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3D列印技術 102歲老人腰椎注入「骨水泥」成功出院

2020-12-10 江蘇頻道

「我又能回家過大年啦,感謝這麼多醫生為我手術」,今年102歲老人戎奶奶高興地說。2月2日,她不慎跌倒致胸腰部疼痛不堪,在腰椎裡就注入了「骨水泥」,不到20分鐘的時間,「水泥」就成功凝固,將裂縫的骨頭徹底粘牢了。戎奶奶臉上又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戎奶奶2017年1月份曾經由於腰椎第2椎體骨折,在南京市第一醫院數字骨關節外科中心行微創手術治療,因此本次受傷後即再次聯繫當時的主刀醫師王黎明和姚慶強教授。

因為是102歲的老人,專家組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骨科主任醫師王黎明說:「我院骨科採用三維可視化與3D列印導向模板技術,進行高齡脊柱骨質疏鬆症骨折的微創治療,精確地輔助術中骨水泥的注入,實現精確快速的椎體成形術手術治療,特別是對於像戎奶奶這樣的高齡患者,由於不能夠耐受長時間的俯臥位,這種快速精準的手術極大降低手術風險,提高了手術的療效。」

術中,主刀醫生通過小孔修復變形的脊椎關節,然後注入骨水泥使其固定。據悉,整個過程操作嫻熟,只用了二十分鐘便完成了手術,僅僅存留一個針眼大小的創口。手術切口小,出血約10-15ml,最令她及家人沒有想到的是,術後第二天,戎奶奶腰部疼痛的症狀就得到了明顯緩解。

據了解,和戎奶奶同時期手術還有一位96歲的林奶奶,2月3日因「不慎跌倒致腰背部疼痛伴活動受限六天」入院。查核磁共振顯示:胸12椎體壓縮性骨折。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在局麻下行椎體成形術手術治療。手術後林奶奶疼痛顯著緩解,也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王黎明介紹,骨質疏鬆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於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本病常見於老年人,但各年齡時期均可發病。骨質疏鬆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骨質疏鬆係指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患;繼發性骨質疏鬆則是由於各種全身性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引起的骨組織量減少。

在人的一生中,骨骼強度的經歷不同階段,青少年時期骨量逐漸增加,到30歲前達到高峰,以後逐漸下降,每年大約流失1%,女性於閉經後骨量流失明顯加快,在絕經後的5年內骨質丟失最快,約為骨峰值的1/3,男性在70歲以後骨量丟失最快,骨質流失是歷經數十年的過程,骨量流失達到一定程度就是骨質疏鬆。

近十幾年來,在骨質疏鬆領域取得很快進展,通過骨密度檢查,尤其是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DEXA)可以早期發現和診斷骨質疏鬆症,並且對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質量,從而有效避免骨折的發生。椎體X線平片異常遲於骨密度提示,但是早於症狀體徵的提示。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椎體壓縮骨折,也可因咳嗽、打噴嚏、輕微外傷等誘發椎體骨折。新鮮椎體骨折的數周內,出現局部疼痛,體徵出現叩擊痛。多個椎體壓縮者,出現駝背(羅鍋),身高變矮。

隨著新型微創技術的不斷進步,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後凸成形術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該技術主要作為治療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的新型微創手術,能夠迅速緩解疼痛, 促進患者早期功能鍛鍊。(通訊員/章琛)

