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脊柱科普 | 腰椎滑脫症是什麼?

2021-02-12 北京朝陽脊柱疾患診治中心
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在脊柱側凸喚醒月系列科普後將繼續為您普及脊柱的常見問題、答疑解惑,我們的目標是做科學的科普,靠譜的科普,讓每一個患者都能看得懂的科普今日為您奉上第5期脊柱相關科普。所謂腰椎滑脫症就是指腰椎的某個椎體相對於下方椎體向前或向後滑動產生症狀,是臨床上常見的骨科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見原因,發病率約為5%。我們可以把腰椎想像成兩個摞在一起的滑塊,上面的滑塊滑到了下面滑塊的前方,就是滑脫。在滑塊後面還有一條縱行的管道,隨著滑塊之間的位移,這條管道也產生相應的形變,其中的條索必然會受到影響。這條管道就是椎管,條索就是神經。神經受到壓迫產生炎症,神經血供不足,從而產生疼痛、麻木等症狀。
由於直立姿勢下,人類的上半身受到了了向下的重力,與豎脊肌沿脊柱方向收縮的壓力形成合力,作用在前傾的下位椎體上,產生了平行於上終板的前向力或剪切力。假如腰椎是兩個滑塊,那麼這兩個滑塊並不是平行於地面的,而是有一個前傾的角度。如果沒有其它結構的保護,上面的滑塊必然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從而向前滑移。好在我們人類具有纖維環、椎弓根、關節突、峽部以及椎弓後部等結構來抵抗剪切力。這些結構就像在滑塊之間粘上了膠水,又在滑塊後面打上釘子,再用堅硬的鐵棒連接起來一樣,能夠固定滑塊之間的相對位置。可想而知,這些結構一旦出現異常,椎體就有可能在重力作用下前移,產生滑脫。此外,骨盆參數異常也可引起滑脫。那麼這個疾病是誰先發現的呢?大部分人肯定覺得這是骨科醫生發現的,畢竟這是一種骨科疾病。然而,椎體滑移的概念最早是作為難產的一種原因,由產科醫生提出的。公元1782年,比利時產科醫生G.Herbinaux在一些產婦分娩時發現,她們的骶骨前方存在骨性突起,造成產道狹窄,導致胎兒難產甚至死亡。他所描述的骶骨前方的骨性突起就是L5(最後一節腰椎)相對於S1(第一節骶椎)的椎體滑移,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腰椎滑脫。1854年德國的H.F.Kilian首先把希臘詞椎體(spondylo)及滑移(olisthesis)結合在一起,正式組合成椎體滑脫(spondylolisthesis)一詞,並定義為:一椎體在另一椎體上部分或完全的滑移。他認為這種病變是由腰骶部小關節半脫位引起。1855年,Robert發現了峽部裂和滑脫的並存關係,並認為峽部裂是滑脫的原因。1882年,波蘭華沙的產科醫生F.L.Neugebauer描述了伴有嚴重椎體滑脫的產婦外觀:軀幹較短,骨盆增大並出現腹橫紋;他認為這樣的產婦更容易難產。


在早期,大家認為滑脫必然伴隨峽部裂,必須要有峽部裂才是真正的滑脫。但是在1930年,Jumghamns指出一些滑脫患者並沒有峽部裂,他把這些不伴有峽部裂的滑脫稱為「假性滑脫」,把伴有峽部裂的滑脫稱為「真性滑脫」。

隨著研究逐漸深入,各種更專業的分型陸續面世。1955年,P.H.Newman闡述了腰椎滑脫的病因,並在1976年發表了文章對滑脫進行了分類,他提出了退變性滑脫,將滑脫分為退變性、先天性、峽部性三種,並探究了其與腰椎管狹窄症的關係。同年,他與Wiltse、Macnab教授又根據腰椎滑脫的病因學進行分型,並得到廣泛推廣。

同時,評估腰椎滑脫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讓我們了解:什麼樣的滑脫可以觀察,什麼樣的滑脫需要治療,什麼樣的滑脫需要手術。那麼如何判斷腰椎滑脫的嚴重程度呢?我們臨床上通常按照椎體滑脫的程度及上下椎體錯位程度將其分為1-5度。其中1-2級為輕度滑脫,3-5級為重度滑脫。

