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巨成暢談書法美學與人生境界(圖)

2020-12-21 信陽微視角

4月18日上午,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駐信陽記者站站長胡巨成應信陽師範學院傳媒學院邀請,在社科樓324教室作題為「書法美學與人生境界」的專題講座。該校傳媒學院院長焦素娥和師生180餘人聆聽了講座,講座由焦素娥主持。

胡巨成首先通過對經典文學作品的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人生境界。他指出大家要端正價值觀、審美觀、金錢觀和戀愛觀,以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學習生活,不斷培養自己的胸襟氣度。隨後,胡巨成現場揮毫,並提出學習書法先從基本點畫開始,然後學習結體,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賞書法作品,與創作相反,欣賞必須從整體開始,再到局部,繼而深入內核,體會作者書寫時的心境。最後,胡巨成以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講述了書法和人生境界的關係。他強調,書乃心化,作品的呈現與自己內心境界息息相關,傳媒學子應當提高自身審美水平,注重自身道德修養,努力做到儒雅精緻,腳踏實地努力學習,為將來工作打好基礎。

焦素娥在總結講話中表示,聆聽胡先生的報告是一種知識的滋養、心境的陶冶和藝術的享受。

胡巨成,198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現供職於河南日報社。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駐信陽記者站站長,主任記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法學會會員,河南書畫院特聘書法家。(據中新社河南分社 張瑞鵬)

