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112歲老人骨折:躺了半月沒治好,30分鐘微創手術讓她站起來

2020-12-15 紅星新聞

一架運行了112年的鐵製老機器,24時小時不停地轉動,現在突然壞了要換個零件,可能已經難以找到匹配的零件了。那麼,一名112歲的老人,摔斷了腿,還能不能治好,讓她重新站起來呢?

近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與關節科就完成了對112歲高齡患者的微創手術治療,開創了中國西南地區年齡最大的髖部骨折微創治療的先河,並為此類手術積累了寶貴的臨床科研經驗。經過醫護人員4天的精心治療,至5月14日,患者已經可以獨自散步了。

112歲「高山婆」摔倒

在醫院躺了半個月也不見好轉

112歲,這是宜賓市興文縣共樂鎮鶴盤山村村民周正芬身份證上記錄的年齡。被當地人稱為「高山婆」的周正芬是宜賓最長壽的老人之一,身份證顯示其出生於1906年。當地村幹部告訴記者,周正芬實際年齡應該超過了120歲。

周正芬是童養媳,大約100年前就「嫁」到了鶴盤山村。60多年前,周正芬的老公去世,她本人又不識字,從此誰也說不清她的來歷。周正芬沒有子女,是村裡的五保戶,其山上的房子垮掉後,村裡安排她住進了公房。

30年前,當地村民洪天珍的老公當上小組長,洪天珍就主動照顧住在家旁邊的周正芬,管她吃飯穿衣,孝順老人幾十年。洪天珍也因此多次受到興文縣、宜賓市和四川省文明辦表彰,還多次被評為「最美家庭」。而周正芬,則儼然成了洪天珍家的「編外人員」。

4月底,周正芬在自家院壩裡不慎摔倒,爬不起來。洪天珍報告村委,鶴盤山村婦女主任石明芳等村幹部趕來,將老人送到興文縣城治療。經檢查,周正芬右股骨粗隆間骨折,因為老人年紀太大了,醫院條件有限,不敢手術,只好保守治療。

「我要回家,要回家。」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更何況是112歲的老人摔斷了腿。在醫院保守治療半個月後,周正芬傷情並未明顯好轉,但她天天吵著要回家,任憑石明芳等村幹部如何勸說,老人都不願再留在醫院。

「骨傷沒好,就不能下地,回家的話傷情可能惡化。」經過商量並報興文縣、共樂鎮同意,村委決定把周正芬送到瀘州,找西南醫科大學的骨傷專家。

30分鐘微創手術

百歲老人重新站起來

5月9日上午,石明芳等村幹部帶著周正芬,來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骨與關節科。「112歲老人骨折,這對病人和醫院都是考驗。」在骨與關節科科主任魯曉波的安排下,老年創傷組卓乃強教授團隊接收了周正芬。「我們全面系統檢查了病人,診斷其右股骨粗隆間骨折,經充分評估,為降低死亡風險,解除痛苦,決定對其手術治療。」卓乃強告訴記者。

5月10日上午,卓乃強聯合麻醉科張瀅瀅等醫生為周正芬進行了手術。「手術採用神經阻滯麻醉,手術過程中,老人完全清醒,呼吸、身體循環等未受影響。」卓乃強團隊在周正芬右腿患部打了直徑2釐米左右的3個小孔,將20釐米的『髓內釘』打入骨折部位,將其復位固定。手術在30分鐘內快速完成。

手術非常順利,術後周正芬老人可以坐起來,一天後可以下地走路。四天後,周正芬已經可以扶著牆自己散步了,很快可以出院回家。

據卓乃強介紹,老年人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通常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特別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如果發生這種骨折,保守治療死亡率高達30%以上,手術治療可將死亡率降低到30%以下。「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發生股骨粗隆骨折的老人,應根據情況及時手術,提高其生存率。」

卓乃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對周正芬老人的成功手術治療,開創了西南地區年齡最大的髖部骨折微創治療的先河,並為此類手術積累了寶貴的臨床科研經驗。

市民趕到醫院看望她希望沾「福氣」

還向她請教長壽秘訣

石明芳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鶴盤山村,村民們都喜歡周正芬,「村裡每個人珍惜、呵護、重視『高山婆』,把她當成了自己家裡的老人。」石明芳說,在外面打工回來的,給她買被子、衣服;趕場回來,給她買糕點、水果;走親訪友回來,給她遞幾口熱茶,捎幾句問候,帶幾聲關切。

同時,興文縣、共樂鎮黨委政府,也非常關心周正芬老人的健康。

做完手術發現自己可以下地,周正芬顯得很意外。她高興得合不攏嘴,拉著醫生們的手,不停地表達感謝。「我開始很擔心她經不起這次『折騰』,現在看來完全沒問題,很快就可以出院了。」洪天珍告訴記者。為了照顧住院的周正芬,鶴盤山村委專門請了護工,24小時守著老人。

112歲的「高山婆」成了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病房裡的「明星」。聽說醫院來了百歲老人,很多瀘州市民前來沾「福氣」,有人專程來看望,也有人來求教長壽秘訣。市民給周正芬老人送來了蒸蛋、白糕,把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放在「高山婆」的床頭柜上。