5. 疾病的保守與手術治療

腰椎滑脫症的保守治療


那麼出現腰椎滑脫是否必須進行手術呢?並不一定。在符合保守治療適應證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非手術保守治療結合定期隨訪。

非手術治療適應證:

1、單純峽部裂患者,無明顯滑脫
2、青少年L4椎體輕度滑脫,無L5骶化
3、輕度腰椎滑脫患者,無神經症狀
4、年齡大、體質差,無法耐受手術

在醫師指導下,通常可以採用如下保守治療方法:

1、兒童/青少年輕度滑脫無症狀:密切觀察;

2、成人II度滑脫:避免對抗性/腰椎過伸運動;

 

然而,保守治療只能緩解症狀,不能使滑脫復位,也不能解除神經壓迫。如果患者保守治療效果有限,仍應考慮手術治療。

腰椎滑脫症的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症伴嚴重神經症狀或保守治療3-6月無效應考慮手術;退變性腰椎滑脫症伴嚴重神經症狀或保守治療12月無效應考慮手術。

 

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是後路椎弓根釘內固定、減壓、後外側或椎間植骨融合術。術中可通過椎弓根釘進行復位和內固定,從而預防畸形進展,減輕術後疼痛,有利神經減壓,促進植骨癒合,減少融合節段,恢復力線,改善體型步態。

退行性腰椎滑脫症患者由於年齡較大常伴有骨質疏鬆,而峽部附近的皮質骨是椎體上最堅硬的部分。皮質骨軌跡螺釘技術通過峽部附近的皮質進行固定,近年來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於不伴峽部裂的1-2度的退行性腰椎滑脫症治療。本科室多年來開展應用皮質骨軌跡螺釘的MIDLF手術以治療腰椎滑脫症,可達到滿意的復位與症狀緩解效果。

希望大家對這一疾病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感謝關注!

朝陽醫院脊柱專業組近年來在海湧教授的率領下,正在不斷壯大,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以嶄新面貌更加專業地為患者服務。從事脊柱畸形的臨床救治和實驗研究30餘年,成功主刀救治了6000餘名脊柱畸形患者,給予無數患者重生的希望。2019年全年完成各類脊柱手術1200餘臺次,其中脊柱畸形手術數質量再創新高,收治各類脊柱畸形患者200餘人次。脊柱微創手術增幅更為明顯,全年微創技術手術近500臺次。專業組全年共發表SCI文章21篇,獲得10項科研課題,並開展了包括天璣機器人輔助手術、MIDLF技術等在內的多項臨床新技術。同時,由朝陽醫院自主研發的嚴重脊柱側彎併發症預測系統的建立及臨床應用獲得了2019年度朝陽醫院創新一等獎;牽頭的PE-TLIF技術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已有30餘家醫院加入,進展順利。脊柱專業組將繼續秉承創新、務實、凝練、提高的原則,力爭新的突破!感謝您關注北京朝陽醫院脊柱疾患診治中心公眾號,我們將給您帶來脊柱疾病的科普及診治介紹。

