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被毒蟲叮咬四肢紅腫無力 野外郊遊要小心

2020-12-16 閩南網

­  如今,每逢周末有些家庭的戶外活動不再局限於公園遊玩,許多家長喜歡帶著孩子到鄉野山間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然而,近段時間來到野外郊遊被毒蟲叮咬的事件卻時有發生,希望家長引起警惕。

­  11月26日,家住龍文區的12歲男孩小林在與父母到平和野外露營時手臂被不知名小蟲咬了一口。第二天,小林發現手臂上有一個紅色的小點,有點疼,還有點瘙癢,起初小林的父母以為是普通蚊蟲叮咬,塗點藥就沒事了。沒承想,幾天後家長發現孩子手臂上小紅點周邊的皮膚開始潰爛,還伴隨著輕微的滲血和滲液。小林被父母緊急送往市醫院急診科,經過醫生的治療後,小林的手臂傷口才慢慢恢復,目前已沒有大礙。

­  11月28日,蘇小青帶著老婆孩子到雲霄縣下河鄉遊玩。當時爬上山後小孩坐在一棵樹下休息,不一會兒突然感覺身上痒痒的,他說好像看到一隻螞蟻在身上爬,但具體是不是,並不清楚。起初家長並不在意,過了約15分鐘,開始覺得渾身瘙癢,四處抓撓,很快,四肢紅腫,癢得受不了。之後,又感覺四肢開始無力,並伴隨著一陣陣頭暈。家長立即將小孩送醫院治療。經過抽血檢驗,被確診為是毒蟲叮咬所致。

­  對此,漳州市第三醫院普外科邱暉醫生建議,市民萬一被毒蟲叮咬,最好能留下毒蟲的屍體,以便醫生確認病情。「不論在野外還是家裡,發現傷口後都要趕緊用清水衝洗,如果清水衝洗無效,可以用醋或碘伏衝洗,如果還不行,就要趕緊送醫治療。」

­  防範小貼士

­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即使到了冬季依然有不少的蚊蟲,尤其是野外,蚊蟲等節肢動物活動頻繁。漳州市第三醫院普外科邱暉醫生為大家羅列了幾種常見的蚊蟲:蚊子、蟎蟲、蜂和螞蟻,一旦被毒蟲叮咬後該如何應對:

­  蚊子:常見的蚊子叮咬,皮膚一般會出現紅斑、丘疹、咬痕甚至是小水泡,引起瘙癢,比較好處理,一般噴塗花露水、清涼油等即可。

­  蟎蟲:常見於雜草、稻穀、竹蓆草蓆間。與蟎蟲接觸的皮膚,會出現風團、丘疹、中央有咬痕、瘀點或小水泡,一般也只需塗止癢的藥物便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塵蟎,如在毛毯、床墊、竹蓆中都可能蘊藏,如果發現蟎蟲,需要用52℃以上的開水燙一燙,單純的日照不足以殺死蟎蟲。

­  蜂類:最常見的是黃蜂和蜜蜂,雄蜂一般不咬人、無毒,而雌蜂有毒,會咬人。被蜂類叮咬後,蜂會釋放毒汁,輕則引起風團、瘀點,出現全身過敏反應,重則引起頭痛、畏冷、發熱、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會出現腦水腫、昏迷、肺水腫、休克等症狀。被蜂類叮咬後,應立即拔掉毒針,輕微的話,可塗抹外洗氨水、糖皮質激素軟膏、肥皂水等鹼性溶液,如有疼痛感,可口服止痛藥。若症狀嚴重,需立即就醫。

­  螞蟻:大部分螞蟻不傷人,只有兵蟻、火蟻會蜇人,如果人為打擾到螞蟻群,容易遭到成群性的攻擊。螞蟻蜇傷人,與蜂類叮咬的症狀相似。

­  因此,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帶小孩到野外郊遊活動時,最好做好防護措施,務必要穿長袖衣服,必要時還要佩戴防護面罩、帽子等來保護自己,以免被毒蟲叮咬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  ■本報記者方一凡

