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ICU的寶寶,他們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由於早產、體重過輕或一些疾病不得不與母親分離,孤獨地躺在新生兒室或保溫箱裡,當其他健康寶寶『眾親環繞』之時,這些寶寶可能連一個溫暖的懷抱都很難得到。」上周,江蘇省婦幼保健院首位「袋鼠媽媽」志願者正式上崗服務,該院40多名有醫學背景的醫護人員加入了愛心媽媽志願者行列,時刻準備著為母嬰分離的寶寶們奉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母愛,讓他們在新生兒室也能享受「媽媽」溫暖的懷抱。
20年資深護士渴望將「溫暖」傳遞給寶寶
「2005年到2010年期間,我在產科工作,去新生兒室採集足跟血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看到新生兒由於早產、疾病或是其他特殊情況不得不與母親分離,孤零零地躺在那兒,真的好想去抱抱他們。」江蘇省人民醫院放射科護士李坡是擁有20年護理經驗的資深護士,由於十多年前產科的從業經歷,當醫院社工班發出通知時,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對新生兒室的寶寶們來說,他們非常需要媽媽的撫觸與擁抱,但新生兒室的醫護人員十分有限,每天幾十名新生兒的採血、打針、洗澡、餵養乃至換尿不溼佔據了她們的大部分時間,一旦個別寶寶出現特殊情況,還需要進行急救,她們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那時我就想,要是有什麼可以幫助這些寶寶的機會就好了。」李坡坦言,自己報了名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時間、家庭問題,而是怕自己落選,畢竟年紀是優勢也是劣勢,「能夠學有所用,讓自己習得的醫護知識切實幫助那些寶寶,我覺得很開心!」更讓她欣慰的是,即將成為一名初中生的兒子,對她犧牲部分陪伴時間去照料新生兒室的寶寶表示理解與支持。
「寶寶小小的,乖到不想放手」資深寶媽因熱愛加入
江蘇省人民醫院普外科ICU主管護士阮禮凌是首次志願服務的成員之一。「在新生兒室,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我餵了3個備奶、換了一圈尿不溼、給每個寶寶稱體重,在新生兒恢復室,他們大多都是剛出生一兩天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一共就抱了三個寶寶……」細說在新生兒室志願服務的兩小時,阮禮凌如數家珍,很多服務的細節她都還記憶猶新。
「在剛剛進去時,值班的護士就跟我介紹了每個寶寶的情況,哪些寶寶是可以抱抱的,哪些寶寶需要及時觀察數據等等,當天我一共就抱了三個寶寶,真的非常神奇!本來哭鬧的孩子,當我把他抱起來後,立刻乖乖地趴在了我的肩上,不哭了!寶寶小小的,非常非常乖,如果不是還有其他事情,真不想放手。」阮禮凌告訴記者,她工作9年,只有輪轉實習是在新生兒室,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對寶寶的喜愛卻是發自內心的,也正因如此,擁有兩個寶寶的她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袋鼠媽媽」志願服務大家庭。
工作在高強度、快節奏的ICU,家裡寶寶一個兩歲、一個7歲,是什麼樣的動力讓阮禮凌勇於衝在志願者服務隊伍的最前面?阮禮凌坦言,從上學開始,她就投身於志願者服務隊伍,「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也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情。當然,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她的父母一直陪著她,照顧著家裡的寶寶,「他們把愛給我了,我也會將這份愛與溫暖傳遞給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
溫暖的親密接觸能給予寶寶更多的安全感
據記者了解,首批愛心媽媽志願者均是院內醫護人員,擁有醫學背景和專業護理技能,即便如此,在上崗之前,江蘇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病區、江蘇省人民醫院社工辦對首批「袋鼠媽媽」志願者進行了崗前培訓。新生兒病區王英護士長為志願者們詳細講解了防護服穿戴、手衛生管理、嗆奶急救、怎樣正確抱新生兒等內容,以確保這些志願者能給予新生兒室的寶寶們安全、溫暖的懷抱。
中國每年出生1500萬早產兒,是早產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陳筱青介紹,袋鼠式護理模式在國際上已是一種成熟的模式。通過這種模式,讓暖箱裡的小患兒也可以和「父母」親密接觸,寶寶在「爸爸」「媽媽」的懷裡更有安全感,暫時遠離醫療器械的刺激,減少了新生兒的哭鬧和不安,幫助患兒安靜睡眠,有利於穩定患兒的生命體徵和疾病的康復。通訊員 陶燕 金妍燕 實習生 王穎怡 見習記者 孫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