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便便是什麼顏色?」每當被醫生問到這個問題時,總讓人不自覺地老臉一紅。醫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便便的顏色也是一種健康或疾病的信號。
我們都知道,正常便便的顏色是棕黃色,這是由於大便中含有膽道排下來的膽黃素,所以呈現這種顏色。
而生活中很多人便便的顏色都不一樣,黑的、紅的、黃的、綠的......方便後,不要急於「毀屍滅跡」,不經意間看一眼,有助判斷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
哪些顏色的大便說明身體出問題了?
01
黑色的便便
判斷疾病前得排除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食物可以導致黑便,例如,豬血、鴨血等;
第二,某些藥物也可以引起黑便,如胃藥中的鉍劑、缺鐵性貧血患者服用的鐵劑、炭粉、某些中(成)藥等。
如果不是的話,那麼就要當心是不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可引起這個情況的還有食管癌、胃癌等癌症等這些疾病,比較典型的一個表象就是黑便。此外,腸癌引起下消化道少量出血量時,也可能排黑便。
02
紅色的便便
這種的相比第一個來說,還是更好判斷的,只要你有過,就要當心,因為如果是紅的,就說明是屬於血便,多數是由於下消化道出血所致。如果大便混合血液,而且有溝槽,應該考慮結腸癌等下消化道的問題。
03
灰白色的便便
這種便便通常是由於膽道的內腔受阻或外壁受壓,膽黃素不能通過膽道進入腸腔,導致大便呈灰白陶土樣。
要是你察覺到你時不時地會排出灰白色的便便,說明很有可能是有了一些毛病,這個時候最好是趕緊抽一天時間去醫院查一下。常見的膽管癌、胰頭癌、肝癌等病,容易導致膽管等等阻塞,導致灰白色大便的形成。
04
綠色的便便
首先食用了大量含綠色素的食物,或腸內酸度性過高時,大便可以呈現綠色。
排除這些原因後,就要當心是不是腸胃出現了問題,尤其是便便呈水樣或糊狀,還伴有酸臭味的話,那麼多半是消化不良、急性腸炎或腸癌引起的。
如果發現了上述顏色的大便怎麼辦?
首先應該考慮是否是食物的影響,如果不是,就需要引起重視,千萬別覺得不礙事,雖然說不能以此就輕易地判定,但肯定是因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去醫院檢查看診一下,再對症治療。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離疾病遠遠的,健康快樂地生活。
排便煩心事——便秘
有些人1天排便1次,有些人2~3天甚至更長時間才排便1次。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一項新研究稱,每天排便1~2次是健康頻率。
對很多便秘患者而言,1天排便1次是個奢望。便秘成為了最常見、最煩人的排便問題。
而長期便秘會增加結直腸癌等疾病風險,且用力排便時,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壓升高,易引起腦出血等意外。
便秘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1.飲食不當
飲食中膳食纖維或水分不足時,人體內糞便移動速度會減慢,水分會逐漸被身體其他部位吸收,從而使糞便越來越小、移動越來越難,引起便秘。
2.久坐不動
「上班族」不愛運動、久坐等「懶」習慣,會使腸道蠕動越來越慢。另外,上了年紀的人會因為行動不便,或者生病需要臥床等原因,活動量銳減,甚至不活動。這對腸道的蠕動非常不利。
3.不良的排便習慣
很多人有忍便不排的壞習慣,糞便在腸道內停留太久,被進一步吸收,體積也會變小,不足以刺激腸道產生便意。
久而久之,直腸對糞便的壓力刺激也會逐漸不敏感,加重便秘。
4.疾病和藥物影響
一些疾病,比如中風、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都可能導致便秘;某些降壓藥、抗抑鬱藥、抗過敏藥、含有鈣或者鋁的胃黏膜保護劑、補鐵的藥物,還有部分止痛藥都有可能導致便秘。
如何培養正常的排便?
培養排便反射
希望排便時間更規律,可在每天清晨或某個固定時間如廁。即使當時沒有便意,身體也會逐漸配合,久而久之,到了固定時間就會自然產生便意。
不過,即使要培養排便反射,如廁時間也不宜太長,最好在5~10分鐘內,否則會增加痔瘡風險。
飲食調整
1.水+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結合水、膽固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增加腸道糞便的體積,加快轉運速度,促進糞便進入直腸,產生便意,改善便秘。
2.補充益生菌
只有腸道中的益生菌佔主導地位,才能維持腸道環境健康。像酸奶、豆豉、奶酪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便秘人群可以適當增加攝入。有需要也可以食用益生菌補充劑。
多活動
活動除了可以改善便秘,對於整體健康也有好處。活動的形式不限,快走、跑步、太極拳……任何自己喜歡又不會對心臟造成太大負擔的活動都可以。
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網絡
編輯:小麗
校審:陳瑩、蔡悅
責編:王若平、陳天天
如果您想及時收到更多健康知識
簡單三步,置頂健康大問診公眾號吧~
大家都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