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古郎草原迎接神舟十號飛天歸來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內蒙古四子王旗6月26日電 (孫自法 李超軍 郗奔)草原最美六月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主著陸場所在地的內蒙古中部阿木古郎草原,陽光鋪地、雲淡風輕,藍天上白雲朵朵,綠地裡牛羊成群。

  搭載著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26日在這裡從太空家園返回地球家園。這已是中國神舟飛船第10次選擇這裡飛天歸來,自2003年楊利偉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10年來,共有10位中國航天員在這塊廣袤的草原上由太空回「家」。

  當天清晨,伴著此起彼伏的調度口令,主著陸場地面搜救車隊在晨曦中一路馳騁,很快抵達草原上預定待命地點,等待「神十」返回艙降落。

  「發現目標!」搜索雷達第一時間便成功捕獲目標。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飛船與地面的距離也越來越近。空中傳來「嘭」的一聲巨響後,「神十」返回艙成功拋大底。

  「看,返回艙主傘打開了。」人們都將目光投向天空,只見紅白相間的降落傘吊掛著再入大氣層時被燒成深褐色的返回艙飄然而下。現場航天專家興奮地表示,飛船主傘成功打開,意味著航天員的安全有了最大的保障。

  這時候,搜救直升機從頭頂轟鳴而過,朝著返回艙的方向飛去,待命點集結的人群也紛紛上車,開始向落點方向前進。

  北京時間8時07分,「神十」返回艙在草原上安全著陸,順利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工作人員隨後打開艙門,醫護人員則幫助經歷15天太空飛行的3名航天員進行地面重力再適應。

  搜救直升機在返回艙周圍開闊地帶依次排列,搜救人員建立起現場警戒區,「神十」返回著陸現場處置井然有序。

  大約70分鐘後,醫護人員向現場指揮長報告,航天員健康狀況良好,可以出艙。

  身著乳白色艙內航天服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隨即一一順利出艙,他們神採奕奕、面帶微笑,接受歡迎人群送來的鮮花和獻上的哈達,還不停向周圍歡呼著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抬臂敬禮。

  「回家的感覺真的很好。」兩次成功飛天的「神十」任務指令長聶海勝已成為中國目前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他說:「太空是我們的夢,祖國永遠是我們的家」。

  執著堅守飛天夢想的航天員張曉光表示,「我們是追夢的人,也是圓夢的人,航天夢永無止境」。中國首位「太空老師」、「80後」女航天員王亞平以老師的口吻祝福說,「願全國青少年朋友們都有美好的人生夢想,有夢想就能成功」。

  中午時分,這3名航天員進行體檢、休息並享用返回地面第一餐之後,分別搭乘3架直升機飛上藍天,他們告別草原,到中轉機場乘專機飛回北京。

  阿木古郎草原從熱鬧中漸漸恢復往日的靜謐,淋浴著夏日陽光的飛船返回艙也已基本處置完畢,它將先由汽車運至呼和浩特,再乘專列返回北京的「娘家」。(完)

