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轉子部骨折的內固定療效——髓內釘優於滑動髖螺釘嗎?

2020-11-16 丁香園

在股骨轉子間或轉子下骨折的內固定手術治療中,髓內釘與滑動髖螺釘均表現出良好的良好療效,但涉及二者的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卻鮮有報導。最近一期的JBJS(Am)上刊登了一篇來自挪威Haukeland大學醫院骨科的多中心前瞻性臨床調查研究,對髓內釘與滑動髖螺釘治療轉子部骨折的臨床效果進行的比較,該研究的證據級別為治療性研究I級。

該研究對相關病例的評價措施涉及術後疼痛水平,功能改善狀況,手術併發症等多個方面。共有684例老年股骨轉子間或轉子下骨折患者納入研究,患者共分為兩個治療組,其中一組採用TRIGEN INTERTAN髓內釘固定,另一組採用滑動髖螺釘固定(更佳具體情況附加或不用轉子部穩定鋼板)。臨床療效的評價時間點為住院期間、術後3個月和12個月。具體的評價指標包括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評分,計時起走測試,Harris髖關節評分(Harris hip score, HHS)以及EuroQol-5D生活質量評分(EQ-5D)等。另外,還對患者的術中及術後併發症情況進行記錄、評價。


1.研究設計流程,SHS,滑動髖螺釘;TUG,計時起走。

1.病例的基線特徵

研究結果顯示,INTERTAN髓內釘治療組患者術後制動期的疼痛水平更低(VAS疼痛評分:48 vs 52;p = 0.042),但未對患者的住院時間產生影響;在術後12個月時兩組間患者的疼痛水平無顯著差別。無論骨折類型如何,兩組病例在活動功能,髖關節功能,患者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評估結果方面,術後3個月及12個月均未見顯著差別。兩組的手術併發症發生率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滑動髖螺釘組vs髓內釘組:29 vs 32;p = 0.67)。

最終,作者認為,在股骨轉子部骨折的內固定手術治療中,INTERTAN髓內釘與滑動髖螺釘固定術後1年,在患者疼痛水平、功能以及再手術率方面療效相當。

2.療效評估結果

3.兩組病例的術中、術後早期及晚期併發症及再手術情況

TRIGEN INTERTAN Intramedullary Nail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Study on Pain,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684 Patients with an Intertrochanteric or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One Year of Follow-up


