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寧古塔的都是什麼人?

2020-12-04 挖史人

何為流人?流人即是指那些因不滿朝廷統治或觸犯法律,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地位及利益,而對這類人處以流放等刑罰的犯人。而寧古塔流人則是清朝在特定時期的特殊社會群體。

法律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專政的工具,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清朝也不例外。清朝的法律制度,既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法律制度,又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中國古代史上相對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順治元年(1644),在《明律》的基礎之上修成了《大清律》,後又經過反覆不斷的修訂,使之內容更加充實,於乾隆五年(1740)編成了一部較完整的《大清律例》。此外,清朝還依照《大明會典》製成了《大清會典》,後經過多次修訂共有四種,其中光緒時修的《大清會典事例》是清朝,也是我國封建時期最完整的行政法典。

清朝的刑法仍沿用了明朝的笞、杖、徒、流、死五種手段,此為正刑;用以輔助正刑且與流人有關的則分別是遷徙、充軍、發遣、流放,而這四種刑法中以發遣為最重,充軍次之,遷徙和流放為最輕。清朝的遣戍之地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及北方,其次是西南煙瘴地區。而其中以流放東北地區的流人居多,據研究流人的專家李興盛先生在他的《東北流人史》中統計,清朝東北流人達到了 140 萬人之多。東北地區更是以寧古塔流放的犯人為最多,名人也最多,持續時間最長,且最為著名。順治十八年(1661)流放到寧古塔的張縉彥在《域外集》中曾談到寧古塔流人「流徙來者,多吳、越、閩、廣、齊、楚、梁、秦、燕、趙之人」。而於順治十六年流放寧古塔地方拱乾在他的《絕域紀略》中載道:「華人(漢人)則十三省無省無人,亦各因其地以為俗」,這就足以證明寧古塔流人之廣泛,全國各省皆有,不同風俗亦有。

那麼如此巨大的流人數量又是因為什麼呢? 清朝東北流人的遣戍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抗清鬥爭。明朝滅亡後,清朝入主中原,將滿族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思想帶入漢族人民的生活及思想中,對其進行強制統治,這一行為激起了一些漢族地主階級的民族危機感,遂掀起「反清復明」的浪潮。這些鬥爭在被清政府鎮壓後,反清領袖們及其親屬,或被殺害,或被流放。如因「通海案」受到牽連的楊越、祁班孫;順治十四年(1657)被遣戍寧古塔的南明隆武朝平國公鄭芝龍,由於鄭成功堅持抗清而獲罪。

2.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清朝的統治階級內部充滿了嚴峻的派系之爭,在這種鬥爭中如若有一方失敗,那麼必然會遭到另一方的打擊報復,那麼這些人中很多皆會被遣戍到東北。如順治十二年(1655)因上疏稱頌多爾袞之功,請求為其昭雪而被流放至寧古塔的吏科副給事官彭長庚、一等子爵許爾安;因南北黨之爭而受牽連的張縉彥;「三藩之亂」中被構陷的文人學者陳夢雷等。這些流人,大多都是派系鬥爭的犧牲品。

3.科場案。此為清統治者打壓漢族地主階級的另外一種政治手段,清朝對科場案的處理手段委實令人髮指。有的人確實有因通關節、營私舞弊,但也有因被誣陷而無辜流放的。這種手段如著名詩人吳兆騫、方拱乾等人就是典型。在清朝眾多的科場案中,順治丁酉科場案(南闈科場案)、北圍科場案最為使人震驚。僅丁酉科場案所牽連人數就有百人之多。

4.文字獄。從順治、康熙到雍正乃至乾隆時期,清統治者為了鎮壓全國性的反清鬥爭,大興文字獄,以打擊當時士人的反抗情緒和不滿思想,對士人進行壓制,以此來消除異己,鞏固其統治地位。那些在詩文言語中流露出這種思想或某個被禁止的字眼的文人學士都因此獲罪遣戍。所涉官員眾多、影響巨大。著名的有因「《南山集》案」被遣戍到東北的桐城方氏一族,以及呂留良案所涉及的眾人等等。因文字獄被流放的犯人,不僅當事者要遭受嚴厲的懲罰,甚至禍及子孫,更有甚者達到第五代之多。