相關焦點

  • 科普 | 腰椎滑脫(脊柱滑脫)知多少?
    脊柱滑脫(Spondyolisthesis)是指一個椎體在另一個椎體上向前或向後滑動或脫位。
  • 健康科普:腰椎滑脫症
    腰椎滑脫症腰椎是一個完全一致的S形,但滑脫扭曲了這一形狀。在腰椎滑脫症中,腰椎椎體向前或向後滑動。一、滑脫分類1、腰椎退化性滑脫:最常見的退化性疾病引起的。它通常存在於老年人。3、發育不良性滑脫:也稱為先天性腰椎滑脫症,是一種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結果。4、致病性滑脫:這種形式的腰椎滑脫是由疾病引起,如腫瘤或感染。5、創傷(外傷的)滑脫:創傷性事件中導致的骨折二、「腰椎滑脫等級」滑脫的嚴重性由滑脫的程度判定,也就是一個椎體的與另一個椎體滑脫的百分進行判定。
  • 脊柱滑脫症
    脊柱滑脫通常指某節椎體向前或向後移位,常見於腰椎,在我國腰椎滑脫症是骨科的常見病之一。
  • 西安市中心醫院為腰椎滑脫症患者成功實施脊柱微創術
    (三秦都市報 三秦網訊 記者 劉雅婷)近日,西安市中心醫院骨二科運用MIS-TLIF技術,由郭華副院長主刀,為1名腰椎滑脫症患者進行了脊柱微創手術治療,歷時約1小時,出血量共約50ml,過程順利,術後患者疼痛明顯緩解,兩天後就可下地活動了。
  • 腰椎滑脫症的中醫藥治療及保健
    一般可僅有腰痛,嚴重者引起腰椎管狹窄症者則會出現最典型的表現——「間歇性跛行」,指患者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一般為數百米左右),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以至跛行,但稍許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繼續行走,再走一段時間後,上述症狀再度出現。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跛行呈間歇性出現,故稱為間歇性跛行。
  • 科普 | 什麼是腰椎滑脫?
    很多人一提到腰痛就是腰椎間盤突出,殊不知腰椎滑脫也是臨床上引起腰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且纏綿難愈,影響生活質量。 腰椎滑脫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確,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發育缺陷和慢性勞損或應力性損傷是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認為以後者為主。
  • 絕大多數腰椎滑脫症可告別開放手術
    目前,當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手術治療是治療腰椎滑脫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實現徹底減壓受累神經,恢復椎間隙高度,維持脊柱的穩定。自上世紀40年代開展的自體棘突骨植入成功實施的後路腰椎椎間融合術(PLIF),逐步增多的病例研究證實其較好的臨床效果。
  • 什麼是腰椎滑脫和腰椎間盤突出?
    什麼腰椎滑脫?
  • 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症的手術治療進展
    目前,峽部裂性腰椎滑脫症的手術指徵主要為(1)頑固性腰背疼痛保守治療3~6個月無效的患者,影響患者正常活動和生活。(2)影像學檢查提示病變節段存在神經壓迫且與臨床症狀、體徵相一致。(3)Ⅲ度以上的嚴重滑脫。(4)X線片證實滑脫進展。
  • ——劉海春|腰椎滑脫症|腰椎管狹窄|馬尾神經|...
    主要從事骨外科各種疾病的診治,擅長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胸椎管狹窄、脊柱畸形等疾病的手術治療,尤其擅長脊柱微創手術治療,並多次出國學習交流脊柱外科技術。腰椎滑脫也被稱為腰椎不穩,是由於先天性發育不良、創傷、勞損等原因造成相鄰椎體骨性連接異常而發生的上位椎體與下位椎體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現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經受累、間歇性跛行等症狀的疾病。
  • 腰椎滑脫你怕了嗎?——脊柱外科專家王松科普系列
    點擊查看 專家簡介:王松,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博士,副教授,碩士導師。腰椎滑脫患者滑脫類型和嚴重程度不一,症狀表現也不完全相同。根據發病原因將腰椎滑脫分為先天性滑脫、退行性滑脫、峽部性滑脫和創傷滑脫。退行性滑脫多見於50歲以後發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加,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酸脹感可向大腿後方或整個大腿放散。伴椎管狹窄時可有下肢疼痛、各種運動感覺障礙,肌肉僵硬,皮膚刺痛、麻木等。有時出現間歇性跛行。體徵可表現為腰椎前凸增大,病椎處棘突壓痛等神經症狀。
