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魚類或因全球變暖而無法繁殖,甚至從我們餐盤中消失

2020-12-21 科學大匯報

#全球變暖#魚類在我們生活中十分普遍,它們可以是魚缸中的「小寵」

也可以是菜盤中的「佳餚」。

受全球變暖影響,魚類這一動物也被殃及。魚居水而棲,水況時刻影響著魚類成長、覓食、產卵等等。據一項新的研究表示,當魚類正在產卵或處於胚胎階段時,它們更易受水溫上升的影響。

我們可能會想到溫度會影響鱷魚的性別:鱷魚蛋不分雌雄,當周圍溫度在32-33攝氏度時,會破殼而出雄性鱷魚。當溫度過高或低於這一數值時,就會孵化出雌性鱷魚。

魚類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種類型。大部分的魚類應該都是卵生的,因為它的主要過程都在體外進行,繁殖更容易受環境影響

就拿鯽魚來說,繁殖能力很強,在體外受精,它會選擇產卵在水草或者石頭上。當雌魚產卵結束後,雄魚再在上面排出精子,精卵結合形成受精卵,進一步發育成小鯽魚。

魚卵粘附在草葉上

這種繁殖方式對傳承十分不利,所以會通過大量繁殖來保證子孫數量。

局部的海洋熱波斑點變得越來越普遍,並且隨著地球變暖,或導致頻率進一步增加。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據

研究顯示,全球上層2000米溫度比過去幾十年平均狀態高0.075℃,就海洋而言,相當於吸收了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出能量的36億倍。

正在產卵的魚類和魚類胚胎對水溫上升最為敏感,這意味著水溫上升嚴重影響魚類種群的繁殖。如果魚類不繁殖、沒有後代,那我們就沒有魚和漁業了,我們的盤子裡也就沒有魚了。

大馬哈魚回遊
大馬哈魚回遊

魚類不會坐以待斃,它會逐漸向北遊,為了生存被迫改變生活和繁殖的方式及地點。但改變千百年來的習性絕非易事!

《科學》周刊上有文章做出估計:到本世紀末人類會引起中等程度氣候變化的情況,世界上的海洋、河流和湖泊對全球大約40%處於產卵或胚胎階段的魚類而言將顯得過熱。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這一比例將升至60%。