相關焦點

  • 92歲老人騎車不慎摔倒腰椎骨折 醫生為他注入「骨水泥」
    92歲爺爺摔一跤 腰椎「爆裂性」骨折92歲的劉爺爺是一個堅強樂觀的老人,身體也不錯。所以,不顧家人勸阻,老人到哪兒遛達都愛騎自行車。可是,一個多月前,老人騎車時不小心摔倒。當時,路上的行人見了,一起將劉爺爺攙扶起來。
  • 注入「骨水泥」 粘合骨折處
    晨報訊近日,祁門縣人民醫院骨科在黃山市率先採用「骨水泥」介入療法,為兩位70多歲的患者成功施行手術,患者已經重新站立起來康復出院。  「骨水泥」全稱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經皮椎體成型術是在X線定位和監測下進行的一種微創介入療法。
  • 椎體注入「骨水泥」 微創治療讓83歲老人站起來
    新晚報 2010年12月17日 05時52分 【顯示字體:小 中 大】【列印】【關閉本頁】       哈爾濱新聞網訊(徐勁松 胡月飛 記者 楊茉)一位因脊椎壓縮性骨折而臥床半載的83歲朝鮮族老大娘,日前在省醫院脊柱外科,進行了雷射減壓和椎體成形「雙重」微創治療。
  • 哈醫大一院運用3D列印等技術避免患者全股骨置換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成功運用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組配式膝關節假體,利用髓內固定與關節假體相結合技術,通過3D列印鈦漿塗層實現生物固定及骨水泥固定,最大限度保留了一位17歲患者的原有骨質及髖關節,避免使用全股骨置換。
  • 九旬老人腰椎骨折,「骨水泥」讓他站起來
    92歲劉大爺(化姓)身體一直不錯,平時喜歡騎自行車溜達,一個多月前,他騎車時不小心摔倒。到醫院一查,腰椎「爆裂性」骨折。所幸經過醫生的回春妙手治療,他手術成功,已能站起來了。「老人腰椎『爆裂性』骨折,骨頭都碎成塊了。」東方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張永貴介紹,面對這樣一位特殊患者,經與家屬溝通、多學科研究,他決定採用骨水泥將老人腰椎固定起來。
  • 83歲奶奶壓縮性骨折,注入「骨水泥」三天就康復出院了
    這可不是小編腦洞大開,83歲的孔奶奶最近就做了這麼一場施工——錯了,手術。孔奶奶兒媳婦婆婆年級那麼大了,有骨質疏鬆症。剛剛不慎摔了一跤,結果是胸椎壓縮性骨折。我們正在發愁,要是在床上躺3個月,不僅她受不了,我們也受不了。
  • 「骨水泥」讓98歲老人重獲健康
    家住寧津縣杜集村98歲的侯爺爺,幾天前突然感覺腰背部疼痛,休息後症狀不見好轉,家人將其送到寧津縣人民醫院骨一科就診。  骨一科張銀河主任為侯爺爺查體後考慮其為骨質疏鬆導致的腰椎壓縮性骨折,經腰椎MRI檢查確診為腰3椎體壓縮性骨折,家屬得知後非常擔心:如果要做大手術,老人這麼大歲數怎麼受得了。張銀河看出了家屬的擔憂,安慰他們不要擔心,告訴他們要做的手術是腰椎骨折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俗稱「骨水泥」,創傷很小,並詳細講解了手術過程,舉例說明這樣的病例現在很多,手術效果都很好,家屬這才逐漸消除了顧慮。
  • 一屁股坐在地上腰痛20多天 注入「骨水泥」30分鐘除痛
    日前,家人將依姆送到福州中德骨科醫院,醫生為她做了經皮椎體成形術(PVP),通過一個5毫米切口,將「骨水泥」(一種醫用材料)緩緩注入骨折椎體,塌陷的椎體逐漸恢復到原來的高度,疼痛很快就消失了。 壓縮性骨折痛了20多天打「骨水泥」半小時解除 王依姆今年65歲,身體還算健康,平時也注意鍛鍊,當天在家裡做家務時,起身得太快扭傷了腰,一時沒站穩,又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 骨水泥「撐腰」!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成功幫助96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近日,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團隊在上海九院骨科專家李華主任的指導和親自操刀下,成功為一位年逾九旬的老阿婆實施腰椎經皮椎體成形手術,使這位高齡老人重新站了起來。▲李華主任正在向老人家屬講解病情。據了解,來自儋州本地的阿婆今年96歲,因外傷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來到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做進一步治療。
  • 運用3D列印「量體裁衣」,71歲老人換上「人工膝關節」
    5月27日,71歲的郴州市民李某高興地致電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主任肖勳剛表示感謝。李某是該院採用前沿的3d列印輔助技術成功為其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解除了她的痛苦。截至目前,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已應用這一技術,成功進行了20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 骨水泥「撐腰」!海南西部中心醫院成功幫助96歲阿婆重新站了起來↓