相關焦點

  •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鄧以蟄的《書法之欣賞》
    中國書法史上, 第一個以現代美學觀點撰寫書法美學專論的, 是著名的美學家和美術史論家鄧以蟄先生 (1892—— 1973) 。這位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五世孫, 與朱光潛、宗白華同為現代中國早期從事美學研究的安徽籍同鄉, 和宗白華並稱「南宗北鄧」的著名學者, 早在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 , 即擬撰寫一組總題為《書法之欣賞》的書法美學專題論文 。
  • 一切藝術到精微境界都力求逼近音樂,淺談書法與音樂的美學共性
    英國文藝批評家瓦爾特·佩特說:「一切藝術到精微境界都求逼近音樂」,西方人認為音樂是一種最高藝術。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線條在中國,書法藝術有著崇高的地位,是文化、哲學與藝術的綜合體。也因此,藝術家熊秉明先生認為「書法史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它與多類藝術相通,更具有親緣關係。
  • 有人這樣論書法《書法美學》之一
    前言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在中國,先秦是古典美學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老子、孔子《易傳》、莊子的美學奠定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發展方向。但中國美學的真正起點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闡發的一系列概念「道」「氣」「象」「無」「虛」「實」虛靜、玄鑑等。
  • 王國維的「境界」說與康德的美學思想
    如果從比較美學的角度看,王國維的境界說不同於乃至高於王夫之等人的境界論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善於接受西方美學特別是康德美學,並運用這些理論來豐富這個傳統命題的理論內涵,從而把它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具體說來,王國維的境界說明顯接受了康德的以審美意象論為中心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美學史上,他早於李澤厚提出了「境界為最上」的觀點,把境界推向與典型並列的最高的形象層次上;與金人瑞的典型思想一起,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末葉美學關於藝術形象論的雙璧。王國維的這種「對外開放」的理論,成為中國近代美學開放體系的先驅,其成就與不足,又對今天的美學創造深有裨益。所論當否,要看下面的分析。
  • 雄健灑脫·蒼勁有力—當代名家徐仁乾的書法境界
    也正因為憑著自幼對書法藝術的酷愛和有著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在學古人、臨碑帖、勤探索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尤其是他對魏碑書法「龍門二十品」的探索研究 ,才使他的書法瀟灑靈動,老辣蒼勁。這些都是得益於他早年打下堅實的基礎和廣博的學識,以及對美學理論的探究和長期生活的閱歷形成的。其作品給人的感覺是蒼潤靈動,古茂渾厚,既有古人法度的味道,又有自己的個性風格。
  • 月湧大江流——從美學視角看張錦的書法人生
    張錦近照文/令偉家  沒有想到,寫張錦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竟然是關於他的書法人生而我除了在師範上過幾節書法課之外,對於書法,著實是個門外漢。但《現代快報》上刊登的先生一幅幅書法作品,那靈動飄逸、卓而不群的一撇一捺,仍然讓我難以釋卷。可謂一份報紙,反覆品賞,幾多話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後,每有先生的書法作品展出,我是逢展必到。我和張錦的交往,也因為書法的緣故,竟也比過去多了起來。
  • 嚴明攜《大國志》做客合肥 暢談攝影美學
    在《大國志》跋中的這句話,很好的總結了嚴明的人生道路和攝影態度。12月27日,著名攝影師嚴明攜新書《大國志》做客新華書店安徽圖書城店,與合肥讀者分享他的攝影經歷,暢談攝影美學。  嚴明的生活和工作軌跡,可以說是「百轉千回」,也正是不斷更改和變換的職業角色,給了他鏡頭下豐富的「刺激」,冷眼旁觀的攝影師,用一次次快門截取各種情緒,傳達出他心目中的想法。這種想法,源於積澱。
  • 以美學原理和常識「啟蒙」書法美育
    不但社會公眾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也需要美育。專業書法工作者只有先具備了書法美的基本常識,才可能對全體國民進行書法美育的普及。但是目前,專業書法工作者由於缺乏專門的美學訓練,對書法美尤其是藝術美學原理還缺乏根本性認知,導致各說各話,各執一端,非此即彼,乃至互成隔膜,至為可憾。其實,美育未必需要多麼高深龐雜的知識譜系,而是需要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的啟蒙。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精神與禪宗思想美學
    智永、懷素等是以印度佛禪式的苦行、戒律禁慾禪定的過程排除七情六慾,在刻苦的書法實踐中,來求揮寫與自然規律契合的漸悟,它直接影響了學書的人們從現實、從書法實踐中領悟客觀規律。自有書史以來,還不曾有過一位書家、書法理論家這麼深刻地看到這一點,這麼直截了當地從書法發展規律上指出這一點,而「一死生,解外膠」的禪僧卻一下悟到了,說破了。僅僅就這一點,就可以說,禪宗對書法發展的規律的認識有多麼深刻!
  • 金庸武俠三境界與書法學習的三境界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險絕,復歸平正」,是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的一段精闢的論述,其簡單易懂的說出了學習書法的三個階段、三種境界。記得年少時,沉浸在金庸武俠中,「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15部作品陪伴著那段日子。
  • 它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它讓人痴一生之所愛!
    它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它讓人痴一生之所愛!大家好!意境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其中美學思想貫穿於中國文學藝術的整個歷史過程。書法藝術的意境是書法藝術作品的靈魂。其書寫實用性則是中國文化傳承五千年的關鍵所在。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如同一條在歷史中靜靜流淌著河流一般安靜、淡然,仿佛美若天籟。讓人不禁流連忘返 ,痴一生之所愛!它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 《美學散步》今天的我們如何保持住人間的詩意、生命、憧憬和情絲
    也許,要想體驗到中國藝術至境的樂趣,宗白華的選擇是惟一的,但是,世界上的藝術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人生也應是多元化的,何況,人生的至境也還有其他幾種。中國古代美學遇到宗白華真可謂是一種幸運,因為他學貫中西,跳出來又扎進去,這猛子才扎得深。也正是在宗白華的文章裡,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被熔煉出來並被標舉到了極致。
  • 書法美學述要(下)
    書法美學述要(下)三、 書法的藝術特性書法藝術形象是「形」、「勢」、「義」統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漢字形體為基礎的抽象形象。漢字形體具有豐富多樣的造型審美條件,書法文字形象是具象與抽象的統一體。其「勢」決定了書法形象的時序性的定向連續空間。書法的空間形式具有時間性、運動性。
  • 他「罵」了蘇軾一聲,「文人書法」的名詞就此誕生了
    上圖為朱熹書法朱熹一生命運不濟,年少時喪父,中年時喪妻,到老年時又喪子,人生三大不幸都被他趕上了。但是這些並沒有影響到他對理想的追求,一生治學修道,在文與質、文與道方面提出了和諧完美統一的美學思想,影響了後世的文化進步,他是一位集理學、哲學、教育、文學、書法等多種學科的大儒,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人。
  • 邢庚山水美學釋義
    2012年08月01日 17:30  稿源:合肥晚報   分享到:   當代山水畫家邢庚,往來古今,上下求索,通過40餘年孜孜矻矻、持續不斷的筆墨生涯,以重建中國山水畫的主體精神為遠大目標,鍛造了蒼莽渾淪、意境高迥、大氣磅礴的美學風格
  • 六如為什麼開設《生活美學與茶之美賞析》這門新課程
    美學屬於哲學,它對人綜合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哲學包括邏輯學、倫理學、美學。邏輯學研究思維規律,是一門求「真」的學科。倫理學研究道德修養,是一門求「善」的學科。美學研究審美心理,是一門唯「美」是求的學科。中國茶道是美的哲學,中國茶藝是一門用美陶醉自己,用美感染別人的生活藝術,中國茶人是崇尚真、善、美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學習美學。
  • 書法的「知白守黑」和「虛實相生」
    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文化思想滋養了書法的幼年。產生於殷商時期的《易經》,以乾坤為兩極,乾為天為陽為實,坤為地為陰為虛,由此演化而出的六十四卦象,只有乾是實的其他皆虛。它是一種哲學思想、認識,也是一種文化態度、美學觀念。由此推演出的太極陰陽圖,一黑一白,一實一虛,無疑是一幅十分神奇美妙的書法精品。
  • 書法名家楊樂園精彩傳奇的藝術人生
    所以我平生雖深愛中醫,也非常酷愛書法,數十年如一日,俯習寸陰,樂此不疲,臨池不輟。在回溯我這幾十年人生之風風雨雨,滄桑旅程中,我在學習、創業、培養、交友上取得了許多的成功,想來,無不得益於中醫專業,也無不得益於書法之助!隨著我對書法藝術的不斷探索和提高,我深有所悟: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之奇葩,屬「國粹」。其地位之高、其影響之廣,其基礎之厚,立國家藝術之最!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思想境界培養,書法的審美特點
    當書法的實用性被更為有效的信息手段、方式取代,書法只能為審美而存在發展時,它就只有使自己更具有審美意義、價值與效果,這更具有審美意義、價值與效果的東西,就只能是高雅。一這就是書法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以後要力求高雅的根本原因。這是從消極方面說。還可以從積極方面認識這個問題。如前所說,人既有物質生活,更有精神生活,但是人的物質生活天地再大,也有其限;人只能擁有可以屬於自己的物質財富。
  • 意境、移情說和異質同構理論:究竟如何理解美學中的意境?
    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曾經提出了人生三境界的理論,也就是:第一境界——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守——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