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之後,才明白寶寶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從寶寶順利出生之後,漫長艱辛的帶娃之路就開始了,雖然很多時候會疲憊不堪,但是看到寶寶每天都在進步,每天學會新的技能時,心裡真的十分欣慰,寶寶就是自己的一切,只要寶寶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自己就非常滿足,對於未來的日子更是充滿信心和期待。
當寶寶開始學會蹣跚走路的時候,每一步都緊緊牽動媽媽的心,作為媽媽,想讓寶寶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心裡卻又不捨得他磕到摔到,很多時候雖然明白,寶寶學走路的時候會經歷無數次的摔倒再爬起,作為父母,最不應該的就是馬上把他抱起來安慰,而是應該給他更多的鼓勵,不然寶寶非常容易對父母產生更多的依賴,膽子更小。
寶寶第一次走路會受到寶爸寶媽的關注,如果寶寶一周歲後還不敢自己嘗試走路的話,父母內心就會有點著急,心裡會忍不住胡思亂想,覺得為什麼同齡的寶寶,人家現在走路已經非常好了,自家的寶寶卻連一步都不敢走?
有人說,寶寶如果走路走得比較早,那麼這個寶寶的智商就比較高,絕對是個很聰明的孩子。
這個說法相信很多寶爸寶媽都聽說過,但是這個說法即使再怎麼廣泛流傳,這個說法也不能得到認可,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寶寶走路早晚並不能說明智商的高低,相信這個說法的成年人,智商有點不在線啊。
為什麼有的寶寶走路早,有的比較晚?
一:性格不同
八九個月的寶寶,其實對於一些東西,自己好奇的話,總是想要拿過來研究一下,特別是一些高處的東西,自己性格又屬於比較著急的,想讓大人拿,支支吾吾的比劃半天,大人還不懂的話,寶寶也會生氣,就想著自己也能像大人那樣站起來去拿。
很多寶寶在八個多月的時候就會站立得很好,然後也會自己嘗試走路,膽小也特別大,即使知道自己走不穩會摔倒,但是越摔就會想走。
而有的寶寶,性格比較穩,不管什麼事情,即使自己有很大的好奇心,自己需要什麼東西,都會讓大人拿給他,即使大人拿的不對,他也不會生氣發火,會讓大人拿到正確的為止,非常有耐心。
而當寶寶如果想要第一次嘗試走路的時候,一個不穩就摔了,膽子小的話,把自己嚇一跳的同時,心裡對於走路這件事就有點排斥了,也就不想再嘗試,反正要幹嘛大人都會幫忙弄得好好的。
二:平衡感不同
剛開始學走路的寶寶特別容易摔倒,那是因為平衡力不夠。有的寶寶對於平衡力這方面會有比較好的控制力,有的寶寶其他方面可能會比較優秀,不同寶寶的發育過程都是不同的,並不能只是從走路早晚就決定寶寶的聰明程度。
而有的寶寶如果腿部肌肉發育得比較好的話,也會比較早走路,這跟寶寶的體質和寶爸寶媽的餵養方式有很大關係。
如果寶爸寶媽發現寶寶有走路欲望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能太多心急,有些寶寶最初在學走路,寶爸寶媽的情緒過於激動緊張,特別害怕寶寶摔了,甚至前後圍著他,讓他在小範圍內進行學走路,那麼,寶寶很容易就會失去興趣,變得不想走路。
寶爸寶媽應該這麼做
一:保證地面沒有沒有可以讓寶寶摔倒的東西,一些比較尖銳的桌角椅腳必須包起來,別抱著僥倖心理,安全十分重要。
二:寶寶走路的時候儘量地方選擇寬敞一點的,寶爸寶媽可以用一些寶寶比較喜歡的食物或者玩具來引誘寶寶。
三:當寶寶走幾步就不走的話,寶爸寶媽也不能強迫寶寶繼續練習,每個寶寶的成長速度是不可能一樣的,太心急只會嚇到寶寶。十五個月才會走的寶寶也很多,長大之後依舊聰明伶俐,並不比十個月就會走路的寶寶來得差。
而如果寶寶已經18個月了,對於走路沒有欲望或者根本不會走,那麼家長就不能再粗心大意,一定要帶寶寶上醫院最檢查,有問題的話才能及時治療。
你家寶寶幾個月就會走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