高考期間的印象,東哥坦言:一切畫面都停留在1996年7月7日高考前,自己站在八中操場上準備進考場考試前的瞬間。

「現在客觀來講,之前準備考試,除了做題還是做題,真的蠻緊張;主觀上來說自己還是想更努力做得更好,但是五六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麻木了,這些感覺都沒有了。」東哥說,現在回想除了緊張,就是進考場前在操場上的那一刻了,整個考試都是夢裡懵懂的就過了。

「高考完了大家的慶祝,我還記得。」東哥說,他們考試是在8中,但是每一科考完了都有同學回學校教室、宿舍撕書,最後考完了更撕得瘋狂。「雖然現在看來並不提倡學生們高考完了撕書,但是那個時候慶祝和發洩途徑沒得現在多,因此自己記得很清楚。」

80後:上了兩次高三考上大學

飛哥 年齡:33歲 職業:自由職業者

對於80後的飛哥來說,高考是一段難忘的經歷。說起自己的高考故事,雖然十多年過去了,他卻仍然記憶猶新。

飛哥1983年出生,2003年讀高三。這一年,他本應該參加高考。那時的他,受了一些電影的影響,覺得讀書沒有多大用。高三下學期開學兩個多月,他就在老家鎮上的煤礦當礦工。

幾個月後,飛哥的一幫要好的同學都考上了大學,要去外地讀書,彼此結伴相送。送他們去讀書,讓飛哥接觸到了高校,覺得外面的世界真好,大學真好。回來後的第二天,他就辭掉了工作參加了高考補習班。

重新回歸高三生活的他,最大的變化就是——老實了。他說自己之前調皮是出了名的,現在就老老實實地上學,心也靜下來了。從之前考語文都只做選擇題,到後來語文老師到處表揚他。最後,他高考語文考了124分。

為了上本科線,他選擇了當藝體生——學體育。飛哥說自己當時是上午上課,下午訓練,晚上上自習。800米、鉛球、立定三級跳、專項考試、健美操都是每天必須練習的,雖然自己是半路出家學體育,但身體素質不錯,所以體考很順利。

在參加高考前,他也想過自己萬一沒考上怎麼辦,「但是我就沒有接著往下想了,考完以後,我就覺得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了」。他說,考試時自己心態放得很平,沒有過於在意成績。後來成績出來,自己考了470多分,志願填的是重慶工商大學體育教育專業。

他說,兩次讀高三,真正體會到一件事——一個人的改變還是要自己想改變才會改變。任何外力都無法改變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自己去體驗去感悟。

90後:最遺憾與他從此不相見

歡歡 年齡:22歲 職業:在校大學生

「說起高考,我最遺憾的是跟喜歡了2年的男生高考之後再也沒見過。」1994年出生的歡歡即將大學畢業,對四年前參加高考的印象記憶猶新。歡歡說,高考就是高考,不管之後經歷什麼,那種記憶依然是抹不掉的。

歡歡說,還記得高中時喜歡一個理科班的男生,那個年紀很懵懂,兩個人的交流僅限於見面打個招呼。自己打算等高考完看那個男生考得怎麼樣,要報考跟他同一個城市的大學。「但是一切並沒有那麼順利。」

「當時考數學的時候,計算題特別難算,我越著急越算不出來,最後把自己嚇哭了。哭著從考場出來,我爸媽都嚇一跳,除了安慰我,他們什麼都沒說。」歡歡說,當自己回到教室的時候,發現全班女生都在哭,自己突然就沒有那麼難過了,原來大家都沒寫出來。

這個時候,同桌告訴我,我喜歡的那個男生下午數學考試遲到,沒進去考場。我感覺當時腦子一下就懵了,比自己沒考好還要難過,當時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哭著跑出教室去找他,幾經周折在操場找到他,然後兩個人就抱頭痛哭,這也是與他最親近的一次。後來他被爸媽接走,我按部就班考了第二天的考試,考完跟同學們去聚餐,他沒有出現。

後來,同學們都說聯繫不上他,在我們報志願之前得知,他不打算復讀,準備入伍當兵,再之後他的QQ也從我的列表上面消失了,至今沒有消息。只有每年同學聚會時,會有朋友提起他還在部隊。「大學四年,有時候做夢也會夢到那個下午,也會想如果當時一起來重慶讀書,又會怎樣呢?」 本組文

本報記者 凌葉 周亞 見習記者 王夢

6月7日和8日,高三學生迎來今年的高考。你還記得當年的高考嗎?

那一年,我們或許都曾經歷過高考。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有哪一場考試比高考更能引發全民的關注,更能影響命運的了?

