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句古話,外科不治癬,內科不治喘,秘密揭開,都因為它!

2020-12-02 跟著喬妹做營養

在中醫上,有這麼一句讓人耐人尋味的話,就是「外科不治癬,內科不治喘,治喘丟了臉」。明.張三錫《醫學六要》曾寫到"百病唯咳嗽難醫」。透過字面意思,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外科皮膚方面的癬,還是屬於內科的氣喘,都是難以對付的,讓各方專家頭疼的。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專家們懼怕它們呢?#百裡挑一#

外科不治癬,內科不治喘,原來怕的是它

其實了解這兩種病的人,會發現這兩種病會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的治療周期長,且很容易復發。因此,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快節奏的當下,這些治癒慢易復發的疾病,更不受醫者們待見。

除了治療所需要的時間長外,它們兩個還有另一個共同的特徵:特別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尤其是癬,皮膚上的問題,本來就已經讓人很糟心了。再遇上治療時,療效緩慢,更容易影響到人們的情緒。我們的皮膚雖然在身體的最表層,但其實卻與情緒密切相關。舉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大家都曾遇到過:一段時間心情不好,就會發現皮膚也會跟著出問題,如長痘痘,這時人們往往會說這是「上火」表現。其實是情緒影響了內分泌。俗話說,「相隨心變」,「心寬使人美」,也都是這個道理。

再說哮喘,它與情緒的關係相比皮膚更加密切。因為哮喘的發病機制裡,就有一部分跟神經機制有關。情緒的劇烈變化,身體也會做出相應的自我調節(這點我們自己是無法控制的)。如生氣時,身體會發抖,心跳加快血液流動加快,表現出血脈噴張,要隨時戰鬥的樣子。在生活中或影視劇裡,如果你細心,你會發現一個小「秘密」,很多時候患者哮喘發作,不是遇到花粉或壞天氣,更多的是激動、害怕、興奮等情緒波動劇烈時。近年來研究發現,支氣管哮喘病人既有生物學上的病理生理損害,同時也伴有精神異常,他們更容易出現緊張、焦慮。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想告訴大家一件事,有時候誘發或者加重疾病,影響治癒進程的因素,不在於醫術是否高明,也不是藥物療效夠不夠,而是情緒!其實,不止皮膚病與哮喘與情緒相關,現代醫學有一個名詞叫「心身性疾病」,指的是心理因素導致的身體健康的失調。據統計,至少有至少有80%的疾病與情緒脫不了干係,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偏頭痛、消化道潰瘍、便秘、厭食、性功能障礙等等。

