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常見感冒藥或增加高達4倍痴呆風險

2020-09-26 MedSci梅斯

導語:關於抗膽鹼能藥物,你知多少?


攝圖網

認知能力下降是一個逐漸積累的病理過程,包括無聲無息地發展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和痴呆症。以數據為導向的調查顯示,在美國和中國的65歲以上人群中,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痴呆症的患病率分別為20%-30%和8%。


近期發表在Neurology上的 一項研究顯示,長期使用抗膽鹼能藥物會導致輕度認知障礙的發生率顯著提高,風險可能性增加了47%。並且,在老年痴呆症高風險因素人群中,服用抗膽鹼能藥物比不服用抗膽鹼能藥物的正常健康人群高4倍。

Association of anticholinergic medication and AD biomarkers with incidence of MCI among cognitively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0643


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年齡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老人相比,患者存在輕度認知功能減退,但日常能力沒有受到明顯影響。

與老年痴呆症相比,輕度認知障礙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治癒的,但是相比與老年痴呆症,我們更容易忽視輕度認知障礙。因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僅認知功能出現減退,但是日常能力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然而,如果不重視輕度認知障礙,便會導致它轉化成老年痴呆的概率極大提高。所以為了減少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我們需要提高對輕度認知障礙的重視。


那膽鹼能藥物是指哪些藥物呢?它是一類用於治療過敏、頭暈、高血壓、尿失禁、抑鬱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藥物。它們的作用是阻止乙醯膽鹼與某些神經細胞的受體結合。乙醯膽鹼(ACh)是中樞膽鹼能系統中重要的神經遞質之一,其主要功能是維持意識的清醒,在學習記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抗膽鹼能藥物會使乙醯膽鹼在大腦中的傳遞減少,使學習和記憶能力下降。老年人對中樞的抗膽鹼能作用更敏感。

抗膽鹼能藥物的購買有的需要處方,有的在藥房櫃檯便可以獲得。因此抗膽鹼能藥物的易得性會導致抗鹼能藥物出現濫用,特別是在老年痴呆症高風險的老年人中。老年人使用抗膽鹼能藥物的普遍性從8%到37%不等。

在上述研究中,共有688名成年人參與,平均年齡為74歲。隨訪時間為10年。在研究開始時,沒有一個參與者表現出認知或記憶問題。每個人都報告了他們是否在服用抗膽鹼能藥物。研究人員將參與人員分為2組,分別是服用抗膽鹼能藥物組(aCH+),不服用抗膽鹼能藥物組(aCH-)。

在688名參與者中,230名(33%)是aCH+,平均每個aCH+的人服用4.7種aCH藥物。美託洛爾、阿替諾爾、氯雷他定和安非他酮是最常服用的藥物。所有參與者都接受了長達10年的綜合認知測試。

研究結果表明,至少服用一種抗膽鹼能藥物的參與者,與沒有服用此類藥物的參與者相比,出現輕度認知障礙(MCI)的可能性增加了47%。而且服用抗膽鹼能藥物並具有阿爾茲海默症(AD)生物標誌物的參與者比和不服用藥物並且沒有AD生物標誌物的參與者患MCI的可能性高四倍。

10年內MCI的進展情況

這個結果表明在認知問題出現之前減少抗膽鹼能藥物的使用可能對預防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很重要,特別是對阿爾茨海默病風險較大的人來說。

抗膽鹼能藥物既然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那它會不會導致老年痴呆呢?發表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 的一項研究顯示,抗膽鹼能藥物,如第一代抗組胺藥、三環類抗抑鬱藥和膀胱抗心絞痛藥可能會增加患者患痴呆症的風險。

2015 Mar;175(3):401-7.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4.7663.

Cumulative use of strong anticholinergics and incident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在該項研究中,共有3,434人參與,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平均隨訪7.3年後,大約有近800名參與者(23%) 患有痴呆症,在這800名痴呆症患者中,大約80%患有阿爾茨海默病(AD)。抗膽鹼能藥物使用率最高的一組與不服用抗膽鹼能藥物相比,患痴呆症的風險是1.54,患AD的風險是1.63。而且服用抗膽鹼能藥物是獨立於先前以知的AD風險因素,包括年齡、APO和近期的抑鬱症發作史等。

