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在脊柱側凸喚醒月系列科普後將繼續為您普及脊柱的常見問題、答疑解惑,我們的目標是做
科學的科普,靠譜的科普,讓每一個患者都能看得懂的科普。今日為您奉上第5期脊柱相關科普。所謂腰椎滑脫症就是指腰椎的某個椎體相對於下方椎體向前或向後滑動產生症狀,是臨床上常見的骨科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見原因,發病率約為5%。我們可以把腰椎想像成兩個摞在一起的滑塊,上面的滑塊滑到了下面滑塊的前方,就是滑脫。在滑塊後面還有一條縱行的管道,隨著滑塊之間的位移,這條管道也產生相應的形變,其中的條索必然會受到影響。這條管道就是椎管,條索就是神經。神經受到壓迫產生炎症,神經血供不足,從而產生疼痛、麻木等症狀。
由於直立姿勢下,人類的上半身受到了了向下的重力,與豎脊肌沿脊柱方向收縮的壓力形成合力,作用在前傾的下位椎體上,產生了平行於上終板的前向力或剪切力。假如腰椎是兩個滑塊,那麼這兩個滑塊並不是平行於地面的,而是有一個前傾的角度。如果沒有其它結構的保護,上面的滑塊必然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從而向前滑移。好在我們人類具有纖維環、椎弓根、關節突、峽部以及椎弓後部等結構來抵抗剪切力。這些結構就像在滑塊之間粘上了膠水,又在滑塊後面打上釘子,再用堅硬的鐵棒連接起來一樣,能夠固定滑塊之間的相對位置。可想而知,這些結構一旦出現異常,椎體就有可能在重力作用下前移,產生滑脫。此外,骨盆參數異常也可引起滑脫。那麼這個疾病是誰先發現的呢?大部分人肯定覺得這是骨科醫生發現的,畢竟這是一種骨科疾病。然而,椎體滑移的概念最早是作為難產的一種原因,由產科醫生提出的。公元1782年,比利時產科醫生G.Herbinaux在一些產婦分娩時發現,她們的骶骨前方存在骨性突起,造成產道狹窄,導致胎兒難產甚至死亡。他所描述的骶骨前方的骨性突起就是L5(最後一節腰椎)相對於S1(第一節骶椎)的椎體滑移,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腰椎滑脫。1854年德國的H.F.Kilian首先把希臘詞椎體(spondylo)及滑移(olisthesis)結合在一起,正式組合成椎體滑脫(spondylolisthesis)一詞,並定義為:一椎體在另一椎體上部分或完全的滑移。他認為這種病變是由腰骶部小關節半脫位引起。1855年,Robert發現了峽部裂和滑脫的並存關係,並認為峽部裂是滑脫的原因。1882年,波蘭華沙的產科醫生F.L.Neugebauer描述了伴有嚴重椎體滑脫的產婦外觀:軀幹較短,骨盆增大並出現腹橫紋;他認為這樣的產婦更容易難產。
在早期,大家認為滑脫必然伴隨峽部裂,必須要有峽部裂才是真正的滑脫。但是在1930年,Jumghamns指出一些滑脫患者並沒有峽部裂,他把這些不伴有峽部裂的滑脫稱為「假性滑脫」,把伴有峽部裂的滑脫稱為「真性滑脫」。
隨著研究逐漸深入,各種更專業的分型陸續面世。1955年,P.H.Newman闡述了腰椎滑脫的病因,並在1976年發表了文章對滑脫進行了分類,他提出了退變性滑脫,將滑脫分為退變性、先天性、峽部性三種,並探究了其與腰椎管狹窄症的關係。同年,他與Wiltse、Macnab教授又根據腰椎滑脫的病因學進行分型,並得到廣泛推廣。
同時,評估腰椎滑脫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我們了解:什麼樣的滑脫可以觀察,什麼樣的滑脫需要治療,什麼樣的滑脫需要手術。那麼如何判斷腰椎滑脫的嚴重程度呢?我們臨床上通常按照椎體滑脫的程度及上下椎體錯位程度將其分為1-5度。其中1-2級為輕度滑脫,3-5級為重度滑脫。
5. 疾病的保守與手術治療
腰椎滑脫症的保守治療
那麼出現腰椎滑脫是否必須進行手術呢?並不一定。在符合保守治療適應證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非手術保守治療結合定期隨訪。
非手術治療適應證:
1、單純峽部裂患者,無明顯滑脫
2、青少年L4椎體輕度滑脫,無L5骶化
3、輕度腰椎滑脫患者,無神經症狀
4、年齡大、體質差,無法耐受手術
在醫師指導下,通常可以採用如下保守治療方法:
1、兒童/青少年輕度滑脫無症狀:密切觀察;
2、成人II度滑脫:避免對抗性/腰椎過伸運動;
然而,保守治療只能緩解症狀,不能使滑脫復位,也不能解除神經壓迫。如果患者保守治療效果有限,仍應考慮手術治療。
腰椎滑脫症的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症伴嚴重神經症狀或保守治療3-6月無效應考慮手術;退變性腰椎滑脫症伴嚴重神經症狀或保守治療12月無效應考慮手術。
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是後路椎弓根釘內固定、減壓、後外側或椎間植骨融合術。術中可通過椎弓根釘進行復位和內固定,從而預防畸形進展,減輕術後疼痛,有利神經減壓,促進植骨癒合,減少融合節段,恢復力線,改善體型步態。
退行性腰椎滑脫症患者由於年齡較大常伴有骨質疏鬆,而峽部附近的皮質骨是椎體上最堅硬的部分。皮質骨軌跡螺釘技術通過峽部附近的皮質進行固定,近年來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於不伴峽部裂的1-2度的退行性腰椎滑脫症治療。本科室多年來開展應用皮質骨軌跡螺釘的MIDLF手術以治療腰椎滑脫症,可達到滿意的復位與症狀緩解效果。
希望大家對這一疾病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感謝關注!
朝陽醫院脊柱專業組近年來在海湧教授的率領下,正在不斷壯大,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以嶄新面貌更加專業地為患者服務。從事脊柱畸形的臨床救治和實驗研究30餘年,成功主刀救治了6000餘名脊柱畸形患者,給予無數患者重生的希望。2019年全年完成各類脊柱手術
1200餘臺次,其中
脊柱畸形手術數質量再創新高,收治各類脊柱畸形患者200餘人次。
脊柱微創手術增幅更為明顯,全年微創技術手術
近500臺次。專業組全年共發表SCI文章21篇,獲得10項科研課題,並開展了包括天璣機器人輔助手術、MIDLF技術等在內的多項臨床新技術。同時,由朝陽醫院自主研發的嚴重脊柱側彎併發症預測系統的建立及臨床應用獲得了2019年度朝陽醫院創新一等獎;牽頭的PE-TLIF技術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已有30餘家醫院加入,進展順利。脊柱專業組將繼續秉承創新、務實、凝練、提高的原則,力爭新的突破!感謝您關注北京朝陽醫院脊柱疾患診治中心公眾號,我們將給您帶來脊柱疾病的科普及診治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