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不願意學走路怎麼辦?媽媽千萬別著急,先搞清楚2個原則

2020-12-11 楓糖媽媽

每一個孩子身上都安放著父母最濃烈的愛,而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每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孩子每一點進步都會讓父母感到欣慰和快樂。

芳芳正是這樣一位母親,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孩子,芳芳暫時辭掉了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地陪著自己的孩子成長,但是現在寶寶已經到了一歲,鄰居家的小寶寶在一歲的時候都已經可以走路了,但是芳芳的小女兒卻是怎麼都不願意走路。

如果說媽媽抱著還好一點,媽媽在旁邊扶著寶寶還能夠自己站一會兒,但是走路的時候卻怎麼都不願意邁開腿,如果媽媽稍微鬆手的話,孩子就會嚎啕大哭,對於走路這件事情感覺到非常的恐懼。

這可讓爸爸媽媽給籌壞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之前碰到的那麼多困難過來了,但是沒想到在走路這一方面卻碰到了這麼大的麻煩。

其實關於孩子走路這一方面的事情,爸爸媽媽們沒有必要太過於緊張,爸爸媽媽們所需要做到的也就是循序漸進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和引導就可以了。

1、那麼孩子學走路應該遵循什麼原則呢?

首先,走路這件事情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我們要知道,其實關於走路這件事情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關於孩子學習走路這個過程是需要進行一定的練習和慢慢的適應了的,這樣孩子才能更快的學會走路。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10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一些關於學習走路的最為基本的準備了,而且一般情況下,寶寶在一歲左右的時候也已經能夠學會自己去行走了。

首先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要先訓練寶寶站立,在10個月左右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在身後把著寶寶,讓寶寶獨自站一會兒,接著可以讓寶寶學習「蹲」這個動作,慢慢地再讓孩子去學習走路。

其次,爸爸媽媽不要急於求成。

很多爸爸媽媽對於孩子走路的這一件事情都是非常著急的,而且尤其是看著同齡的寶寶都可以自己行走了,而自己家的寶寶卻遲遲邁不開腿,都感覺到心急如焚,但是爸爸媽媽們要知道,無論學習什麼東西都是必須要循序漸進的,千萬不能急於求成。

因為小寶寶的身體還是比較嬌弱的,如果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夠抓緊學會走路,而每天都去強迫孩子學習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給孩子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而且還很有可能會對於走入這件事情,讓孩子產生一定的牴觸。

所以說如果小寶寶不願意走路的時候,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去強迫寶寶。

2、當孩子不願意走路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怎麼辦呢?

首先,爸爸媽媽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東西去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我們要知道小寶寶的好奇心都是比較強的,尤其是一些對於新的事物,孩子們都想去了解一下,所以說如果寶寶不願意去走路的話,那么爸爸媽媽可以用一些孩子喜歡的事情或者是一些新奇的小玩具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和自己家的小寶寶拉開一定的距離,然後把這個玩具展示給寶寶看,當寶寶的注意力完全在這個玩具上的時候,爸爸媽媽稍微離寶寶遠一點,這樣的話孩子很有可能就會不自覺地去向爸爸媽媽走過去。

如果說小寶寶不愛走路的話,那麼用這種吸引孩子的好奇心的方式去讓孩子行走是最好的一種方法了。

其次,爸爸媽媽要給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其實關於走路的這件事情,很多小寶寶之所以也非常不願意走路,最為基本的可能的原因就是孩子在之前學習行走的這個過程中摔過跤,而且對於這個走路的過程也就產生了一定的恐懼。

主要孩子不願意走路是害怕能夠在走路上摔跤,所以說爸爸媽媽需要給的就是孩子一定的安全感,同時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對於自己的希望和鼓勵,這樣的話孩子也就更有可能去重拾信心,同時也更有可能去主動的行走。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強迫這種強迫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依賴感和信任感,反而對於走路的這個過程更加恐懼。

所以說關於寶寶走路的這個事情,爸爸媽媽還是有很多東西都是需要好好注意的。

3、孩子學走路家長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爸爸媽媽最好在春夏教寶寶走路。

其實關於什麼時候教寶寶去走路,時間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爸爸媽媽最好在春天或者是夏天教寶寶走路,因為在秋冬時節的時候,寶寶穿的衣服比較多,這樣的話也就不便於讓寶寶行動。

這種情況自然而然也就可能會導致寶寶穿的比較多,而行動上比較不方便,更容易摔跤,從而也就增大了關於寶寶走路的這個難度。

其次,爸爸媽媽要注意保護寶寶的安全。

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關於小寶寶在最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是很有可能會摔跤的,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媽媽一定要看好走路的這一片區域,千萬不要有什麼容易會傷到寶寶的地方。

而且爸爸媽媽要注意,最好是留出一片比較寬闊的地方,而且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鋪上一些海綿墊子,這樣的話就能讓寶寶學習走路更加安全了。