據醫生介紹,周正芬老人術後康復情況良好,預計下周內就可以出院。

成都商報客戶端首席記者 羅敏

編輯 官莉

相關焦點

  • 戰勝最後一次骨折 89歲老人躺3年手術後3天下地
    通訊員荊彤 攝  怕手術躺了3年,術後3天下地  89歲老人糾結3年戰勝「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3年前王奶奶在家摔傷髖關節,因為害怕手術,整整在床上躺了3年下不了地,還躺出了一身的病。  害怕手術 穿尿不溼臥床三年  今年89歲的王奶奶家住漢口常青花園,2015年初一天在家午睡起床後,因為頭暈沒站穩摔了一跤。  「當時拍片顯示為右側股骨粗隆間骨折,也就是大腿根部的骨折,醫生建議我做手術,把斷了的骨頭固定起來就能長好」,老人說,自己有糖尿病、心臟也不太好,考慮到自己年歲已高,也沒必要遭罪做手術,就選擇回家躺著保守治療。
  • 99歲老人髖關節骨折 術後半月下地
    昨日上午,近百歲的周姨在護工的攙扶下,藉助輔助工具站起來在病房裡繞著床走了一圈。    高齡老人是手術禁區?日前,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就成功為一名99歲老人實施了粗隆間骨折閉合、防旋水泥釘固定手術(髖關節骨折閉合復位術)。    左股骨摔成粉碎性骨折    昨日上午,近百歲的周姨在護工的攙扶下,藉助輔助工具站起來在病房裡繞著床走了一圈。而就在半個月前,她才因為摔倒,導致了左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也稱髖關節骨折)。
  • 椎體注入「骨水泥」 微創治療讓83歲老人站起來
    【顯示字體:小 中 大】【列印】【關閉本頁】       哈爾濱新聞網訊(徐勁松 胡月飛 記者 楊茉)一位因脊椎壓縮性骨折而臥床半載的83歲朝鮮族老大娘,日前在省醫院脊柱外科,進行了雷射減壓和椎體成形「雙重」微創治療。
  • 112歲老人骨折 瀘州完成國內最高齡骨科手術
    四川在線瀘州消息(記者 劉軍)5月14日,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住院大樓,112歲的「高三婆」躺在病床上,笑眯眯的向來看望她的人打招呼。幾天前,老人因腿部骨折被送進醫院。經多科室綜合會診,該院決定為這名百歲老人進行全麻下的骨折復位固定手術。10日當天,手術成功。
  • 一場手術 讓102歲老人骨折後重新站起來
    一次手術,80分鐘,  順利完成半髖關節置換手術,  如今,老人重新站了起來!  近日,鄭州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成功為102歲高齡患者進行了半髖關節置換手術,如今老人恢復良好。  張老太(化名)一向身體硬朗,102歲的她平時精神好、吃嘛嘛香,血糖血脂樣樣正常。
  • 98歲老人股骨頸骨折 手術後重新站了起來
    西安市城南一名98歲的老太太,不慎摔倒嚴重骨折,在醫護團隊的精心手術和呵護下,成功地站了起來。  高齡老人像易碎「玻璃人」  「我能康復,是生命的奇蹟,此刻,懷著激動感恩的心,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這是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骨科病區,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寫的感謝信。
  • 宜賓99歲高齡老人粉碎性骨折,一醫院醫生成功完成高難度手術
    近日,宜賓南溪區的99歲李婆婆在家不慎摔倒,導致其左髖部粉碎性骨折,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二科的醫生團隊,利用成熟的「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成功為老人治療。 高齡老人骨折 治療難度大 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站起來。
  • 92歲股骨頸骨折老人術後第五天重新站起來了
    2020年8月20日,周口市中醫院骨二科兩位股骨頸骨折的耄耋老人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分別於術後第2天、第5天重新站起來了。經過骨二科、心內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會診,制定了一套縝密的術前、術中、術後診療康複方案,完善術前準備後,吳主任任主刀,在同事精誠合作下,從開口到關節置換復位僅用了25分鐘做完手術。給患者進行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同時配合「無痛技術」等快速康復理念,術後經過輸血、補液、營養、抗炎等綜合治療,老人立即緩解了疼痛,各項指標逐漸轉向正常,於術後第5天自行下床站立、行走。
  • 百歲老人骨折施行微創手術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劉畫敏)記者昨天從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獲悉,該院老年骨科成功為一名106歲高齡的骨折患者實施微創手術,這是該院建院以來收治年齡最大的骨折患者,目前患者情況穩定。 該名高齡患者姓潘,被診斷為右側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 96歲老人摔跤股骨頸骨折 醫生30分鐘做手術置換左髖關節
