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致海洋氧氣含量減少 大型魚類陷滅絕危機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8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指出,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海水的溫度不斷升高導致海水中氧氣含量減少,包括鱈魚等大型魚類的生存將更加艱難,甚至出現滅絕危機。

資料圖:條紋海豚躍出海洋。中新社發 林明利 攝

據報導,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較大型海洋生物最易受到氣候變化的衝擊。該研究發現,當氧氣含量降低時,與較小的海洋動物相比,較大的海洋生物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現象。

研究人員表示,過去50年,海洋中的氧氣已經減少2%至5%,已經影響到生物運作的能力。除非生物適應,否則許多較大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如常被人們食用的黑線鱈與鱈魚等將不得不面臨體積縮小,甚至是物種滅絕的命運,這將對其所屬的生態系統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不過,該研究也發現生命演化創新的證據,例如生物會因此進化出可提高血液攜氧能力的色素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相關焦點

  • 40%的魚類被迫滅絕,它們或無法繁殖,人類是幕後黑手
    40%魚類本世紀末或迎來滅絕危機根據《參考消息》7月3日的報導,日前來自於國外的科學家,在經過研究後發現,如今因為溫室效應的影響,地球上的水溫正在不斷上升,如果沒有辦法控制住持續上升的趨勢,那麼截止到本世紀末,全球的水溫將會達到臨界點,對於魚類來說,它們或許會因為水溫太高而再也沒有辦法自主繁殖。
  • 全球變暖問題還沒解決,海洋開始釋放「毒氣」,人類該怎麼辦?
    海洋中釋放出大量毒氣今年人類面對很嚴重的威脅,比如全球氣溫持續升高、冰川融化等等,最近科學家發現人類的新威脅,海洋中正在慢慢釋放「毒氣」,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並沒什麼,科學家猜測,若海洋中毒氣一直釋放能夠引起物種滅絕,進一步加快了溫室效應的變化。
  •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
    過度捕撈使海洋大型魚類數量減少三分之二2011-02-25 08:2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人民網        瀏覽量: 7205 次 我要評論   近日有科學家稱,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全世界海洋裡的大型掠食性魚類變得越來越少,過去一百年來數量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二,而體型較小的魚類則繁衍興盛
  • 海洋大型魚類身處危境
    「海洋生物普查」3年來的階段性研究項目報告10月22日被公之於眾——1.5萬餘種魚類中,許多魚類正在遭受過度捕撈的威脅,尤其是大型海洋動物。   報告指出,在過去50年間,每一種大型野生魚都被人們廣泛獵殺,其中許多大魚已經消失了。
  • 海洋「發燒」 近千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逃離至其他海域
    海洋「發燒」 熱帶魚「出走」  近千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已因原始棲息地海水變暖而逃離至其他海域  海洋中漂浮著3800個大型溫度計,這些讀數不會說謊:超過90%的由人類造成的溫度上升都被海洋吸收了。理所當然地,許多海洋生物感受到了高溫,它們的選擇是:搬家。
  • 提塔利克魚是第一批從海洋到陸地上生活的魚類,如今以滅絕
    提塔利克魚是一種已滅絕的早期魚類,生存於泥盆紀晚期,擁有許多類似兩棲類的特徵,一些保存良好的化石於2004年在加拿大北部的埃爾斯米爾島被發現。它是魚類演化成能更適應氧氣含量較低的淺海的一種物種,它們後來逐漸進化成兩棲類。提塔利克魚大約生存於3億7,500萬年前,是最早登陸的海洋生物之一。
  • 鯊魚迎來滅絕危機?沒辦法,海水把鯊魚的大牙都酸掉了
    鯊魚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也是魚類進化到巔峰的存在。鯊魚擁有無與倫比的嗅覺和速度,加上一嘴鐵齒銅牙,讓被它盯上的獵物都難逃厄運。但就算是這麼強的鯊魚,現在也在面臨滅絕的危機。而這一切依然跟全球氣候變暖有關。
  • 全球變暖不能吃生蠔?專家警告:海洋變暖或致海鮮帶毒
    在全球它也是受到追捧的美食,歐洲、美國一直以來也是生蠔食用的大國,生蠔往往以高級食物的姿態出現,配合其他調料生食。但現在,據外媒報導稱,全球變暖正在改變生蠔,讓它似乎變得更危險。據外媒報導稱,數十名加利福尼亞州居民在加利福尼亞最頂級的貝類養殖場食用生蠔後,因腹瀉、胃痙攣和嘔吐等一系列惡性症狀而被送入醫院。
  • 巧克力30年後或將滅絕!全球變暖威脅可可豆生產
    英國專家帶來了一個「噩耗」:30多年後,巧克力可能要「滅絕」了!可能再也吃不到巧克力了!究竟咋回事?日本:巧克力市場規模逐年擴大這兩天,記者走訪了東京的一家百貨商店。從進入二月以來,這家百貨店騰出了整整一層,專門設立了臨時的節日巧克力賣場。
  • 專家:全球變暖的弊端
    專家:全球變暖的弊端全球氣溫一直都在不斷的上升當中,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呼籲人們要保護好環境,那麼氣溫的上升具體會給人類以及地球帶來哪些災難呢?可能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溫度升高了,冬天不太冷,夏天更熱,但實際上這只是一些表面的特徵而已,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機可不是一丁半點的!
  • 加拿大科學家警告:全球變暖,北極熊很可能在80年內滅絕!