相關焦點

  • 野外郊遊當心蜱蟲叮咬染上萊姆病
    但是,在野外勞動、踏青郊遊或林地露宿時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您可知道小小的蜱蟲也能惹來大麻煩。戶外活動,昆蟲叮咬易染病在我國林區和草原地區,尤其是在進入春天后的黑龍江省,每年新發病例都在四五百人左右。一位29歲的小夥子,去年春末和同學去小興安嶺森林公園遊玩,回來3天後出現了發熱、肌肉酸痛、渾身無力及頭頸部疼痛等症狀。
  • 女子泰國遊後半手臂紅腫 溼熱天氣小心毒蟲叮咬
    在候診的齊女士抱著大約1歲左右的小孩,可以看到小寶寶整個右腳腳面紅腫,就像發酵的饅頭,上面還有水泡。齊女士介紹,應該是在草叢中玩耍時被蚊子叮了個包,當時只有指甲蓋大小,哪知道5分鐘後,包就越來越大,因為癢,寶寶自己會用手抓,結果整個腳都腫起來了。
  • 野外郊遊被毒蟲、毒蛇咬傷?別慌!這麼做就對了→
    (央視財經《職場健康課》)夏日正是各種昆蟲和爬行動物活躍度最高的季節,其中不乏一些毒蟲和毒蛇,而夏季也是大家郊遊頻繁的季節,如果在郊遊露營過程中,與這些小動物不期而遇,甚至發生意外。被蛇、毒蟲咬傷應該怎麼辦呢?在野外出行哪些氣味和顏色更容易招惹胡蜂?與蛇、胡蜂不期而遇應該如何躲避?一旦被毒蛇胡蜂咬傷蜇傷應該如何處理?
  • 身體被毒蟲叮咬了怎麼辦?不同毒蟲處理方式不一樣,記住這5種
    現如今人們生活壓力很大,為緩解工作壓力以及生活壓力,很多人會選擇在周末的時候去郊遊放鬆身心,不過有些人害怕郊遊,因為在野外會有很多的蟲子,有些蟲子有毒,一旦被叮咬對身體健康很不利,嚴重會危害生命,如果被毒蟲子叮咬,應該怎樣進行處理呢?
  • 野外遭遇毒蟲叮咬,記住這些應對辦法!
    暑假那麼長,家長們總要帶著孩子去親近大自然,爬山遠足,甚至野外露營。而夏天也是各種毒蟲肆虐的季節,野外活動難免遭遇毒蟲攻擊,下面的應對辦法一定要記好!蜱有的地方叫「草爬子」,北京人稱之為「狗豆子」,其實它是蜘蛛的親戚。
  • 身體被毒蟲叮咬怎麼辦 一定要知道這些治療方法
    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很多的有毒的小動物,比如蜈蚣,蜜蜂,螞蟥等,在被這些動物叮咬以後,一定要及時的護理,否則嚴重會危及到生命。那麼被毒蟲叮咬怎麼辦呢?如何預防毒蟲叮咬呢?預防蚊子叮咬的妙招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警惕不明毒蟲!一男孩被咬後呼吸急促神志模糊
    血液透析後,孩子才脫離危險;夏天毒蟲活動頻繁,大家要當心 「媽!媽!」8月10日凌晨,沙坪垻區曾家鎮清明村一所建好才兩年的平房裡,半夜傳來13歲男孩劉俊傑(化名)的呼救聲:「我遭啥子東西咬了!」 張鳳英(化名)一翻身,來不及穿鞋子就衝進兒子房間。
  • 泰國遊回來後女子半個手臂紅腫 專家提醒:溼熱天氣小心毒蟲「潛伏」
    原標題:泰國遊回來後女子半個手臂紅腫 專家提醒:溼熱天氣小心毒蟲「潛伏」   中國江蘇網8月10日訊 暑假裡,不少市民會選擇全家外出旅遊,因為旅途中少不了山山水水,容易出現皮膚問題。記者在南京市中醫院了解到,近日該院急診外科、門診外科、皮膚病科每天都會接診二十幾例遭毒蟲咬傷的患者。
  • 踏青小心這些毒蟲毒花
    今年第一波蜱咬來了春暖花開,現在正是郊遊踏青的好時機。不過,在外出遊玩的時候,也要警惕蜱蟲的叮咬。野生蜱蟲可以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浙江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陶小華介紹,多數種類的蜱一般有兩個高峰活動期,主峰常在6~7月,次峰約在8~9月間。在炎熱地區有些種類在秋、冬、春季活動。
  • 被毒蟲叮咬應如何處置?
    一些人被叮咬後會起皮疹,出現紅腫、皮炎等過敏症狀。如果被毒蟲咬傷,該怎麼辦?記者採訪了相關醫生。 蜜蜂蜇傷 嚴重蜇傷要學會急救 別看蜜蜂個子小,被它蜇傷,可能就是大事。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王國標提醒大家,外出遊玩或野外工作時要注意自身安全,少到黃蜂或蜜蜂出沒的森林活動,或停留過長時間。
  • 長沙一男子被不明毒蟲叮咬 致嚴重過敏性休克險喪命
    (被不明黑色蟲子叮咬後,張滬國的脖子上出現了一片紅腫,他以為是普通的蚊蟲叮咬就沒在意。圖片由 通訊員 提供)  星辰在線9月28日訊(通訊員 符晴)被蟲子叮咬險喪命?這種事情真的發生在了44歲的張滬國(化名)身上。
  • 被蟲叮咬後休克 是隱翅蟲還是其他毒蟲?
    在常州某飯店吃飯遭飛蟲叮咬,竟然出現休克》的帖子被置頂。發帖人稱,她被不明飛蟲叮咬後,就醫過程中竟然出現短暫休克。她認為這種蟲子就是毒性很強的「隱翅蟲」。不過,為她治療的專家卻表示,這麼久以來,在常州沒有遇到過如此毒蟲,病患的身體反應著實叫人吃驚。
