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屎官們關注我們!
近來,有些柴友總是來跟我諮詢什麼是豆柴。那麼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豆柴」,以及標準柴犬與「豆柴」之間的區別。
因為日本犬的標準是由「日本犬保存會」於上世紀初制定的,下面是他們對標準柴犬所做的權威的定義:
柴犬的標準身高在昭和9年(1934年)被確認。
雄犬的標準身高是39.5CM,38CM~41CM的幅度之內為正常;
雌犬的標準身高是36.5CM,35CM~38CM之內為正常。
體重:雄性為9KG~11KG,雌性為7KG~9KG。
昭和初期(1925年前後) 為了挽救瀕臨滅絕的日本犬,前輩們調查了全國各地的犬種、參考留存下來的優秀犬和有關犬類的文獻等,將日本犬分為小型犬(柴犬)、中型犬(紀州犬、四國犬、甲斐犬、北海道犬)、大型犬(秋田犬)三類來保存,並根據當時各種優秀犬的相關資料制定了以上標準。到今天為止,柴犬的身高依然按照從前的規定被保留下來。
到底何為「豆柴」?
關於豆柴從大約1950日本京都的柴犬愛好者「同井莊」犬舍,根絕了相較於比正常柴犬保準更小的一種柴犬取之於「豆柴」的名字是其開始。的確在柴犬的體格這方面,人們根據技術比較輕易地改變體格,這在西方的犬種裡比較多見。而大約在1991年開始近半世紀繁殖和一些犬舍的加入繁殖,將繁殖量達到了市場化的局面,加上這時經過一些媒體的廣泛介紹後,「豆柴」就更聲名大噪。
「豆柴」顧名思義,就是小型柴犬。雖然沒有明確的標準,不過一般來說體重大概只有普通柴犬的一半。通常情況下,「豆柴」其實就是一窩生下來會有發育非常小的那一隻。當時沒有賣出去,等到成年後再找另一隻此類型小柴犬。經過一代一代繁殖,變演成今天的「豆柴」。
「豆柴」的特點是:
比標準柴犬個頭小,面孔小而圓,嘴吻短.眼睛小而圓。
公犬的身高與正常柴犬的雌性身高差不多,母犬的身高更矮些。
無論公犬還是母犬,體重都較正常柴犬體重輕1~2公斤。
現在,豆柴的繁殖體形更趨向於小型化。
有的豆柴身高、體重只有標準柴犬的一半。
「豆柴」樣子顯得溫和可愛,具有典型的小型寵物犬特徵。
不像標準體形柴犬那麼粗壯和威嚴,也缺乏戰鬥性氣質。
如果將兩隻不同類型的柴犬放在一起,你馬上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不同。
「日本犬保存會」是目前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民間犬種保護協會,創辦歷史也是各個保護協會中最長久的之一。由於把"柴犬矮小化"的言行,從根本上違反了「日本犬保存會」固定的柴犬的標準,即「將柴犬以正確的姿態固定化,流傳給後世」。同時這也否定了柴犬作為日本犬本來的模樣,從而違反了「日本犬保存會」制定的日本犬標準、登錄規定,造成了日本柴犬的血統混亂。因此,對規格外的體高不足的柴犬,「日本犬保存會」不予以公認,即「豆柴」不被「日本犬保存會」認可。並且「日本犬保存會」沒有發行過犬種標記為「豆柴」的血統書。所以,在日本柴犬各類比賽中,我們看不到「豆柴」出賽的身影。
「豆柴」由於被日本的繁殖者大肆炒作後,價格較普通標準柴高(大約在50萬日元以上,折合人民幣3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