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軟骨損傷難再生,測測你的軟骨健康嗎?

2021-03-04 東犁退休俱樂部

人一老,各種骨關節就開始老化出毛病,但真正折磨中老年人的其實是軟骨老化,50歲後軟骨一旦受損,幾乎不能再生!中老年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軟骨?想要防護你的軟骨健康,不如從現在做起~

● 軟骨是包繞在骨頭外面的彈性結構,厚度因人而異,3~7毫米不等。一般而言,軟骨越厚,關節壽命越長。人體所有的關節部位都有軟骨覆蓋。

● 健康的關節軟骨表面非常光滑,富有彈性,能減少相鄰兩骨的摩擦,緩衝運動時產生的震動。

● 30歲後,人體軟骨就會生理性地老化變薄,含水量變少、脆性增加、粘彈性降低、抗磨損性能下降。尤其是50歲後,受損傷的軟骨幾乎不能再生。

●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磨損後變得粗糙不平,甚至軟骨被磨掉,使關節活動時骨頭磨骨頭,引起關節疼痛。

● 軟骨磨損後的碎片掉到關節腔內,會刺激滑膜組織分泌出大量關節液和炎性介質,使關節出現酸脹和疼痛。

● 關節受損時,軟骨變薄、變脆弱,結構被破壞,骨關節的間隙變窄,導致硬骨直接接觸、磨擦,引發代償性骨質增生並累及滑膜及周圍組織,導致疼痛、僵硬、發炎、腫脹。

● 關節滑膜分泌滑液不足、超氧化自由基等因子損害軟骨細胞,人體內產生直接分解破壞軟骨基質的酶等也會造成軟骨病變。

蹺二郎腿:蹺二郎腿會增加膝關節內部結構的壓力,加快軟骨磨損。

盤腿坐著:這個動作會讓膝蓋軟骨在受到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加重關節負擔。

蹲著幹活:蹲著洗衣服、擦地都會傷害關節軟骨。坐個矮凳子幹活,有助延長關節壽命。

頻繁爬樓:關節用得太狠,容易導致機械磨損,破壞軟骨。頻繁爬樓、爬山等非常傷害軟骨。

運動過激:軟骨受損主要有兩大原因:負重過大和運動過量。足球、籃球等爆發性強、動作幅度大且頻率高的運動很容易傷到關節。

適當減肥

肥胖會加重關節的負擔,加速關節軟骨面的磨損。控制體重可以有效減少關節及軟骨的磨損。45歲以上的人尤其應控制體重,減輕膝關節負擔。

鍛鍊膝部肌肉

關節病變,不能單靠養,而要養練結合,遵循「休息關節,鍛鍊肌肉」的原則。推薦遊泳和散步,既不增加關節負重,又能鍛鍊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

避免外傷

外傷造成關節軟骨、半月板、韌帶損傷,引起關節不穩,激發滑膜炎,導致關節退變。關節病變患者不宜久蹲馬步、蹲下起立、上下樓梯、登山等。注意關節受潮、受涼,應注意保暖。

補充鈣和維生素D

鈣、膠原蛋白和氨基葡萄糖是關節軟骨的重要成分。適量攝入牛奶、豆製品、蝦皮等食物有助不改。氨基葡萄糖可以從貝類中攝取。

● 走大猩猩步:雙膝屈膝,內翻下蹲,還可以行走。如果走大猩猩步感到疼痛,預示軟骨有損傷,這是測試半月板完整程度比較嚴格的方法。

● 蹺二郎腿後,用手摸膝關節膝眼的位置,順著凹陷的地方一直往下摁,如果有酸的感覺說明沒有太大問題。如果摁的時候疼痛特別明顯,說明半月板明顯損傷。

資料來源:老年之聲、健康時報、杏仁醫生等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

【主持人王蛟

【直播抽獎獎品】DGI黑燕麥片

【直播熱線電話】400-920-9400(可在直播時段撥打)


退休俱樂部諮詢熱線:021-62227302

退休微商城服務熱線:400-920-9400

點下方「閱讀原文」,即可註冊加入退休俱樂部,享受會員福利!

