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泌'新生 | 晚期二線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治療新選擇——特瑞普利單抗治療疾病進展患者維持CR長達450天

2021-03-01 CCMTV臨床頻道

膀胱癌是起源於膀胱尿路上皮的惡性腫瘤,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常見腫瘤,我國第一大泌尿系統惡性腫瘤。膀胱癌的基本治療是以鉑類藥物為基礎的聯合化療,總生存時間為 9~15 個月,若患者化療後再次復發,中位生存時間為 5~7 個月。近年來,免疫治療獲批並被推薦應用於基礎治療局部進展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為該類患者提供了一種新選擇。

專家簡介

楊林風  教授

石家莊平安醫院腫瘤學部二病區主任

副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

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

河北省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創新聯盟理事

世中聯腫瘤經方專委會理事

患者基本情況

患者男性,58歲。高血壓病史20餘年,高脂血症10年,冠心病心肌梗死冠脈支架置入術後5年餘,2型糖尿病病史1月餘。主因確診膀胱癌18天,介入化療後15天於2018-11-20首次入院。

查體:淺表淋巴結未觸及明顯腫大,腹軟,無壓痛。雙肋脊角無叩擊痛。

經尿道膀胱鏡檢:膀胱頂後壁佔位,約3.0cm×4.0cm,膀胱頸右頂部見珊瑚樣腫物。病理:浸潤性尿路上皮癌Ⅱ級。

輔助檢查

盆腔MRI:膀胱左側壁及膀胱體近膀胱頸部壁增厚,並可見多發不規則腫塊及結節影,突向膀胱腔內,最厚處約2.9cm,增強掃描可見明顯強化,符合膀胱惡性腫瘤,雙側腹股溝區多發腫大淋巴結

胸部CT:未見異常

臨床診斷

1.  膀胱浸潤性尿路上皮癌Ⅳ期(T3bNxM1a)

      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2. 2型糖尿病

3.冠心病心肌梗死冠脈支架置入術後

4. 高血壓病2級,高危

5. 高脂血症

治療經過

1. 2018年11月20日至2019年1月4日予行三維適型調強放療膀胱壁腫瘤 (DT:64GY/2GY×32次),首次放療後膀胱腫瘤療效明顯,療效評價為部分緩解(PR)。

▲圖1 患者放療前後盆腔MRI對比

2.2019年5月1日GC方案化療2程後評估,患者尿痛症狀明顯及MRI提示腫瘤增大,評估為腫瘤進展。

▲圖2 患者化療後盆腔MRI

膀胱左側壁及近膀胱三角區結節,直徑約2cm

3.改行鈷-60立體定向放療聯合特瑞普利單抗免疫治療。特瑞普利單抗240mg Q3W治療,治療3次後療效評價PR;維持治療6次後,2019年9月10日盆腔MRI療效評價完全緩解(CR);繼續維持特瑞普利治療Q4W;2020年4月3日第13次特瑞普利單抗治療後仍維持CR。

▲圖3 二次放療+3次特瑞普利單抗治療前後(2019-07-03)評估

▲圖4 2019-09-10:繼續特瑞普利單抗治療 6次後評估:CR


▲圖5 2019-02-05:維持CR

▲圖6 2020-04-03:第13次特瑞普利單抗治療後評估:CR

圖7 2020-12-01:複查MRI評估:維持 CR

病例總結

本例晚期浸潤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放療序貫化療後疾病進展,改行放療聯合特瑞普利單抗綜合治療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完全緩解,顯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延長了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病例討論

尿路上皮癌約 90%~95% 來源於膀胱,即膀胱尿路上皮癌(UBC),膀胱癌以 UBC 最為常見,約佔90% 以上,僅少數病理類型為鱗狀細胞癌。根據腫瘤是否浸潤膀胱肌層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早期 MIBC 的治療思路是在充分的評估後決定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並進行尿路重建或是行保留膀胱的綜合治療。以順鉑為基礎的聯合化療一直是局部晚期/ 轉移性膀胱癌的標準治療方案,經典療法包括 GC、MVAC 和 DD-MVAC 等,總體緩解率(ORR)約 40%~50%,幾乎所有患者都會發生進展。約 40%~50% 的轉移性 UC 患者由於身體狀態較差或腎功能受損無法耐受順鉑治療,只能採用卡鉑為主的治療方案,ORR 約 30%~40%,與其他癌症相比處於較低水平。2018年膀胱癌診療規範推薦PD-1抑制劑用於接受以鉑類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治療中或治療後12 個月內出現進展的局部進展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2020年9月,我國首個 《CSCO 尿路上皮癌診療指南》發布,對於鉑類不耐受,尤其是順鉑不耐受的患者推薦一線免疫治療;二線治療優先考慮免疫治療。國內君實原研特瑞普利單抗為CSCO指南所推薦,目前已完成晚期二線尿路上皮癌註冊臨床研究患者的錄入,最新公布研究數據顯示,特瑞普利單抗治療晚期二線尿路上皮癌(UC)的客觀緩解率(ORR)為25.7%,其中PD-L1陰性患者的ORR為16.8%,PD-L1陽性患者的ORR為41.3%。疾病控制率(DCR)為45.9%,中位總生存時間(OS,預估值)為20.8個月。相較於目前國外已發表的PD-1/PD-L1二線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療效數據,客觀有效率普遍在20%左右,中位OS為10~15個月,特瑞普利單抗的表現不亞於同類藥物甚至更為出色,作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治療的新選擇,特瑞普利單抗有望讓更多中國患者獲益,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希望。

