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使全球兩棲動物生存艱難 三分之一要滅絕

2020-12-25 搜狐網

  1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刊登一項調查,全球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正在急劇下降。尤其是自1980年以來,已有122種兩棲動物滅絕,更有近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物種面臨滅絕危險。

  這項調查是由60多個國家的500多名科學家做出的,他們歷時3年對全球已知的5743種兩棲動物進行了徹底普查,得出了一份名為「全球兩棲動物評估」的報告。這是首次對兩棲動物物種安全進行全球範圍的評估。

  三分之一要滅絕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晚期,科學家們就開始注意到兩棲動物面臨的生存困境,雖然先前已有研究表明不少兩棲動物存在滅絕危險,但這項新研究所揭示出的嚴重程度仍讓科學家們瞠目結舌:有1856種兩棲動物面臨滅頂之災,佔到全球兩棲動物的32%。在全部5743種兩棲動物中,有43%的動物即使生活在保護區中,他們的數量也在減少。

  「我們從來沒有對其他物種進行過類似考證。當某些物種變得稀有或開始消失時,我們幾乎總能知道原因,」研究小組負責人西蒙·斯圖爾特說,「這讓整個科學界感到震驚。」與之相比,鳥類和哺乳類動物面臨滅絕危險的物種比例分別為12%和23%。

  人類活動是主因

  報告認為,造成兩棲動物處境堪憂的原因主要來自3個方面。

  首先是棲息地減少。由於人類肆意砍伐森林、汙染水源和破壞溼地,兩棲動物漸漸失去了立足之地。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活著一種大型陸生蠑螈,因為身上有淡綠色條紋而得名「虎紋火蛇」。但據美國聯邦官員估計,由於城市化和農業開發,這種蠑螈迄今已失去了75%的棲息地。

  造成兩棲動物急劇減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類為飽口福或用作藥物而大量捕食。最後一種原因則顯得有些神秘。科學家們認為,很可能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調查援引哥斯大黎加一處森林的例子說,在1987年,該地區兩棲動物數量還很穩定,但次年就急劇下降。到了1989年,該地區近40%的兩棲動物物種滅絕。斯圖爾特說,科學界廣泛認為,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神秘疾病是罪魁禍首,但人們對此仍然束手無策。

  新聞縱深

  環境惡化的徵兆

  然而,最讓科學家們感到擔憂的是,兩棲動物數量減少實際上預示著我們的環境正在不斷惡化,這最終將會對人類和其他生物構成威脅。

  兩棲動物被認為對外界環境變化最為敏感。它們溼潤的皮膚具有可滲透性,因而遇到溶於水中的有害物質時就會很脆弱。由於它們同時生活在水中和陸上,這就意味著其中任何一種環境遭到破壞,它們都將難以生存。報告讓人們看到,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人類真得要和青蛙說再見。(北京晚報/尚軍 蓋明)

