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劉豔海告訴新京報記者,患鹿的恢復情況系「提前假設好」,「確實缺乏嚴謹性。但這並不是研究論文,相當於通訊稿件。」
全文2025字,閱讀約需4分鐘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實習生 彭衝 編輯 王煜
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園一隻19年5月因術後感染死亡的長頸鹿,在一篇發表於學術期刊的文章中「復活」,文章中還稱「術後5個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事件引發外界對相關研究的質疑。
12日,文章作者劉豔海告訴新京報記者,患鹿的恢復情況系「提前假設好」,「確實缺乏嚴謹性。但這並不是研究論文,相當於通訊稿件。」目前,劉豔海已向涉事的《畜牧與獸醫》申請「勘誤」。
━━━━━
動物園:死亡長頸鹿因蹠骨骨折接受手術
2019年5月9日,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下稱:動物王國)通過官微公開發布「支援呼籲」稱,園區內一隻長頸鹿的左後腿發生意外骨折,由於園區獸醫院無接骨設備和經驗,尋求專業醫院、醫生為受傷長頸鹿會診,研究救治方案以挽救長頸鹿的生命。
新京報記者從南京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營銷部了解到,接受骨折復位手術的是一隻來自非洲的雄性長頸鹿,2歲,雄性,編號為S9,於2018年入園。2019年5月初在睡覺時被其他鹿踩到,導致S9左側後腿蹠骨發生骨折。
動物王國營銷部門工作人員沈先生介紹,2019年5月13日15時許,南京河西AMC中心動物醫院的醫生團隊來到動物王國,為S9長頸鹿進行手術。自13日晚間至14日凌晨,整場手術耗時4小時。術後,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成立長頸鹿後期護理小組。
沈先生提到,S9在術後不幸死亡,「術後可能發生了感染,也有可能骨頭再次發生錯位。」
▲刊發在《畜牧與獸醫》上的涉事文章。
不過,在2020年第52卷第1期的《畜牧與獸醫》期刊上,刊發一篇題為《1例長頸鹿蹠骨骨折的診斷和治療》的文章,摘要顯示,「患鹿左側蹠骨遠端開放性橫骨折,採用全身鎮靜配合神經傳導阻滯麻醉和局部浸潤麻醉,使用外固定支架進行骨折斷端的恢復,植入物完成後採用氬弧焊焊接牢固」,「術後恢復良好。」
此外,文章「術後護理及注意事項」處亦提到,患鹿在術後第2天已能暫時性踏地,「術後5個月(即19年10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
新京報記者發現,文章首頁顯示,文獻標識碼系B類,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的規定,上述文章內容屬於實用性技術成果(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社科)類別。
文章的5名作者中,4名來自南京AMC河西中心動物醫院,1名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12日晚間,南京AMC河西中心動物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這兩天才了解到,去年5月份的時候,接受骨折復位手術的長頸鹿沒了。這隻鹿是新鹿,死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應激反應、感染等。」
━━━━━
作者:康復情況系「提前假設」
12日晚間,新京報記者就此事詢問涉事文章第一作者、長頸鹿手術主刀醫生、南京河西AMC中心動物醫院院長劉豔海。
劉豔海稱,手術由其本人和其他10餘名醫院員工共同完成,其中4人(含劉豔海)參與手術的醫生亦是文章主筆,「這個手術是我們醫院免費幫動物園做的。」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作者並未參與本次手術,「他是我的文章導師。」
▲刊發在《畜牧與獸醫》上的涉事文章。
劉豔海表示,做完手術離開園區後,醫院便沒有再和動物王國就S9的情況進行溝通,亦對長頸鹿死亡一事不了解,「野生動物容易應激,它們有自己的獸醫,動物會更熟悉他們一些,術後我們也跟動物園交代了康復注意事項。」
按照劉豔海的說法,在S9之前,團隊並未有為長頸鹿進行手術的經驗,「這是首例。」19年5月之後,團隊與動物王國繼續合作數次,「之後也做過猴子、獅子的。都是免費、不計成本的。」
針對刊發文章中提到的「術後5個月電話隨訪,患鹿患肢恢復良好」,劉豔海稱,向《畜牧與獸醫》投稿時間為2019年5月,其考慮到刊發出來前會經過一段時間審校,便提前假設好患鹿的康復情況。
劉豔海承認,手術後並未有「電話隨訪」,「確實缺乏嚴謹性,但這並不是研究論文,相當於通訊稿件,不至於造假。」
此外,劉豔海稱,文章中提及的「術後第2天患鹿已能暫時性踏地」確有其事,「因為當時一些媒體還報導,看到了視頻。」
劉豔海表示,已於12日向《畜牧與獸醫》申請「勘誤」,「和編輯溝通了,申請在期刊上發表一個『勘誤』,現在還在審批中。但談不上撤稿,因為我覺得內容沒有造假,手術案例都是真實的。」
《畜牧與獸醫》雜誌官網介紹,雜誌於1935年創刊,是一本月刊,系畜牧、獸醫類綜合性科技期刊,現由南京農業大學主辦。主要受眾為畜牧獸醫研究人員、行政管理幹部、大專院校師生、畜禽養殖企業技術人員及養殖專業戶。「曾先後獲得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蘇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江蘇省優秀科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期刊、全國畜牧獸醫類優秀期刊等榮譽,在歷次江蘇省期刊質量評估和分級工作中被評為一級期刊。」
值班編輯 康嘻嘻 花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