水溫升高僅對魚類的影響已經初見端倪,可預估見百年後的形勢。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40%的魚類被迫滅絕,它們或無法繁殖,人類是幕後黑手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40%的魚類被迫滅絕,它們或無法繁殖,人類是幕後黑手雖然如今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40%魚類本世紀末或迎來滅絕危機根據《參考消息》7月3日的報導,日前來自於國外的科學家,在經過研究後發現,如今因為溫室效應的影響,地球上的水溫正在不斷上升,如果沒有辦法控制住持續上升的趨勢,那麼截止到本世紀末,全球的水溫將會達到臨界點,對於魚類來說,它們或許會因為水溫太高而再也沒有辦法自主繁殖。
  • 因全球變暖 日本海帶嚴重減產:或在本世紀中葉消失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原標題:因全球變暖 日本海帶嚴重減產:或在本世紀中葉消失 來源:快科技近日,據媒體報導, 日本海帶減產嚴重,甚至有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徹底從日本海域消失 。全球變暖據日本海帶協會稱,1995日本海帶每年產量還有28000噸,但逐年減少, 在2019年這個數字已經低至13000噸,25年間產量下降超過一半。其中在過去10年間高端海帶產量已經下降了2/3。
  • 研究發現:魚類在產卵時更易受水溫上升影響 或無法自我繁殖
    外媒稱,對全世界的魚類來說,全球變暖看起來將是一個比科學家最初認為的更嚴重的問題:一項新研究顯示,當魚類正在產卵或處於胚胎階段時,它們更易受水溫上升的影響。據美聯社華盛頓7月2日報導,發表在2日出版的《科學》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稱,在估計到本世紀末人類會引起中等程度氣候變化的情況下,世界上的海洋、河流和湖泊對全球大約40%處於產卵或胚胎階段的魚類而言將顯得過熱。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滅絕,或被迫改變生活和繁殖的方式及地點。生物學家此前僅對成年魚類進行了研究。
  • 海洋「發燒」 近千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逃離至其他海域
    已有近千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因原始棲息地海水不斷變暖而逃離至其他海域。  「海洋動物沒有從高溫中得到喘息的機會,它們被困在一個溫暖的遊泳池裡。」科學家們認為,隨著海洋持續吸收地球不斷積累的熱量,作為約10億人的主要動物蛋白來源,海洋魚類的生存危機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
  • 海水變暖全球漁獲減少最高35% 鱈魚受損最大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一項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過去80年部分地區的漁獲減少15%至35%不等,鱈魚、鯡魚等多種魚類和貝類受海洋變暖影響最大。氣候變暖導致冰山融化,全球變暖也會導致浮冰減少,而浮冰和陸地是北極熊的主要活動空間與捕食地點,直接影響它們的覓食和生存,它們無論是生存還是繁殖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資料圖:受氣候變暖影響的北極熊。
  • 全球變暖使蚊子繁殖速度加快 人類面臨潛在威脅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美國《昆蟲醫學雜誌》7月5日刊登的一篇報告警告說,全球氣候變暖大大提高了亞洲虎蚊的繁殖速度,這種傳播多種疾病的蚊子將對人類生活造成潛在的威脅。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發現,亞洲虎蚊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繁殖速度較快。
  • ​2隻老鼠僅在一年內,就繁殖上千隻後代!專家:全球變暖的弊端
    專家:全球變暖的弊端全球氣溫一直都在不斷的上升當中,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呼籲人們要保護好環境,那麼氣溫的上升具體會給人類以及地球帶來哪些災難呢?可能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溫度升高了,冬天不太冷,夏天更熱,但實際上這只是一些表面的特徵而已,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機可不是一丁半點的!
  • 全球變暖可使熱帶雨林變草原——雨林消失的自然原因
    研究證明,全球變暖使廣闊的亞馬遜雨林中最原始的部分也「不得安寧」。無人到過的雨林深處也發生了顯著變化亞馬遜雨林一直被認為是地球上遏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一個重要「碳槽」,而新發現的這種變化,無疑將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打折扣。最新研究稱全球變暖曾導致遠古雨林毀滅2008年9月,美國研究人員在伊利諾州一處煤礦發現一系列巨型遠古雨林化石,繼而認定先前全球氣候變暖毀滅了地球最早出現的雨林。
  • 全球變暖海溫升高 加拿大鮭魚恐因食物短缺消失
    全球變暖海溫升高 加拿大鮭魚恐因食物短缺消失 2008年08月12日 13: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
  • 全球變暖不能吃生蠔?專家警告:海洋變暖或致海鮮帶毒
    在全球它也是受到追捧的美食,歐洲、美國一直以來也是生蠔食用的大國,生蠔往往以高級食物的姿態出現,配合其他調料生食。但現在,據外媒報導稱,全球變暖正在改變生蠔,讓它似乎變得更危險。據外媒報導稱,數十名加利福尼亞州居民在加利福尼亞最頂級的貝類養殖場食用生蠔後,因腹瀉、胃痙攣和嘔吐等一系列惡性症狀而被送入醫院。
  • 因全球氣候變暖,中國寸草不生,荒蕪了數百年的沙漠正急速消失?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歷史時期的沙漠變遷,關於我國土地的沙漠化問題,長期以來,人們存在一些誤解,比如,我們有的時候會認為地球不應該存在沙漠,所有的沙漠都應該種上樹;我國有些地方的沙漠之所以正在消失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治理沙漠就是植樹造林等等。
  • 全球變暖的危害 全球變暖的危害是什麼
    我們知道冰川在融化,北極熊即將沒有家園,颱風、海嘯越來越頻繁,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嗎?那是因為全球正在變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球變暖的危害是什麼吧!  全球變暖的危害  1、全球變暖會使冰川融化,世界便會因為缺水而產生的衝突和戰爭。
  • 全球變暖的原因及影響
    ——蘭姆將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所造成的危害,誰也無法確切地說明將來會有多嚴重?科學家正在估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害。按目前的技術水平計算,2004年才能闡明大氣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機理,這樣就能發現溫室效應是如何產生的。2006年才能準確的預知因地球升溫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這一切要到2050年。
  • 全球變暖導致「海帶消失危機」,最愛海帶的日本人快要吃不起了
    中國的便利店裡也時常能見到關東煮的身影,其濃鬱且無法拒絕的香氣總是讓人在結帳時不由自主地買上一杯,但日本正宗的關東煮,與我們便利店中售賣的關東煮,還是有一些差別的。正宗的日本關東煮,湯汁是其滋味的秘訣。不用猶豫,這麼鮮香味美的食物,一定和昆布撇不開關係。
  • 專家:全球變暖 或導致紅褐色頭髮人種消失
    中國網7月10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7月8日報導,全球變暖可能導致紅褐色頭髮人種的消失。這種顏色的頭髮和膚色基於一種特定的基因,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逐漸消失。分析稱,紅褐色頭髮在蘇格蘭是天氣惡劣的結果,天空時常密布著雲,很少有陽光。近幾年,在英國北部島嶼上無論烏雲還是白雲的數量都越來越少。
  • 1年繁殖1250隻,科學家:全球變暖惹禍
    作者:文/羅兆春對於全球氣候的變化來說,不少的科學愛好者也是爭議不斷,很多人都對全球變暖引發的後續問題產生了「批判」心裡,因為他們覺得科學界想得太遠了,當然氣候確實存在多變的情況,不過關於全球變暖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形成的,而非短暫的氣候變化
  • 氣候變暖,30年後香蕉將消失?全球溫度變化,這是人類的鍋嗎?
    最近,有消息稱,氣候變暖,香蕉或將消失,這些年來,氣候變暖一直是一個熱議話題,那麼氣候變暖真的是人類的鍋嗎?氣候變暖,香蕉或將消失近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載文寫道,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專家對27個國家的香蕉產量進行研究後發現,由於全球變暖,自1961年以來香蕉的產量呈增長趨勢。1961年,全世界的香蕉種植總面積為2008953公頃,2018年達到5654000公頃。
  • 科學新知:全球變暖,蜥蜴遭殃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科學新知:全球變暖,蜥蜴遭殃 2010-05-20 09:20 來源:新東方 作者:劉豐禕(譯)
  • 全球變暖致海洋氧氣含量減少 大型魚類陷滅絕危機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8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指出,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海水的溫度不斷升高導致海水中氧氣含量減少,包括鱈魚等大型魚類的生存將更加艱難,甚至出現滅絕危機。資料圖:條紋海豚躍出海洋。
  • 極寒極熱,都是全球變暖的錯
    20年甚至30年」,部分媒體甚至宣稱「小冰河期來臨」。一直以來,世界範圍內的主流科學家們都認為,人類活動某種程度上導致全球氣候變化是不爭的事實,而人類必須為了保護家園提前行動。但也有少數科學家站在反對方,反對的聲音分為兩種:一種認為,全球變暖是事實,但由於地球在周期上屬於溫暖期,因而變暖完全是自然現象,與人類活動無關;另外一批人則認為隨著地球即將變冷,所謂暖化最終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