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08:16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曾湘玲 編輯:黎鑫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舞藝術蘊含著優秀的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深入挖掘中國舞蘊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積極推動中國傳統舞蹈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不僅有利於促進中國舞專業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而且有利於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是不斷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中國舞蘊含著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為藝術門類之一的中國舞,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閃爍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審美價值。
天人合一的圓形美學。中國舞藝術十分注重天人合一的圓形美學。所謂天人合一,旨在構建一種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秩序和平衡狀態,是一種理想境界。中國舞藝術是以優美的肢體語言展現人體形態美的一門藝術,其圓形美學一方面體現於外在的肢體動作上,如舞蹈動作中的「三圓兩圈」,身體旋轉、翻轉以及很多手臂、腿部的動作,都要求體現出圓轉的姿態;另一方面體現在肢體動作呈現的圓形美學上,如要求動作剛柔相濟、柔中有剛、剛中有柔,還有藏肘、化方為圓、化剛為柔等。此外,中國舞在人體形態上強調的「擰、傾、圓、曲」和「俯、仰、翻、卷」等技法要求,都體現出圓形美學。
氣韻生動的意境美。氣韻生動雖然最初是用來論述繪畫的,但也可用來闡釋其他藝術門類,是很多中國傳統藝術門類品評的最高準則。氣韻生動強調藝術要講求生生不息的、元氣流暢的內在生命精神和節奏韻律。中國舞藝術中也蘊含著氣韻生動這一美學思想。氣與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氣韻」。「氣」指生氣、氣質、氣勢、氣息等,「韻」指韻味、風韻、神韻、韻律等。氣韻生動的意境美不僅要求演員的精神氣質美、形體動作的優美連貫,而且要求舞蹈呈現出文化美與藝術美,除了舞蹈演員自己的肢體美之外,還要藉助燈光、布景、音樂等,由內而外,綜合呈現出中國舞藝術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韻外之致。
虛實相生的形態美。「虛」與「實」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對辯證概念,虛與實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互轉化。中國舞蘊含著虛實相生的形態美。中國舞要處理好虛與實之間的關係,做到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實結合。通過舞蹈動作的虛與實、剛與柔、快與慢、動與靜等,來反映和體現形體、步伐、韻律的輕重緩急和抑揚頓挫,使之如行雲流水,張弛有度、不偏不倚。唯有如此,舞蹈演員才能身心互融,將自己置身於角色之中,用飽滿深厚的情感、細膩優美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鮮明個性和心理,創造出形態優美的舞蹈作品,使觀眾內心的情感被調動和激發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推動中國傳統舞蹈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推動中國傳統舞蹈文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既是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
堅持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創作原則。舞蹈並不是中國所獨有的藝術,但中國舞卻是中國所特有的舞蹈藝術,蘊含著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中國舞的創作必須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審美核心,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將歷史題材的舞蹈、民間舞蹈等放在當代文化語境中進行闡釋,賦予其新的文化內涵與時代意義,促進古與今的有機統一、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如果中國舞只注重傳統題材的表現,而忽視當代精神的融入,就會變得了無新意、索然無味。同樣,如果拋棄了傳統文化的根基,只追求時代的時尚符號,也終將會成為空洞蒼白、毫無內涵的無根之木。因此,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敢於突破舊有的藝術形式,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將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結合,才能推動中國傳統舞蹈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作。中國舞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一方面,中國舞創作要為人民而創作。堅持深入基層、紮根人民,通過實地採風,走進樸實無華的人民生活之中,吃透人民生活的本質,努力創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文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中國舞創作要依靠人民。舞蹈作品應反映社會生活,將人民的生活場景、娛樂節慶表現出來。要善於從與人民群眾最為親近且最為原生態的民間舞蹈、民族舞蹈的精髓中汲取養分,將舞臺藝術和民間藝術結合起來,不斷完善舞臺舞蹈自身的藝術表現力。
堅持以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式。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一對辯證範疇。現實主義按照「本來如此」的標準再現生活,要求藝術反映具體的、真實的社會生活。浪漫主義是按照「應當如此」的原則表現生活,強調藝術家的想像創造和個性發揮。二者一個重「表現」,一個重「再現」,是再現與表現的有機統一。藝術創作如果只注重浪漫性與藝術性,而忽略了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取材,那麼在精神與情感的表達上是空洞的,很難打動觀眾。相反,如果作品只強調現實性,而忽略了浪漫性與藝術性,其藝術語言與審美價值就會大打折扣,也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中國舞必須遵循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式,做到現實而不失浪漫,浪漫而不失現實,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熔鑄到作品中,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