痴呆症和AD與10年累計抗膽鹼能藥物使用的關係a

那什麼才算抗膽鹼能藥物使用率最高的人呢?在文章中,研究員說到,抗膽鹼能使用率最高的人相當於服用至少10毫克/天的多塞平或4毫克/天的氯苯那敏或5毫克/天的奧昔布寧,並且持續3年以上。


多塞平:①常用於治療抑鬱症和各種焦慮抑鬱為主的神經症,亦可用於更年期精神病,②本品外用膏劑用於治療慢性單純性苔蘚、溼疹、過敏性皮炎、特應性皮炎等。

氯苯那敏:用於過敏性鼻炎、感冒和鼻竇炎及過敏性皮膚疾患如蕁麻疹、過敏性藥疹或溼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蟲咬所致皮膚瘙癢。

奧昔布寧:是一種作用於副交感神經系統的藥物。用於治療尿急、尿頻、尿失禁、夜間遺尿等疾病。對膀胱炎、尿道炎及復發性的尿道感染所引起的尿頻症狀最為適合。


這篇文章的研究結果的意義是,在給老人開抗膽鹼能藥物時,需要詢問病人之前服用哪些抗膽鹼能藥物並且服用的時間是多久。如果連續服用上述抗膽鹼能藥物超過三年,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便極大的提高。


抗膽鹼能藥物有很多種,那是不是所有抗膽鹼能藥物都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呢?


JAMA Internal Medicine 的一項研究顯示,抗膽鹼能抗抑鬱藥、抗帕金森藥物、膀胱抗肌酐藥物和和抗癲癇藥會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而抗組胺藥、異丙腎上腺素支氣管擴張劑、胃腸道解痙藥、抗心律失常藥或骨骼肌鬆弛藥沒有顯著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9.0677. Online ahead of print.

Anticholinergic Drug Exposure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在該項研究中,共有3 638 582參與者,年齡在55歲以上,隨訪時間長達20年。該研究一共研究了56種抗膽鹼能藥物對老年痴呆症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抗膽鹼能抗抑鬱藥的痴呆風險為1.29,抗帕金森藥物的痴呆風險為1.52、抗精神病藥物的痴呆風險為1.70、膀胱抗肌酐藥物的痴呆風險為1.65、抗癲癇藥的的痴呆風險為1.39。而抗組胺藥的痴呆風險為1.14、抗眩暈症: 麻醉劑的痴呆風險為1.08、骨骼肌鬆弛劑的痴呆風險為1.10、胃腸抗痙攣藥的痴呆風險為1.04。

各種抗膽鹼能藥物的攝入與痴呆症風險之間的關係

現在隨著全球老齡化人口的快速增長。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也越來越多。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美國,85 歲以上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是 32% 。換句話說,三分之一的人在 85 歲後患有老年痴呆症。


當家裡的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對老人來說是痛苦,對老人的家人來說,看護和照顧也是難點。由於老年痴呆症目前沒有完全的治癒方法,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預防,知道老年痴呆症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去避免這些危險因素。

目前的很多研究表明,對於老年痴呆症,高危風險因素有年齡,女性,高血壓,糖尿病,抑鬱症和上述研究表明的抗膽鹼能藥物。

對於老年痴呆症的高風險因素中的年齡和性別,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是像糖尿病、高血壓、抗膽鹼能藥物,我們可以改變。這些因素通過健康飲食,規律睡眠都可以將它們發生的概率降低最小,我們還可以避免使用會增加老年痴呆症風險的抗膽鹼能藥物等。

來源:梅斯醫學綜合報導

授權轉載、投稿及爆料請聯絡梅斯醫學管理員

梅斯醫學MedSci(微信號:medsci_m)