相關焦點

  • 關節軟骨損傷不能再生?幹細胞實力打臉!
    以膝關節為例,青春期軟骨的厚度通常為2.5cm,到了55歲便只剩0.5cm,最後當上下骨骼「親密接觸」時,關節疾病便不可避免發生了。 據數據統計,50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病的發生率為50%,70歲老年人發病率則是高達80%。
  • 幹細胞應用:膝關節軟骨再生
    通過一次微創手術方案,將軟骨再生細胞與玻璃酸鈉直接注射到膝關節損傷處,可成功實現軟骨的再生。軟骨再生細胞是由幹細胞進行體外誘導後獲得。幹細胞具有分化為骨骼、軟骨、肌肉的能力,在特定條件下也可分化為其他結締組織。軟骨再生細胞在損傷軟骨微環境中損傷因子的刺激下,還可以分泌多種生長因子、細胞因子以及配體等複雜基質,令軟骨再生成為現實。
  • 已經磨損的關節軟骨可以再生嗎?
    不少老年朋友飽受骨關節炎的困擾,不禁要問了:已經磨損的關節軟骨可以再生嗎?
  • 軟骨再生!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技術獲突破
    由於軟骨組織中沒有血管,導致其沒有自我修復能力,一旦受傷很難再生。針對軟骨磨損、變形等變形性膝關節病,一般採用人工關節置換術,矯正足部的骨骼結構。還有一種情況是因運動或事故導致膝蓋軟骨的部分缺失。由於是外傷性軟骨損傷,除了軟骨缺失外,周圍軟骨和骨頭並無異常。
  • 幹細胞讓關節軟骨持續再生
    骨關節炎常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困擾著大部分中老年人,尤其在60歲以上人群中非常常見,佔比達50%,7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飆升至80%,甚至有一半致殘的概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骨關節炎常被稱為「不死的癌症」,困擾著大部分中老年人,尤其在60歲以上人群中非常常見,佔比達50%,7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飆升至80%,甚至有一半致殘的概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培養自體細胞治療軟骨損傷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李政)膝關節軟骨磨損之後,必須進行骨關節置換術嗎?記者昨天從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主辦的深圳「髕骨關節病」高峰論壇上了解到,該院已成功開展了自體軟骨細胞培養移植手術,通過培養軟骨細胞再生,「克隆」出新的軟骨,為大面積關節軟骨損傷患者帶來福音。
  • 關節軟骨損傷能修復嗎?這些常識別說你不知曉
    關節軟骨出現損傷時當下比較常見的,我們在進行活動的時候也都會給關節軟骨造成一定的損傷,若是損傷的比較嚴重,那麼就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那麼關節軟骨損傷能修復嗎?節軟骨損傷如何護理?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一、關節軟骨損傷能修復嗎?
  • 膝關節損傷,關節退變,關節炎,髕骨軟化,軟骨損傷,怎麼辦?
    摔斷腿無疑是痛徹心扉的體驗但長遠來看,膝關節損傷帶來的困擾恐怕更加糟糕人類的膝關節結構、功能複雜,又終日負重,各種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都容易找上它。和骨骼相比,關節軟骨的損傷要難恢復得多。2014年韓國學者Jo等2×108個患者自體脂肪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經關節腔注射治療早期骨關節炎,注射後MRI、關節鏡和組織學檢查磨損處軟骨再生明顯。再生的軟骨具有透明樣軟骨組織學特點,患者臨床症狀得到明顯改善,疼痛減輕或消失,且未見明的顯毒副作用。
  • 關節損傷修復新技能之SVF軟骨再生療法
    、站著蹲不下,蹲下站不起......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太一樣,所以今天就來簡單講一下SVF軟骨再生療法對關節炎的治療。>1、促進軟骨再生 美國細胞外科協會(CSN)向美國FDA申請的381例SVF治療膝骨關節的臨床案例中,總有效率為81%,患者軟骨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膝蓋軟骨損傷咋辦?最好治療方法告訴你!
    我國一項關於骨關節炎的「十五」攻關計劃項目表明:全國40歲以上人群原發性骨關節炎患病率為46.3%,男性患病率為41.6%,女性患病率為50.4%,60歲人群比40歲人群的患病率高出一倍。近年來,又出現了汽車族、手機拇指族、鍵盤手指族,使得該病的發病又趨於年輕化了。什麼樣的人容易得骨關節炎?
  • 關節軟骨缺損患者的福音—軟骨泥結合PRP再生軟骨新方法!
