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寶寶出生以後,媽媽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寶寶的成長,寶寶的進步,就是媽媽最大的欣慰,雖然只會一天比一天更疲憊,可是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的長大,當媽的就能忘記所有煩惱。
早走路的孩子更聰明?
五一期間帶著孩子去海洋館玩耍,不愧是小長假,那個人山人海的場面,還真是讓人有點望而卻步,不過來都來了,當然不能打退堂鼓。
沒一會兒,人流就自動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帶著娃的,一派是自由行的,我也被擠進了帶娃派中,一路走來,還和幾個媽媽交談甚歡。
其中有個媽媽帶著一歲多一點的小朋友,孩子一直在她懷裡抱著,看著都累,另一個媽媽就讓她放下來,人不多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走。
可是這媽媽說,孩子還不會走,另一個媽媽表示很驚訝,還跟她說,讓她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看,她聽說孩子走路早晚和智商是成正比的,早早會走路的孩子,都比較聰明。
走路早證明大腦發育的好
這位媽媽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的經驗,她說她兒子9個月就會走了,現在上幼兒園了,老師天天說她家孩子聰明,學什麼都快,比同齡的小朋友腦子都好。
她還問過專家,專家說,孩子走路早晚決定著大腦發育的程度,發育的越好對四肢的控制能力越強,孩子就會越聰明!
謠言止於智者
今天,糖果媽媽就要在這裡給大家闢個謠,走路早晚和孩子聰不聰明一毛錢關係也沒有,如果說走路早的就聰明,學步車豈不成了益智類玩具了?還是補腦佳品?
其實,走路早並不等於聰明,一般情況下,在寶寶7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有自己走路的欲望,但是這個時候,寶寶的控制力和協調能力還比較差,所以需要爸爸媽媽一點點地教。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能在此期間學會走路,在15個月以內,嘗試著走路,並且能夠走的相對較穩,就代表寶寶是正常健康的。
過早走路不僅不聰明,還很危險
寶寶的身體生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都不可操之過急,如果寶寶太早的走路,不僅不是聰明的表現,還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骨質還不夠硬的寶寶,過早走路會對下肢造成壓迫,形成X型腿和O型腿;
二、脊柱的壓力過大,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很可能導致孩子長不起來;
三、過早的走路還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努力辨認方向會讓寶寶用眼過度,對於眼睛的健康也不太好。
所以啊,不要相信謠言,要相信科學,孩子的生長軌跡都是不同的,不是越早走路就越好,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媽媽們別再給孩子進行錯誤引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