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說的是啥

2020-12-15 思帆歷史趣聞

禮儀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老祖宗留下的講究,說的是啥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們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以前農村留下的俗語稱得上是哪些地區的獨特文化。

俗語的涉及範圍特別廣,包括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大到如何為人處事。學習俗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人,或許現在有一些年輕人覺得俗語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了,沒有必要再去了解它。

實際上,不管到什麼時候,俗語都是適用的。老一輩人創造俗語不就是為了後人少走一些彎路嗎?它能夠流傳到現在就是最好的證明。接下來筆者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句,說的是「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

現在我國菸民還是很多的,大家沒事的時候就想抽根煙,聚在一起聊聊天。有的時候會遇到有人沒有帶打火機或者是火柴,別人點了煙就會幫助他點一下。這個時候就能用到這句俗語了,表面上這句俗語是說一根火柴無法連續點三個人的煙,那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呢?

第一種說法是因為三與「散」同音,要是用用同一根火柴點菸,那這三個人就有可能會散夥。當然這樣的說法是迷信的,三個人的友誼怎麼可能因為一根火柴而結束呢?

不過人們做很多事情都想有一個好的盼頭,一點不吉利都不想有,這樣的心理也就使得人們不願意做那些他們看起來不吉利的事情。比如大家在吃梨的時候,不會分開一半給朋友吃,梨與「離」同音,他們覺得分吃一個梨就意味著他們兩人會分開。當然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會發生,人面也只是尋求心理安慰罷了。

第二種說法是以前人們給死者上墳燒香的時候一般都是三支香,人們最忌諱生死這兩個字,不管什麼事情只要涉及到「死」這個字就會讓人覺得晦氣,所以人們點菸的時候也不會用一根火柴連續點三根煙。

還有就是「災」這個字的繁體是「災」,這個字看起來就像是一把火上面有三個棍子之類的東西,很像火柴,他們覺得用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就會給別人帶來災難。當然這樣的說法也是有些迷信的,這也是一種心理作用。

還有一種說法,它來源於西方國家。這就要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軍隊和歐洲的盟軍相逢,雙方僵持不下,這個時候天氣特別寒冷,有一位士兵實在是受不住嚴寒,便打算用一根煙來驅散寒冷。

別的士兵看到了就都圍了過來,他們都在同一根火柴點菸,但是當他們點到第三根煙的時候,一個子彈突然飛過來,直接使第三個人斃命。這是為何呢?

原來是因為火花的持續時間過長,才讓狙擊手發現了。正是因為如此,現在西方很多國家用一根火柴也不會點超過三支煙。

可見,不管是我國還是西方的國家,他們都不會同時用一根火柴點三根煙,他們覺得點第三根煙是對那個人的不尊重。雖然現在大家點菸都使用的是打火機,但這樣的習慣還是存在的,即使用打火機點菸,也不會連續點三個人的煙,中間至少熄滅一次。

點菸這樣的禮儀雖說沒有什麼大講究,但大家還是需要注意以下,不然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

可能平時大家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小的禮節,通過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吧。俗語就是這樣,簡短的一句話涉及的內容卻很多,希望大家今後能夠多去學習一些農村俗語,對你們很有幫助。