5.官員瀆職。清朝的官員如有貪汙受賄,瀆職,作戰不力、貽誤戰機,投敵等行為,都將依據清朝的法律制度予以嚴厲的處罰。依據封建刑罰,其中有些人及其家屬皆會被流放。

清代流人遣戍的原因,大致可歸結為以上幾種。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謫戍寧古塔的流人中不乏有官吏、文人、平民百姓及其親屬子女等,可謂是涉及社會不同的階層。然而究其原因,可以發現,這一切皆建立在清朝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及維護其統治利益的基礎之上,對反抗者及罪人進行懲罰鎮壓的一種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的流人中,第一個流放至寧古塔的是陳嘉猷,字敬尹,福建人。順治十一年(1654)冬,吏科給事中陳嘉猷因上疏替人斡旋官職,事情敗露後被判流放寧古塔。在歷經一路艱險後,攜家人於第二年抵達東北塞外的寧古塔。後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他曾對楊賓說:「我於順治十二年流寧古塔,尚無漢人。」這就足以證明,陳嘉猷是第一個書面記載流放到寧古塔的漢人。從此,清王朝開啟了犯人流放寧古塔之路。

而清朝最後一個流放至寧古塔的是清宗室愛新覺羅載瀾,為道光皇帝第五子奕誴之子。據民國《寧安縣誌》記載,載瀾於「光緒二十六年因拳匪(義和團運動)倡亂被議,謫戍新疆。民國元年(1912)在流放寧古塔的流人中大多數都是文人學士,特別是文字獄中的犯人,都對文學、藝術等有很深的造詣,他們在寧古塔這片荒涼的土地上,並沒有被悲慘的命運所壓倒,而是積極進行文學或史學創作,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著作,用其文化知識在寧古塔地區點燃了傳播中原文明的火炬,為我們今後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如方拱乾《絕域紀略》及《何陋居集、域外集》、吳兆騫《秋笳集》及《天東小記》(已亡佚)、張縉彥《寧古塔山水記》、吳桭臣《寧古塔紀略》、祁班孫《東行風俗記》(已亡佚)等。