自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見證著社會變遷,也在一代代人心裡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故事。本報記者採訪了60後、70後、80後和90後四位市民,請他們分享當年的高考感受,帶給他們的汗水與歡樂。

相關焦點

  • 那些年,我們做過的高考作文題
    時隔17年,又一次7月進行的高考,在今天開場。今天,全國共有1071萬考生走入考場。在北京,今年也是新高考改革後的首考。考試時間由兩天變為四天,全市設置2867個考場,共有49225名考生參加高考。高考第一天,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題。知道君手動匯總了過去4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在等待同學們走出考場的時間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些年我們參加過的高考和寫過的作文題。關於高考和高考作文,你有什麼難忘的故事?歡迎到評論裡來聊。
  • 給最最親愛的你|關於高考我們所經歷的那些溫柔目光的事兒
    最最親愛的你:說起來那個奮鬥了十二年,既期盼又有些害怕的高考竟然就這樣來到了大家的面前。這次高考有些特別,不似往常在六月考試而是在七月。經歷了全國上下偉大的抗擊疫情的戰鬥,高三的大家也都經歷了特別的線上學習、自主複習。相信這樣的你們比過去的自己更加堅毅堅定了吧。
  • 高考回憶:「非常高考」,這些不同尋常的高考你也經歷過
    譬如2002年參加高考前,因為酷暑難耐和學習遇到瓶頸而差點崩潰;又譬如因為遭遇2003年「史上最難」數學卷,而幾乎要放棄後面所有的考試。無論結果如何,高考過後,每位高考生都將繼續走向人生下一站。作為過來人,我們一起送上祝福:「高考生加油,人生不只一場考試!」
  • 那些年,我們一起用過的隨身聽
    在那些年音樂的陪伴裡,我們經歷了收音機、錄音機、CD隨身聽、MP3、手機,直至現今流行的小音響時代,雖然這些隨身聽設備只是一件件電子器件,它們發出的優美音樂無時無刻陶冶著我們,給我們人生留下了最珍貴的一份份回憶。不管小孩、成人還是老人,都喜歡聽音樂,可以說音樂是全人類的愛好,它承載著我們共同的夢。那不妨一起慢慢追憶流年,見證那些年,我們一起用過的隨身聽。
  • 那些年 我們一起去過的澎湖
    在篤行十眷村觀光的廣州人模仿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劇照,合影留念  提起澎湖,一般都是這麼開頭的:「晚風輕拂澎湖灣,海浪逐沙灘…… 澎湖灣、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臺灣澎湖列島,對於年長的中國人來說,是60多年前的烽煙,是教科書上臺灣最小的縣,是清軍水師主將施琅滅明一戰中隆隆的炮火聲,是潘安邦歌聲中的地名;對於年輕人則是谷歌地圖上,與福建省隔海相望的一個經緯度,是偶像劇、影片《流星花園》、《海豚灣戀人》、《海角七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等中,沙灘上的戀人,是MC HotDog(臺灣饒舌歌手)的那首《我愛臺妹》,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綜藝節目……這一切
  • 那些年我們一起去過的澎湖
    早晨澎湖的魚市場在篤行十眷村觀光的廣州人模仿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劇照,合影留念《外婆的澎湖灣》一曲中的實景  那些年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陳文筆  提起澎湖,一般都是這麼開頭的:「晚風輕拂澎湖灣,海浪逐沙灘…… 澎湖灣、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TA,但今天只要這些App!
    《那些年》你還記得多少?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臺灣、香港火熱上映,電影裡純純的愛情,讓看過它的人都回味好久,它讓我想起了10多年前的那些事,相信你與小編一樣曾經年輕過,曾經感性過,也曾經衝動過.....
  • 202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出爐!還有那些年,我們做過的高考作文題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  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 那些年我們走過的高考之路,看著看著,就哭了……
    1977年,570萬考生,錄取率為5%;1978年610萬考生,錄取率為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只有1.55%。 ▲1977年全國高考考場到了80年代,依舊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上大學在那個年代不僅意味著可以「吃上國糧」,還是改變自身命運的重要途徑。
  • 那些年,我們一起掉過的鋼珠(原子筆)
    前兩天,也就是高考那陣,看到網上有人曬出了高中三年用過的筆芯,震驚之餘,是對那些年我們共同努力過痕跡的滿滿回憶,是晚上的挑燈夜戰?還是黎明前朗朗的讀書聲?三年的過往像是放電影一樣,在我眼前再次重新播放了一遍。
  • 考場裡放冰塊 考生隨身備著人丹十滴水——那些年我們經歷的7月高考
    中國高校之窗時隔18年,高考再次在7月份舉行。從1977年到2002年都是7月份高考,2003年起改為6月份進行。近日,長江日報記者採訪了幾位經歷過7月高考的高中教師。他們感嘆、追憶、對比7月高考,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歷和故事。考場裡電扇吹著冰塊解暑7月高考,大家擔心武漢悶熱的天氣會影響到考生。
  • 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中國氣功
