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變暖致海洋氧氣含量減少 大型魚類陷滅絕危機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8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指出,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海水的溫度不斷升高導致海水中氧氣含量減少,包括鱈魚等大型魚類的生存將更加艱難,甚至出現滅絕危機。資料圖:條紋海豚躍出海洋。
-
全球變暖導致「海帶消失危機」,最愛海帶的日本人快要吃不起了
但今年不比往日,日本的海帶產量僅為1.3萬噸,比20多年前減少了約一半以上。有研究人員指出,全球變暖導致北海道南部和東部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改變了原本適宜海帶生長的最佳環境,這是導致海帶大幅度減產的重要原因。由於近年來日本海帶產量持續下滑,食材店裡海帶的進貨價格比兩年前上漲了兩到三倍。
-
氣候變化致海水變暖 美阿拉斯加北部海冰面積縮小
報導指出,海冰的減少對於沿海地區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問題。白令海峽北部和南部的社區依靠近岸的冰層作為天然的防波堤,保護土地免受冬季風暴帶來的侵蝕。不僅如此,海冰還是在諾姆捕撈螃蟹或鱈魚的平臺,也是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最重要的物理元素之一。冰層下方的海水形成某種結構,將北極物種與商業上有價值的魚類(如太平洋鱈魚和角膜鱈)分開。
-
出海釣魚,海水的潮汐對漁獲的影響很大,什麼潮汐好釣魚呢?
雖然,釣魚講究技巧,每個人的技術水平不一樣,會影響到自己的漁獲。但大海裡的魚太多,技術有時又顯得不那麼重要。為什麼有些人釣得多有些人釣得少呢?其實除了技術以外,潮汐對漁獲影響最大!海洋這麼大,海水的潮汐變化也大,什麼潮水才能更好釣魚?
-
全球變暖的危害 全球變暖的危害是什麼
那是因為全球正在變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球變暖的危害是什麼吧! 全球變暖的危害 1、全球變暖會使冰川融化,世界便會因為缺水而產生的衝突和戰爭。而如今全球變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積累速度遠沒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積累,這就斷絕了當地的飲用淡水。 2、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使他們的生活受到威脅。如果極地冰冠融化,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會被海水吞沒,馬爾地夫、塞席爾等低洼島國將從地面上消失,很多海濱大城市也會受到牽連。
-
北海上的鱈魚爭奪戰
鱈魚主要生活在北海中部和北部,70年代初,可以產卵的鱈魚數量最多,有28萬噸。此後鱈魚數量幾乎在持續性地減少,到1984年,就已經低於物種安全臨界點。到今年10月,成熟鱈魚已減少到3萬噸。捕上來的鱈魚最小的只有35毫米,因此,多數鱈魚在它們還遠遠沒有長到可以產卵的年歲,就被捕撈起來。80年代,在北海的鱈魚捕撈量為每年30萬噸。今年捕撈量被限定為8萬噸,實際捕撈量只有5萬噸。
-
全球變暖的原因及影響
除兩極地區的冰冠以外,喜瑪拉雅冰川是世界冰體最大的組成部分,共約有1.5萬條冰川。這些冰川的融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流——印度河與恆河的水源。如果這兩條大河的水源枯竭或者逐漸減少為涓涓細流,農業社會的基本組成元素就會遭到徹底的破壞。近年來,人們對從巴塔哥尼亞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冰川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普遍認為的溫室效應而融化的情況進行了觀察。
-
防全球變暖,人類絞盡腦汁
2020年6月30日發表在《自然研究》的《科學數據》中的一項重大研究表明,在過去的150年中,全球變暖已經超過了過去六千年中發生的全球變暖的程度。全球變暖是一個爭論不下的話題,而且也得到了人類的關注,甚至還有科學家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有不少國家會被海水淹沒。
-
第一個說「全球變暖」的科學家,去世了
你可能沒聽說過布洛克,但你八成聽說過「全球變暖」。「全球變暖」這個詞,正是布洛克在1975年提出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氣候變化: 我們是否正處於全球變暖的邊緣?》自有溫度記錄以來,全球年均溫度最高的5年,你猜是哪5年?
-
誰說全球變暖後冬天不會越來越冷
冬天極度寒冷的天氣與「全球變暖」並不矛盾。全球變暖正是冬季極寒天氣背後的一個重要推手: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導致極地海冰大量融化,在氣流和洋流系統受到影響時,就會出現超級寒冬。
-
氣候變暖已到臨界點?專家警告人類: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將會消失!