相關焦點

  • 德國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 1 天內行髓內釘固定
    與傳統的髓外固定(滑動髖螺釘、微創鎖定鋼板)相比,髓內固定系統由於其生物力學上的優勢,並且可以微創置入,逐漸成為主流的內固定方法。 不穩定骨折並沒有統一的定義,但一般都包括小轉子骨折、反斜行骨折、後內側大部粉碎骨折、大轉子粉碎、外側皮質不完整等情況。儘管應用現代的技術和內固定材料,失敗率仍在0%-20%之間。目前有多項meta分析顯示,並沒有某一種內固定方式明顯優於另一種。
  • 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治療進展
    股骨近端解剖鋼板與動力髖鋼板比較,近端解剖板多釘固定優於動力髖的單釘固定,近端多釘固定抗旋轉力強,有強大的抗撥出合力。當股骨近端外側骨皮質進釘點破壞,動力髖難以達到可靠固定,此板可通過調整位置達到穩定的固定。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作為一種能夠提供角穩定的植入物,鋼板的近端有三個預先設定好角度的螺孔分別為95°、120°、135°,前兩者內的螺釘鎖向股骨頭,後者鎖向股骨矩所在的位置。
  • Injury 最新研究:髓內髖螺釘(IMHS)在反轉子間骨折中的應用
    目前針對反轉子間骨折的內置物主要有PFN、PFNA、Gamma釘、髓內髖螺釘(intramedullary hip screw,IMHS)等,其中無論PFN、PFNA抑或是Gamma釘在臨床中都取得了不錯的臨床結果,而針對IMHS治療反轉子間骨折的臨床報導卻相對較少。 IMHS是施樂輝公司生產的一款應用於股骨近端骨折的內固定(如圖1)。
  • 股骨近端骨折內固定手術需警惕醫源性粗隆側壁損傷
    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療通常以一枚粗大的拉力螺釘控制股骨頭側部分,然後將其連接至側面板結構或髓內釘(intramedullary nail,IMN),目的在於保持良好對位關係的情況下通過加壓促進癒合。
  • 【必讀】轉子間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還是關節置換
    近年來,用於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內固定技術已日趨成熟,手術方法和內固定器械也很多。當前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內固定物主要有兩種–髓內系統和滑動釘板系統。所以,轉子間骨折內固定使用髓內固定近些年不斷增加,已經從1999年的3%上升到近幾年的67%[6],特別受年輕醫師的歡迎。原因是髓內釘方便使用,固定速度快,即使對於不穩定的股骨轉子間骨折,也能提供良好的穩定性[7]。髓內釘的大幅使用反映了人們對手術成功率提高的追求。但這也僅僅是一種願望。
  • 內側支撐髓內釘置入支撐治療嚴重骨質疏鬆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力學穩定性
    髓內釘:是總結既往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失效的危險因素後,根據股骨內側支撐難以有效重建的難題設計的重建股骨內側支撐的一種髓內釘,在股骨內側皮質髓腔內增加螺釘佔位,分擔頭釘應力的同時增加對頭頸骨塊的內支撐作用,限制頭頸骨塊內翻,保留了頭釘滑動加壓的功能。
  • 手把手教程:股骨頸骨折內固定選擇
    一項屍體力學研究比較了髓內釘和 DHS,空心螺釘固定股骨頸的力學強度,對骨折模型採用不同的內固定物進行反覆軸向負荷的施加,發現髓內釘組所能承受的軸向負荷次數最多,失敗前股骨頸骨折的移位最少。除了內固定物本身屬性可影響力學特性之外,骨折類型也會決定內固定物治療的成敗。
  • 髓內釘發展簡史
    目前,髓內釘在臨床上最常應用於股骨近端、股骨幹、脛骨、肱骨的骨折、骨不連以及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近年來髖部骨折,尤其是骨質疏鬆骨折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髓內釘治療較髓外固定主要有兩點優勢:一是閉合復位內固定,保護了骨折斷端的血供,二是中心位固定相對於髓外固定力臂更短,生物力學性能更優秀。
  • 有限元法分析尖頂距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固定股骨轉子間骨折穩定性的關係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的常見病症,現普遍認為應手術治療,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是手術治療應用最廣泛的內固定。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術後失效時有發生,其原因可能與尖頂距、骨密度、骨折類型、復位質量等密切相關。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較為理想的一種內固定方式,但仍有6%-21%的內固定失敗率,而尖頂距被認為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術後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 JOT:五步詳解脛骨遠端骨折的髓內釘固定技巧
    ◈ 第一步:選擇合適的內固定物髓內釘可以保護骨外血運,分散應力,最大限度地減少軟組織剝離。生物力學優勢在於軸向負載應力優於偏心固定的鋼板,抗扭轉力與鋼板類似,允許早期負重。儘管有證據表明感染率、不癒合率及二次手術與鋼板固定相同,使用髓內釘固定仍有增加畸形發生率的趨勢。脛骨遠端骨折還是推薦使用髓內釘,這樣可減少軟組織剝離並允許早期負重。
  • InterTan 髓內釘微創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體會