薈萃名家,聚焦臨床

歡迎關注CCMTV-臨床頻道-泌尿頻道!

相關焦點

  • 遇見泌咖 | 劉卓煒教授:免疫治療為膀胱癌患者帶來新曙光, 精準篩選有效獲益人群是關鍵
    晚期膀胱癌治療既往以吉西他濱聯合順鉑(GC方案)全身化療為主,但療效差強人意。免疫治療近年來發展迅速,在膀胱癌的治療中也彰顯出強勁的療效,給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但在臨床應用中如何實現患者更好獲益,仍有很多問題值得關注和探索。此外,隨著未來新藥物、新技術的不斷湧現,也將為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 2020年膀胱癌免疫治療新進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三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中尿路上皮癌是較為常見的類型。根據美國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預測,2020年美國新增膀胱癌患者81400例,死亡人數17980例。2016年之前還沒有免疫治療藥物用於膀胱癌的治療,晚期和轉移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療選擇十分有限。但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用,臨床效果和患者生存質量得到了極大地提升。近五年已有五種免疫治療藥物獲批用於膀胱癌的治療。
  • 《膀胱癌診斷治療指南(2019版》重磅發布,免疫治療譜寫膀胱癌治療新格局!
    近年來,隨著新型治療藥物和臨床研究的進展,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的治療也逐漸綜合化。根據腫瘤的浸潤深度和侵犯範圍,選擇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以及相關支持學科的多學科聯合治療可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 例例U艾丨免疫時代下的保膀胱治療探索——沈益君教授團隊一例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治療經驗分享
    由於膀胱癌腫瘤突變負荷較高、新抗原產生較多,免疫治療可以帶來較大獲益。既往膀胱癌的二線治療沒有標準治療方案,基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二線單藥治療的研究結果,2017年起FDA連續批准了五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鉑類治療後進展的膀胱癌二線治療。後續FDA又批准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一線不耐受順鉑的膀胱癌患者的單藥治療,以及一線化療後疾病好轉或穩定患者的維持治療。
  • 快訊 | 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二線治療鼻咽癌在華獲批
    去年7月20日,特瑞普利單抗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轉移性鼻咽癌的上市申請(CXSS2000016/CXSS2000017)曾獲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優先審評。此次獲得的藥品批准證明文件關聯的受理號和去年上市申請納入優先審評的受理號一致,意味著特瑞普利單抗用於二線治療復發/轉移性鼻咽癌在中國正式獲批!
  • 願益胃你,拓享新生 | 特瑞普利單抗一線治療晚期高齡HER2陽性胃癌患者6周期達CR
    治療8周期後病理活檢維持治療:特瑞普利單抗+靶向(2020年12月21日開始)2020年12月21開始,患者已經開始維持治療,具體方案為:特瑞普利單抗240mg/q3w+曲妥珠單抗0.3g/q3w。患者體力狀態差,經綜合考量及患者知情同意後,給予特瑞普利單抗聯合曲妥珠單抗及單藥卡培他濱一線治療。4周期後複查提示胃部病灶及腹膜、肝轉移灶顯著縮小,療效評價PR;6周期後複查PET-CT提示轉移灶均未見明顯代謝增高,療效評價CR;8周期後複查胃鏡並行活檢,病理檢查未見癌細胞,療效評價持續CR。截至收稿,患者已經開始PD-1抗體聯合曲妥珠單抗的維持治療。
  • CSCO 2020│郭軍教授、何志嵩教授解讀POLARIS-03研究——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線治療的新突破
    既往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線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但對於經標準化療方案失敗的患者,其二線治療方案選擇有限。近年來,免疫治療、靶向治療、抗體偶聯藥物紛紛在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療上取得突破, 國外已經有5款PD-1/PD-L1陸續獲得FDA批准用於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二線治療。
  • CSCO 2020│郭軍教授、何志嵩教授解讀POLARIS-03研究: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線治療的新突破
    既往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線治療主要以化療為主,但對於經標準化療方案失敗的患者,其二線治療方案選擇有限。近年來,免疫治療、靶向治療、抗體偶聯藥物紛紛在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療上取得突破, 國外已經有5款PD-1/PD-L1陸續獲得FDA批准用於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二線治療。
  • 膀胱癌患者預後差,免疫治療帶來生存新突破
    出現無痛血尿症狀,當心患上膀胱癌膀胱癌是起源於膀胱尿路上皮的惡性腫瘤,目前已成為世界範圍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膀胱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高發年齡為50-70歲,男性膀胱癌發病率是女性的3-4倍。數據顯示,2018年全世界約有55萬膀胱癌新發病例,其中約有20萬人因膀胱癌而失去生命。
  • 君實生物-B:特瑞普利單抗治療尿路上皮癌臨床試驗數據出色,前三...
    方正證券2月23日發布對君實生物-B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2月15日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2020年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研討會(ASCOGU)上公布了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拓益)二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臨床II期試驗(POLARIS-
  • 免疫治療「中國力量」—POLARIS-02研究結果刊登《JCO》,特瑞普利單抗開創鼻咽癌免疫治療新紀元
