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偏癱早期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2020-12-17 騰訊網

  【更多資訊】打開公眾號,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眼看著癱瘓在病床上的親人,若不是專業的醫護或康復人員,可能會有很多家屬驚慌失措,想幫助親人早點康復卻又無從下手。對於腦卒中患者,在生命體徵穩定的24~72小時內即可介入康復訓練,越早進行康復訓練對患者的功能恢復越有利,而早期的康復訓練中,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繼上篇科普關節活動度以及各種影響關節活動度受限原因,本篇將針對偏癱患者早期的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進行詳細的了解。

  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是防止關節發生活動度受限採取的措施,當然可不是您想像的掰胳膊掰大腿那麼簡單,還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如下:

  1對於患側肢體,各關節均應實施手法,不得遺漏

  2一般情況下,要完成全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超早期要一半活動度。

  3對於手法,要求平穩、緩慢,上肢速度以默數3~5,下肢默數5~10為宜,絕對禁止快速、粗暴的手法。(護工大叔的手法可能會好心辦了壞事哦)

  4一定注意肌張力低下的肢體肌肉對關節的控制能力下降,不要超出關節活動度的承受範圍,造成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5每天最好兩次及以上,每次各運動模式重複5~10次即可

  6當患者出現隨意運動時,就可以將被動運動改為輔助運動或主動運動了

  先來說一下上肢各關節有幾個訓練動作,上肢有肩、肘、腕三個主要關節,其中肩關節最為靈活且活動範圍廣。要注意的是活動肩關節時不忘了

  肩胛骨六個運動:上提-下降、前伸-後縮、上迴旋-下迴旋。

  肩關節八個運動:前屈-後伸、外展-內收、水平外展-水平內收、內旋-外旋。

  肘關節四個運動:屈曲-伸展、旋前-旋後。

  腕關節四個運動:掌屈-背伸、橈偏-尺偏。

  來動圖

  肩胛骨

  肩胛骨上提-下降

  肩胛骨前伸-後縮

  肩胛骨上迴旋-下迴旋

  肩關節

  前屈 參考度數0°~180°後伸 參考度數0°~50°

  內收 參考度數0°~45°外展 參考度數0°~180°

  水平外展 參考度數0°~120° 水平內收 參考度數0°~45°

  內旋 參考度數0°~70°外旋 參考度數0°~90°

  肘關節

  屈曲 參考度數0°~15 伸展 參考度數0°

  旋前 參考度數0°~90° 旋後 參考度數0°~90°

  腕關節

  掌曲 參考度數0°~90°背伸 參考度數0°~70°

  橈偏 參考度數0°~25° 尺偏 參考度數0°~55°

  以上就是上肢各關節的基礎訓練動作,當然,根據不同案例會有不同的適當調整,建議在專業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早期把關節活動度做到位可以有效的避免關節攣縮以及受限,當然了還要注意良肢位的擺放、定時變換體位和褥瘡預防措施,為患者打下良好的基礎更有利於以後的康復。