相關焦點

  • 憂心,常見感冒藥或增加高達4倍痴呆風險
    近期發表在Neurology上的 一項研究顯示,長期使用抗膽鹼能藥物會導致輕度認知障礙的發生率顯著提高,風險可能性增加了47%。並且,在老年痴呆症高風險因素人群中,服用抗膽鹼能藥物比不服用抗膽鹼能藥物的正常健康人群高4倍。
  • 全麻會增加痴呆風險嗎?
    原創 袁波 阿爾茨海默病有人擔心手術期間全身麻醉可能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為了進行調查,研究人員比較了在擇期手術中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和區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的情況,以尋找麻醉與痴呆發展的潛在聯繫。
  • 注意啦,胰島素抵抗會影響大腦,增加痴呆風險
    如果發現,那些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超過10.1%的血糖異常者,血管性痴呆風險增加93%;非血管性痴呆風險增加67%;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痴呆風險增加34%。不久之後,有科學家發現,胰島素對學習記憶功能有重要作用,在學習記憶相關腦區,正常大腦的胰島素水平比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高4倍,受體水平提高10倍。
  • 腦科醫生:常見導致痴呆的十餘種危險因素,合理控制有望預防痴呆
    雖然血壓與痴呆風險之間的關係較複雜,但結合多研究分析,高血壓病人,尤其在中年發生高血壓的病人痴呆風險約是正常人的1.5倍。高血壓可能是通過多種機制增加痴呆的風險。究其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腦卒中的機會,從而增加了血管性痴呆的風險。此外,慢性高血壓誘發的局部腦血流量改變、血管壁的增厚、僵硬以及血管柔軟度改變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 代謝症候群或可增加輕度認知障礙、痴呆風險
    一項研究發現,代謝症候群與輕度認知障礙和隨後進展為痴呆的風險增加相關。這項前瞻性縱向研究包括1519例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4.9歲,女性佔比64.8%。研究旨在觀察代謝症候群與其相關CV風險因素、輕度認知障礙發生率以及從輕度認知障礙進展為痴呆之間的關係。
  • 無糖飲料沒你想的健康 或增加中風痴呆風險
    但最新研究發現,每天攝入1瓶以上無糖飲料的成年人中風或痴呆的風險比普通人要高出3倍。科學家們表示,目前尚未發現無糖軟飲和痴呆症之間的潛在聯繫,但無糖飲料不應被視為更加健康的選擇。最近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入1瓶以上無糖飲料的成年人中風或患痴呆症的風險要增加3倍。Scientists say they should no longer be regarded as the healthier alternative and urge the public to stick to water or milk.
  • 長期高血壓與腦小血管病增加痴呆風險
    原創 AHA 阿爾茨海默病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長期高血壓可能會增加大腦小血管損傷的機率,而這與痴呆和中風有關。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高血壓會導致中風,過去的研究也將其與阿爾茨海默病聯繫起來。7月31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雜誌《高血壓》(Hypertension)上的這項新研究集中探討了高血壓是如何影響腦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腦小血管病是中風和痴呆患者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 這些食物一起吃可能會增加痴呆風險?
    這些食物一起吃可能會增加痴呆風險?然而,根據在線發表於4月22日《神經病學》(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不僅是吃的食物,和什麼一起吃可能與患痴呆症的風險有關。 研究著眼於「食物網絡」,發現飲食主要是高度加工肉類(如香腸、燻肉)、澱粉類食物(如土豆)和點心(如餅乾、蛋糕)的人,比吃多種健康食物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痴呆症。
  • 步入中年後,4樣食物不再適合多吃,傷大腦,或會增加痴呆風險
    老年痴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身邊的親人家老人患病,或者是從很多的養生健康的科普文章中都很常聽到,它作為老人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而它卻是一種神經性的退化症狀,是不可逆的,所以是很多家庭、 老人們的困擾。
  • 血管性痴呆應積極治療