相關焦點

  • 真實版《寂靜的春天》|人類是將兩棲動物推向滅絕的最後那隻手嗎
    根據《自然》雜誌發表的報告稱,地球上超過41%的兩棲動物正瀕臨滅絕。到2018年,兩棲類動物的數量將比現在減少一半,包括青蛙在內的兩棲動物很有可能重蹈恐龍的滅亡之路。你可能想不到,現在瀕臨滅絕的兩棲類動物比恐龍的歷史還要悠久。當地球上的大陸還是一整塊的時候(泛大陸),兩棲類就已經出現了。隨著泛大陸的分裂與飄移,它們的足跡幾乎遍布除南極大陸外的各個地方。
  • 人類第六次滅絕因為蜜蜂?蜜蜂滅絕引發多米諾效應
    如果蜜蜂滅絕了,它們的消失將引發滅絕多米諾效應,因為無論是蘋果還是西蘭花,無數的植物都依賴這些昆蟲進行傳粉。如今,許多其他生物類群也受到滅絕的威脅,據統計,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都處於瀕危狀態。威爾遜估計,世界每年有約27000種生物滅絕。 我們是否正處在新的大滅絕事件的先聲階段?而在這場大滅絕中,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都將從世界上消失,那我們人類呢?對於那些支持「第六次大滅絕」理論的人來說,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人類之前,地球共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滅絕事件。恐龍的滅絕是離現在最近的一次,當時有76%的物種消失,但這並不是最嚴重的一次。
  • 全球1/4哺乳動物面臨滅絕危機[組圖]
    報告顯示,全球哺乳動物中四分之一瀕臨滅絕。現狀這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12年來首次發表此類評估結果。此項研究耗時5年,來自13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對全球已知5487種哺乳動物生存現狀展開調查。項目帶頭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成員揚·席佩爾說,調查結果表明,不少哺乳動物生存狀態「悽涼」。
  • 「青蛙殺手」,這種真菌滅絕了90種兩棲動物
    》(Amphibian fungal panzootic causes catastrophic and ongoing loss of biodiversity)科學論文表明,通過對兩棲類壺菌病進行全球定量評估,證明了壺菌病在過去半個世紀至少501種兩棲動物物種的滅絕中所起的作用,其中包括90種可能的滅絕。
  • 受人類活動及氣候變化影響,大象、犀牛和老鷹或在本世紀滅絕!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3日報導,最新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項報告稱,因人類活動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上較大的動物如大象、犀牛和老鷹或在本世紀內滅絕。而較小的物種將在下個世紀得到快速成長,因為它們更善於適應環境變化。
  • 是什麼驅使人類走向滅絕?人類面臨的最大生存風險是什麼?
    關於最終導致人類滅絕的原因有很多種理論,從外星入侵到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等等,理論層出不窮,數不勝數。但在調查這個問題的人中,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即對人類生命的某些風險比其他風險更可信。在這一領域,研究人員給這些風險取了一個名字:他們稱之為「存在風險」。下面我們看看這些能構成「人類滅絕」的「存在風險」都有哪些?
  • 文獻解讀 | 蛙壺菌病導致兩棲動物面對極大的生存挑戰
    本研究證實兩棲動物中出現的真菌疾病是由古老的病原體系統地理學模式被重新繪製所引起的。在很大程度上,不受限制的全球貿易將病原體轉移到新的區域,感染新的宿主並引發疾病爆發。在這方面,繼續加強跨大陸生物安全對兩棲動物物種在野外的生存至關重要。
  • 八大已滅絕和極瀕危動物,你知道多少?
    不幸的是,野生牡蠣為生存而掙扎,該物種種群在2011年被宣告「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ly extinct)」,也就是說該物種因其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東部美洲獅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東南部、美國東北部。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失了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說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滅絕最嚴重,平均數量減少94%。報告稱,野生動物數量正出現「災難性的減少」,而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沒有放緩跡象。報告還警告說,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正進一步威脅著100萬個物種,它們面臨著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的風險。
  • 兩棲動物曾經的輝煌
    被人類所漠視的兩棲動物曾經有過輝煌時代——由水上陸,是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 兩棲類的起源要追溯到距今3.7億~3.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那時,陸上的氣候變得乾燥,河流與湖泊周期性地變成汙濁的池塘和廣闊的泥灘。同時,海平面下降,使得一些魚類只能生活在留存的水塘或潮溼的岸邊。
  • 三分之一的針葉類植物瀕臨滅絕
    科學家表示,地球上最大存活時間最長的針葉類植物,其中的三分之一瀕臨滅絕,而主要原因就是是砍伐和疾病。
  • 世界動物日 | 真相是最好的照片,直面動物生存現狀