最後,爸爸媽媽都儘量陪在寶寶身邊。

爸爸媽媽要知道,其實關於走路摔跤的這件事情還是比較常見的,而孩子之所以摔跤之後不願意走路,就是因為孩子失去了安全感。

有很多家長都奉承的一種教育,就是孩子摔跤之後不去扶孩子,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夠自立。但是其實卻並不是這樣的,寶寶在小的時候對於父母的依賴感是非常強的,如果爸爸媽媽不管不問的話,那麼反而會讓寶寶感覺到更加難過。

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最重要的是,需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和鼓勵,這樣的話孩子才更容易學會走路。

你認為在寶寶學習走路的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兩歲的寶寶要「抱抱」,不願意走路,媽媽教他愛上走路
    為什麼寶寶越大越懶惰?靜寶媽很疑惑。其實不是寶寶越大越懶惰了,兩歲的寶寶突然不願意走路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寶寶才會走路的時候他會覺得很新奇,就和見到一個新玩具心情差不多吧,非常的新奇和興奮。所以他就要自己走路。
  • 2歲寶寶不會說話怎麼辦?父母掌握3要3不要原則,讓寶寶出口成章
    寶寶到了10個月之後就開始咿咿呀呀學說話了。一開始都是簡單的模仿,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很多家長一看到自己孩子說話比較早,就會到處炫耀自己孩子有多聰明。不過也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家的孩子說話比較晚,於是就開始著急上火了。同事小劉有個兒子,今年都兩歲了,說話和別的孩子差距很多。
  • 2歲孩子不願意走路躺地上「裝死」,爸爸像拎菜一樣拎回家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一位爸爸開車載著2歲女兒回家,然而剛到家門口女兒就開啟了戲精模式,為了不走路,她猛地躺倒在地上,居然「裝死」。一旁的爸爸看見這個場景一臉的淡定,若無其事地繼續整理著車上的東西,只當是沒看見。
  • 寶寶一歲了還不會走路怎麼辦?掌握這3個順序、4點事項,快速會走路
    一般大部分寶寶到一歲左右就已經會自己走路了,但有一些寶寶走路比較晚,可能到1歲幾個月才慢慢開始會走路。我家兩個寶寶,大寶(兒子)是一歲快4個月才能獨立走路,而我家二寶(女兒)11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走路走得比較穩了。之所以兩個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相差這麼大,我感覺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 寶寶一歲了還不會走路怎麼辦?掌握這3個順序,4點事項,快速學會走路
    一般大部分寶寶到一歲左右就已經會自己走路了,但有一些寶寶走路比較晚,可能到1歲幾個月才慢慢開始會走路。 我家兩個寶寶,大寶(兒子)是一歲快4個月才能獨立走路,而我家二寶(女兒)11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走路走得比較穩了。
  • 1歲娃學走路摔成腦損傷!寶寶摔倒,千萬不要做錯這些事!
    事情發生於7月20日,當時樂樂1歲4個月,正處於學步階段。 因為剛剛學走路,還站不穩,樂樂當天一共摔倒4次,而每次都摔在頭部。 樂樂的媽媽說:孩子多(三胞胎),沒照顧過來,把摔倒後哭鬧的孩子拉起來哄了哄就沒在意了。
  • 寶寶到了這個年齡學走路最佳,大人別著急幹預,用錯方法毀腿型
    第一,走路姿勢錯誤。寶寶尚且非常的小,腿腳還不是很靈活,剛開始走路時會有腿腳不受支配或是僵硬的表現。假如大人牽著寶寶走路,寶寶很容易踮著腳走。這樣走路姿勢不對,也不美觀,還容易影響到寶寶的足弓發育。長大後這樣錯誤的姿勢很難改正過來。第二,平衡能力受影響。
  • 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很正常,沒必要著急!
    最近有一位寶媽向我求助:「我和閨蜜前後腳生娃,兩個寶寶身高和體重也差不多,現在兩個寶寶都一歲了,閨蜜家的走起路來穩穩噹噹,我家卻還要扶走,這可怎麼辦?」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發育規律,家長真沒必要為此著急。育姐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寶寶大運動技能發育時間表,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 寶寶2歲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不清楚,算不算說話晚?怎麼辦?
    自從 #精彩媽媽# 開設了「問專家」的欄目,後臺就收到了很多媽媽們的育兒疑問。在眾多疑問中,問的最多的是孩子說話晚的問題。尤其是孩子2歲之後,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不清楚,家長才開始著急。但是孩子說話晚既不能食補又不能醫補,只能幹著急。
  • 別牽著寶寶的手學走路,累人還傷寶寶!正確的學走路方式是這樣
    因為這種扶寶寶胳肢窩、牽著寶寶手臂,讓寶寶學走路的方式,不僅對寶媽們的腰部帶來傷害,也會讓寶寶在學走路的初期得不到很正確的引導,對於大人而言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有些寶媽會很疑惑,明明就是扶著寶寶在引導他一步一步試著學走路的,怎麼就不是正確的引導啦?