    據外媒7月20日報導,科學研究顯示,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熊很有可能會在未來80年內滅絕。▲研究表明,北極熊可能在未來80年內滅絕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成年雄性北極熊的體重可達800公斤。但即便如此,近些年來,北極熊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生存危機。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彼得·莫爾納博士警告,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熊的很多種群將在本世紀內消失,到2100年,全球變暖將威脅到北極熊的絕大多數種群。也就是說,北極熊很有可能在未來80年內滅絕!
  • 香蕉30年後或將徹底滅絕,都是全球變暖惹的禍
    按照科學家們的解釋,香蕉的滅絕的最大元兇就是全球氣溫上升,導致「巴拿馬疾病」的泛濫。現在的香蕉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為數百萬人提供了食物,營養和收入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水果之一。 但是後來爆發了一場「巴拿馬疫病」,導致這個品種的香蕉幾乎滅絕。後來,科學家們終於培育出了耐病的香蕉新品種,這其中最適合大規模種植的品種是香芽蕉,也就是我們目前吃的香蕉品種。 不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香蕉的新一輪減產或許正在路上。
  • 海水變暖全球漁獲減少最高35% 鱈魚受損最大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一項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過去80年部分地區的漁獲減少15%至35%不等,鱈魚、鯡魚等多種魚類和貝類受海洋變暖影響最大。氣候變暖導致冰山融化,全球變暖也會導致浮冰減少,而浮冰和陸地是北極熊的主要活動空間與捕食地點,直接影響它們的覓食和生存,它們無論是生存還是繁殖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資料圖:受氣候變暖影響的北極熊。
  • 法媒:海洋含氧量下降危及海洋生物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法媒稱,一個全球環保組織12月7日說,氣候變化導致海洋中的氧氣流失,有可能對海洋生物、漁業和沿海居民區產生「可怕的影響」。據法新社12月7日報導,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在一份報告中說,在全球海洋中發現了約700個氧氣含量較低的區域,而上世紀60年代僅有45個。該組織警告說,預計氧氣流失將大部分發生在海洋最上層的1000米範圍內,這是海洋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部分。
  • 海洋缺氧需警惕
    氧氣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必備條件,地球上的氧主要存儲在大氣中,海洋僅僅容納了地球全部氧含量的1%,但正是這1%的氧氣養活了眾多海洋生物。如果海洋發生缺氧,那魚類等海洋有氧生物豈不是面臨「窒息」?而隨著全球氣溫上升,更多的氧氣從水中回到了大氣。全球變暖將導致海洋逐漸失去氧氣。然而,全球變暖並不是海洋缺氧的唯一原因。有研究認為,近海缺氧主要源於快速增長的人類活動。工農業活動、大城市排汙,都會導致河口和近海水體的富營養化。例如種植作物時大量使用化肥,會使過量的營養物質進入河流並輸入海洋,造成海水營養鹽濃度上升、營養結構變化,使得藻類生長能力大幅度提升。
  • 地球上的十大生物滅絕事件
    大多數人對大滅絕的認識是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亡的小行星撞地球。但事實上,自從大約30億年前第一個細菌生命進化以來,地球經歷了無數次的大滅絕。隨著全球變暖對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我們正面臨著第11次物種滅絕。
  • 部分魚類或因全球變暖而無法繁殖,甚至從我們餐盤中消失
    #全球變暖受全球變暖影響,魚類這一動物也被殃及。魚居水而棲,水況時刻影響著魚類成長、覓食、產卵等等。據一項新的研究表示,當魚類正在產卵或處於胚胎階段時,它們更易受水溫上升的影響。我們可能會想到溫度會影響鱷魚的性別:鱷魚蛋不分雌雄,當周圍溫度在32-33攝氏度時,會破殼而出雄性鱷魚。
  • 變暖的地球發出靈魂考問:喝不上咖啡和吃不上巧克力,哪個更不能忍?
    西媒稱,除了香蕉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某種更為頑強的致命真菌出現而面臨滅絕的危險外,咖啡也是另一種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消失的資源。事實上,溫度不斷上升是咖啡種植園面臨的主要威脅。近日,據西班牙《消息報》報導,這一警告來自英國,當地農民因一直以來價格低廉的咖啡樹價格上漲而放棄種植咖啡。
  • 海洋變暖速度破了紀錄,人類還能愉快地吃海鮮嗎?
    據《紐約時報》,在全球變暖的過程中,海洋提供了一個關鍵的緩衝區,它通過吸收人類排入大氣的溫室氣體93%的熱量,減緩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如果海洋沒有吸收這麼多熱量,那麼陸地表面的熱量就會比現在更多。事實上,海洋正在拯救我們目前大規模的變暖。」羅格斯大學生態進化和自然資源部副教授Malin L. Pinsky說。
  • 地球最恐怖大滅絕:火山爆發殺光生命
    如此巨量的巖漿如果平鋪到地球表面上,則足以將整個地球表面覆蓋上一層厚度達到10米左右的巖漿層,而這一事件發生之後不久,緊接著二疊紀大滅絕事件就上演了。研究人員猜測這樣一場空前的超級巖漿噴出事件將會釋放出巨量的溫室氣體,驅動全球急劇變暖並導致全球的嚴重生態失衡。然而,有關這一事件如何導致如此多生命形式完全消亡的很多細節仍然是諸多科學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