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候選人在接到獵頭顧問的電話,應該知道這幾個真相:
1、並非所有的獵頭都是高端獵頭,對方可能是個剛畢業不久的小夥子,在打CC(陌生電話,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獵頭行業專業名詞解釋合集(非常全面)》)
2、並非每一個CC電話都沒有價值,可能碰巧你們就是彼此互相成就的貴人。
3、並非每一個獵頭電話,都是一次入職機會,可能有三個獵頭在和10個不同的人推薦用一個崗位(可能有幾個人是陪面的)
4、所謂獵頭,就是比較專業的招聘,被獵頭看重,說明你身上有一些閃光點,但是具體有多少,是個問號,不排除這個獵頭看錯了簡歷。
有了充分的心理預期之後,在與獵頭交談之前,首先要確認這個獵頭顧問是否真的是值得你去花費時間交談的,在與獵頭交流之前,要確定這三點:
1、你知道現在我的職級,管轄範圍,年薪範圍嗎?
2、你要推薦給我的崗位,和我現在的崗位相比,有什麼優劣勢,請幫忙分析一下。
3、你覺得有什麼特殊情況,可以讓我更加容易接受你推薦的崗位嗎?
如果獵頭顧問對你的這些情況確實已經做了詳細的了解,那麼就可以確定他是「有備而來」而不是「隨便說說」的。在接下來的交談過程中,候選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卑不亢,態度很重要,自信而不失禮貌
2、不要上來就問待遇,不適合你的待遇翻十倍你也做不了,搞清楚是適合你的職位再問待遇,問的時候也不用太委婉,直接問即可,這樣是節省大家的時間。
3、不要激動,問清楚企業和職位的信息,確認下眼神,是不是你要的職位。
4、各方面合適,再問問這個職位是新增的,還是換人了?新增或換人的原因是什麼?這決定了你過去之後留下的機率有多大。
如果決定去面試了,最好和獵頭約見一次,當面聊會讓你獲得很多電話裡無法獲得的信息,當然,如果說獵頭不方便,那就不要勉強。
如果崗位確實合適,可以面試的時候,面試時間要兼顧各方實踐,適當偏重企業感受,畢竟,好職位不輕易等人,也別太委曲求全,影響到現有的工作進度,談判能力也是你的綜合能力之一,好職位願意等好人。
看起來整個過程顯得很複雜,其實,如果總結起來也很簡單,只需要記住以下這四點。
1、初步接觸和判斷
先給對方留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跟朋友聊天一樣就好,有些候選人喜歡擺譜,結果到後面往往發現越是擺譜的越是差勁,確實沒必要),你可以通過幾分鐘的接觸,大致了解一下給你電話的獵頭顧問的水平如何,獵頭行業良莠不齊,未必每個給你電話推薦崗位的獵頭都是足夠專業的
2、相互了解
如果你判斷這個獵頭顧問水平不錯,那麼既要讓獵頭了解你(不管推薦的職位是否合適,獵頭不一定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就知道你的背景,或許有其他更為合適的崗位),也要去了解獵頭(對方負責的哪些行業和職能比較多,獵頭公司的知名度和規模,等等)
3、坦誠溝通
獵頭是第三方,既不是你的人,也不是僱主的人,有什麼疑問或難題,不妨坦誠告之,或許還能給你一些建議。因為獵頭接觸的人太多了,候選人耍的小花招其實基本都見過的,幹點什麼事情其實獵頭很容易就能察覺,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坦然應對
4、抓住重點
獵頭接觸僱主的委託,僱主基本都有自己偏愛的類型(比如管理過特定類型的企業、對某個產品特別了解或在某些領域有豐富資源),這些未必在你的簡歷或言談中有涉及到,可以跟獵頭溝通一下,分析一下你對這個崗位的理解,或直接詢問僱主偏愛的類型,再把你自己在這方面的經歷展示一下供對方去參考。
有時候並不是你做不來這樣的事情(其實你也很合適),但獵頭和僱主一般都不是很願意去冒險(在短短接觸時間就盲目相信你能做好),所以需要你有過相關的成功經歷,也需要你自己給他們信心。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不不不,還沒有,關於候選人接到獵頭顧問的電話之後,應該持有什麼樣的態度,有以下幾種論調:
論調一:求職者類似「要飯的」,是「獵頭」幫求職者找了口飯吃,這是改變了求職者的命運,求職者要對獵頭心懷感激!
論調二:求職者就是個商品,「獵頭」幫著你找買主,還要去搞定買主多付點錢買,「商品」居然還要提要求?
論調三:「獵頭」也很不容易,也都在努力奮鬥,專業不夠或者經驗不足也情有可原,我弱我有理,勸求職者善良!
論調四:找不工作、跳不跳槽是求職者自己的事兒,自主權掌握在求職者自己的手中,獵頭沒有權利幹涉。
論調五:求職者是否跳槽決定了獵頭的業績和收入,獵頭是弱勢的一方,對求職者應該「客氣點兒」
你作為求職者/獵頭又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