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死後卻在論文中「復活」了?作者:康復情況系「提前假設」

2020-12-02 騰訊網

文章作者劉豔海告訴新京報記者,患鹿的恢復情況系「提前假設好」,「確實缺乏嚴謹性。但這並不是研究論文,相當於通訊稿件。」

文2025字,閱讀約需4分鐘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實習生 彭衝 編輯 王煜

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園一隻19年5月因術後感染死亡的長頸鹿,在一篇發表於學術期刊的文章中「復活」,文章中還稱「術後5個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事件引發外界對相關研究的質疑。

12日,文章作者劉豔海告訴新京報記者,患鹿的恢復情況系「提前假設好」,「確實缺乏嚴謹性。但這並不是研究論文,相當於通訊稿件。」目前,劉豔海已向涉事的《畜牧與獸醫》申請「勘誤」。

━━━━━

動物園:死亡長頸鹿因蹠骨骨折接受手術

2019年5月9日,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下稱:動物王國)通過官微公開發布「支援呼籲」稱,園區內一隻長頸鹿的左後腿發生意外骨折,由於園區獸醫院無接骨設備和經驗,尋求專業醫院、醫生為受傷長頸鹿會診,研究救治方案以挽救長頸鹿的生命。

新京報記者從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營銷部了解到,接受骨折復位手術的是一隻來自非洲的雄性長頸鹿,2歲,雄性,編號為S9,於2018年入園。2019年5月初在睡覺時被其他鹿踩到,導致S9左側後腿蹠骨發生骨折。

動物王國營銷部門工作人員沈先生介紹,2019年5月13日15時許,南京河西AMC中心動物醫院的醫生團隊來到動物王國,為S9長頸鹿進行手術。自13日晚間至14日凌晨,整場手術耗時4小時。術後,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成立長頸鹿後期護理小組。

沈先生提到,S9在術後不幸死亡,「術後可能發生了感染,也有可能骨頭再次發生錯位。」

▲刊發在《畜牧與獸醫》上的涉事文章。

不過,在2020年第52卷第1期的《畜牧與獸醫》期刊上,刊發一篇題為《1例長頸鹿蹠骨骨折的診斷和治療》的文章,摘要顯示,「患鹿左側蹠骨遠端開放性橫骨折,採用全身鎮靜配合神經傳導阻滯麻醉和局部浸潤麻醉,使用外固定支架進行骨折斷端的恢復,植入物完成後採用氬弧焊焊接牢固」,「術後恢復良好。」

此外,文章「術後護理及注意事項」處亦提到,患鹿在術後第2天已能暫時性踏地,「術後5個月(即19年10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

新京報記者發現,文章首頁顯示,文獻標識碼系B類,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的規定,上述文章內容屬於實用性技術成果(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社科)類別。

文章的5名作者中,4名來自南京AMC河西中心動物醫院,1名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12日晚間,南京AMC河西中心動物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這兩天才了解到,去年5月份的時候,接受骨折復位手術的長頸鹿沒了。這隻鹿是新鹿,死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應激反應、感染等。」

━━━━━

作者:康復情況系「提前假設」

12日晚間,新京報記者就此事詢問涉事文章第一作者、長頸鹿手術主刀醫生、南京河西AMC中心動物醫院院長劉豔海。

劉豔海稱,手術由其本人和其他10餘名醫院員工共同完成,其中4人(含劉豔海)參與手術的醫生亦是文章主筆,「這個手術是我們醫院免費幫動物園做的。」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作者並未參與本次手術,「他是我的文章導師。」

▲刊發在《畜牧與獸醫》上的涉事文章。

劉豔海表示,做完手術離開園區後,醫院便沒有再和動物王國就S9的情況進行溝通,亦對長頸鹿死亡一事不了解,「野生動物容易應激,它們有自己的獸醫,動物會更熟悉他們一些,術後我們也跟動物園交代了康復注意事項。」

按照劉豔海的說法,在S9之前,團隊並未有為長頸鹿進行手術的經驗,「這是首例。」19年5月之後,團隊與動物王國繼續合作數次,「之後也做過猴子、獅子的。都是免費、不計成本的。」

針對刊發文章中提到的「術後5個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劉豔海稱,向《畜牧與獸醫》投稿時間為2019年5月,其考慮到刊發出來前會經過一段時間審校,便提前假設好患鹿的康復情況。

劉豔海承認,手術後並未有「電話隨訪」,「確實缺乏嚴謹性,但這並不是研究論文,相當於通訊稿件,不至於造假。」

此外,劉豔海稱,文章中提及的「術後第2天患鹿已能暫時性踏地」確有其事,「因為當時一些媒體還報導,看到了視頻。」

劉豔海表示,已於12日向《畜牧與獸醫》申請「勘誤」,「和編輯溝通了,申請在期刊上發表一個『勘誤』,現在還在審批中。但談不上撤稿,因為我覺得內容沒有造假,手術案例都是真實的。」