同時大量流人的湧入對東北地區的生產發展,增加人口以及促進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寧古塔並不是塔,為何「流放寧古塔」是古代酷刑?
    大家看到電視劇中,在清朝的時候,一般有朝臣犯了重大的錯誤,皇帝都會下令將其誅殺,但是有的人如果為他們求情的話,皇帝就會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就會把他們流放寧古塔。在古代的時候,一些犯人聽到自己要被流放寧古塔,也是害怕至極的,在電視劇中讓我們感覺流放寧古塔這句話就是古代的一種酷刑。
  • 寧古塔沒有塔,傳說中的流放寧古塔是去幹什麼?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清宮戲中,常常出現大臣犯了罪,被罰流放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的橋段。那麼,這裡出現的寧古塔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它會讓犯人們談之色變呢?二,流放寧古塔寧古塔的傳言是否屬實,如今已不可考。但清代人把流放寧古塔看作是走向人間地獄,卻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寧古塔到底有什麼令人恐怖的地方,為什麼清代人這麼害怕去寧古塔呢?
  • 寧古塔在哪兒?為什麼一聽到流放寧古塔,有些人直接就嚇得腿軟?
    看過清朝電視劇的人不知道是否聽到過這個地方:寧古塔。當時清朝的皇帝會將一些罪大惡極或者一些作奸犯科的同黨都會送到寧古塔去。然而當時的人一聽到」寧古塔「三個字有些人臉色就變了,甚至當時清朝的人一提到寧古塔就會聞之色變,有些人寧可死都不肯去寧古塔,那麼寧古塔究竟有什麼恐怖之處讓人這麼害怕?
  • 寧古塔為什麼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
    很多清朝電視劇裡面都會提到寧古塔這個地方,許多貴族聽到寧古塔都會十分害怕,傳說被流放到寧古塔的人,就是奔向地獄的人,可能再也不來了,那麼,寧古塔為什麼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 寧古塔是什麼塔,為什麼很多人寧死都不願去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來到寧古塔,十個黃泉路都不怕了。這寧古塔到底是個啥地方,披甲人到底是什麼人,怎麼就這麼可怕連死都不願意去。 寧古塔不是一座塔,也沒有塔。它是當時東北邊疆一個重鎮,大概在現在黑龍江東部一帶。據說寧古塔的氣候極其惡劣,常年冰峰,野獸遍布,幾乎不是人間世界。
  • 有著「流放聖地」的寧古塔,犯人是如何生活的?女犯簡直生不如死
    在很多影視劇中,經常會聽到流放寧古塔的臺詞。古代有一種刑罰叫流放,意思就是免去犯人的死罪,把犯人押到荒涼偏僻的地方,這樣的刑罰看似體現了統治者的仁慈,其實不然。因為古代的交通不便,流放地在千裡之外,犯人必須步行。
  • 我國古代上,五大著名流放地分別是哪裡,流放什麼人?
    中國古代有五大流放地,每個流放地所流放的對象也不同。流放地之一:房陵房陵現屬湖北十堰市所轄地區,古時,這裡曾是流放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的地方。先後被流放至此的有兩位皇帝、十位王爺、一位駙馬和一位丞相。其中,唐中宗李顯被流放這裡,後來又回去做了皇帝。
  • 清朝有一支駐守寧古塔軍隊,流放的女犯人非常忌憚,這是為什麼?
    相信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小夥伴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犯了王法的家族,都會有一個流放的懲罰,那在看電視劇的小夥伴們就會覺著流放也沒有什麼,起碼還活著不會被砍頭,終有一日會再回來。然而大家並不知道流放的可怕性,電視劇裡常出現的一句話,便是將犯人發配到寧古塔。那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呢?
  • 寧古塔是清朝犯人的噩夢,是一個有去無回的地方,看完讓人心悸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大家在看一些古裝電視劇特別是清宮劇的時候,總能聽到一個地名,那就是寧古塔。許多因為犯了罪的大臣們,全家會被流放到這個地方。
  • 古代流放女犯人的人間地獄寧古塔,為何如此可怕?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黃泉都是值得恐懼的,那裡不但陰森恐怖,還象徵著死亡。然而,清代文人方拱乾卻曾經表示:人說黃泉路,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那麼,他口中的寧古塔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什麼會被說成是去過之後連黃泉都不怕了呢?
  • 清朝為何把罪犯流放寧古塔?寧古塔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