  • 什麼是腰椎滑脫?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腰椎滑脫症脊柱滑脫通常指某節椎體向前或向後移位,常見於腰椎,在我國腰椎滑脫症是骨科的常見病之一。那麼腰椎滑脫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來看這個模型(圖1),從腰椎的側面來看,我們的腰椎是連續地堆在一起的,腰椎和腰椎之間呈現出一種圓滑的曲線。由於某些疾病,例如腰椎的峽部不連、腰椎的退變,上位椎體和下位椎體出現了錯位,上方的椎體滑脫到了下方的椎體,導致了腰椎滑脫。腰椎滑脫的原因有哪些?
  • 腰椎滑脫症
    當這些纖維組織尚堅固,使椎體正常活動時,無症狀出現,但如果由於外傷、慢性勞損(負重、扭轉用力不當),致使峽部不連之椎體向前移位,稱為腰椎滑脫症。多發生於第4或第5腰椎,稱為腰椎滑脫症。腰椎滑脫症醫療體育需要長期堅持進行,有防止椎體再度滑脫的作用。
  • 腰椎滑脫症的臨床診治策略及要點
    腰椎滑脫症是指相鄰兩椎體發生向前或向後的相對滑移鑑於椎弓峽部不連性及退變性腰椎滑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腰椎滑脫,因此本文重點討論這兩種類型的病理變化。椎弓峽部不連性腰椎滑脫症椎弓崩裂被認為是椎體滑脫的前期病變,主要發生在上下關節突間的峽部,90%累及L5,但椎弓斷裂不一定都伴有滑脫,其中以青少年發病伴滑脫症居多。
  • 早讀 | 腰椎滑脫症的臨床診治策略及要點
    腰椎滑脫的發病率因種族、地區而異,在歐洲為4~6%,在我國約佔人口總數的4.7~5%。峽部崩裂引起的滑脫約佔15%,退行性腰椎滑脫約佔35%。在我國腰椎滑脫的發病年齡以20~50歲較多,佔85%;發病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為29:1。腰椎滑脫常見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體發生率為82~90% 。
  • 退變性腰椎滑脫症尚無統一手術方法
    退變性腰椎滑脫症最早由Junghanns提出,後由Newman進一步描述。腰椎滑脫是由於先天性發育不良、創傷、勞損等原因造成相鄰椎體骨性連接異常而發生的,上位椎體與下位椎體部分或全部滑移,導致椎管狹窄伴或不伴脊柱不穩。有學者認為,椎間盤退變可能是導致腰椎滑脫症發生的主要因素,其次,髂腰韌帶和椎間小關節也是腰椎滑脫症發生的危險因素。 腰椎滑脫症的發病機理是複雜的,截止到目前,腰椎滑脫症的治療方案仍存在爭議。
  • 腰椎滑脫要做手術嗎?
    腰椎滑脫患者症狀主要表現為慢性腰痛和酸睏乏力。此外,滑脫時,如果神經根受牽拉,則可表現為下肢放射痛和麻木;如果神經受壓或合併腰椎管狹窄,則症狀可表現為間歇性跛行;馬尾神經受累時,則可出現下肢乏力、鞍區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症狀。患者症狀會在站立、彎腰時加重,臥床休息後減輕或消失。
  • 南京市第二醫院完成一例高難度脊柱側凸及腰椎滑脫手術
    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二醫院)骨科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地為一名高齡患者完成了高難度脊柱側凸及腰椎滑脫手術。  3D技術  醫院完成高難度脊柱側凸及腰椎滑脫手術  張阿姨患病時間很長了,有左髖手術病史,長期跛行,腰椎代償性脊柱側彎,兩節段腰椎滑脫,手術難度非常大,神經損傷的風險高,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賀增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張阿姨輾轉到我們醫院就診時,很痛苦,非常希望能手術治療,考慮到張阿姨急切想手術的需求,我們骨科團隊還是決定試一試
  • 脊柱外科專家餘將明教授帶你了解腰椎滑脫那點事!
    餘將明,男,博士,現任上海長徵醫院脊柱微創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長期工作於臨床一線,在脊柱外科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擅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腰椎退變性側彎、脊柱創傷的診斷與治療。腰椎滑脫症是骨科的常見病,是引起成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 腰椎管狹窄症微創治療——脊柱外科餘將明科普系列
    專家簡介:餘將明,上海長徵醫院脊柱微創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脊柱外科疾病的常規開放手術,尤擅長應用脊柱內鏡(椎間孔鏡)、通道等微創技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等脊柱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