《畜牧與獸醫》雜誌官網介紹,雜誌於1935年創刊,是一本月刊,系畜牧、獸醫類綜合性科技期刊,現由南京農業大學主辦。主要受眾為畜牧獸醫研究人員、行政管理幹部、大專院校師生、畜禽養殖企業技術人員及養殖專業戶。「曾先後獲得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蘇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江蘇省優秀科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期刊、全國畜牧獸醫類優秀期刊等榮譽,在歷次江蘇省期刊質量評估和分級工作中被評為一級期刊。」

值班編輯 康嘻嘻 花木南

相關焦點

  • 長頸鹿死後又「活」了?醫院:那不是重點
    據悉,2019 年手術後不久,那頭長頸鹿因為沒能挺過感染期已經死亡了。上述文章的作者中不乏做手術的主治醫生及其同事,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頭已經死去的長頸鹿卻在他們的文章中神奇地 " 復活了 "。8 月 11 日,記者前往文章作者所在的南京 AMC 河西中心動物醫院核實情況,一名發言人表示,上述文章不是學術論文,文章重點也不在術後恢復上,而是在探討手術方案。
  • 龍珠:沙魯死後無法復活,理由太扎心,難畫也不是自己的錯
    龍珠中,我們看到弗利沙死後可以復活,魔人布歐死後可以轉世,胖布歐還可以洗白。但是,唯獨沙魯死後就沒有然後了。不但無法復活,也無法轉世,只能在地府中呆著。然而,對於沙魯之所以無法復活的原因,對於沙魯來說特別的扎心。
  • 動物中最容易被雷劈的是它:長頸鹿很尷尬
    兩個月前,一名Reddit論壇用戶受到一場夢境的啟發,在論壇上提出了一個問題:「長頸鹿是否比其它動物更容易被閃電擊中?」該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關注。那麼,長頸鹿被閃電擊中的機率是否更高呢?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沒錯」。
  • 《自然》論文稱:死後仍有聽覺,臨終告別要謹言慎行!是真的嗎?
    ,大意說的是人在死後還能聽到講話的科學依據,這到底是真的假的?人死後真的還能聽到講話嗎一般來說人死後首先消失視覺,因為視覺過程首先要有睜開眼睛,然後瞳孔根據光感亮度縮放,晶狀體對焦,在眼底正確成像後,視網膜將電信號送至大腦處理成立體圖像,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從理論上看消耗多的肯定是最先失效!
  • 人死後有機會復活嗎?難度比想像大,科學家一語道破真相
    半個多世紀前,「人體冷凍」項目開始實施,很多人在死後都選擇將自己的屍體冷凍,希望可以在未來有機會復活。那麼,人死後真的有機會復活嗎?這一點,我們需要先從「屍體保存」開始說起。考古學家曾經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一處地下墓穴中,發現了一具死於1920年的「睡美人」,本來面貌 一點都沒有更改,不過,當時給屍體進行防腐處理的醫生,卻並沒有將技術公開。同樣保存完好的,還有深埋2000多年的「辛追夫人」。1972年,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西漢女屍,剛出土的時候,她的身體部分關節還可以活動,內臟保存完好,屍體的皮膚也細膩光滑,全身都富有彈性。
  • 中國作者英文醫學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句法錯誤
    由於絕大部分高影響因子雜誌都是英語期刊,這意味著論文的撰寫需採用英文,這對母語為非英語的中國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下面,醫刊彙編譯歸納出中國作者在論文寫作時頻率較高的幾類句法錯誤,希望能為醫務工作者或研究生的論文寫作提供指導。一、被動語態的使用有誤。相對於漢語,英語中使用被動語態的頻率較高,特別是在比較正式的文體如科技文體中。
  • 研究分析長頸鹿為何脖子長
    現在,一種新的說說也被否定了:科學家發現,長頸鹿的長頸也不是一種性的信號。 這一論斷讓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長的問題變得越發難以理解了。美國懷俄明大學的格雷厄姆·米切爾教授和南非普利托利亞大學的S J·范·斯特博士和約翰·斯金納教授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直到現在,長頸鹿脖子長的問題仍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該研究報告發表於《生物學》雜誌上。
  • 長頸鹿死亡卻稱「恢復良好」,學術文章豈能「把死的說成活的」
    最近,南京一隻已經死去一年多的小長頸鹿,引發了一場紛爭,這場紛爭關乎一篇論文內容的真實性問題。據紫牛新聞報導,去年5月,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園的一隻小長頸鹿遭踩踏後腿骨折,園方曾在網上求救,引發社會關注。此後南京AMC中心動物醫院的骨科團隊對其進行了手術,遺憾的是,術後當月小長頸鹿還是不幸死亡。
  • 同樣是奧特曼,迪迦、賽羅死後都能復活,為什麼他們三位不能?