如今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氣溫不斷攀升,很多地區都出現了極端的天氣。最讓人們感到驚訝的是,北極圈的溫度竟然上升到了38℃,人們已經可以在融化的冰雪中遊泳了。由此可見,氣候變暖或許已經來到了臨界點。
-
吃貨:從鱈魚到北極蝦,紐芬蘭的「王牌海鮮」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一個世紀後,英國開始成為紐芬蘭漁場中的主要捕撈國,很多英國漁船通過將大量的鱈魚乾賣到歐洲各國收穫了不少財富。▲▲上圖是1979年在紐芬蘭海域作業的漁船。在巔峰時期,一條這樣的漁船一個小時最高能撈上來600噸鱈魚。▲▲去頭之後晾曬風乾的鱈魚乾。
-
氣溫升高導致鱈魚向北方遊,英國人可能吃不上地道炸魚和薯條了?
因為製作炸魚的主要魚種——北海鱈魚,數量急劇下降,在兩年之內,英國的鱈魚庫存數量就減少了一半。氣候變化所導致的魚類動向將對漁業市場及消費者產生深遠的影響。據法新社25日報導,隨著全球變暖,海水的溫度也逐漸上升,英國北海中常見的魚類——鱈魚等魚類開始向更涼爽的北方海域「遷徙」,而原產熱帶的藍鰭金槍魚、海馬等正慢慢向歐洲升溫的海洋「靠攏」。
-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極端天氣 低碳經濟是人類自救
全球氣候變暖是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可是近日來,歐洲、美洲、亞洲多個國家陸續出現暴雪、暴雨等極端天氣,北京更是遭遇了60年同期最大暴雪,氣溫屢創新低。而去年哥本哈根會議不是一直說全球氣候變暖嗎?為什麼氣候會異常寒冷呢?
-
全球變暖導致颱風變慢,但這卻不是好事,沿海城市可能要遭殃
作者:大臉菌近年來,全球變暖使得世界各地極端氣候頻發,乾旱、洪澇、山火、蝗災,一次次衝擊著人類的生活。從NASA在疫情期間的衛星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人類活動的減少,地球出現了罕見的好狀態,也讓人們開始思考人類是否真的侵犯到了地球。
-
全球變暖停止,我們不用再擔心溫室效應了?科學家:別太天真了
自從20世紀末科學家發現人類活動導致地球變暖以後,很多人都非常著急,因為我們知道溫室效應的後果很嚴重,不僅僅只是溫度變化一點那麼簡單,還會融化兩極冰川,造成海平面上升,到時候會有很多人類居住的陸地被淹沒,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
全球變暖已經加速且不可逆轉
;全球變暖已經加速且不可逆轉。 在日本,7月15日,有200個氣象觀測站最高溫度均超過35℃,日本多地觀測到超過40℃的高溫。 在北非,7月初,多個國家出現熱浪。7月5日,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地區的瓦爾格拉最高氣溫達51.3℃。世界氣象組織稱,這是阿爾及利亞有可靠溫度記錄以來的最高值。7月3日,摩洛哥監測到43.4℃的高溫。
-
英國氣象局研究160年氣溫數據 證明全球確實變暖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9日報導,全球變暖一直被科學界的一些人士視作「氣候學醜聞」,這些人認為部分科學家對氣候數據進行了有利於支持全球變暖理論的傾向性「編輯」。英國氣象局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氣溫自1900年以來確實上漲了0.75攝氏度,其中2010年的平均氣溫最高。
-
全球變暖威脅珊瑚海藻共生關係
珊瑚是海洋裡的一種低級動物,蟲黃藻則是一種珊瑚體內的單細胞藻,它們之間的共生現象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體——大堡礁,很多熱帶沿海國家居民還可以在珊瑚礁體上種植食物,作為生活和食品來源。同時,珊瑚礁上優美的環境也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旅遊業為當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經濟來源。
-
人類活動減少後,二氧化碳濃度卻升高,人類該怎麼應對全球變暖
很多人覺得,5月份這麼熱是一次偶然現象,但從數據來看,氣候全球氣溫正在逐步上升,而且很難遏制。全球變暖會出現一些極端的天氣情況,一些地區會經歷高溫多雨或者乾旱少雨等等,一旦全球同時爆發氣象災害,對於地球來說是一場浩劫。如果我們不能給地球降溫,地球可能會發生自燃。由此可見,人類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來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讓地球重新變得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