    2018年12月,特瑞普利單抗被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2020年4月,特瑞普利單抗申請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轉移性鼻咽癌的新適應症,被國家藥監局受理。該適應症的上市申請是全球首個PD-1免疫治療藥治療復發/轉移性鼻咽癌的新藥上市申請。
  • 乾貨 |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最新治療推薦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既往稱為表淺性膀胱癌,佔初發膀胱腫瘤的70%,其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為主。本篇將著重講解。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危險度分級: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治療流程: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既是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重要診斷方法,同時也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 膀胱癌患者預後差 免疫治療帶來生存新突破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範圍內發病率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第11位,死亡率位居所有腫瘤的第十三位。即便這樣,膀胱癌卻鮮為人知,使得很多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期,對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膀胱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疾病呢?醫生和患者遇到它之後又該如何面對?記者採訪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秦衛軍教授,讓他為我們分享膀胱癌的相關知識和面對膀胱癌該如何做?
  • 【EAU2020】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指南(四)
    • 部分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可進展至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表6.2)。• 進展至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的預後較「初始」即為浸潤性膀胱癌者更差。必須權衡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為患者帶來的潛在益處與手術風險、併發症及生活質量間的關係。對於具有高度進展風險(見7.6節)病例,有理由推薦患者儘快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術(LE: 3)。
  • 膀胱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
    (四)膀胱原位癌的治療膀胱原位癌(Tis)雖屬於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但通常分化差,屬於高度惡性腫瘤,發生肌層浸潤的風險高於Ta、T1期膀胱癌。Tis常與Ta、T1 期膀胱癌或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同時存在,是預後欠佳的危險因素之一。單純TURBt無法治癒Tis,與膀胱灌注化療相比,BCG灌注治療Tis完全緩解率增加,降低腫瘤進展的風險。
  • 膀胱癌患者預後差 重慶泌尿外科專家:免疫治療帶來生存新突破
    而在所有的癌症種類中,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但卻鮮為人知,使得很多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期,對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出現無痛血尿症狀,警惕患上膀胱癌膀胱癌是起源於膀胱尿路上皮的惡性腫瘤,目前已成為世界範圍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
  • 【EAU2020】局限性膀胱癌的保留膀胱治療 |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八)
    7.6局限性膀胱癌的保留膀胱治療 7.6.1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 僅對少部分腫瘤生長局限於淺肌層,且對腫瘤基底再次分期活檢呈陰性時,肌層浸潤性膀胱腫瘤患者才有可能選擇TURBT作為一種治療方式。一般來說,對於復發性MIBC的患者大約有50%仍需接受膀胱根治性切除術,該組患者的疾病特異性死亡率高達47%。TURB再分期時的無病狀態對於決定不行膀胱根治性切除術是至關重要的。Solsona等人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該研究包括行根治性TURB和重新分期活檢陰性的133名患者,隨訪15年發現:30%的患者呈復發性NMIBC並繼續膀胱內治療,30%(n=40)患者出現進展,其中27例死於膀胱癌。
  • 膀胱癌如何治療?日本常用於治療膀胱癌的五種方法介紹
    膀胱癌是很常見的泌尿系統惡性腫瘤。根據腫瘤浸潤程度,膀胱癌可以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很多患者在確診時都已經發展到了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主要治療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在日本,考慮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儘量幫助患者保留膀胱,提高膀胱癌患者的預後。那麼,膀胱癌是如何治療的呢?
  • ...獲批開展的多納非尼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治療晚期膽管癌患者...
    此次獲批開展的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治療晚期膽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II期臨床研究,屬於本品和抗PD-1抗體藥物聯合用藥在晚期膽管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早期探索性研究。
  • 【EAU2020】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指南中文版
    6.2 膀胱原位癌在未予治療的情況下,約54%的膀胱原位癌終將進展至肌層浸潤性膀胱癌(LE: 3)。遺憾的是,目前尚未有可靠的指標來預測該疾病的進程。現有一些基於小規模樣本的回顧性分析研究,但其結論尚缺乏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