    同樣是奧特曼,但是所受到的待遇卻完全不一樣,有的人可以無限制死而復生,而有的人死後就活不過來了。比如說迪迦、賽羅,他們每個人死後都能復活,可是有個奧特曼卻沒有機會了。其實那些在奧特劇中做過主角的奧特曼,最後沒有一個會死亡的,就算被對手殺死也能復活。其實圓谷安排的很巧妙,按理說奧特曼都是光之巨人,他們死後就會變成光芒消失,如果真的這樣,誰還能把他們救活呢?但是圓谷不想讓他死的奧特曼,被怪獸打敗後都會留下屍體,然後救活他們的方法就來了,而且還特別多。
  • 如何做論文的通訊作者?
    作者:王善勇教授大家都知道,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來講是最重要的。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通訊作者呢?01.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02.
  • 首例:女肺癌患者死後進行冷凍,計劃50年後復活,有可能嗎?
    杜虹的女兒提到,這些費用中很大一部分是用在以後的解凍和復活的。在耗時55小時後,杜虹成為中國首位參加人體冷凍保存的人。就這樣,展文蓮成為首個在中國本土進行冷凍並等待覆活的人,並計劃在50年後「復活」。曾經認為只能在書中才能看到的神奇冷凍術,沒想到在現實中真的存在,關於冷凍術,你又了解多少呢?
  • 14歲女孩患癌去世冷凍遺體 復活之後迎來廢土咋辦
    英國一名14歲少女確診患上末期癌症後,打算死後冷凍身體,遭父親反對,她於是入稟法院,最終獲判勝訴,有可能成為全球首宗獲法庭裁決得以冷凍身體的案例。據報少女曾向親戚說︰「我快要死了,但將在200年後回來。」化名「JS」的少女於去年確診患上罕有癌症,今年8月更被告知現今醫療技術無法根治。JS聞訊後在網上搜尋有關冷凍身體的資料,並決定死後要以此方法,等待覆活的一天。
  • 浙大院士論文造假? 造假論文作者已被解聘
    浙江在線02月04日訊  近日,浙江大學藥學院博士後賀海波被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系列學術論文涉嫌數據造假、一稿多投等。雖然他已被校方解聘,但有人同時揭露,在這些論文的作者中還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及其課題組的主要成員。  論文是否造假?院士是否牽涉其中?浙大校方如何表態?
  • 血液中的蛋白質可預測中風後的康復情況
    「對患者及其家屬而言,預估中風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預期康復情況非常重要,」該論文的第一作者Tania Gendron博士說道。「對患者護理而言,可靠地預測患者的預後情況也十分重要,因為這可以為治療和康複決策提供參考信息。
  • 被白色長頸鹿圈粉了?到肯亞還可以跟長頸鹿一起吃飯、睡覺、玩...
    圖/攜程遊記作者@定製師環球旅行家Serena在長頸鹿中心,遊客們可以與珍惜的羅氏長頸鹿親密互動。遊客可以拿工作人員分發的顆粒飼料親手給長頸鹿餵食,它們會低下頭舔走你手上的食物,此時你還可以輕輕地撫摸它們。
  • 為什麼戴雨浩的母親死後還能上神界,而白沉香卻不能復活上神界?
    要說鬥羅大陸裡最大的遺憾估計就是史萊克七怪中只有馬紅俊一個人是單身的,而史萊克七怪的其他人都幸福美滿。如果說人死後不能復活那也罷,但是在鬥羅大陸絕世唐門中戴雨浩的母親死後還能上神界就令很多網友不滿了,為什麼戴雨浩的母親死後還能上神界,而白沉香卻不能復活上神界?
  • 長頸鹿若被獅子捕食了,好不容易長成的高大身軀,是不是白瞎了?
    成年長頸鹿的平均身高在5米左右,再加上它的食物是樹葉,所以在食物上它沒有競爭者。而且長頸鹿性格溫順,因此許多食草動物都喜歡待在長頸鹿附近覓食,一個是長頸鹿不與它們競爭,另一個長頸鹿個子高看得遠,能夠及時發現藏在草叢中的食肉動物,更有利於它們逃過食肉動物的捕殺。
  • 古脊椎所等在化石長頸鹿類食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侯素寬博士與美國紐約理工學院醫學院、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合作,採用兩種牙齒中磨痕方法,對中國北方和希臘的長頸鹿類化石進行了綜合的食性分析和對比,以侯素寬為通訊作者的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刊物《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2016,Vol.449: 194-204
  • 發現自己被掛名論文作者,還是篇……涉嫌造假的論文?
    離奇的是,一作兼通訊在投稿時,填寫了第二、第三作者的無效郵箱,事出反常必有妖啊!果不其然,在收到第二、三作者的郵件後,PLOS ONE 雜誌重新審查了這篇文章,發現了數據疑似造假的情況,便撤掉了稿子。6 日,《人文地理》雜誌微信公眾號「人文地理期刊」發布撤稿聲明:「本刊接舉報,2019 年 34 卷第 5 期 1-8 頁文章「領域化與網絡化:地方的多重張力 —— 人文地理學中『地方』概念的再探討」(作者劉彬,王志弘)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 關於論文署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設置通訊作者,其原本目的是為了方便讀者和論文作者聯絡。因為學生、博士後等人員的流動性,因此導師提供固定地址(主要是email地址),作為通訊作者。同時,通訊作者也是和編輯部直接打交道的人,往往需要一定的cretit和經驗。在目前科學界的評價體系中,通訊作者被看作是論文學術credit的所有者。在多個課題組平等合作、貢獻相當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