  想要了解更多康復知識,掃描一下二維碼可以進行諮詢哦。

  友情出鏡:張金豔老師、裴昱焜老師

  此處按下加關,科普康復知識,康復不走彎路

相關焦點

  • 偏癱急性期良肢位擺放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常用方法
    2 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為了預防關節攣縮並在早期使患者體會正常的運動感覺,促使運動功能改善,在臥床期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髖關節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圖片來源:偏癱康復治療技術圖解
  • 偏癱急性期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常用方法
    為了預防關節攣縮並在早期使患者體會正常的運動感覺,促使運動功能改善,在臥床期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是非常必要的。髖關節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1、一手固定健側下肢維持伸展位,另一手保持患肢膝關節伸展,同時用肩部上扛動作完成髖關節屈曲,使股二頭肌得到牽拉。
  • 腦出血偏癱後遺症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常見症狀有:面部或肢體的單側或雙側肌肉無力、感覺障礙,吞咽障礙,語言和言語障礙,認知功能減退,視覺障礙,情緒異常,癲癇,意識障礙等,其中偏癱最最常見。 偏癱 對於這些症狀,如何恢復成為了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其實本病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康復鍛鍊,下面顧連專家就為大家分享針對腦出血偏癱後遺症患者家屬最易操作的翻身訓練
  • 卒中後偏癱,分段康復訓練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腦血管病融合病房護士長 張豔蓉腦卒中如今已成為常見病、多發病,後期的康復訓練對患者恢復智力和肢體功能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進行偏癱康復訓練時,要有耐心和信心,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以患側肢體正確的體位擺放、被動的關節活動訓練為主,達到健側肢體能完成刷牙、洗臉、進食等簡單動作等目標。但不宜過度鍛鍊,以免發生嚴重的肌肉痙攣,影響康復。1.偏癱肢體擺放。(1)仰臥位(圖①):頭部置於高度調節後的枕頭上,將患肢以舒適的方式置於身體一側。(2)健側臥位(圖②):患側肢體在上方,身前用枕頭支撐,患側上肢自然伸展,患側下肢屈曲。
  • 腦中風後偏癱患者怎麼樣進行臥位下的活動以及四肢的被動活動?
    無論是什麼活動,對於人類而言,都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比如當我們年輕人打籃球時或者老年人在公園裡慢走時等等,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動,而我們所有活動的執行者都是肌肉。事實上,當我們在醒著的時間裡,我們都在活動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是一些部分。
  • 腦中風後偏癱患者怎麼樣進行臥位下的活動以及四肢的被動活動?
    無論是什麼活動,對於人類而言,都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比如當我們年輕人打籃球時或者老年人在公園裡慢走時等等,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動,而我們所有活動的執行者都是肌肉。事實上,當我們在醒著的時間裡,我們都在活動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是一些部分。甚至於當我們處於熟睡時,我們用於呼吸的肌肉和身體其它需要工作以維持生命的肌肉都在按部就班地收縮著。
  • 欣奇蹟分享:偏癱患者康復訓練方法
    偏癱患者進行活動度鍛鍊的目的是為了緩解患者的疼痛,保持正常的身體姿勢,幫助患者預防皮膚腫脹、皮膚潰爛,促進骨骼形成。在畸形形成前,就要進行活動度鍛鍊。3、關節運動在舒適的伸展範圍內(輕微的不適也允許,但要馬上恢復正常姿勢)。每個訓練動作做3~5遍。動作要慢、穩,這樣既能夠放鬆肌肉,又增加關節活動度。如果關節腫脹疼痛,鍛鍊動作要變輕柔。
  • 省醫專家告訴您 偏癱患者不同階段的自我訓練
    ·針對意識障礙和不能配合的患者,家屬可輔助患者訓練。偏癱患者早期的上肢訓練動作一:上肢上舉步驟一:仰臥位,bobath握手(雙手十指交叉,患手手指置於健手手指之上);將雙手置於胸前,健側手帶動患側上肢緩慢向上舉起,肘關節儘量伸直;返回時,緩慢下降上肢至起始位,反覆練習。
  • 正確認識偏癱疾病的康復訓練