    近日,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團隊在上海九院骨科專家李華主任的指導和親自操刀下,成功為一位年逾九旬的老阿婆實施腰椎經皮椎體成形手術,使這位高齡老人重新站了起來。據了解,來自儋州本地的阿婆今年96歲,因外傷導致腰椎壓縮性骨折,來到海南西部中心醫院骨科做進一步治療。
  • 83歲老人多發胸椎骨折後再次骨折,日照市中心醫院助其康復
    今年83歲的張奶奶由於胸椎骨陳舊性骨折到日照市中心醫院骨科住院治療。由於老人上了年紀,身體狀況差,再加上不是第一次骨折,骨折的地方有骨質增生和硬化,不能耐受骨折的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給治療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經過前期細緻研討,在孔慶迎主任的指導下,主刀醫師平勇成功給老人施行了椎體成形術,目前老人已出院回家休養。
  • 2毫米小針孔注入「骨水泥」 半小時解除壓縮性骨折疼痛
    最近,福州中德骨科醫院率先開展經皮椎體成形術,正是針對性解決這一骨科難題的微創脊柱外科技術。該技術通過一個切口,將「骨水泥」緩緩注射入骨折椎體裡面,逐漸恢復椎體骨折、塌陷所喪失的高度,疼痛可以很快消失。 小切口注入骨水泥 腰椎塌陷快速恢復 近日,蘇奶奶因為扭傷致腰背部劇烈疼痛20餘天,不能站立行走。到醫院拍片一看,是「腰椎壓縮骨折」。
  • 醫生藉助3D列印為84歲老人翻修膝關節—新聞—科學網
    華龍網11月25日23時06分訊(記者 黃宇 通訊員 何雷)日前,在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關節外科,84歲的張金貴老人接受了全球第一例個體化3D列印鉭金屬墊塊修復巨大骨缺損膝關節翻修手術
  • 哈醫大一院3D列印技術幫助擺脫「假關節」生長困擾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成功運用前沿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組配式膝關節假體,並實現髓內固定與關節假體相結合技術,為一名17歲通過3D列印鈦漿塗層實現生物固定及骨水泥固定,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原有骨質及髖關節,避免使用全股骨置換。17歲的小王本應正是處於花季年齡的大男孩,但卻飽受著下肢疼痛和跛行的煩惱。
  • 注入骨水泥撐起塌陷腰杆
    本報訊今年40歲的福州王先生,胸椎體骨質受損,並伴有病理性骨折。他一直臥床不起,並靠嗎啡類鎮痛劑維持。昨日,記者從省立醫院獲悉,院方近日為其實施了我省首例的椎體成形術,將一種名為「骨水泥」的化學製劑注入患者病變椎體。  這樣一來,可以提高椎體的強度和穩定性,達到緩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
  • 骨水泥「撐腰」 79歲老人重新站立
    近日,世博高新醫院骨科臨床醫學中心成功為一名79歲的患者實施了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術後第二天,患者就可以下床走動了。這位已經在床上躺了20多天,疼痛不堪的老人,臉上終於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 95歲老人很滿意
    (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椎骨折和骨髓瘤等多種疾病了,年開展量達到200餘臺次,只需要在老人腰部打個小眼把新材料「骨水泥」準確注入骨折部位而不需要行傳統方法切開做「大手術」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本來還擔心老人承受不了開刀上釘棒大手術的家屬們徹底放心了,欣然同意。
  • 老人上腹痛禍起胸椎骨折 一針「骨水泥」解煩憂
    近日,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疼痛科黃戰榮主任親自主刀,成功地為一骨質疏鬆伴病理性骨折的八旬老人施行了T5經皮椎體成形術。據悉,因手術微創,術後,吳大娘恢復順利,避免了長期臥床帶來的風險。  80歲高齡的吳大娘是弋陽縣人,今年11月下旬,她突發右上腹疼痛不適,程度劇烈,難以耐受。
  • 高超技術結合骨水泥釘棒,9旬老兵重新站立行走
    ,多年來一直飽受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伴不全癱帶來的病痛折磨。最近一段時間,老人的症狀越發嚴重,大小便無力,基本不能行走。子女們帶著老人四處尋醫,看了多家大大小小的醫院,但是考慮到老人的年齡,尤其是老人骨質疏鬆,常規腰椎減壓術後所需的椎弓根釘棒系統無法把持住,容易出現鬆動、脫落,因此所有醫院都告知沒有什麼特殊治療,只能行保守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