    rich platelet)技術結合微骨折術及自體軟骨泥移植方法成功地為一名髕骨軟骨缺損的患者行軟骨再生手術, 這是我院骨科軟骨再生技術又一次創新臨床應用。33歲的沈女士兩側膝蓋時常感到酸疼,行走後加劇,活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曾於多家醫院就診,都未得到有效的治療。膝蓋問題一直困擾著沈女士,聽聞南京市第一醫院軟骨再生中心的金成哲教授團隊在關節軟骨損傷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遂來尋求手術治療。金成哲教授介紹,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徵、X線、膝關節核磁共振(見下圖)等檢查,考慮患者診斷為:雙側髕股關節炎、雙側髕骨軟骨缺損。
  • 【PRP綠色安全新療法】促進軟骨再生讓關節不再疼痛!
    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關節疾病,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50%,75歲以上患病率高達80%,致殘率高達53%,已成為老年人致殘頭號殺手!對於有膝蓋疼的中老年來說,常常被膝蓋反覆疼痛折磨的痛不欲生,鑽心的疼,老寒腿 ,O型腿,膝關節疼痛,久治不愈,病根在關節軟骨面磨損,年齡增加,肥胖,負重使關節軟骨磨損毛糙不平,產生各種關節疼痛僵硬的症狀。
  • 科學家找到關節軟骨再生方法!
    原因無他,只因為患有骨關節炎的人,通常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軟骨損傷,導致形成非特異性滑膜炎(沒有明確病因的滑膜炎),正是滑膜對溫度的敏感,給骨關節炎患者加載了天氣預報的神力。有什麼辦法能讓軟骨再生嗎?科學真奇妙來了。001.
  • 膝關節軟骨一旦損傷,不可再生!不同軟骨磨損階段醫生如何治療呢
    點擊上方「健康養生堂」,關注後了解更多健康知識!!關節軟骨分層結構我們人類的軟骨大概分為三種,他們分別是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和纖維軟骨。透明軟骨通常存在於我們的關節內,也就是我們的關節表面,彈性軟骨常見於耳朵,而纖維軟骨多見於半月板內。
  • 膝關節軟骨損傷了如何診治?
    隨著全民健身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關注膝關節的健康。而在膝關節損傷中,膝關節軟骨損傷是最常見的疾患之一。
  • 如何診斷關節軟骨損傷?有哪些治療方案?
    適應證:非手術治療失敗的Outerbridge Ⅲ型損傷、Ⅳ型損傷;關節軟骨損傷直徑>2cm,尤其是伴有鬆動的軟骨碎片的損傷;伴有新鮮軟骨下骨的鬆動和伴有新鮮骨創面的軟骨碎片。適應證:50歲以下,ICRS評分3級,全厚軟骨缺損且面積<4c㎡,無或較少骨量丟失,運動要求不高的患者。優缺點:操作簡單、花費低、醫源性損傷較少。但需注意微骨折術治療軟骨損傷 並非形成透明軟骨組織,組織學證實多數為纖維軟 骨修復。
  •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問世!關節軟骨再生技術打造健康新「膝」望
    在經濟部科技項目支持下,工研院攜手博晟生醫今(16)日舉辦成果發表記者會,展現博晟生醫以來自工研院與臺大醫院共同研發的「兩相材料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研發出首件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目前已取得臺灣TFDA認證,成功協助許多患者,為廣大病友打造健康樂活新「膝」望。
  • 關節軟骨能否再生
    關節炎的根源在哪裡  眾所周知,像骨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半月板損傷、風溼關節炎等病因病理各不相同,但大多是「痛在關節,病在軟骨」,通過X片或核磁共振,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病患的關節軟骨出現磨損、撕裂、破壞、出現新生血管而瓦解等問題,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能否抑制軟骨中的新生血管避免關節軟骨的崩壞,進而促進關節軟骨再生,是徹底解決關節炎的一個關鍵。
  • 你的膝蓋救星——軟骨修復!
    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50歲以上人群的骨關節病發生率為50%,70歲的老年人發病率高達80%。我國人口眾多,各種關節性疾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近年來,各類骨關節性疾病已佔門診病例的2.3%,實際總發病數已過億人,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骨關節疾病是絕對難纏的病,得上後關節腫、痛、積液、僵直、增生、骨刺、活動艱難,甚至就此殘廢!
  • 擔心膝關節軟骨損傷?人體軟骨組織移植有望臨床試驗
    據日本《京都新聞》報導,京都大學26日向日本厚生勞動省提交申請,要求批准該校實施由人體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成的軟骨組織的人體移植臨床試驗。該試驗有望給那些膝關節軟骨損傷的患者帶來巨大福音。 據了解,位於腕部和足部關節的軟骨在因運動等彎曲時,具有使活動流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