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2020-12-04 號外飛飛說歷史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

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就比如說「豬不椒」、「魚不蒜」等等,或許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隨著人們認知的提高以及烹飪技術的進步,類似的俗語就不一定適用於現在了。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

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民間對此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喜食腐肉,專挑一些死魚死狗死老鼠進食,更誇張的是,每逢月圓之夜它會出洞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當然了,這只是一種傳說,另外還有一些實際意義,就是黃鱔是一種野生魚類,肉質鮮嫩美味,深得民間百姓的喜愛,所以愛吃黃鱔的人有很多,但是吃黃鱔頭的人卻寥寥無幾。廚師都認為黃鱔的頭部肉很少,不像魚頭的肉多,黃鱔的頭大部分都是骨頭,且味道不好,所以少有人吃。再有就是黃鱔的頭可能累積有毒素,所以少有人吃。

再說這後半句「田螺不吃尾」。吃田螺,最重要的講究有兩點。一是田螺髒,所以得用清水樣三五天,待田螺排除髒東西;二是用剪刀剪掉田螺的尾巴,市場上有專門去尾的機器,快捷方便,就是這個事情比較費勁。田螺的尾部是田螺的排洩物與和內臟聚集地,真的很髒,還含有很多的寄生蟲和細菌,除了對人體不利。

尤其是外來物種福壽螺,吃的時候不僅僅是尾部萬萬不能吃,頭部也最好不要直接食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田螺的尾部不僅不衛生,還會有重金屬堆積,這個常識應該平時在夜市愛吃田螺的人都知道。像一些講究的飯館,通常都會用專門的鉗子把田螺尾去掉,還會用清水浸泡一天,煮的乾淨了才會讓人食用,這樣也比較負責任。

大家在吃田螺的時候也可以這樣做,或者說用鹽水浸泡也可以讓田螺吐沙和排洩物,還有殺菌的作用。這下喜歡吃田螺的小夥伴們就不用擔心會因為不乾淨的田螺而吃壞肚子了。以上就是關於「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的全部解釋和講究了。

