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
1.定義
是關節疾病最常見的症狀,可因單純的關節病變或全身性疾病所致
急性
慢性
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反應為主
關節囊肥厚及骨質增生為主
2.關節解剖學
骨與骨之間借纖維結締組織、軟骨或骨相連,形成骨連結
直接連結
間接連結
(1)纖維連結(2)軟骨連結(3)骨性結合
又稱為關節或滑膜關節,是骨連結的最高分化形式
為相對骨面間互相分離,充以滑液的腔隙,僅借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相連結,因而一般具有較大的活動性
關節的基本構造
關節的輔助結構
關節面
韌帶
關節囊
關節盤和關節唇
關節腔
滑膜襞和滑膜囊
下圖摘自第九版系統解剖學P37
關節面
參與組成關節的各相關骨的接觸面,每一關節至少包括兩個關節面,凸者為關節頭,凹者為關節窩;關節面上覆關節軟骨,使粗糙不平的關節面變光滑,同時減少關節面的摩擦,緩衝震蕩和衝擊
關節囊
纖維結締組織構成,附著於關節周圍,並於骨膜融合續連,其包圍關節並封閉關節腔;外層為纖維膜,內層為滑膜,滑膜邊緣附著於關節軟骨的周緣,包被除關節軟骨、關節唇和關節盤以外的所有結構。滑膜表面有時形成許多小突起,稱為滑膜絨毛。滑膜能產生滑液,為關節腔提供了液態環境,不僅能增加潤滑,也是關節軟骨等新陳代謝的重要媒介
關節腔
關節囊滑膜層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關節腔呈負壓,對維持關節穩固有一定作用
韌帶
連於相鄰兩骨之間的緻密纖維結締組織束,加強關節的穩固或限制其過度運動的作用
關節盤和關節唇
是關節腔兩種不同形態的纖維軟骨
滑膜襞和滑膜囊
有些關節囊的滑膜表面積大於纖維層,滑膜重疊卷折並突入關節腔形成滑膜襞;有時滑膜也可從關節囊纖維膜的薄弱或缺如處作囊狀膨出,充填於肌腱與骨面之間,形成滑膜囊;兩者均對關節運動起一定調節作用
3.病因及鑑別診斷
外傷性
感染性
變態反應和自身免疫性
退行性關節病
代謝性骨病
腫瘤
3.1退行性(又稱為增生性或肥大性)
原發性
繼發性
多見於肥胖老人,女性多見,有家族史,常多關節受累
多有創傷、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基礎病變*,並與吸菸、肥胖和重體力勞動有關
*多由關節的炎症或慢性勞損、局部損傷等引起關節面發生退行性改變,軟骨下骨板反應性增生,形成骨刺,導致關節腫脹、疼痛及功能受損
3.2代謝性骨病
維生素D代謝障礙,各種病因所致的骨質疏鬆,嘌呤代謝障礙所致痛風,某些內分泌代謝病如糖尿病、皮質醇增多症、甲狀腺或甲狀旁腺病變所引起的骨病均可出現關節痛
(下圖摘自第九版內科學P800)
4.伴隨症狀
4.1伴高熱、畏寒、局部紅腫灼熱:見於化膿性關節炎
4.2伴低熱、乏力、盜汗、消瘦、食慾下降:見於結核性關節炎
4.3全身小關節對稱性疼痛伴晨僵和關節畸形:見於類風溼關節炎
4.4關節疼痛呈遊走性伴心肌炎、舞蹈病:見於風溼熱
4.5伴血尿酸升高、局部紅腫灼熱:見於痛風
4.6伴皮膚紅斑、光過敏、低熱和多器官損害:見於SLE
4.7伴皮膚紫癜、腹痛、腹瀉:見於關節受累型過敏性紫癜
5.問診
(常規)起病急緩,起病時間?
(誘因)外傷?飲酒?受涼?
(症狀本身)關節疼痛部位?活動受限?晨僵?關節畸形?與活動、天氣的關係?加重或減輕的因素及程度?
(伴隨症狀)發熱、盜汗?畏寒、高熱?咽痛?紫癜、腹痛、腹瀉?皮膚紅斑、光過敏?
以上均歸納於第九版診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