  • 被蚊子毒蟲叮咬後怎麼辦? 夏季防蚊蟲處理辦法
    被蚊子毒蟲叮咬後怎麼辦(資料圖)這個季節因氣溫高、屋內溼氣重,常吸引一些喜陰的毒蟲潛伏家中,如蜈蚣、蟑螂等。一旦被毒蟲咬傷後,不必驚慌,可以自行簡單處理傷口,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很多人被毒蟲咬傷後,往往不以為然,用清水等衝洗,不僅效果不好,還會擴大手上中毒面積,毒汁會順著血液、淋巴進入人體各部位,通常被咬部位會出現紅腫、疼痛、皮疹現象,嚴重者甚至出現嘔吐、過敏性休克等症狀。因此,預防毒蟲叮咬尤為重要。菖蒲和艾葉對於驅除毒蟲有很好的效果,放一些在家中能有效驅除毒蟲。
  • 被蟲叮咬後該怎麼處理 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在生活中我們還是得多注意的,尤其是小孩子,監護人一定得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要被蟲咬了,因為,有的蟲是有毒的,所以,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是需要多注意一下的,那麼,如果被毒蟲叮咬怎麼辦,如何預防毒蟲叮咬,預防蚊子叮咬的妙招有哪些,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夏天清涼出行,可要小心蟲咬!皮膚病高發季不得不防
    五月正是昆蟲出動的時節,穿上短袖短褲在田野裡蹦躂的你,小心被蚊蟲盯上哦!五一節田間地頭撒歡 回來四肢皮膚起紅疹小王今年30歲,家在杭州郊區,平時工作繁忙的她周末經常會回到鄉下親近一下大自然,放鬆身心。沒想到,四五天後,紅腫的疙瘩處越來越癢,並且逐漸蔓延到四肢,連背部都出現了紅腫的斑塊,愛美的小王這下著急了,趕緊來浙大一院皮膚科找醫生。
  • 被毒蟲叮咬應如何處置?|紅火蟻|蜱蟲|隱翅蟲|葉自力|蜜蜂
    一些人被叮咬後會起皮疹,出現紅腫、皮炎等過敏症狀。如果被毒蟲咬傷,該怎麼辦?記者採訪了相關醫生。蜜蜂蜇傷嚴重蜇傷要學會急救別看蜜蜂個子小,被它蜇傷,可能就是大事。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王國標提醒大家,外出遊玩或野外工作時要注意自身安全,少到黃蜂或蜜蜂出沒的森林活動,或停留過長時間。確實需要經過時,也要戴上帽子、面罩,肢體皮膚儘可能不外露。
  • 這幾種致命毒蟲,大家務必小心
    最近,蕭山一女子在徒步時被毒蟲咬傷,至今還在搶救……蕭山一女子被蟲咬傷沒當回事發熱頭疼住進醫院,還在搶救35歲的劉女士素來喜歡去郊遊散步,幾周前劉女士在一次徒步中,不小心雙腿被蟲子咬了幾口。▍快出院了,護士給沈女士送了一束鮮花夏季毒蟲活躍外出要做好防護措施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黃海軍副主任醫師說
  • 春天來了,野外活動當心蜱蟲叮咬染上萊姆病
    記者從我市醫療機構了解到,在野外勞動、踏青郊遊或林地露宿時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蜱蟲開始復甦,當心被其叮咬染上萊姆病。    我市進入春天后,每年都有萊姆病新發病例。患者會出現發熱、肌肉酸痛、渾身無力及頭頸部疼痛等,往往會被當作感冒治療,而延誤病情。只有到醫院檢查,做進一步的特異性抗體檢查,才能確定感染的是一種特殊的致病原——伯氏疏螺旋體,也就是萊姆病。
  • 被毒蟲咬傷應該怎麼辦?
    夏日正是各種毒蟲的活躍期。人們衣衫單薄,去野外遊玩或探險時,萬一不慎被蜈蚣、蠍子、蜜蜂、黃蜂、螞蟥等咬傷,應該怎麼辦呢?本文將教你幾種應對毒蟲咬傷的簡易方法。   蜈蚣咬傷其傷口是一對小孔,毒液流入傷口,局部表現為疼痛、瘙癢,全身表現為頭痛、發熱、噁心嘔吐、抽搐及昏迷等。蜈蚣毒液呈酸性,用鹼性液體就能中和。
  • 又到這種毒蟲的活躍季!外出踏青一定要小心,被咬後千萬不要生拉硬拽
    藍天綠草,心情大好,總忍不住和大自然親近一番,但要小心,被蜱蟲咬傷可不是鬧著玩的。記者採訪了解到,近日江城醫院接診的蜱蟲咬傷患者明顯增多。對此,專家提醒稱,市民在戶外活動時一定要做好防護。途中,一家人走得大汗淋漓,鄭斌曾捲起褲腿和T恤,露出肚皮和四肢散熱。晚上回到住處衝涼時,他意外發現右下腹部冒出一個黑棕色斑點,因不痛不癢,大大咧咧的鄭斌也沒太在意。哪知返漢兩天後,該處皮膚周邊竟出現了小面積紅腫,觸摸時有痛感。警覺之下鄭斌趕緊上網查詢,發現自己可能被蜱蟲咬了,肚子上的那個黑點很像蟲子,「據說這種叮咬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喪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