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亡故之後,通過佛教的超度方法,幫助親人的亡靈獲得利益甚至往生善道,這對於亡故的親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世的家人能夠做到的。
佛教的超度,廣泛來講是指誦經等使鬼魂脫離苦難。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
放焰口是佛教寺廟中經常舉行的佛事活動,全稱是「瑜伽焰口施食儀」。焰口是餓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意譯為「焰口」;又可理解為臉上冒火,也譯作「面燃」。據說他是觀音菩薩所變化,故又稱面燃大士。
焰口的緣起,據佛經所說:阿難尊者在林中坐禪時,看見一個餓鬼,形容枯瘦,面貌醜惡,喉細如針,臉上噴火。他對阿難說:「我生前慳吝,貪不知足,死後墮入餓鬼道中,變成了這般模樣。飲食到口,則化為火炭,故長年受餓。但你在三天之後,也會墮入餓鬼道,變成我這樣。」阿難聽後大驚,便急忙到佛前哀求救度。佛說:「你若能給眾多的餓鬼施以飲食,不但不會受墮,而且能延年益壽,遇事吉祥。」阿難請問施食之法,佛為他說《焰口經》。從此以後,施放焰口,餓鬼都得到超度。
佛教放焰口的儀軌,最早的依據是唐代不空所譯的《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儀軌經》和《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明代,天機禪師撰訂《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世稱、《天機焰口》。後來,此書在實踐中屢經修訂。其中集成性的修訂本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寶華山德基大師所訂《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稱《華山焰口》。現代漢地佛教寺廟放焰口所用的儀軌,大多採自《華山焰口》,但南北各地小有區別,音韻聲調各存異同。
現在,各地寺廟都經常舉辦放焰口活動,有的是在水陸大會之後舉行,有的是單獨舉行的。
施放焰口,能令餓鬼得度,也是對亡者追薦,於生者納福的佛事之一。除了施捨食物,以解除餓鬼的飢虛之外,最重要的是眾善信恭請法師為他們說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
瑜伽焰口超度的對象:
?現在地獄道、餓鬼道的六道群靈及正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的中陰身
?包括我們的冤親債主,故往歷代宗親、墮胎嬰靈
?往昔有意或無意所殺害的一切生靈。
焰口超度的功德利益
(1)即使少許功德,即可令多劫祖先、父母、親眷得到飲食之樂。
(2)皈依、受戒、聽經聞法可令群靈心開意解,深種善根。減輕痛苦煩惱罪業。
(3)可乘借經咒功德,僧眾念誦功德及布施功德轉生人、天善道。
(4)可令眾姓門中冤親債主,故往歷代宗親、墮胎嬰靈,和往昔有意或無意所殺害的一切生靈亡靈,皆得三寶佛力加持和攝受,聞法開悟,信願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5)可令群靈與眾姓功德齋主化解無始劫以來無量怨緣 轉生無上菩提善緣,更令群靈得經咒加持發菩提心,感恩並護持眾姓功德齋主出入平安、消災延壽、諸事順意、六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