    偏癱患者在接受專業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一定的康復訓練可以提高康復效果,但很多患者認為康復訓練就是活動胳膊拉拉腿,或在不同時段進行肌力訓練等等,這其實是錯誤的。錯誤的康復訓練不但不能康復病情且會影響到康復進程,所以大家需要認識全面而且科學的偏癱康復訓練,欣奇蹟為大家來了解一下。 警惕!
  • 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上肢關節應該如何活動?
    腦卒中的早期康復包括保持良肢位、及適宜的關節被動活動等。關節被動活動可以幫助放鬆痙攣肌肉,牽引攣縮的肌腱、關節囊和韌帶,利於恢復和保持關節活動度。(偏癱康複選擇欣奇蹟)上肢關節應該如何活動1. 肩關節前屈上舉:治療師一手握住患側腕關節處,另一手握住肘關節稍上方,慢慢把上肢向上高舉過頭。
  • 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偏癱肩與偏癱步態交互作用
    透過前期發表三篇文章,跟各位分享了偏癱肩可能形成的三種特殊後遺症-半脫位,肩痛,手腕關節腫脹與疼痛,我一直強調,這些併發症如果沒有妥善處理與治療,都會讓偏癱側的上肢留下大範圍的功能障礙,延遲了上肢的恢復,於是大部分的患者與家屬,通常都會有放棄上肢治療的認知,或者告訴治療人員,不做上肢治療了,單純加強下肢行走能力即可.
  • 「腦中風」偏癱後常見異常運動模式及預防
    如果錯誤的將中樞性癱瘓認為是肌力的喪失,用肌力的大小評價功能恢復的好壞,錯誤的鼓勵患者進行提高肌力的訓練,就會使運動功能的恢復導入誤區。因此,在康復過程中正確的判斷患者運動模式的不同階段,對異常運動模式予以抑制,對喪失的正常運動模式進行誘發訓練,是偏癱運動功能能否較好恢復的關鍵。
  • 手指關節康復訓練如何去做,怎麼做效果更好?
    1.手指關節康復訓練的早期:在手指關節受傷後短時間內,手指關節會出現:腫脹、疼痛、容易發生二次移位,早期的康復訓練其主要作用有助於手指關節的血液循環,可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康復訓練主要形式是:手指關節做有節律的收縮和放鬆,直白來說也就是張合的動作。
  • 神經外科術後病人如何進行早期肢體康復護理
    此外,護理人員對有一定活動能力的患者進行生活能力訓練,例如進食、穿衣、衛生等方面[3]。2.2 健康教育在早期康復訓練中,患者與家屬會做一些功練習,但是由於患者及家屬缺乏功能康復訓練知識,因此導致患者出現無用症候群,進而使患者功能障礙加重,嚴重者會產生肢體畸形。
  • 關節僵硬不及廣場舞大媽?關節活動度訓練做起來~
    所以你經常會看見30歲的人,70歲的腎;20歲的人,60歲的頸椎……這其中,關節應該是最怕老的部位之一。不要以為關節僵硬,肌肉無力是老年人的專利,不運動的你可能比跳廣場舞的大媽關節更僵硬!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個與關節有關的話題——關節活動度。
  • 偏癱術後的肢體康復訓練該怎麼做?有什麼禁忌?
    偏癱護理的術後肢體康復訓練是偏癱患者家庭訓練的關鍵,如果病人長期臥床不起,全身的器官功能也會退化,肌肉逐漸萎縮,心肺呼吸系統功能會下降,肢體的功能性會下降,因此,偏癱術後的訓練以及運動是必不可少的, 一,基礎訓練 幫助病人翻身
  • 健身時關節總是感覺僵硬?趕緊自測一下關節活動度!
    相信不少健身者在健身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訓練過程中,關節處總是感覺僵硬,無法抬到相應的高度。為什麼關節處會有這樣的感覺呢?這是否意味著某個關節出現了問題呢?其實,這可能與你的關節活動度有關。
  • 偏癱患者上肢康復訓練—— Brunnstrom 分期詳解
    偏癱患者的各期上肢功能訓練家庭學習方案,幫助大家在家裡也能進行常規的康復訓練。這是一份根據中樞性神經系統損傷引起的偏癱運動障礙特點設計的上肢活動學習策略,患者可以在住院期間在治療師的帶領下訓練,出院後也可以在家中繼續鍛鍊。我們根據偏癱患者的不同階段詳細制定,所以,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活動。
  • 針對偏癱6大康復訓練方法
    偏癱的治療除了必要的藥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復訓練方法包括6大類: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語言治療、心理治療、文體治療、傳統的物理療法和祖國傳統醫學等。 1、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內容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
  • 重症患者的主-被動關節活動訓練
    肩關節前屈家屬一手扶住患側肘關節上側,另一手握住手腕,然後慢慢把上肢抬離床面,上舉90°,反覆活動。肩關節水平內收一手握住肘關節稍上方,另一手握住腕部,稍前屈肩關節,向對側肢體方向活動。踝關節蹠屈患者下肢伸展,家屬一手握住患側小腿遠端固定,另一手握住蹠趾關節,向下活動踝關節使踝關節蹠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