相關焦點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抽菸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
  • 抽菸的說法:「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傳下來的講究
    抽菸的說法:「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傳下來的講究我國不僅擁有著龐大的人口,也擁有著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菸民。從以前的旱菸、水煙到現在的香菸,煙土文化一直存在並且發展著。儘管每一包香菸上都印有吸菸有害健康,但每年新增的菸民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煙土文化與中國一直倡導的禮儀文化也是有所結合,誕生出了許多民間的「講究」。這不?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便是煙土文化裡之一,也是人與人交往之時有必要遵守的一種「潛規則」,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原因我們理解錯了,並不是迷信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原因我們理解錯了,並不是迷信   文/散道人   俗語是古代勞動者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之談,簡單明了的背後卻蘊含著各種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和古代一些民間的禮儀講究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是什麼意思?點菸文化有何講究?
    引言在平時我們好友相聚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朋友說: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那這句話究竟什麼意思?三個人為什麼不能點菸呢?為了大家彼此加深友誼,不應該是相互點菸才對嗎?實際上,除了這些普遍存在的酒桌文化,還有很多細小的規矩,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細節決定成敗,飯桌上的一個小細節,就可能影響一單生意的成敗。那麼這「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說的正是其中的「點菸」文化。
  • 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是什麼意思?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老人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充滿智慧的俗語,也許很多人都覺得這些俗語對我們的生活已經沒有任何幫助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些老人常說的俗語細細品味一番還是感覺非常有道理的,不信的話咱們就接著往下看。
  • 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
    文/訪客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要說中國的文化啊,那可真是多得數不過來,就算是說上個三天三夜也是不能講個透徹的,不過也正是因為歷史足夠深厚,才能沉澱出這樣渾厚的文化。所以這些文化是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後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提供了很多的指示和引導作用,但要說這裡面最原始的還是要數俗語了。畢竟農村地區,知識不是很發達,出自人們心中對於知識的一種尊敬就使得農村的人們嚴格傳承老祖宗的文化和習俗,自然規矩就很多,各處都是有講究的。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中我國傳統節日中,春節可以說是最盛大的喜慶的節日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外出求學和工作的人,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回家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團圓飯,這樣一年到頭才算完整。
  • 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看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啥意思
    說到民間的俗語,可真的是說不盡,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俗語真的是太多了,特別是一些農村的老年人,別看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對於這些俗語,可是張口就來,這些俗語有的雖然聽起來非常的粗糙,但是仔細想來,卻有著很深的寓意,也能夠教會我們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而且經得起反覆的推敲和時間的證明
  •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對於俗語文化,近幾年來也是爭議頗多。有的人覺得如今的科學技術發展的這麼好,社會進步的這麼快,大部分俗語已經不適合在如今這個時代再用了,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俗語會被人們淘汰遺忘;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雖然有很多俗語逐漸被這個時代淘汰、被大多數人遺忘,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文化也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我們應該繼續將它傳承下去才是。對於這兩種觀點,小編還是十分贊同第二種說法。
  • 老人常說:「三人不點菸」,有何深意?背後又有何歷史淵源
    文/茯苓老人常說:「三人不點菸」,有何深意?背後又有何歷史淵源小時候,我們常聽家裡的老人說一些俗語。他們在教育後輩時也總喜歡引用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語句簡單,但道理卻深刻,而且很容易被人接受和記住。長大之後,我們也喜歡在說話時加入一些俗語,因為,有了俗語,我們的意思更能完全的表達出來,而且俗語也不像成語那樣,加進話裡,反而讓人聽不懂。所以,關於俗語,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 建築俗語:牆上牆、樹通軒,下半句才是重點,老祖宗說的啥講究?
    建築俗語:牆上牆,樹通軒,下半句才是重點,老祖宗說的啥講究?房價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可以說現在的房價已經無法用我們的工資來衡量了,很多年輕人身上都背負著重重的按揭壓力,可以說現在的高房價壓倒了一大片年輕人。
  • 俗語:「柳不上堂,死不睡楊」啥意思?道盡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俗語:「柳不上堂,死不睡楊」啥意思?道盡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老祖宗根據切身經歷,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老話,如「女不帶仙,男不帶天」「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等等,這些都是智慧的結晶,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身為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更應該奉守老祖宗的這些教誨。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
    文/加貝俗語:一人不進廟, 兩人不觀井, 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關於人身安全的討論,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停歇。試想一個人一身抱負,但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年紀輕輕便駕鶴西歸,留下許多遺憾。今天小編便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安全問題。古時有一句俗語,是說一個人不進廟,兩個人不觀井,三個人不抬樹。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也沒關係,今天便由我來向您做出詳盡的解釋。
  • 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祖先說的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俗語:「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祖先說的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本文由【歷史課代表淼淼】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 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那三人、四人不幹啥?你都了解嗎
    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那三人、四人不幹啥?你都了解嗎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一個人爬山的經歷,當我們經過辛苦的努力爬到山頂時那種將高山踩在腳下感覺真是讓人非常享受。可古人覺得一個人登山是件挺危險的事,所以才會有「一人不登高」的俗語。為什麼說一人登山是件危險的事呢?因為一個人登山時如果突然身體不適,那這時候不會有人照顧你,如果遭到野獸的襲擊,也沒人和你一起抵抗野獸的攻擊,如果你突然失足跌下山,那就連為你發出求救信息的人都沒有。
  • 老祖宗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說了你不一定信
    老祖宗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說了你不一定信說到我國歷史上的古代文化,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的是唐詩宋詞,確實,大家從小就開始學習古詩,對這些東西是特別熟悉的。但是大家有沒有聽過農村俗語呢?可能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比較熟悉吧,因為現在也只有一些農村的老人還在說俗語了,年輕人很少說的。為什麼俗語在當今社會不流行呢,難道是因為它沒有意義嗎?當然不是,每一句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好費了好大一番功夫總結出來的,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後代能夠更好的生活,少走一些彎路。小編還是希望大家以後能夠奪取了解俗語,學習俗語,畢竟它們都是祖先的智慧。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下句是啥?關於「時辰」有啥講究
    關於俗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其尖刻地批判,不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中國人對於「時辰」的各種講究儼然已成為一種習慣。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下句是啥?關於「時辰」有啥講究?「戌時不貪食」:基本上沒有什麼夜生活的古人,晚上很早便就寢了,更別提吃啥夜宵了。戌時是指晚上7點到9點,而戌時這個時間段恰恰是休養調理身體各機能的時候。
  • 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教人做事要有主見
    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教人做事要有主見文·段宏剛民間許多俗語和老話並不是無中生有,是人們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客觀規律,往往在直白的說辭裡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民間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並非迷信說法,是用生活常識和科學態度來勸告人在生活中,不要自以為是,一些事情最好不要嘗試著去做,若做了,就會出現不可挽救的損失,將會留下難以釋懷的遺憾。
  • 清明節祭祖有啥講究?老祖宗留下3條「禁忌」,清明將至不妨看看
    清明節祭祖有啥講究?老祖宗留下3條「禁忌」,清明將至不妨看看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不同的節日裡所展現的形式不一樣,所以這些節日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元宵節裡人們通常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鬧花燈等,而中秋節則講究的是花好月圓人團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晚上一起吃月餅賞月。端午節大家必做的事情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菖蒲。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眼下清明將至,這一天主要是紀念祖先,這一天的活動有很多,祭祖掃墓、禁火寒食、踏青遊樂、折柳、蕩鞦韆、放風箏、蠶花會。
  • 房屋俗語:「前門不栽樹,後門不開窗」啥意思?老人說的有理嗎?
    房屋俗語:「前門不栽樹、後門不開窗」啥意思?老人說的有理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代,房屋建築有著各種講究,有一些出於科學的角度,而有一些則和當地的風俗習慣有關,當然,雖然這些規矩中摻雜了封建迷信,但仍然是那個時代某一方面最準確的縮影,而老祖宗更是在那個時代,對於房屋建築的各種規矩和人文文化相結合,總結了一句又一句耐人尋味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