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僵硬不及廣場舞大媽?關節活動度訓練做起來~

2020-12-05 康端康復

最近看到一則有趣的報導,運動與死亡風險的顯著降低相關,而且與運動強度無關,哪怕只是做做飯,洗洗碗這種程度的運動,只要每天堅持的時間夠久,在降低死亡風險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劃重點:每天堅持時間夠久。

除了死亡,長久的不運動還會讓我們身體各器官加速老化。

所以你經常會看見30歲的人,70歲的腎;20歲的人,60歲的頸椎……

這其中,關節應該是最怕老的部位之一。

不要以為關節僵硬,肌肉無力是老年人的專利,不運動的你可能比跳廣場舞的大媽關節更僵硬!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個與關節有關的話題——關節活動度。

關節活動度

關節活動度是指關節活動時可達到的最大弧度,又稱關節活動範圍,分為主動活動和被動活動範圍。關節活動度範圍的測定是評定肌肉、骨骼、神經病損病人的基本步驟,是評定關節運動功能歲還的範圍與程度的指標之一。

各大關節正常的活動範圍是多少呢?

肩關節:前屈 0° ~180°,後伸 0° ~50°,外展 0° ~180°,內收 0°,外旋 0° ~90°,內旋 0° ~90°,水平屈曲 0°~135°,水平伸展 0° ~30°;

肘關節:屈曲 0° ~145°,伸展 0° ~145°;

腕關節:背屈 0° ~70°,掌屈 0° ~90°,橈屈 0° ~25°,尺屈 0° ~55°;

髖關節:前曲 0° ~90°後伸, 0° ~15°,外展 0° ~45°,內收 0° ~20°,外旋 0° ~45°,內旋 0° ~45°;

膝關節:屈曲 0° ~130°,伸展 0°;

踝關節:背屈 0° ~20°,蹠屈 0° ~45°。

有哪些原因可能會導致關節活動範圍異常?

(1) 關節、軟組織、骨骼病損導致疼痛與肌肉痙攣;

(2)制動、長期保護性痙攣、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勢等導致軟組織縮短與攣縮;

(3)關節周圍軟組織疤痕與粘連;

(4)關節內損傷、積液、關節周圍水腫;

(5)關節結構異常;

(6)運動控制障礙等。

如何保持各大關節活動度?

肩關節

動作要領:取站立位,雙手側平舉,上舉30°,反覆練,以感到頸部肌肉酸脹為宜。動圖僅做示範,在做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

動作要領:取站立位,雙手置於兩側肩峰部,兩臂對稱做外展和外旋,20-30次。動圖僅做示範,在做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

肘關節

動作要領:取站立位,右臂平舉,屈肘90°,重複10~15次,換方向。動圖僅做示範,在做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

動作要領:把手臂伸直,握拳,曲肘,然後伸直,過程中要緩慢用力,反覆做50-100次。動圖僅做示範,在做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

腕關節

手腕屈伸

動作要領:

腕伸動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右手握著左手四指,然後向後施力。保持呼吸,維持動作 30 秒。換右手做。重複 2~3 次。換方向

腕屈動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內,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後向內施力。保持呼吸,維持動作 30 秒。換右手做。重複 2~3 次。換方向

動作要領:雙手握拳舉起至胸前,以腕關節為軸,繞上臂延長線做繞環運動,5圈後換方向,持續30s。動圖僅做示範,在做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

指關節

動作要領:五指合攏,用一根皮筋或橡膠圈套在手指遠端,五指張開至最大角度,對抗皮筋阻力,並保持1~2秒,然後合攏。重複10~15次,每次2~3組。

動作要領:手握網球,用力抓取放鬆,反覆10~15次,每次2~3組。

髖關節

動作要領:取站立位,下肢交替前後擺動,控制幅度。動圖僅做示範,在做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

動作要領:取站立位,雙側膝關節交替抬起(屈髖)10秒-60秒,動作需緩慢。動圖僅做示範,在做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

膝關節

動作要領:取坐位,身體保持自然放鬆,膝關節呈90°左右,緩慢伸直膝關節(此過程超過4s),髕骨和腳尖垂直向上,踝關節儘可能向頭部背伸,注意保持大腿不離開椅子,保持5s,緩慢放下(此過程超過4s)。

動作要領:仰臥,左肢屈膝,右肢腳彎曲踩在牆面上,以腳底不離開牆面的姿勢做上下滑走練習。重複10~15次,換方向。

踝關節

動作要領:取坐位,腳尖做順時針旋轉,重複10次換方向。動圖僅做示範,在做的時候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