相關焦點

  • 「神舟」四號飛船成功返回
    2003年1月5日18點28分,在環繞地球108圈後,「神舟」四號開始從南大西洋上空向著祖國大地返回,按照設計軌跡,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在內蒙古中部草原。您現在聽到的是「神舟」四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現場。
  • 太空「大禮」到韶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側記
    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毛澤東廣場舉行。10時許,在毛澤東銅像前,被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緩緩地揭開「蓋頭」,與三湘兒女見面。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在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
  • 百年瞬間丨「神舟」四號飛船成功返回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百年瞬間丨「神舟」四號飛船成功返回02:04來自國際在線2003年1月5日18點28分,在環繞地球108圈後,「神舟」四號開始從南大西洋上空向著祖國大地返回,按照設計軌跡,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在內蒙古中部草原。
  • 我國十名飛天航天員三位晉升少將(名單)
    今日17時38分,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將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執行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此前,已有8名航天員完成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算上神舟十號飛天,我國共有10名上天航天員,其中3人已晉升為少將軍銜。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 將長期展陳於韶山...
    新華社長沙12月25日電(記者李國利、帥才)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25日上午在湖南韶山舉行。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經過幾代人艱辛探索和接續奮鬥,我國載人航天實現從無人試驗到載人飛天、從單船飛行到多器對接組合飛行等重大跨越,自主突破和掌握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重大任務16戰16捷的輝煌戰績,走出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之路。「目前,載人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啟動,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
  • 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地球
    [video:0001.中國網絡電視臺-[視頻]「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回收成功]這是我國成功發射回收的第24顆返回式衛星,也是首顆在內蒙古草原返回著陸的衛星。衛星回收任務圓滿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返回式衛星控制回收技術,標誌著我國在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領域邁出堅實步伐。  曾圓滿完成23顆返回式衛星和10艘神舟飛船搜索回收任務的著陸場站,奉命轉戰千裡,挺進阿木古郎草原腹地,執行衛星搜索回收任務。
  • 「大師風範」王永志:圓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經過兩總聯席會討論並上報中央專委,「神舟」飛船的名稱確定下來,且按發射順序編號,即「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經過7年的艱辛攻關和細心準備,神舟飛船開始了邁向太空的偉大徵程。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升入太空並繞地球14圈後準確地返回著陸場。這是一艘電性船,它的飛行成功表明了工程總體方案的正確性。
  •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太空人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身著俄羅斯「海鷹」艙外航天服的劉伯明的輔助下,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
  • 解析「神舟十號」面對的空間天氣威脅
    對「神舟十號」而言,提前獲知空間天氣預報,對於其安全運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高能帶電粒子、沉降粒子、高層大氣、電離層和空間碎片是影響「神舟十號」安全運行的幾種空間天氣要素,它們造成的有害效應包括:單粒子事件、表面和深層充電效應、總劑量效應、軌道衰變、姿態改變、定軌誤差、通信異常和碎片撞擊。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2008年9月25日至9月28日,神舟七號搭載三名中國航天員,展開近乎完美的太空之旅,實現了中國人漫步蒼穹的飛天夢想。五載光陰,三度跨越,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從中國人首次問天到首次漫步蒼穹,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這是9月25日21時10分,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神舟十號攜帶人參種子上天 回來後進行培育
    文章說,「雖然神舟十號已是大陸第五次載人航天任務,但仍然吸引大批民眾。」該報還配發報導介紹「神秘航天城」,並援引臺灣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趙怡欽的話說,神舟十號將嘗試在太空中與天宮一號對接,若整個任務順利完成,代表大陸將邁向「太空站時代」。與國際太空站相比,天宮一號雖然在規模上「迷你」許多,但在功能與技術上一點都不遜色。
  • 神舟十一號發射地點在哪?揭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新長徵神舟十一號發射地點在哪?神舟十一號發射時間  【神舟十一號10月17日7時30分即將發射】10月17號7時30分,神舟十一號將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次的乘客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他們將進駐天宮二號,在軌飛行30天,這將是我國第六次載人航天計劃,也將是我國迄今為止在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
  • 神舟七號航天員在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
    9月26日23時34分54秒,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在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進行適應性訓練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9月26日23時35分14秒,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在神舟七號飛船軌道艙內試穿艙外航天服,進行適應性訓練(拍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
  • ...安抵東風航天城 內蒙古從遼闊草原到沙漠戈壁都是飛船的平安福地
    此前我國載人飛船一直在東風航天城發射,在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著陸回收,此次配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回收,也是額濟納旗首次配合完成飛船返回著陸任務。直升機拍攝的飛船返回艙著陸畫面,三朵傘花牽引飛船返回艙緩緩降落。
  • 【一周新聞】神十飛天 再訪天宮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3年第23期)熱點神十飛天 再訪天宮 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
  • 神舟十號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
    神舟十號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 曹嫻 攝影 郭立亮/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0-12-20 13
  • 揭秘中國航天員20年:2008年神舟七號軌道艙曾響起火災警報
    瀕臨死亡 楊利偉挺過26秒低頻共振考驗   然而,具備過硬飛天本領,並不意味著飛天之路就像預想一樣的順利。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凱旋後,楊利偉把這個意外情況及時反饋給了航天科技人員,經過技術攻關,從神舟六號飛船開始,低頻共振等問題都得到了徹底解決。   然而,5年之後,也就是2008年,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考驗在神舟七號飛船上發生了!
  • 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前一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領導、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航天員代表出席儀式,湖南省直有關部門及湘潭市、韶山市負責人,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幹部職工、湘潭市和韶山市幹部群眾代表、武警官兵代表、學生代表等500
  • 組圖丨神舟十號返回艙超高清大圖,高溫灼燒痕跡都看得清!
    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張興莎 攝影 張必聞 北京報導12月1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實業汽車運輸服務中心總調度宮振龍帶領夥伴們,有條不紊給神舟十號返回艙「穿上迷彩服」。迷彩服下,神舟十號返回艙長啥樣?接下來,紅網時刻記者帶你一睹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