  • 1歲半的寶寶還不會走路,知道真相的媽媽們都驚呆了!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經常有家長諮詢,寶寶1歲半了,還不會走路,扶著走時踮著腳,家長很著急。醫生詳細詢問了情況,家長說平時給寶寶放學步車裡。難怪呢!問題找到了,就是學步車,耽誤了孩子獨立行走。加之學步是需要花「力氣」的,但由於有車輪的滑動作用,孩子的用力就可隨車滑動而「行走」,依靠學步車寶寶很容易從坐椅上站起來,缺乏真正的鍛鍊,自然不利於孩子學站練走。2、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孩子是通過接觸、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學習認識物體,自由的探索有助於孩子智能的發展,學步車限制了孩子活動的自由,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育。
  • 2歲女兒走路不好看,原來是「八字腳」,媽媽著急問怎麼辦?
    這一天,李姐又帶著萱萱在小區裡面玩,萱萱和小區裡幾個小朋友玩得非常高興。李姐則和幾個看護孩子的家長在一起聊天兒,突然一個家長對李姐說,萱萱走路怎麼這麼彆扭,孩子是不是八字腳呀?李姐急忙把萱萱叫過來,讓她在自己面前走了幾步,發現孩子真的是八字腳,而且還是內八字。
  • 寶寶15個月了還不會走路 也不肯學說話
    我家孩子快15個月了還不會走路。扶著牆壁也可以自己慢慢走,但不會自己從坐著站起來,是因為他的腰還是下盆沒力氣呢?關於這方面令家裡人很苦惱。差不多一歲就開始教他走路,可是到現在還不會,也不願意學,怎麼辦?    另一方面是,他在9-12個月的時候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可是現在也不肯叫。教他說話也不學,平時就是他自己嚷嚷的,亂七八糟的也不知道他說什麼。
  • 1歲寶寶走路晚,被指責智商低!關於寶寶走路,這幾點情況要注意
    可剛坐下沒3分鐘,孫阿姨就對小張說:「你們家誠誠上個月不是剛辦了一歲生日宴嗎?怎麼1歲的孩子還要用車推呢,讓他學著走路啊,不然以後會影響智力的。」小張一聽心裡就不大樂意,自家孩子明明才9個多月不會走很正常,再說了就小區地下這些鵝卵石路,真要讓孩子自己走可不得摔嘛!小張內心醞釀下對孫阿姨說:「專家說了,孩子晚些走路更好,不會影響智力的。」
  • 十五個月寶寶還不會走!這些學走路技巧拿走不謝!
    十五個月的寶寶還不會走,首先大人的心態要放好,不要著急。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一樣,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走路晚,父母要先觀察自己家孩子走路情況,然後發現走路晚的原因。一般來說,十五個月的寶寶正是學走路的時間段。寶寶學會走路,一般是要先學會爬行,鍛鍊腿部肌肉的力量。
  • 你家孩子先會說話還是先會走路,什麼樣的寶寶更聰明,媽媽有話說
    但這個時候的寶寶還不能稱得上真正的會講話了。大概需要到九十個月左右,寶寶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最裡面說的爸爸媽媽指的是什麼意思。明白爸爸是爸爸,媽媽是媽媽。大概到了一歲左右,就能開始逐漸學習說一些更複雜的詞語了。通常來說,女孩說話會比男孩略早一些,當然,這個肯定是不絕對的。
  • 媽媽注意了:學走路 寶寶有自己的時間表
    但徐女士最近卻擔心不已,因為她那已經1歲的寶寶明明會獨自走路,但是卻一定要人扶著才走,不扶著就爬地。「我的寶寶怎麼倒退了。是否需要強制讓她自己走路呢?」面對徐女士的諮詢,兒童保健科的白醫生說,寶寶學走路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家長可以適當幫助,但是不宜強制,否則會適得其反。   在這裡,我們提出以下幾個重要原則與觀念,也許能對父母協助寶寶走路有些啟示作用吧!
  • 1歲寶寶學走路摔成腦損傷,孩子的磕磕碰碰千萬別不當回事
    南陽一名1歲多的寶寶學走路時,因為多次摔倒導致顱腦損傷,至今還未脫離危險。 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兒子樂樂,媽媽牛閃閃早已哭紅了雙眼,到今天為止,樂樂已經昏迷了一個多月。
  • 一歲寶寶學走路時,這種行為家長要避開,別傷了寶寶還不自知
    前兩天,慢媽去表妹家裡做客時,發現她正在教一歲多的小外甥學走路,慢媽產生了興趣就在一旁觀看,結果就發現了問題,小外甥明顯不太想學,而表妹教子心切,索性拉著外甥的小手跌跌撞撞往前推著走,這樣小外甥只能被迫跟著表妹往前挪步子,背面看仿佛是表妹拎著寶寶走路一樣。
  • 寶寶啥時候學走路最好?不到這個月別著急
    尤其是在如何養育寶寶這件事上,小董覺得婆婆觀念老舊,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養育寶寶,很不合理。前幾天剛回家,就看見婆婆在鍛鍊寶寶自己走路,小董的氣就上來了,明明是「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歲走」。可寶寶現在才10個多月,婆婆就已經著急教寶寶走路了,這不是揠苗助長嗎?婆婆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小董卻認為婆婆太著急了,兩人說著說著就吵了起來,婆媳關係很是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