動作要領:雙足前腳掌站在臺階上,身體保持直立,手握護欄保持身體平衡,足跟懸空,足跟儘可能放低。小腿肌肉、跟腱和足底韌帶有牽拉感,保持10s,重複20次。

當然除了運動,我們還應該儘早開始養護我們的關節,我們的關節怕累、怕冷、怕磨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管住嘴,邁開腿,避免肥胖,還要注意保暖,勞逸結合呦~

參考文獻:

嚴廣斌.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J].中華關節外科雜誌,2014,8(4):409

編輯:申衛紅

相關焦點

  • 健身時關節總是感覺僵硬?趕緊自測一下關節活動度!
    相信不少健身者在健身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訓練過程中,關節處總是感覺僵硬,無法抬到相應的高度。為什麼關節處會有這樣的感覺呢?這是否意味著某個關節出現了問題呢?其實,這可能與你的關節活動度有關。
  • 偏癱早期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對於腦卒中患者,在生命體徵穩定的24~72小時內即可介入康復訓練,越早進行康復訓練對患者的功能恢復越有利,而早期的康復訓練中,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繼上篇科普關節活動度以及各種影響關節活動度受限原因,本篇將針對偏癱患者早期的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進行詳細的了解。
  • 偏癱急性期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常用方法
    為了預防關節攣縮並在早期使患者體會正常的運動感覺,促使運動功能改善,在臥床期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踝關節與足趾的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2、被動運動足趾時,治療者左手固定前腳掌,右手活動蹠趾關節和趾趾關節。肩關節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 關節鬆動術讓受損關節運動起來
    □記者李曉波實習生王嘯晨通訊員肖利珍文記者張琮攝影    閱讀提示|據了解,關節鬆動技術是治療關節障礙、活動受限或僵硬、疼痛等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法操作技術,屬被動運動範疇。該方法通過醫生較大的振幅、低速度的手法,使活動受限的關節運動恢復到正常的生理狀態,從而改善關節運動障礙。近日,記者來到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康復科,為您詳解關節鬆動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    骨折後,關節鬆動術助恢復    6月19日,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康復科病區,不少患者正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22歲的馮俊峰(化名)也在接受關節鬆動康復治療。
  • 關節僵硬
    兩者都有關節活動受限,前者疼痛較輕,關節活動障礙較嚴重,後者疼痛較明顯,且關節腫脹,關節功能障礙較輕。X線檢查:前者關節間隙正常或稍狹窄,後者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粗糙不平,骨質密度增高或有骨質增生等骨關炎病變。
  • 肘關節損傷這樣訓練恢復關節活動度,經常運動健身的人一定要學習
    肘關節損傷這樣訓練,恢復關節活動度。在平時的健身活動中,有很多動作需要上肢進行負重,比如硬拉等,還有一些肘關節活動度較大的動作,比如划船、高位下拉等,如果沒有注意肘關節與肩關節、腕關節的協調性,就容易損傷到肘關節。
  • 關節僵硬如何緩解?應儘早開始進行關節功能鍛鍊
    關節僵硬如何緩解?應儘早開始進行關節功能鍛鍊 時間:2020-12-16 10:34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關節僵硬如何緩解?關節僵硬主要的原因是氣血循環不暢,所以要想解決關節僵硬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想辦法加速體內的血液循環。
  • 手指關節康復訓練如何去做,怎麼做效果更好?
    手指關節手術治療以後一定要做康復訓練,手指關節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受傷,手指關節的康復訓練也是很重要的環節,切不可盲目做康復訓練。1.手指關節康復訓練的早期:在手指關節受傷後短時間內,手指關節會出現:腫脹、疼痛、容易發生二次移位,早期的康復訓練其主要作用有助於手指關節的血液循環,可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康復訓練主要形式是:手指關節做有節律的收縮和放鬆,直白來說也就是張合的動作。
  • 關節僵硬再也不可怕,「關節僵硬專科」門診來了!!