    結論 InterTan 髓內釘在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時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固定牢靠、骨折癒合率高、臨床療效滿意、併發症少的特點。3 討論3.1   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的選擇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髖部骨折,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多為不穩定的 A2、A3 型骨折,患者多合併營養不良及多種內科疾病,絕大多數合併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目前臨床上有多種內固定如 DHS、Gamma 釘、PFN、InterTan 等可供選擇,但是,最佳內固定治療的選擇仍存在爭議
  • 股骨轉子下骨折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術
    切口體表投影:同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動力髖螺釘固定部分。手術入路:同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動力髖螺釘固定部分。骨折復位和內固定: 術後處理:一般內側的蝶形骨塊不能完全復位時,應待6~8周後出現早期骨折癒合徵象時患肢方可觸地。 經驗與教訓關於閉合復位髓內釘固定的擴髓問題:偏心擴髓:可以導致一部分骨皮質變薄,從而影響癒合甚至導致疲勞骨折。
  • 甘肅省禮縣第一人民醫院骨科開展InterTan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
    2021年2月2日,甘肅省禮縣第一人民醫院骨科順利為67歲的李女士施行了右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術中採用InterTan 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李某某,女,67歲,於2天前在家裡行走時跌倒,右髖部著地受力,當即感右髖部疼痛劇烈,腫脹,右下肢活動受限,站立行走困難。
  • 髓內釘又斷了?試試這10種方法,分分鐘搞定!
    隨著內固定材料的發展,髓內釘已經成為長骨骨幹骨折治療中的主流做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是因為骨折不癒合、金屬疲勞等原因,髓內釘斷裂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給後期的治療帶來巨大的挑戰。那麼,髓內釘斷裂,應該如何取出呢?
  • 股骨近端聯合拉力交鎖髓內釘與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亞洲型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轉子間骨折Meta分析
    亞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是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基礎上針對亞洲人骨骼特點設計的髓內固定系統,主釘的近端直徑、外偏角度和螺旋刀片的直徑較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小,置入方便。股骨近端聯合拉力交鎖髓內釘:主釘的橫截面為梯形,增加了其抗旋轉力;近端雙螺釘組合固定,在增加加壓和抗旋能力的同時避免了傳統雙釘系統的「Z」字效應;遠端分叉開槽設計避免應力集中,防止髓內釘遠端股骨幹骨折
  • 轉子間骨折髓內釘主釘置於股骨頸軸線中心力學強度最佳
    髓內釘是手術固定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的常見內置物。在髓內釘手術操作中,將拉力主釘放置於最佳位置非常重要。
  • 股骨頸骨折的創新性內固定治療
    此外,局部特殊的骨小梁分布使得股骨頸具有應力集中、固定困難等生物力學特點,易出現螺釘的切割和退出,繼而導致內固定物失效。作為傳統的內固定方式,空心加壓螺釘與滑動釘板系統在目前股骨頸骨折的內固定治療中佔據主導地位,儘管其相關技術已相對成熟和完善,術後併發症卻屢見不鮮。
  • 釘道強化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老年A3.3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髓內釘: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是治療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較為理想的內固定之一,釘道強化即注入骨水泥包裹螺旋刀片近端4條凹槽,增加螺旋刀片把持力和錨固力,降低內固定失敗風險。老年A3.3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因其骨折累及內外側壁,極大地增加了骨折不穩定性,加之老年人多為骨質疏鬆患者,使得老年A3.3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失敗和術後併發症風險較高。背景:骨質疏鬆和骨折類型是影響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後失效的兩個重要原因。
  • 股骨頸空心釘倒三角固定,後側螺釘真的在裡面嗎?
    Injury:小轉子骨折影響屈髖功能?一定需要固定嗎?
  • 內固定還是關節置換,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您怎麼選?
    Bonnevialle等進行一項多中心非隨機的對照研究,比較髓內釘固定與髖關節置換術治療75歲以上患者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效果,其中髓內釘組113例,關節置換組134例,結果顯示兩組之間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沒有統計學差異,術後關節置換組Merled』Aubigné和Postel(PMA)髖關節功能評分優於髓內釘組;認為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有效,骨水泥型假體柄聯合雙赤道設計的髖臼杯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