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並不是一部順應世俗的影片,在幾乎所有影視作品都在追求高流量和高關注的同時,這部影片的導演胡波偏偏不走尋找路。
他將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以這部影片展示出來,將最殘酷的現實曝光在螢屏前,整部影片都處於一種十分壓抑的氣氛中,給予了觀眾許多深刻的人生思考。
《大象席地而坐》這部影片從表面上看是一部講述著幾段普通生活故事的影片,整部影片都以一座河北小城為背景。韋布是校園中的一位普通高中生,但本應該擁有安穩的學習環境的他卻遭受了恐怖的校園霸凌,他無力掙扎,卻失手將霸凌他的男孩推下了樓梯。此時的他充滿了恐懼,於是,他開始了逃亡的生活。
黃玲是韋布的同學,誰曾想到正值青春年華的她居然和學校的教導主任有著私情;於成是城裡的混混頭子,但他卻在和自己朋友的老婆一起背叛了自己的朋友,朋友還因此喪失了生命;王金是城裡的一位老大爺,年事已高的他卻遭到了子女的拋棄。
《大象席地而坐》這部影片將最悲慘的故事都融合到了一起,韋布、黃玲、於城以及王金都遇到了人生的低谷,他們都遭遇了生活對他們的打擊。在這四段悲慘故事的講述下,整部影片都被籠罩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中,在這部影片中,觀眾透過他們的生活似乎也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校園霸凌、違背道德的婚內出軌、友情背叛以及老人贍養等最普遍的社會問題都被搬到螢屏之上,雖然也有許多影片使用過其中相關的題材,但很少有影片將這些問題都加在同一部影片中來敘述。
對於影視市場來說,它無非是十分大膽的。它大膽地講述著生活中的悲慘,卻無形中引起觀眾深刻的思考。
在《大象席地而坐》這部影片中,韋布、黃玲、於城和王金都渴望前往一個地方,那就是滿洲裡,他們都想前往那個夢想中的地方看看傳說中的大象,他們都是生活中最悲慘的人,並且擁有著同一個夢想。
這也暗示著現實中的許多人,現實中的許多失敗者、悲慘者心目中都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在那裡他們可以逃離世俗的牽絆,可以忘記現實中的痛苦,就像影片中的角色們那樣,他們遭遇到了人生中的不幸,於是他們的第一反映都是逃跑。
這部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對這個世界存在厭倦,他們遭遇了世界的打擊,於是他們便對這個世界產生了厭倦。而《大象席地而坐》這部影片的導演胡波似乎也是悲慘者,作為一位優秀的作家,但他卻一直被這個世界無視。
他默默做著自己最熱愛的事,他熱愛特立獨行,做著大家都不能夠理解的事,終究還是沒有被這個世界熱愛,於是,他在世間的冷漠中失去了生命。
他對這個世界無非是厭倦的,他將自己的厭倦寫入作品,《大象席地而坐》就是最好的證明,唯有失去,才有人懂得他的珍貴,胡波去世後,許多人開始對他的作品產生了喜愛,就好像你一去世,全世界都開始理解你,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