    △醫生正在為老人進行手術。近日,一名96歲老婆婆行走時不小心摔倒,結果導致髖關節骨折。3月14日下午,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關節病區專家僅用30分鐘,便採用目前最前沿的微創術式,為嚴重骨質疏鬆的高齡老人精準完成了左髖關節置換手術。新橋醫院骨科關節病區副主任醫師張瑗教授表示,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來臨,因骨質疏鬆,年紀大摔倒受傷導致股骨頸骨折的越來越多,一旦骨折一定要引起重視,60歲以上老年人需定期做骨密度測試。
  • 64歲那年她不能直立行走了!30分鐘,24小時,她站起來了
    66歲的許大娘,兩年前開始出現腰痛,身體不能直立行走,且伴有雙側肋區疼痛,嚴重影響她的日常生活。許大娘曾經先後在當地就診了多家醫院。也試過了按摩、理療,都沒有任何緩解。兩年來,我根本不能直立行走。站起來的時候必須雙手扶膝。
  • 話說給「92歲老紅軍」微創手術治療髖部骨折的新聞
    劉榮慶 西安晚報8月19日T5版醫心守護溫暖2020年「8.19」第三屆中國醫師節宣傳特輯(整版西安市中心醫院稿),在《30分鐘微創手術治療髖部骨折 92歲老紅軍術後第三天下地行走》一文,存在社會緊急救助報導學的很大研究空間。 救死扶傷,生命至上,精益求精,是醫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是患者及其家人的希冀。
  • 112歲老人成功換了新關節 術後第三天下地走路
    陳經勇指導唐婆婆站起來抓住病床上方的拉環,唐婆婆使勁挪動身體,剛走了兩圈,顯然還不過癮兒。今年112歲的唐婆婆剛動了骨科手術,如果不是年過八旬的大女兒勸說,她還不肯回到床上休息。「讓我出院嘛!今年3月10日,因為坐椅子時不慎滑倒,老人髖部骨折。老人能否再次站起來?經過醫院一系列風險評估,醫生決定給老人做右髖關節置換手術。最終通過一場25分鐘的手術,老人漸漸甦醒過來,術後第三天,唐婆婆開始扶著助行器,在病房外走廊自由行走。術前保守治療還是手術?
  • 30分鐘微創治療,解除83歲娭毑陳舊性椎體骨折痛苦
    80多歲老人痛了一個多月,微創治療30分鐘就解除疼痛了,是真的嗎?83歲的王娭毑既往有胸腰椎多次發生骨折史,近日再次因腰背部疼痛劇烈,不能翻身、坐立、行走,雙下肢活動明顯受限1月,來到了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創傷關節科住院治療。
  • 勇闖高齡「禁區」,104歲老爺子骨折患者被成功實施微創手術
    患者82歲的大兒子和曹珺副主任醫師陷入兩難。曹主任說,雖說這個骨折手術本身並不複雜,但是高齡患者的手術屬於高危區域,高齡患者往往由於肌體新陳代謝速度趨向於衰弱,心肺功能差,對手術創傷的代償及承受能力較低,甚至能否承受幾個小時的麻醉,都是極大挑戰。包括圍術期術前準備、麻醉、康復,每一步都得詳細規劃,容不得半點錯誤。手術治療絕對是一項極大的挑戰,考驗的是醫院綜合診療水平。
  • 112歲四川老太做完髖關節手術,術後三天可自行走路
    唐婆婆今年112歲,剛動了骨科手術,如果不是年過8旬的大女兒勸說,她還不肯回到床上休息。 「讓我出院嘛!我都可以下地走路了。」看到醫生巡查,唐婆婆抓住拉環,坐起身子,請求醫生。 在四川省骨科醫院住院大樓裡,唐婆婆算是最年長的病人。今年3月10日,因為坐椅子時不慎滑倒,老人髖部骨折。老人能否再次站起來?
  • 111歲老人上午手術置換髖關節 中午就站起來了
    2月25日中午12點50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手術恢復室裡,111歲的唐老太太在多位醫生的攙扶下站了起來,兩小時50分鐘以前,她的髖關節置換手術剛剛結束。術後10分鐘 恢復意識出生於1907年的唐婆婆是重慶本地人,已經是111歲的老人,有嚴重的骨質疏鬆,前段時間,右側髖關節處股骨頸骨折。
  • 94歲老人,髖部骨折,三天下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劉豔麗孫奶奶今年94歲,膝下子女孝順,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前幾天,她不小心滑倒,導致左側髖部骨折,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就診住院。躺在病床上,她想到以自己的年齡,這一摔估計以後再難站起來,心情十分低落。
  • 高齡老人骨折手術不再是禁區 骨折後吃什麼好得快
    原標題:高齡老人骨折手術不再是禁區 骨折後吃什麼好得快     高齡老人骨折手術不再是禁區,骨折後吃什麼好得快?近段時間,天氣持續降溫,各大醫院都表示因跌倒骨折前來就診的老人增多了許多。發生骨折的老年人往往面臨治療方法上的矛盾,到底是選擇保守的臥床服藥方法,還是選擇手術?
  • 86歲奶奶摔骨折臥床一月,熬不了痛做手術,出院當天送來「禮物」
    86歲奶奶摔成股骨頸骨折, 臥床一個月,越躺越嚴重 86歲的湯奶奶,家住邳州,2月中旬在家裡摔了一跤,正摔在水泥地上,導致股骨頸骨折。老人已年過八旬,兒女們都覺得老人不太可能經受大手術,就讓老人在家躺著,輪流照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