    原標題: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中國氣功   近日,馬雲、趙薇、李連杰齊訪曾經的「氣功大師」王林,讓人再次回憶起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場群體癔症。從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到手斷鋼筋隔空取物,氣功以不同的理由迷惑了不少人,使之心甘情願成為那場風潮的信徒。
  •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
    下面就以我青春印象中的幾個簡單場景,再一次的回顧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天真爛漫時夕陽西下的傍晚,我騎著自行車慢悠悠地從隔壁的鄉鎮上放學回家了。那時的我們,並不像現在這樣的直接,大都是含蓄的,內斂的,女生如此,男生亦如此。通常是看好一個異性,不是去直接的表達,而是要在心裡藏了許久之後,才能慢慢的敞開心扉,寫一篇情書去告白,或者是試探性的找別人去問一下。那時的感情,來得慢,去得也慢。男女之間的結合,需要長期的朝夕相處,仔細觀察,才能在一起。那時的愛情,雖然經歷的時間長,但對另一半的物質要求卻不高。
  • 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姜
    說起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姜,一把辛酸淚是遠遠不夠的,要我說,得兩把。不過人總要學著長大,默默咽下這世間的諸般苦難,以及在未來某一天,突然發現這姜吃起來還真不賴。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美劇
    前些天我們發起了一個徵集,想知道在美劇和英劇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一部分的今天,人們都對哪部劇仍念念不忘。我們收到了四百多份回復,大家看的劇各有不同,但最令人感慨的是,最後他們都跟著劇中人物一起成長了。這部誕生於1994年,講述6個都市男女在紐約十年生活的情景喜劇風靡一時,至今仍有影迷不斷呼籲拍攝電影版,每次主創重聚,也能在社交網絡上掀起波瀾。不少人表示,看這部劇的初衷之一是學英語,也曾把所有臺詞打下來,在反覆觀看中愛上了英語,領悟了美式幽默。
  • 那些年我們經歷的狂喜
    而早在決賽圈前,一些實力平平的參賽隊已經狂喜過了:那天寫巴拿馬的稿子,看到有人說巴拿馬一共400萬人口,首次打入世界盃出線那天200萬人走上了街頭。   當年中國隊出線,我們又何嘗沒有狂喜過呢?記得那一年我還在耶路撒冷,即將奉調回國,離盼望著的歸鄉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距離。當天,加沙地區的同事馬曉霖邀請我們去吃大蝦看球,順便也為我送別。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動作片,荷爾蒙爆棚,讓人熱血沸騰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動作片,荷爾蒙爆棚,讓人熱血沸騰動作片一直以來都有一種非常強的的吸引力,吸引著一群觀眾,看動作片的時候這些打鬥畫面讓人感覺到酣暢淋漓,也會讓人感覺到熱血沸騰。不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一起盤點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動作片,幾乎每一部都是荷爾蒙爆棚,讓人熱血沸騰的。快來看看都有哪些吧!一、《速度與激情》這一系列的電影幾乎是所有人的青春,現在已經出到了第八部,但其實在小編看來,似乎沒有保羅.沃克了,這一系列似乎已經沒有了靈魂。看第七部的時候,不知道留住了多少人的眼淚。
  • 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早飯
    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早飯 作者:遠村 1982年參加工作,1992年加入陝西省作家協會,1993年被評為全國十佳詩人,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獲上海《文學報》詩歌一等獎(1991),陝西省首屆青年文藝創作獎(1993),雙五文學獎(2001),第二屆柳青文學獎(2010),中國詩歌春晚金鳳凰詩歌獎(2016)等多項獎勵。出版《浮土與蒼生》等6部詩集,《錯誤的房子》等2部散文集,《遠村的詩書畫》等5部詩書畫集。
  • 那些年我們經歷過的系統變遷
    湯曉娟不算建行的老員工,2003年參加工作到現在也就15年時間,15年時間堅守一線網點給她最深刻的感受是一次次的系統變遷,DCC、COS-T、新一代這些建行重要的系統變革她都親身經歷。如今,新一代系統將所有條線、崗位業務都納入運行,如同最新款的智慧型手機,不僅僅是操作界面的變更,其中的智能化更是讓她們的系統走在各大銀行前列。
  • 那些年的高考勵志語,總有一句讓你熱血沸騰
    那些年的高考勵志語,總有一句讓你熱血沸騰高考,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名詞。它的重要性雖然比不上古代的科舉考試,但是在現今社會,可以稱得上是最重要、也最關鍵的一場考試。眾所周知,高考是人生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機會,考上一所名牌大學,是有機會改變家庭命運的,在名牌大學裡,不論是師資、教學水平,還是學習氛圍等都是非常好的,在那裡能夠更快更好的儲備自己的知識,增加自身的競爭力。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經歷三次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學,而後創辦了現如今知名的新東方,如果不是高考讓他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好英語,是創辦不了這樣龐大的一家教育機構的,至少不會如此大,走得這樣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