    自2014年12月6日起,原每周六開設的「骨科康復」門診更名為「關節僵硬專科」門診。美國BIODEX等速系統治療膝關節僵硬 作為全國「無痛康復治療」的倡導者和先行者,上海九院康復醫學科主任蔡斌博士每年在全國各地的康復學術會議和繼續教育學習班上宣傳和推廣「關節僵硬的無痛康復」。
  • 關節僵硬肩膀活動受限?4種給力輔助練習,讓肩膀更健康強壯
    肩膀僵硬不適?圓肩駝背身姿差?提升肩膀活動度是關鍵!肩關節是人體上半身最重要的部位,這並不是道聽途說,甚至可以認為一切運動都會讓肩關節或多或少參與穩定或是作為一項動作的主力。因為它內部極具複雜,所以才能讓它的靈活度遠超於其他關節,是優點但也是缺點,如果缺少正確的練習或是忽視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的本能穩定性就會逐漸降低,這時受傷的風險就會增高(像是最常見的肩關節撞擊症候群就會出現)。
  • 早起渾身關節活動不順暢?「晨起關節操」學起來,讓你關節靈活一整天!
    美好的一天由清晨開始,早晨起來應該感到全身舒暢、神清氣爽。但不少人醒來後卻發現,自己全身關節不適,甚至僵硬。別大意,這種「晨僵」可能是大病表現。別著急,趕緊把「晨起關節操」學起來,讓你關節靈活一整天。如何自查晨僵?
  • 關節攣縮僵硬真的可以無痛康復嗎?
    現階段對於關節攣縮(關節僵硬)治療的分歧主要在治療是否應該伴隨疼痛的感覺與如何科學的鍛鍊。說起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關節為何僵硬說起。此文僅針對骨骼肌肉系統的關節攣縮患者作探討。      關節功能受限可能在損傷即刻就已經決定了,嚴重的關節骨折,廣泛的軟組織損傷,手術前後的牽引或制動,持續的腫脹,缺乏科學甚至是錯誤的康復指導等等都是引起關節攣縮關節功能障礙的原因。      關節術後康復並不僅僅是關節活動度的恢復。
  • 手指關節僵硬疼痛、背痛肩痛的女士
    她說:從一個月前開始,早晨起來手指關節僵硬,一開始是指尖那一節,活動後僵硬消失,後面慢慢到中間關節,握不了拳頭,得活動好一會兒才能正常,後背難受疼痛也很久了,晚上怎麼躺都不舒服,胳膊也疼,自己知道是胸椎錯位了,壓迫手指關節,可是在濟南,回不來,天天早晨起來念叨你啊!很開心她在有問題的時候能想到我,而且會自己判斷病情。
  • 偏癱急性期良肢位擺放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常用方法
    2 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為了預防關節攣縮並在早期使患者體會正常的運動感覺,促使運動功能改善,在臥床期進行被動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是非常必要的。(1)弛緩期肩關節的被動活動範圍要控制在正常活動度的50%。
  • 吃飯夠不到嘴巴 切個小口「鬆開」僵硬的關節
    右肘-50度伸直位僵硬,關節活動度幾乎為0,甚至吃飯時胳膊都無法正常彎曲,將飯菜送入自己口中,嚴重影響了生活。  董先生輾轉多家醫院,均被告知不能治療。日前被轉診至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接診的本部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主任郭傳友經詳細查體,並根據他到北京積水潭醫院的學習經驗,考慮可以通過手術「松解」僵硬的肘關節,董先生欣然同意手術治療。
  • 廣場舞跳起來!老年人每周跳舞,跌倒風險降低37%
    夜幕下的廣場,周末的公園,跳著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煙火氣十足而又生機勃勃。為什麼跳廣場舞?廣場舞一些下肢扭轉、頻繁下蹲站起的動作對身體有較高要求,由於老年人大多關節處於退變的過程,骨質增生和關節韌帶的彈性降低,持續久跳會增長關節使用時間,加速磨損了關節,所以當選擇難度係數較大的舞蹈動作時,很容易引起膝關節損傷。那到底還能不能跳了?
  • 腳踝骨折後關節僵硬怎樣鍛鍊 分期鍛鍊有講究
    在一次籃球比賽中,小王在起跳後由於落地不穩,腳踝處啪嚓一聲傷到了,後來就醫檢查確定為腳踝骨折,在之後的傷病休養中,小王常常感到關節僵硬,面對這種情況,有什麼方法能改善嗎? 腳踝骨折關節僵硬怎樣鍛鍊?
  • 如何護理關節僵硬
    關節僵硬是風溼病的常見關節症狀,類風溼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病的晨僵,各種疾病造成的關節囊、韌帶、肌腱攣縮所致的關節活動受限,以及關節的纖維性和骨性強直,都可歸入關節僵硬。康復護理功能鍛鍊的目的是增加關節活動度
  • 適合戶外運動的天氣,廣場舞大媽們崴了腳的卻越來越多,因為她們少...
    初夏的天氣最適合戶外活動了,可因此受傷的人也多了起來,特別是廣場舞大媽們,像肖大媽這樣傷了腳的不止一個,浙江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顧曉輝說,他們科室最近就收治了四五例。為什麼廣場舞大媽們最近傷了腳的情況增多了?在專家們看來,這是因為她們缺少了熱身環節。
  • 關節活動度對肌力發揮究竟有多大影響?
    ,在進行伸展或轉體訓練時,關節所能移動的最大範圍也被稱為關節活動度。  人們的身體各關節依據其構造的不同,擁有不同標準的活動度,例如膝關節活動範圍受限於一個方向,但肩關節或股關節能朝多方向旋轉活動。而關節除了本身就能移動的範圍之外,也有藉助外力才能移動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