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美星
炎炎夏季,泡上一杯菊花茶清涼解暑,但近日一則「有被硫磺燻蒸過的菊花流入市場」的消息引起不少消費者關注。什麼樣的菊花才是好菊花?怎樣識別被硫磺燻蒸過的菊花?昨天,記者採訪了寧波藥材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中藥材質量把關的主管中藥師封嶽雲,學到了不少有關菊花的知識。
說品種
中國四大名菊進入《藥典》
菊花是常見的花卉,也是一種藥材。「全國有菊花品種3000多種,其中,安徽黃山的貢菊、浙江桐鄉的杭菊、安徽滁州的滁菊和安徽亳州的亳菊並稱中國四大名菊。」封嶽雲介紹,2010版《中國藥典》在介紹「菊花」這味藥中收錄的正是這四大名菊。
菊花在中國古代就被當著茶來飲用了,唐代著名的詩人皎然在《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寫到: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可見在唐代的時候已經有了菊花助茶的應用法了。
「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額功能,對於風熱感冒、頭暈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等有療效。」專家介紹,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9月~11月花盛開時分批採收,主要以頭狀花序供藥用。「菊花常被人們沏茶來喝。從中醫藥性理論來看,菊花沏茶尤其適合上班族多喝,因為菊花對防乾眼很有效。」
說功效
野菊花和家菊花不要混淆
菊花品種多,有野菊花和家菊花之分,兩種菊花一字之差,但功效有差別,不能混淆。「野菊花和家菊花是兩種不同的中藥,藥性不同,千萬不能混淆,更不能替代使用。」專家介紹,《中國藥典》介紹,野菊花花性苦寒,主要作用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等,雖然和家菊花一樣都有清火作用,但兩種菊花側重不同。
說用法
脾胃虛寒的人少喝菊花茶
夏天人們喜歡喝一杯菊花茶清熱降火,但注意菊花茶不要喝太多,脾胃虛寒的人更要少喝。
「陽虛體質的人,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熱瀉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損傷正氣,越喝越虛,尤其是脾胃虛寒的人,多喝性涼的菊花茶還容易引起胃部不適,導致反酸。用菊花茶來降火清熱也是有選擇的,不能千人一方。」專家介紹,胃寒、臉色蒼白的人最好不吃菊花。其他健康人群,菊花也不要長期喝,連續喝菊花茶別超過兩個月,如果期間出現大便變稀,臉色蒼白,要停止。
說加工
硫磺燻蒸菊花為了防黴變
近期有關市場出現被硫磺燻蒸的菊花的消息,讓不少消費者心有顧慮,為什麼菊花要用硫磺來燻蒸呢?
「菊花採摘下來以後,有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使其脫水,《中國藥典》上介紹菊花的加工方法有陰乾或焙乾,或燻、蒸後曬乾。藥典上沒有說明燻是用什麼材料,但從產地了解來的情況是,用硫磺燻是一種傳統的加工方法。」封嶽雲介紹,硫磺蒸燻為傳統的菊花製造工藝,少量硫磺燻蒸可通過破壞菊花表面蠟質起到乾燥作用,這樣加工過的菊花顏色比較白,花瓣不容易散,也不容易黴變。
「硫磺燻蒸後的菊花葯味會變酸,如果使用的硫磺量過大,會導致主要成分會流失,同時殘存有二氧化硫,會造成毒性疊加。長期用這樣的菊花泡水喝,對肝腎功能不利。杭菊多採取熟制的方法,一般不用到硫磺燻蒸,杭菊的加工方法是將採摘的菊花上鍋蒸5分鐘以後,先烘乾至七成幹,然後放置2天任水分發散,再烘乾。而亳菊、滁菊常採用硫磺燻蒸菊花的加工工藝,但最近的硫磺菊花事件發生後,據我剛從產地了解到的情況是,現在當地也改變了傳統的加工方法:先陰半乾菊花,後蒸熟,然後再烘乾。」
說鑑別
味道有點酸的不是好菊花
怎樣選購菊花,封嶽雲憑藉多年的經驗,介紹了不少簡單易掌握的技巧,那就是「一看、二聞、三嘗,辨別硫磺菊花。」
一看:封嶽雲介紹,好的菊花花瓣完整,不缺花瓣,泡在水裡是一朵完整的菊花。正常的貢菊或杭白菊呈乳白色,如果菊花顯得非常白,像列印紙一樣白,看起來像脫色了一樣,那麼多半是用硫黃燻過。從菊花的顏色上也能鑑別菊花的新鮮程度。顏色發暗的、呈褐色的菊花也不要選,這種菊花是陳年老菊花,而且很可能長黴,要選有花萼,且花萼偏綠色的菊花,這樣的菊花比較新鮮。
二是聞:買散裝菊花時先捧起來聞一下,天然的菊花只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味,如果菊花有股刺鼻的、酸酸的味道,則很可能是用硫黃燻蒸過的。選菊花還可以用手摸一摸,鬆軟的、順滑的菊花質量比較好。
三是嘗:清泡一杯菊花茶,不加糖,天然的菊花茶有清香味,喝道嘴裡還有淡淡的甘甜,如果發現有淡淡的酸味就要當心了,這樣的菊花很可能被硫磺燻蒸過,還是別喝了。
說保存
菊花最多只能保存1~2年
選購菊花茶時,最好到正規藥店、商場和超市進行購買,大醫院或大藥店的菊花有獨立包裝,周轉快,有藥師把關,相對來說,質量更有保障。
「菊花很容易受潮、發黴,這樣的菊花就不能喝了。」封嶽雲介紹,一般菊花的保質期最長1~2年,因此買回家的菊花最好儘早喝掉。如果要保存最好放在冰箱裡,可以把菊花放在一個密封的罐子裡,裡面放少許白紙包好的生石灰或吸潮劑,這樣保質期更長。
■相關連結
產地在桐鄉,為何叫「杭白菊」
很多人都知道杭白菊的原產地在桐鄉,早在300多年以前,桐鄉人即以種菊為業。既然白菊原產桐鄉,為何冠以「杭」字而稱?
關於這個問題有兩個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古代桐鄉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當時桐產白菊花大都通過安徽茶商轉手銷往外地。茶商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亦為保守獨家經銷之權益,常將桐產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久用則習以為常,慢慢便形成「杭白菊」之名。
第二種說法和商業機密有關。因為杭白菊的藥用價值很高,長期飲用可以清肺明目,長期用茶水洗澡可以滋潤皮膚,在全國各地很有市場。為了不至於讓獨特的種植技術流傳出去,精明的商人擔心有人直接到產地進貨搶生意,故意隱瞞白菊的原產地桐鄉,假託是杭州的白菊花。等到客商到處打聽,也查不出原產地。這樣可以賺更多的錢。
杭白菊的傳說
很久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家裡很窮,和母親相依為命。阿牛的母親雙目失明了,阿牛一心想給母親治眼病,用了不少藥,但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
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漂亮的姑娘,也就是菊花仙子,對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裡,有個天花蕩,蕩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陽節那天,阿牛找到那株白色的菊花,將其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
後來,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百姓,於是,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