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回顧:
全額退保黑色產業鏈:一邊收投保人智商稅,一邊薅保險公司羊毛
今天我們接著來聊聊保險與智商稅的那些事。
「全額退保」什麼門路?「代理退保」什麼黑洞?高額保費到底在為什麼買單?保險公司可以單方面修改保險合同?大公司比小公司理賠靠譜?小公司容易倒閉?……如果不想再被保險業務員收割智商稅的話,建議看完本文。
購買保險到底需要多少智商
絕大多數退了長期險的朋友都是為了重新再買另一款保險產品,畢竟當初會買就是因為有需求。但是再重來一回,你確定已經智商夠用了嗎?
以下幾個小問題,測試一下:
1. 大公司保費高是因為理賠寬鬆,小公司保費低是因為容易拒賠?
保險賠不賠看的是合同條款,不是公司大小和保費高低。
對於長期險,大部分的主要條款都被銀保監會直接定義了,所以同一險種的保險合同同質化程度非常高。賠付標準都是一樣的,不存在理賠寬鬆或嚴苛的說法。
比如重疾險,銀保監會早前就規定了25種重疾的定義,所有的重疾險都必須涵蓋這25種重疾;今年,銀保監會又重新修正了重疾險,25種重疾增加至28種,還新定義了3種輕症。所以留給保險公司自由發揮的空間並不多,能競爭的方向是如何用更低的保費涵蓋更多的保險責任,保費太高的基本都不香。
2. 既然保險合同同質化嚴重,那麼大公司的高額保費究竟在為什麼買單?
這裡就要提到保險定價的三要素:預定發生率、預定利率、預定費用率。
(1)預定發生率
就是風險的發生率,預定發生率越高,保費越高。
預定發生率跟保險公司的風控邏輯、對未來保險責任的發生率預測有關。發生率預測的原理又依據大數法則,所以各家保險公司的預定發生率差異不大,對保費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2)預定利率
我們交的保費如果不交給保險公司,那麼肯定是要拿去做別的投資的。同理,保險公司拿到我們的保費,也不會馬上出險理賠,所以它也是會把保費拿去做投資。我們自己損失掉的投資機會,保險公司要給我們一些利率回報,這就是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越高,保費越便宜。
銀保監會還對人身保險的預定利率規定了上限。2013年之前,利率上限是2.5%;2013年則上調到了3.5%。所以,2013年之後的人身保險有了一輪明顯降價,就是因為大家都把預定利率提高了。而且在這一點上,基本上各家也都是奔著最高利率來定的,所以也不是保費差異的體現。
(3)預定費用率
重點來了,看到「費用」二字了吧?來點感覺了吧?
預定費用率,就是保險公司預計的各項經營費用的支出。這裡面包括有:廣告費用、運營費用、人工薪酬、預留利潤等等。
預定費用率越低,保費越便宜。
所以,為什麼大公司的產品保費高?因為廣告費、運營費、業務員佣金……統統降不下來!那些標榜「XX險中的愛馬仕」的產品,不是說產品有多高端和全能,它只是被賦予了「高奢」的成本,而消費者為此成本買單。
真相就是這麼殘忍。所以,長期人身險,如果你還不懂選哪家,至少你該知道先排除哪幾家。
3. 保險公司會單方面修改保險合同條款?
調查發現,很多黑產去套路投保人的時候就是說「保險公司擅自單方面修改了保險合同條款,XX項目不再理賠」,或者是投保人續保的時候發現保費減少了,因為有的項目不能再承保了,於是就認為這是保險公司店大欺客,未經協商同意就擅自修改合同條款,進而怒氣退保。
這明顯就是又無知又被黑產帶節奏了。快來補課!
保險公司不能單方面擅自修改保險合同的條款!絕對不能!不論多吃虧、多不合理的條款,一旦籤訂,就不可能單方面修改!這是任何一個合同的基本規則。
但是事實就是保費變了,項目變了,怎麼解釋?
因為你已經觸發了某些項目的理賠條件。比如當你患了某種輕症,已經理賠了之後,那麼按照合同約定的就不再承保該類型的輕症,所以保費和項目自然就會改變。
任何一份合同都不可能單方面擅自更改,但不意味著合同絕對不能更改。自己的保險基礎知識不夠,被人帶節奏,吃了虧,這個鍋保險公司真的不能背。
還需要說明的是,即使是銀保監會規定的新條款,也不能強制的運用在過去已經籤訂的保險合同上。所以如果有黑產打著銀保監出新規的旗號說老合同會被強制變更的,打他,沒錯了。
4. 小的保險公司容易倒閉嗎?
銀行會倒閉嗎?保險公司會倒閉嗎?這真是大家最愛問的兩個問題。
標準答案:銀行允許倒閉,保險公司也允許倒閉,但是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併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最後這句話的意思是,經營有壽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得倒閉。就算真的因為分立、合併、依法撤銷而解散的,壽險業務也會由指定的保險公司接盤,保險合同不會滅失。
而且,在中國,銀行或保險公司想要倒閉,那太難了。因為銀保監會管得太嚴了。
銀保監會天天盯著這兩大金融機構的各種指標,稍微有點變差的趨勢,就立馬要求整改、整頓,改不好的就由爸爸親自接管,然後再指定一個好大哥來託管業務。
2018年,銀保監會接管了安邦保險,2019年又接管了包商銀行。經過兩年的接管重整,新設立了大家保險來承接安邦保險的合規保險業務,化解了安邦保險的風險後結束接管。
所以,我們在選擇保險產品的時候只需要考慮產品本身,沒必要去糾結公司會不會倒閉、出險會不會拒賠。
「買新退舊」需謹慎
很多朋友確實是在對保險糊裡糊塗的情況下就衝動買了「高奢」人身險,發現真相後進退兩難。我的建議是,如果產品真的太坑,一定要儘早退保,及時止損。
如果想要「買新退舊」的朋友,有幾點友情提示:
1. 操作的時候一定是「買新退舊」,千萬不能「退舊買新」,順序弄反了,可能會損失更慘。必須要保證新保險已經投保成功了,才能退掉舊保險,以免出現不能投保的意外情況。特別是如果有真的操作了非正常「全額退保」的投保人,很有可能會被保險公司記錄在案,造成新保單拒保,所以一定要謹慎。
2. 注意重疾險有等待期。要等新保險過了等待期再去退舊保險,避免出現真空期。等待期出險拒賠那就太冤了。
3. 購買任何一款保險產品都要認真看清《保險合同》的每一個條款!尤其是免責條款!不要聽銷售說的,不要看宣傳寫的,最終怎麼執行怎麼賠付,一切都是以合同為準。看不下、看不懂也必須看。
4. 小公司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保險平臺銷售的保險產品,通常比較香。自從網際網路保險殺進市場以後,只有性價比才是產品的唯一突圍標準,把平臺上的熱銷產品多做對比,就知道應該選哪款了。
5. 拋棄大公司才是安全可靠的舊觀念,選擇大公司的長期險,除了為它的各項費用買單之外,沒什麼實際的好處。
6. 合規購買,不要聽信中介的「返利」誘惑,帶誘惑的產品通常都有坑。
7. 如果實在糾結於兩款產品無法抉擇的,不妨把保額拆開,分開購買。分開購買保險也是一種分散風險的做法,萬一某一家的合同真的有坑呢?
以上,希望能幫助大家多懂些保險知識,別再傻傻的被坑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