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是人體的代謝產物,看上去會比較噁心,卻能告知我們很多信息。多數人都不願多談大便,覺得大便難等大雅之堂,是汙穢之物。
事實上,看起來是不太好看,可它卻能告知身體健康狀態,每天大便後回頭看一眼,發現異常儘早了解原因,或許能早點發現問題,並且早點解決問題。
隨著健康意識提高,確實有很多人開始關注健康,在大便後,會多留意一下,有的網友就反映過這個問題,表示身邊有人三天一次大便,而自己一天卻要三次大便,這是怎麼回事?兩種情況,誰好誰壞?
三天一次大便,與一天三次大便,會有什麼不一樣?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和飲食習慣不同,排便次數也就會出現不同,這並不奇怪,不管是三天一次大便,還是一天三次大便,只要保證有規律,身體並無異常,拉出的便便也正常,說明身體沒什麼問題,對健康並無太大影響。
一般來說,每天排便次數不超過三次,就是在合理範圍內,說明腸胃還算健康,消化和吸收能力也比較好。
不過最理想的排便次數,應該是一天1-2次排便,三天一次排便,可能是消化能力不夠強,代謝速度較慢,排便次數也就會比較少,或者日常飲食和習慣不太良好,也會影響排便次數。
一天三次排便的人,若大便沒有異常,每天都是如此,只能說消化能力太強,又或者是良好習慣促成。
不過三天排便一次,一天排便三次,在理想範圍內,沒給身體帶來什麼不良影響,就無需擔心,身體好壞也不是單憑排便次數就能決定的,還要看大便情況,或者身體是否有其它不適。
那麼,大便出現哪些異常要引起警惕?
大便帶血,若此種現象只是偶爾發生,先別慌張,有可能是痔瘡引起,也可能是錯誤的飲食導致。
頻繁發生大便帶血,就不能忽視下去了,有可能是腸道中出現不好東西,體積在不斷增大的過程中,會產生摩擦,也就會引起出血,讓大便帶有血色。
在大便帶血的同時,還伴隨腹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十有八九是腸道出現不好情況,需要早點做檢查。
大便總是不易成形,還伴隨腹痛或出血現象,要小心結腸出現炎症。正常情況下,大便是易成形的,不太容易出現腹瀉情況,除非吃錯東西,或者受涼。若持續發生腹瀉、大便不成形,還伴隨以上表現,要放在心上。
大便粘膩容易粘在馬桶上,衝也衝不乾淨,很難成形,要小心脾胃出現問題,或者腸道功能下降,都有可能導致大便黏膩。
發現大便黏膩,就要引起重視,最好能早點排查出原因,儘早調理,也能讓身體少受點罪,對健康也會有利。
綜上所述,大便次數不同,並不能說明什麼,只要保證規律,大便沒有異常,身體也沒有不適,說明身體還算不錯。
可是,大便次數突然發生改變,大便也出現異常變化,身體還出現其它不適,就馬虎不得,需要早做處理。日常生活中,還真應該多關心一下大便,及時察覺變化,及時了解原因,不容易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