    隨著人口日益老齡化,血管性痴呆(VaD)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大問題,是世界範圍內困擾老年人的最常見疾病之一。   什麼是血管性痴呆?中華醫學會神經分會經過多次討論,制定了中國的血管性痴呆診斷標準方案。
  • 傳統抗精神病藥不會增加痴呆患者死亡風險?
    來自荷蘭的一支研究團隊經過Meta分析發現:包括氟哌啶醇在內的傳統抗精神病藥物,或不會增加老年患者的死亡風險。雖然許多觀察性研究發現傳統抗精神病藥物或與老年患者的死亡風險有關,但之前並未對該類試驗證據進行系統回顧。
  • 研究發現:長期消極思維增加痴呆風險
    參考消息網6月13日報導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6月7日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帶頭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長期沉浸於消極思維模式可能提高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這項針對55歲以上人群的研究發表在美國《阿爾茨海默病與痴呆症》雜誌上。
  • 研究發現:高血壓會增加痴呆風險(雙語)
    本周公布的兩項研究結果表明,中年人血壓較高與包括痴呆在內的神經損傷高風險有一定的關聯。   歐洲的研究人員稱,血壓較高的人(包括低於高血壓標準的人)患痴呆的風險會增加。義大利的研究人員在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中成功證明了血壓較高對神經的損傷,這可能尚屬首次。
  • 反式脂肪酸吃得多可能增加痴呆風險
    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期最為常見的一種痴呆類型,認知能力下降、逐漸喪失記憶等臨床表現讓很多人都為之色變。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生活中有一種油脂攝入過多也會加大患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的風險。 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攝入富含反式脂肪酸的工業食品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等痴呆症的患病風險。除了痴呆症,反式脂肪酸還是很多類疾病的「幫兇」。
  • 生活環境太嘈雜,噪音可能增加痴呆的風險
    研究人員已經研究了一系列的因素——久坐行為到接觸空氣汙染物到孤獨——以確定它們是否會增加一個人患痴呆症的風險。然而,只有少數流行病學研究調查了社區噪聲(指汽車、火車、飛機、建築工地和類似來源的噪音)對老年人認知障礙的影響。
  • 高劑量ω-3能否降低APOE4攜帶者的痴呆風險?
    雖然有研究顯示,補充ω-3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於症狀性AD患者並無益處,而其他觀察性研究和臨床試驗表明在痴呆前階段補充ω-3脂肪酸或可延緩APOE4攜帶者的早期記憶下降。Hussein Yassine(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稱,在輕度或無認知障礙患者中這些結果也較為混雜。
  • 這種心臟問題,使卒中風險增加5倍!這個醫生團隊治療房顫有絕招!
    房顫,使腦卒中風險增加5倍由中國醫師協會等心血管領域多個學術組織聯合編寫的《中國心房顫動防治現狀藍皮書 2018》數據顯示,房顫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70 歲~80 歲年齡組的發病率高達 11%。房顫使卒中風險增加 5 倍,佔中風誘因的20%以上,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
  • 遲發性癲癇患者的痴呆風險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LOE患者發生痴呆的風險大大增加。需要進一步的工作來探索在這個不斷增長的LOE人群中痴呆症風險增加的原因。近日,神經病學領域權威雜誌Neurology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旨在明確遲發性癲癇發作後痴呆的風險。研究人員使用了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ARIC)隊列研究的數據,該研究始於1987年至1989年,共有來自美國4個社區的15792名黑人和白人。
  • 吃錯感冒藥可能導致肝損傷 7個常見誤區一定要知道
    感冒很常見,因此關於它的誤區也很多。如果吃錯了感冒藥,嚴重時還會有肝臟損傷的風險。今天就來看看,你的感冒藥吃對了嗎? 感冒藥的 7 個「不」➊ 吃藥不能預防感冒為了避免被傳染感冒,不少人會先要吃點藥預防一下。
  • 日本人創下這項「世界第一」,或增加癌症、痴呆等疾病風險
    有日本專家指出,久坐會使人增加患上癌症及痴呆症等疾病的風險,必須及時予以防範。據日本富士電視臺14日報導,2011年澳大利亞一個研究小組發表的調查顯示,日本與沙烏地阿拉伯每人每天平均在座位上的時間達7個小時,並列第一;其次是中國臺灣、挪威、立陶宛、中國香港和捷克,約為6個小時。日媒指出,這項研究雖然是通過自我申報進行的調查,但日本人平時確實有「坐過頭」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