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夏至·陽曆6月21日-22日

2020-12-18 二月古魏

《詠廿四氣詩 夏至五月中》

唐代:元稹(zhěn)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

龍潛淥水穴,火助太陽宮。

過雨頻飛電,行雲屢帶虹。

蕤賓移去後,二氣各西東。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季的第四個節氣。一般在公曆/陽曆6月21~22日交節。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敲黑板·必考知識點: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這期間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裡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二十四節氣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節氣小知識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夏至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夏至風俗:祭神祀祖,夏至時值農作物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夏至食俗:

1、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

2、 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因夏至新麥登場,夏至面也有嘗鮮之意。

夏至歌謠:一九至二九,扇子勿離手;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四九三十六,房頂曬個透;五九四十五,乘涼莫入屋;六九五十四,早晚涼絲絲;七九六十三,夾被替被單;八九七十二,蓋上薄棉被;九九八十一,準備過冬衣。——夏九九歌

夏至諺語: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冬至始打霜,夏至幹長江

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

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著割

夏至狗無處走

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裡鋤一遍,賽過水澆園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

宋代:楊萬裡

登臺長早下臺遲,移遍胡床無處移。

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不是陰曆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不是陰曆制定的。陽曆又叫太陽曆,是參照太陽的運行規律制定的,歷史上很多種陽曆,如漢族的幹支歷、十二氣歷、天曆和彝族太陽曆、古埃及曆、羅馬曆(演變為現行公曆)、瑪雅歷等。公曆只是陽曆的一種。現行的陽曆又一般只有公曆。
  • 6月21日5時44分「夏至」節氣:荷花別樣紅 蟬鳴聲聲響
    新華社天津6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星繁愁晝熱,露重覺荷香。」《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5時44分迎來「夏至」節氣。此時節,荷花別樣紅,蟬鳴聲聲響。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陽曆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也是古人最早用日晷測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到達一年的最北端,角度最高,北半球的白晝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還是陰曆
    【科普】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產生的?    11月30日下午,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全世界火了一把。不過這不是它第一次徵服國際友人,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這一體系一直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對二十四節氣,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對於它是怎麼產生的、有多少含義,卻未必清楚。
  • 論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的天文與(2020.6.21)日環食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圖2夏至是午月的中氣,農曆的五月以夏至為準,如果該農曆月沒有包含夏至就不能被當做五月,只能作為潤月潤入四月。比如2020年中的一個農曆月初一始於5月23日,二十九終於6月20日,這個農曆月中僅包含芒種一個節令,前一個中氣小滿位於5月20日,後一個中氣夏至位於6月21日,如果農曆月沒有進入下一個中氣,那麼它就將被算為前一個有中氣月的潤月,這個方法正好可以彌補農曆十二個月354天與回歸年365.2522天的差距,其原理是每3個回歸年就有37個朔望月,那麼多出來的這個朔望月就會只包含一節令,只要將這個月找出來作為潤月就能將農曆十二個月與公曆十二個一一對應
  • 6月21日5時44分迎來「夏至」:荷花別樣紅,蟬鳴聲聲響
    新華社天津6月19日消息,「星繁愁晝熱,露重覺荷香。」《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5時44分迎來「夏至」節氣。此時節,荷花別樣紅,蟬鳴聲聲響。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陽曆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也是古人最早用日晷測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到達一年的最北端,角度最高,北半球的白晝最長,且越往北越長。例如海南的海口市「夏至」日長約13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市可達17小時以上。