相關焦點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到底有什麼講究?
    歡迎大家來到【吃貨百科學堂】,今天我又給大家來分享一些有關美食的小知識了,趕快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先關注】每天都有更新呦!民間有一俗語,那就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從小的時候,村裡的那些年紀大的長輩就會教育小孩子們這一句話,這一句話就總結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很多人都認為這些話是正確的,也有人認為是不正確的,那麼這一句民間俗語到底有什麼講究呢?「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到底有什麼講究?「黃鱔不吃頭」這一句話講的是我們吃黃鱔的時候,需要把它的頭丟掉。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怎麼理解?真的不能吃嗎?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怎麼理解?真的不能吃嗎?有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都對田螺和黃鱔不陌生吧。這兩種食物吃起來味道都很鮮美,而且還有一句相關的俗語,叫做「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句俗語為什麼要這麼說呢?現在還有道理嗎?
  • 農村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
    還有田螺也是在農村比較常見的,到河邊上都可以摸得到。黃鱔和田螺是我們以前吃得最多的野味那為什麼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留下來的俗語老話,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總結。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來給各位粗淺的分析一下:黃鱔不吃頭: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比較喜吃腐肉,更加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為何不吃頭?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黃鱔為何不吃頭?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每年到了端午節以後,我們鎮上趕集的時候,賣黃鱔、泥鰍,還有田螺的就特別多。因為這個季節的時候,南方的雨季也快要到來了,並且水田的秧也插好了,有些農民在不忙的時候就會去水田、水溝附近捉泥鰍、黃鱔,摸田螺。當然了在集市上所售賣的多數都是人工養殖的,不過像田螺則還是以野生的為主,畢竟這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強,在水田邊、魚塘裡到處都有。說到吃黃鱔、田螺,在農村裡有「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的說法,這話是什麼意思呢?黃鱔為何不吃頭?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看了這句話,下次別再吃錯啦!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中國有句老話說「民以食為天」,任你再大的英雄好漢,沒飯吃也只能徒呼奈何,可見「吃飯」對人來說的重要性,但是,在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食以安為先」,突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總結出了許多與飲食安全相關的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就是其中之一,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忌吃尾」,今天終於明白,別再吃錯了
    所有人都知道,我們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物種繁多,我們通常都有數不清的美食,我們中國的菜餚在烹飪上就有許多流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國「八大菜系」,因為各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的差異,我們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小吃,像炒黃鱔和炒田螺都特別受我們的歡迎,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句農村俗語,兩種不能吃的東西,還帶有一定的民間文化色彩。但總的來說這句俗語是不太準確的,現實生活中,一部分黃鱔頭是可以吃的,一些田螺尾也有人吃。田螺不吃尾「田螺不吃尾」的說法也不全對,只能說在一般情況下,農村人是不吃田螺尾的。那「一般情況下」是什麼情況呢?農村把田螺撿回來後,一般用鍋把田螺煮死,然後挑出裡面的肉,只要前面的,後面的不要,連殼一起扔掉。
  •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我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普通的食材經過大廚精心烹飪花樣非常的多,吃法也各有不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兩面性,沒事也不例外,既然有好吃的一面,必然就會有禁忌的一面,而且還非常的講究。比如大廚口中的俗語:吃黃鱔不吃黃鱔頭,吃田螺不吃田螺尾,這句話很顯然的就告訴了人們這些美食的禁忌,究竟這樣說有依有據嗎?在我們眼中其實黃鱔並不陌生,它是一道相當有名的菜餚,其中還含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吃過田螺、黃鱔的都知道,吃田螺時確實是從來都不會要它的尾部肉的,而吃黃鱔的時候也都只是吃黃鱔身體那一部分,頭部全部都當做垃圾給丟掉了。在農村有「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一說。那為何黃鱔的頭田螺的尾不能吃呢?首先要說清楚的是黃鱔頭並非不能吃。
  •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它告訴人們,吃黃鱔不要吃黃鱔頭,吃田螺不要吃田螺尾。這是為什麼?是個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為什麼?
    農村的美食不少,而關於吃美食的講究也不少,其中農村老人常說,吃黃鱔時是不要吃黃鱔頭,吃田螺都要剪掉螺尾,這是為什麼呢?黃鱔不吃頭為什麼黃鱔頭不能吃而普通的蝦、魚的頭卻可以吃呢?當然,最重要的是黃鱔頭不乾淨,黃鱔生活的水質非常的差,難免就會有一些汙染,尤其是重金屬汙染,如果時間久了很容易就會沉澱在黃鱔的體內,尤其是黃鱔的頭部,所以頭部就會存在大量的病毒病菌寄生蟲,頭部也含重金屬多,吃了對身體不好,所以就會剔除掉頭部不吃了。所以看市場上殺黃鱔時,都把頭部固定在釘子上,然後用小刀剖開,刮乾淨之後把頭丟掉,只賣鱔段。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民間的這些飲食禁忌,你聽過嗎?
    我國有許多知名的菜餚,經過人們的巧手烹飪,也有著各種吃法。不過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很多食物都有兩面性,也有著不少禁忌,吃的時候總是大有講究。比如在民間一直流傳的那句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就直白的道出了黃鱔與田螺的忌食部位。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民間的飲食禁忌,真有科學道理嗎?
    黃鱔和田螺是公認的美食,也是最鮮美的下酒菜,有關於黃鱔和田螺的做法,在中國就能找到很多食譜。不過,喜歡吃黃鱔和田螺的人,一定有聽說過老祖宗留下的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句話。但是,為什麼要留下這樣的飲食禁忌,大家都知道嗎?
  • 農村俗語:鱔不吃頭,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
    生活在我國江南水鄉的農民都知道,吃黃鱔的時候要去頭,吃田螺的時候要剪尾。這是幾千年以來,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日常生活當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形成的水鄉農民的飲食生活習慣,而傳承下來的一句農村俗語。現在農村很多青年人只知道吃黃鱔的時候不吃頭,吃田螺的時候要剪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都不知道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在農村關於吃黃鱔頭和吃田螺尾,都存在很多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不可信,但說明了一點,黃鱔頭和田螺尾在過去古代都認為是不能吃的。
  • 俗話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真是這樣嗎?聽聽廚師怎麼說
    俗話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真是這樣嗎?聽聽廚師怎麼說!在這個發達的中國有著很多古老的諺語,不論是關於生活的還是飲食的,說起來真的是停都停不下,其中在飲食上有這樣的一名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意思也就是叫黃鱔不吃頭,吃田螺不吃尾,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們來聽聽廚師怎麼說的!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在民間的這些飲食禁忌,你聽過嗎?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在民間的這些飲食禁忌,你聽過嗎?!生活中這些科學事件和這些奇怪的現象,在我們。身邊也是非常的多啦,大多數的人會選擇一個敬而遠之,這樣的一個觀點,有這樣一個事情出現呢,我是半信半疑的,然後呢,對他保持一個敬畏的態度。
  • 為什麼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古人的話,原來這麼有道理
    若是你處理過黃鱔,那麼你一定知道黃鱔只吃身體那一截部分,鱔魚頭是要斬斷丟掉的。而好食田螺的朋友也知道,撈回家的田螺一定要先用剪刀剪掉田螺尾部。為什麼老話告誡我們,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呢?也有人認為,如今人們多吃養殖黃鱔,養殖黃鱔若是養殖不得當,很多髒東西都藏在頭部,所以人們在處理黃鱔的時候,總是會把黃鱔的頭部去掉,只用身體部分入菜。
  •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啥黃鱔頭不能吃呢
    黃鱔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材 ,不但味道極佳,而且滋補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一些野生的大鱔,肉質更是異常的鮮嫩,口感頗佳,鱔魚的作用的很多很多的,還可以作為偏方使用,像一些突然出現嘴歪眼斜的症狀,會使用鱔魚的血,趁熱塗抹在白布之上,然後敷於臉部,連續幾次之後就會有很好的改善,鱔魚在民間有不吃頭的說法
  • 農村諺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你知道為什麼嗎?我不知道
    農村諺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你知道為什麼嗎?我不知道,去了解他黃鱔是一種很多人都喜歡吃的遊戲,現在很難捕捉到野生黃鱔,我們通常吃一些人造的養殖,黃鱔的味道很好,而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因此只有在蔬菜市場上才能看到有賣的黃鱔,尤其是野生黃鱔,不管多少錢應該買,這是東西這是很難遇到的歲月。民間有句俗話說鰻魚不能吃他的頭,為什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