我是喬妹,笑一笑十年少,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自我的健康管理中,情緒的管理也至關重要。所以要學會釋放壓力、時刻保持好的心情哦,這同樣是有效的養生。關於情緒與疾病的關係,今天就先聊到這裡,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評論,若覺得文章有用,別忘了點讚並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吧,感謝您的支持(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老中醫外不治癬、內不治喘,那是因為缺這個方子
    很多人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就是中醫外不治癬、內不治喘,意思就是那麼多病人裡,碰到皮膚上有癬的,就是各種皮膚病吧
  • 從馮小剛的白癜風來說明為什麼「內不治喘、外不治癬」?
    "喘"和"癬"分別為內科和皮膚科的多見疾病,發病率高,病程長,歷來被視為是難治之症,也就是民諺中說的"不治"的含義。
  • 內不治喘、外不治癬?中醫有了這個奇方,治牛皮癬不再難!
    銀屑病外用現在雖然治療非常普遍,但存在的問題是激素大行其道,而且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所用的就是激素,也不會辨別。往往是用的時間很長了,發現了越用越嚴重,或者不用激素馬上反彈已經離不開激素了,才知道自己用的是激素藥。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了。
  • 打破內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癬
    由於疫情的原因,現在網際網路視頻問診成為盛行,此時採用中醫的診療思路,缺少把脈診療,實屬單腿行走,勢必影響陰陽把握。我們能做的就是詳細的問診(收集系統的病例)。馬某某,女,43歲,初診2020.6.9,寧夏人以咳喘咯痰3年為主訴現病史:患者3年前因家裡裝修、感冒誘發咳喘,咯痰,當地醫院確診為哮喘,用藥後效果不佳(具體藥物不詳),為求進一步治療,視頻問診:現症見:胸悶氣短,咯白色泡沫痰,伴隨哮鳴音,神疲乏力,噴嚏,流鼻涕,怕冷(夜晚、遇刺激性氣味或者劇烈運動後加重),眠差,納可,腹脹,小便可
  • 打破內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癬
    由於疫情的原因,現在網際網路視頻問診成為盛行,此時採用中醫的診療思路,缺少把脈診療,實屬單腿行走,勢必影響陰陽把握。我們能做的就是詳細的問診(收集系統的病例)。馬某某,女,43歲,初診2020.6.9,寧夏人以咳喘咯痰3年為主訴現病史:患者3年前因家裡裝修、感冒誘發咳喘,咯痰,當地醫院確診為哮喘,用藥後效果不佳(具體藥物不詳),為求進一步治療,視頻問診:現症見:胸悶氣短,咯白色泡沫痰,伴隨哮鳴音,神疲乏力,噴嚏,
  • 經方治喘,藥到病除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中醫書友會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書友會的文章,可以這樣做:I導讀:哮喘為臨床常見病,且不易根治,中醫有句俗語說:「外不治癬,內不治喘」,可見喘證難愈之一般。
  • 甌網丨生物製劑改寫「外不治癬」的歷史
    中醫有句俗話:「內不治喘,外不治癬」,其中的癬指的就是銀屑病,民間俗稱牛皮癬。近日,記者採訪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李智銘。他介紹,銀屑病其實是一種慢性的、突發性的、系統性的炎症性疾病,患者終生無法治癒。
  • 治癬神草,治牛皮癬、體癬、頭癬等一切癬症
    醫療界內部人士常說:治啥別治皮,治皮丟臉皮。因為皮膚病是非常難治的。
  • 皂莢治各種癬有奇效
    當知皂莢療癬有奇效,遇斯症而不用者,憾事也。(編輯/閆奇峰)皂莢療癬奇效編著/張樹生皂莢,辛、鹹、溫,有小毒。臨床多用其祛痰導滯,通關開竅。當知皂莢療癬有奇效,遇斯症而不用者,憾事也。《本草綱目》記載皂莢治「風癘疥癬」。癬之一病,其因不一。有因溼生蟲,蟲蝕而致者。
  • 治喘,有十三法
    I導讀:俗語說「外不治癬,內不治喘」,說明喘證是一個不好治的病,本文作者整理了《醫宗必讀》總結的治喘十三法,簡潔扼要,有參考價值。 7.利水平喘法 因於肺脹所致的喘促,常與水氣內停,肺氣不降關係密切,臨床我喘促、咳嗽、浮腫為特徵。治宜利水散邪。若咳而上氣,喘而煩躁,自如界狀,脈容大者,用越婢加半夏湯;脈浮而心下有水者,用小青龍加石膏湯。」
  • 治喘,有十三法 ​
    I導讀:俗語說「外不治癬,內不治喘」,說明喘證是一個不好治的病,本文作者整理了《醫宗必讀》總結的治喘十三法,簡潔扼要,有參考價值。(編輯/王超)《醫宗必讀》治喘十三法簡析作者/周天寒《醫宗必讀》為明朝李中梓所著,全書內容簡要,選方實用,在醫學門徑中頗有影響。該書對喘證的論述更為全面,治療也較為完備,故本文就李氏治喘十三法,試簡析於後。
  • 醫不治癬 治癬丟臉
    醫不治癬   治癬丟臉【方歌】癬證情形有六般,風熱溼蟲是根原,乾濕風牛松刀癬,春生桃花面上旋
  • 當「內不治喘」遇到經方——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哮喘案
    俗語云:「內不治喘,外不治癬。」可見這兩種疾病是讓醫家如何束手無策,但是今天的醫案告訴我們,經方用好了,也可以「內不怕治喘」。
  • 經方治喘,藥到病除
    哮喘為臨床常見病,且不易根治,中醫有句俗語說:「外不治癬,內不治喘」,可見喘證難愈之一般。但接觸經方之後,發現經方治療喘證確有捷效,辨證準確往往能夠一劑知、兩劑已。喘證在臨床甚為常見,致喘之因有種種不同。
  • 脾血聚集之海,止癢調經之穴,中醫古話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說到脾血匯聚之海大家可能就想到要講的穴位了,血海穴,血海血之海洋,它是我們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血主的就是就是脾血,海大家都知道廣闊,廣大,脾經所生的血,在這個穴位這個地方聚集,可以說血海穴也是治療很多與血液相關病症的一個穴位。比如說女性的一個月經淋漓不盡,包括功能性的子宮出血,大便出血還有尿血,貧血,流鼻血都可以通過血海穴進行一定程度的調理。
  • 治皮膚病還得靠中醫,因病在皮膚、根在血毒,「祛毒除癬」刻不容緩
    皮膚病儘管不在短期內威脅人的生命安全,但該病由於其慢性、難治,長期不治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也帶來了極大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那麼,皮膚病對患者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1、影響生活質量:慢性皮膚病若發病未及時治癒,遷延時間長,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
  • 【名醫論壇】經方治喘,藥到病除
    I導讀:哮喘為臨床常見病,且不易根治,中醫有句俗語說:「外不治癬,內不治喘」,可見喘證難愈之一般。但接觸經方之後,發現經方治療喘證確有捷效,辨證準確往往能夠一劑知、兩劑已。(編輯/唐義超)喘證在臨床甚為常見,致喘之因有種種不同。
  • 皮膚癬皮膚病如何治,正確用藥中醫小偏方
    皮膚癬皮膚病如何治,正確用藥中醫小偏方 時間: 2017-02-08 16:1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摘要:   由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除手、足、毛髮、甲板以及陰股部以外的皮膚)所引起的淺表性皮膚真菌感染,統稱為皮膚癬。當致病性真菌侵犯人體表面的角質層後,可引起很輕的炎反應,發生紅斑、丘疹、水皰等損害,繼之脫屑,常呈環狀,故俗稱圓癬或錢癬。
  • 經方治喘,藥到病除,千萬不要錯過,趕緊收藏!
    I導讀:哮喘為臨床常見病,且不易根治,中醫有句俗語說:「外不治癬,內不治喘」
  • 我自己治好了自己的30年的牛皮癬(附方)
    一年半以前,偶得一方為治療皮膚瘙癢的,不想卻治好了頑癬,現在基本痊癒,還有一點也在日見好轉。偶然路過此吧,見仍有很多p友還受此惡疾困擾,感同身受。浮想往昔夜不成寐。故不揣冒昧,獻出次方,供還在受頑疾折磨的病友參考。此方雖然簡單至極,卻有奇效。尤其對頭,臉,耳朵,上身,手臂效果極佳。一試便知。此方出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醫學院教授趙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