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邀到同事寶媽琳琳家吃飯,到了開飯的時候。我們看到琳琳家1歲多寶寶坐在餐桌前,胸前繫著圍兜,手裡握著勺子,張大嘴巴,認真地自己動手吃飯,我們羨慕極了。
「 琳琳,您家寶寶真的是好乖,我家孩子2歲多了,她要能這樣就好了。每天我家寶寶吃飯總是要公公婆婆追在後面喂,真是傷透腦筋。」另一位寶媽顯得有點失落。
其實,要想讓寶寶養成自己動手吃飯的習慣,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不過真的要講究一點技巧才行。
01孩子多大能自己吃飯?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對外界事物的興趣也逐漸增強,大約到寶寶12個月後,我們就可以讓寶寶自己嘗試自己動手吃飯了。
因為這時的寶寶,由於自己吃飯的興趣很濃,一般會在吃飯時想要自己動手,表現為:如從媽媽的手裡搶餐具或者直接用手抓取食物,這時媽媽們一定要配合寶寶,積極支持,不能限制其動手的能力。
細心的媽媽可能會發現,在寶寶1歲左右的時候,當你試著餵寶寶吃輔食,他卻生氣地抵抗,甚至是自己用手抓,那麼就代表他在向你抗議說:「我要自己吃, 不要餵我啦!」這個時候,媽媽要學會放寬心,讓寶寶自己動手,否則很容易打消寶寶吃飯的積極性。
如果我們錯過了孩子這個最佳培訓期,那麼寶寶對自己進食會失去興趣,或是習慣了由別人代勞之後,以後等到想要讓寶寶自己進餐時,培養寶寶自己吃飯就會變得比較困難了。
也許這個時候的寶寶各方面的協調能力還不太好,我們也要讓寶寶自己吃飯,也許會弄得衣服上、餐桌上一片狼藉,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做到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寶寶自己盡情地進食,不要訓斥或阻止寶寶。
02寶寶自己動手吃飯有什麼好處呢?
學習自己吃飯可是一 點都不容易,寶寶很可能會一 個不小心就將整張小臉, 以及整張餐桌都搞得髒兮兮的。
孩子自己吃飯,是一種很複雜的活動,它要求孩子的手、眼、嘴的高度協調,同時還伴隨著上半身多組肌肉的配合,但這一過程卻可以鍛鍊寶寶多方面的能力。
(1)鍛鍊寶寶堅持度
學習使用餐具對寶寶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屢次失敗會讓寶寶首次感受到挫敗感,但同時也可以鍛鍊他的堅持度。
(2)鍛鍊手眼協調能力
將湯匙精準地送入口中,需要手眼協調配合,如果一開始時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不好,可能無法順利將輔食放入口中從而弄得滿臉都是。
(3)手部肌肉控制力和抓握能力
抓提湯匙需要大、小肌肉的配合,一般寶寶會依抓握勺到使用筷子這個過程來學習使用餐具,也就是說,由孩子八方從粗大動作發展到精細動作。所以說孩子獨自吃飯可以訓練寶寶的動作的發育。
(3)培養寶寶對飲食的興趣,增進食慾
在很多情況下,寶寶把自己拿小勺舀飯當作玩遊戲,抓著小勺全力以赴對付碗中的食物。待食物經過不懈地努力餵進自己口中時,寶寶的興致就更高了,似乎還有一種成就感。寶寶自已動手吃飯,可以培養寶寶對飲食的興趣,增進食慾。
03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呢?
前段時間,一位寶媽和我說,為什麼鄰居的寶寶,比我家的孩子還少1個月,人家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但我家的寶寶卻不行呢?
其實能否自己動手吃飯,需要視寶寶的能力而定。另外,家庭環境的營造也同等重要,如果家長老是怕麻煩,省略學習過程,或是因為擔心寶寶做不好而代勞,那麼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孩子自然學習不好。
不過,訓練寶寶獨立進食之前,家裡人最好要做好這幾方面的準備,這樣才不易心煩氣躁。
(1)用餐準備
家長們在餐具的選擇上,最好以塑料材質的學習餐具為主,以免寶寶因老是損壞餐具而產生挫折感。此外,由於寶寶的胃腸道仍很脆弱,所以家長也別忘了在餐後做好餐具的清洗工作。
(2)心理準備
由於小寶寶的肌肉控制力和手眼協調能力仍不足,所以握著湯匙的小手可能無法精準地對準嘴巴,這樣的情況下,寶寶可能會出現吃一口、灑兩口的情形。
這時父母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耐心。等到寶寶1歲多,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較好之後,就會越做越好了。
(3)用餐環境準備
寶寶準備學習自己吃飯了,環境的布置很重要。家裡除了需要準備一個氣氛舒適、柔和的愉悅用餐環境外,給寶寶挑選一組適合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是同等重要的。
建議家長一開始訓練寶寶自己吃飯時就要備妥環境,替寶寶準備個固定的進餐位置,以及適合他尺寸的餐桌和餐具,並替他圍上圍兜,以免弄髒孩子衣服。
此外,餐桌最好不要鋪設桌布,以免導致寶寶分心或是不小心拉扯餐布使餐具掉落。環境的布置越簡單越好,這樣寶寶較不易受外界幹擾,更容易專心吃飯。
溫馨提示:寶寶剛剛開始嘗試自己吃飯時,會因為不能靈活使用湯匙而發脾氣,家長不妨從旁協助,藉以增加寶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當寶寶可以成功地使用餐具用餐時,家長應給予鼓勵和表揚。如果他不小心灑出來了,家長也不應該責怪寶寶,應該勉勵他下次再改進,以免寶寶產生挫折感。如果家長能夠堅持到最後,多數寶寶1歲多後可以學會自己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