    清代東北的流人戍所,並非只有寧古塔一處。根據清朝官書記載,當時的發遣地還包括瀋陽盛京、遼寧、鐵嶺、尚陽堡,後來還有吉林的烏拉、寧古塔,最後是黑龍江的璦琿、齊齊哈爾。當然,在這些東北地區的戍所中,尤以盛京、尚陽堡、寧古塔為清初關內漢族文士最常被流放之地。
  • 甄嬛傳:當年甄玉嬈在寧古塔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文|少年常樂遊皇上處置了年羹堯後越發多疑,把和年羹堯有關的很多大臣都發配了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當時甄遠道因為錢名世一案受了牽連,也被皇上發配到了寧古塔,只是不必給披甲人為奴了。該地偏遠寒荒,少有人至,是清朝的邊鎮要塞,有滿洲八旗軍屯兵駐守,其兵卒名曰「披甲人」。寧古塔的滿洲披甲人雖然不會漢語,但是樸實誠信講義氣。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者一般都是內地人,如果有逃跑的,寧古塔人一般不會舉告。如果逃跑的人被抓了回來,主人及周邊土著還會一起作證說他們是回來自首的,使得官府不能追究治罪。
  • 古代鳥不拉屎的流放地 如今你我趨之若鶩
    當大家都在討論戲裡戲外的CP秀時,小編注意到24集中,一品侯謝玉被流放黔州。臨行前,他問妻子此生能否再見面。你也許會生疑,黔州是哪?難道被流放後就意味著和家人相隔兩地永不能再見了嗎?古代所說的流放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刑罰。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遠離鄉土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
  • 寧古塔在清朝為何被稱為犯人的人間地獄
    從清朝順治時期開始,寧古塔成為了流放犯人的地方,不僅僅是女犯人,而是包括所有犯人。大家都知道滿清王朝是半奴隸半封建社會,在寧古塔這個地方,社會階級被劃分為三個等級。其實內地的罪犯被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做奴隸並不可怕,這些披甲人很歡迎內地的罪犯流放到寧古塔,對有文化知識和會手藝的罪犯,披甲人都給予非常高的待遇和尊敬,更不會折磨和侮辱這些罪犯的。
  • 古代女犯人為什麼怕流放到寧古塔?無非這三種,皆生不如死
    在中國古代,處罰犯人的形式儘管種類繁多,無外乎可以歸結為罰錢、受刑、坐牢、流放、砍頭這五種形式,前三種還好,可保全性命,後兩種則要慘太多。砍頭自不必說,流放也好不到哪去。特別是流放到有著「人間地獄」之稱的寧古塔,那幾乎就是九死一生!
  • 清朝為何將流放寧古塔作為最殘酷懲罰?主因是用極寒折磨「罪犯」
    在清代,流放「寧古塔」只是比處死輕一點的刑罰。牡丹江的「寧古塔」卻並沒有「塔」,只是滿語「六個」的意思,如今被稱為「雪鄉」。《郎潛紀聞》這種株連讓當時的讀書人相當恐怖,而接下來的流放才是噩夢的開始。這些遭誅者七十多人,流徙東北者達百餘人。至此凡是涉及「文字獄」以及此後的科場舞弊案的均發落黑龍江寧古塔,也就是如今牡丹江寧安附近,從此黑龍江成了文人心目中的最大噩夢。
  •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流放地都是哪裡嗎?看有沒有你的省份?
    古代的制度非常嚴格,對於犯錯的人的懲罰方式也是花樣百出,其中,就有流放這一種方式。無論是正史裡記載的事件還是影視劇裡的情節,我們會經常看到某個人因犯了錯誤被流放某地。那麼,這個流放地點,也是比較引人注意的,通常都是偏遠人少的地區,而且還有瘴氣之類的環境障礙,對人來說算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懲罰。
  • 為何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在清朝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句話:把某個欽差大臣或者把某個官員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恐怕我們很多小夥伴對此特別模糊。第1個:什麼是寧古塔?寧古塔究竟在哪兒?它僅僅是一座塔嗎?第2個:披甲人是什麼人?
  • 「寧古塔」有多可怕?為什麼清朝很多女性寧願自盡也不願前去!
    寧古塔在黑龍江牡丹江附近,這裡常年冰封,天寒地凍,居住條件惡劣,並不適合中原百姓生活。寧古塔在滿語當中是「六個」的意思,傳說滿清皇帝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生了六個兒子,他們都居住在這裡繁衍生息,在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所以當時滿清皇室都將寧古塔看成是他們發家的地方。
  • 滿語中的寧古塔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犯人最怕被流放到這裡
    看過甄嬛傳的人一定都對這個地名再熟悉不過了,劇中甄嬛的父親被陷害,導致一家人被流放到了寧古塔。其實除了甄嬛傳外,很多清朝的影視劇中都有提到這個地方。那麼為什麼當時流放犯人都要讓他們去寧古塔呢?又為什麼人們聽到寧古塔就面色俱變,寧古塔到底是一個怎樣可怕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