    臺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aiwan SPCA)身為臺灣區其中的國家代表,每年都會舉辦大型活動響應。然而,100多年過去了,人類殘殺動物的行為依然存在!「世界動物日」變得越來越沉重,因為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邊緣。一頭年輕的白犀牛在麻醉後被蒙住眼睛,即將在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被放回野外,等待它的是好久不曾感受的自由。
  • 江建平研究員:亟須制定兩棲動物保護行動計劃—新聞—科學網
    江建平,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發展維繫著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近幾年來,野生動物保護問題一直受到關注。當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成效如何? 中國青年報: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還有哪些困難要攻克? 江建平:一方面,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野生動物保護之間的矛盾需更好地協調和平衡。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利慾薰心,不斷偷獵偷捕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對這些販賣、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需要嚴厲進行處罰。 中國青年報:當下我國野生兩棲動物的生存現狀如何?
  • 人類三分之一生命「浪費」在睡覺上?我們為什麼必須睡覺?
    以一個人每天睡8個小時為例,人的一生中就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睡覺。這看上去似乎有些「浪費」。當然,也有人天生睡得少,比如愛迪生,據說愛迪生一天只睡四個小時,這樣的話,他就足足比我們多出了六分之一的時間清醒。人類為什麼必須要睡覺?睡覺是不是浪費?未來人類可以不睡覺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問題。
  • 三分之一的動植物物種將在50年內消失
    研究人員研究了最近氣候變化造成的動植物滅絕情況,用來估計到2070年動植物物種的喪失程度。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除非減少氣候變暖,否則多達三分之一的物種可能面臨滅絕。準確預測氣候變化造成的生物多樣性喪失需要詳細了解氣候變化導致滅絕的哪些方面,以及哪些機制可以使物種生存。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對到2070年全球氣候變化的滅絕進行了詳細的估計。他們結合有關最近氣候變化滅絕、物種的移動率和未來氣候的不同預測的信息,估計三分之一的動植物物種可能面臨滅絕。
  • 揭秘人類滅絕的10種可能是什麼?2032年人類滅絕是真的嗎?
    對於人類滅絕一直有很多的說法,其實不只是人類,其他的生物也在面臨著滅絕,之前傳言人類會在2012年面臨世界末日,可是人類依然存在,現在又傳出了2032年人類滅絕的傳聞,難道人類真的會滅絕嗎?人類滅絕的10種可能是什麼?
  • 壺菌病導致全球物種滅絕大於預期
    該研究通訊作者、密西根州立大學綜合生物學家Elise Zipkin告訴《中國科學報》:「一些稀有或難以發現的物種可能正在迅速減少,以至於我們可能從未意識到正在失去它們。事實上,這項研究更多關注的是生物多樣性的普遍喪失及其後果,而不僅僅是蛇。」壺菌病是由一種名為壺菌的真菌引起的傳染病,會破壞兩棲動物的皮膚,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 3種滅絕,22種瀕危,曾隨處可見的青蛙,為何幾乎沒有了?
    根據IUCN的觀察發信啊,氣候變化正在導致物種之間的真菌傳播,因為更加適應真菌的蔓延條件,所以將青蛙的種群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同時也導致了其他兩棲動物正在消失之中,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Science)雜誌曾發布研究說明,發現壺菌病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之中,至少推動了501種兩棲動物物種的滅絕,其中包括90種可能的滅絕。
  • 全球變暖可怕的10大危害,對人類致命的威脅,這簡直太瘋狂了!
    全球變暖是明確的,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溫度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氣象局指出,許多變化在近幾十年到幾千年來是前所未有的。大氣和海洋變暖,冰雪體積減少,海平面上升。這對人類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全球變暖後到底有哪些危害呢?以下是全球變暖後可怕的10大危害,請繼續閱讀!
  • ...44 年來減少超過一半,再現第六次大滅絕的討論 | 好奇心小數據
    世界自然基金會(以下簡稱 WWF )發布的《居住星球報告 2018》顯示,1970 到 2014 年間,脊椎動物種群(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數量平均下降了 60 %。平均下來,兩個種群的平均 LPI 可能下降了 25 %,可實際總量僅減少了不到百分之一。但情況仍然很糟糕。「在一個物種完全消失之前,它首先會在本地消失。」《大西洋月刊》去年的一篇文章這樣評述,引用了另一項針對種群 LPI 的研究。這項研究分析了大約 27600 種陸基脊椎動物種群的數據,發現其中三分之一的數量正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