  • 二十四節氣是陽曆還是陰曆 很多人搞不清
    【科普】二十四節氣是怎麼產生的?11月30日下午,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全世界火了一把。不過這不是它第一次徵服國際友人,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這一體系一直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對二十四節氣,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對於它是怎麼產生的、有多少含義,卻未必清楚。
  • 小科普:農事二十四節氣為何是以陽曆計算?
    今天是小雪,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二十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1月22日到23日來臨,《群芳譜》:「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在小雪節氣,由於地寒未甚,雪量並不太大,從小雪節氣開始,降水逐漸由「水」變「雪」,華北地區將會開始下雪,降雪地區的氣溫逐漸下降到零度以下。唐朝詩人元稹的《小雪十月中》十分精闢的解釋了在小雪節氣當中出現的情景。
  • 2020夏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分 今年夏至節氣具體時間
    2020今年夏至節氣具體日期時間>>  新華社天津6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星繁愁晝熱,露重覺荷香。」《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5時44分迎來「夏至」節氣。此時節,荷花別樣紅,蟬鳴聲聲響。
  •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陽曆
    2007年5月29日《文匯報·筆會》發專版「文學與物理學對話」,讀來甚覺有趣,也很受啟發。物理學家冼鼎昌院士的藝術修養與美學觀念,更是叫人欽敬有加。      但文中談到杜牧《清明》詩時,王蒙先生說,「實際是按照地球和月亮之間的相互關係確定的二十四節氣」,這卻是個疏忽。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  立春2月4日17:03:12雨水2月19日12:56:53驚蟄3月5日10:56:44  春分3月20日11:49:29清明4月4日15:38:02穀雨4月19日22:45:21  立夏5月5日08:51:16小滿5月20日21:49:09芒種6月5日12:58:18  夏至6月21日05:43:33小暑7月6日23:14:20大暑7月22
  •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小學把二十四節氣歌背得滾瓜爛熟,可上了高中地理是這麼說:每年的夏至 ,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晝最長,夜最短,此後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歸線,晝最短,夜最長……每年?!可是老祖宗發明二十四節氣的時候,過得不是陰曆麼??為什麼節氣跟公曆的日子每年都能對上呢?
  • 2020年夏至丨無論夏至,或二十四節氣,30字的標題不足以描述
    2020年06月21日,則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夏至為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民間有句俗語:「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日長長到夏至」,則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長。
  • 2018年節氣夏至6月21日(周四) 18:07:12
    2018年節氣夏至6月21日(周四) 18:07:12。
  • 21日12時24分「夏至」 年中最熱階段即將到來
    新華社天津6月18日電(記者周潤健)「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6月21日12時24分迎來「夏至」節氣,意味著炎熱天氣的開始,一年最熱的階段即將到來,多地將迎高溫考驗。
  • 二十四節氣-穀雨·陽曆4月19-21日
    "二十四節氣"中春分是節氣中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也有"春雨貴如油"之說。"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為清明,清明詳情請參考《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公曆4月4日~4月6日》一文,在此處就不作詳細介紹。"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黃帝內經》主冬病夏治,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吸收陽光,多食苦菜,治療秋冬疾病。
  • 2019年夏至是幾點幾分 6月21日今年夏至具體時間
    2019年夏至是哪天幾月幾日?今年夏至具體時間是幾點幾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2019年夏至時間。  新華社天津6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23時54分迎來「夏至」節氣。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是確定農曆的重要依據。二十四節氣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知識分享:二十四節氣和節令
    二十四節氣和節令  人們在運用二十四節氣從事農業活動的過程中,結合天氣的變化,確立了一些類似節氣的日期,或長或短,且具有一定氣候特點的時段名稱,稱作「節令」。  古代人民經過長期觀察發現,每年的入梅日期是芒種節氣日後的第一個丙日,出梅時期是小暑節氣日後的第一個未日。按陽曆日期計算:入梅日期大致是在6月6~16日之間,出梅日期大致是7月8~19日之間。  「秋社」「秋汛」「秋老虎」  秋社:有一部分曆書上列有「秋社」日。
  • 二十四節氣夏至是什麼意思 這也是一個祭祀的節日
    2018年夏至在6月21日這一天,進入夏至也就進入了炎夏,那麼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你了解多少呢?夏至又是什麼意思呢?   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