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健康養生堂」,關注後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關節軟骨分層結構
我們人類的軟骨大概分為三種,他們分別是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和纖維軟骨。
透明軟骨通常存在於我們的關節內,也就是我們的關節表面,彈性軟骨常見於耳朵,而纖維軟骨多見於半月板內。
軟骨的結構比較複雜,可以分成很多層,其主要的成分是水,在青壯年的時候,關節軟骨內的水分佔85%,到了老年水分會降低到70%左右。
大家不要小看這15%的差異,這數值上的差異就導致了老年人關節軟骨不再有很強的抗磨損能力了,這也是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患關節炎機率越來越高的原因之一!
軟骨結構目前的研究看來沒有血管、神經,營養主要靠關節液,所以損傷以後很難恢復(半月板屬於纖維軟骨,也有類似的特點)。
常見的導致我們關節內的軟骨出現損傷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比如過度的使用、外傷、體重以及自然老化,也就是在醫生口中經常所說的退變。
●在膝關節軟骨磨損的最早期患者是很難發現的,因為並不會有太特殊的症狀。
以前看過一篇文獻報導,表述了在關節軟骨磨損的最早期,如果及時的減少活動,減少關節受到的刺激,是有可能逆轉的,但是問題在於極早期的軟骨磨損,核磁也很難發現,也不能所有人沒事兒就做個關節鏡檢查看看軟骨是否有磨損吧!所以這個事兒在臨床上幾乎沒可能。
●隨著軟骨磨損深度的增加,患者開始出現症狀,比如上、下樓梯或者是蹲起的時候關節腔會有疼痛,在這個階段應該及早的去醫院進行膝關節核磁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關節軟骨的損傷。
另外醫生也可以通過查體明確關節腔內軟骨是否存在損傷,並做出最初步的判斷,比如醫生做髕骨研磨實驗的時候,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很多患者會在做研磨時候,感受到關節腔內有摩擦感,會聽到有摩擦音,是由於軟骨不再光滑導致的。
如果懷疑自己髕骨軟骨有磨損的朋友們可以讓家人或者是朋友幫忙做一下這個髕骨研磨實驗,這個實驗很簡單,受檢者平躺把患肢伸直即可,做研磨實驗的朋友用手研磨髕骨就可以了。
如果誘發明顯的疼痛,並且感受到古摩擦感,那就證明是陽性,說明軟骨有磨損了。當然這是髕骨股骨間室的軟骨查體,明確股骨與脛骨間隙是否存在軟骨損傷,還是要通過核磁檢查。
這個階段往往是控制軟骨損傷比較重要的階段。因為這個時候軟骨磨損不是特別的嚴重,一般磨損不會超過1/2,是可以通過關節腔內補充玻璃酸鈉,或者是富血小板血漿因子,增加關節軟骨的彈性,增加關節腔的潤滑,減少軟骨磨損的程度。雖然這兩種方式不能並軟骨磨損的程度,不再加重,但是可以延緩。
富血小板血漿因子 PRP
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微骨折技術。
這種技術主要見於軟骨磨損的範圍不是特別大,但是軟骨損傷的深度比較大,軟骨的下骨表面已經有了外露。這種情況多數見於剝脫性骨軟骨炎或者是外傷。大家看下圖就是微骨折技術的影像學資料,在下圖左面是光滑的正常的軟骨,但是下圖的中間就是已經發生嚴重軟骨磨損的關節腔軟骨了。之後醫生會盡力將軟骨下骨的表面暴露,通過細小的針,將軟骨下骨刺出一些小孔,從這些小孔當中會有骨髓腔內的血液流出,這些血液當中還有很多促進修復的物質,比如重要的造血幹細胞。
微骨折技術
大家看下圖,可能對這種技術會有更深的理解,相當於我們人為的將骨髓腔內的有促進損傷修復作用的血液引出來。來作為更好的粘合劑,幫助我們修復損傷的軟骨面。
A 修整邊緣 C 鑽孔 D 間充質幹細胞與血液形成凝血塊覆蓋
有一些朋友會質疑這手術的效果,這種手術謝醫生也做過多例,有一個患者做完手術一年關節再次受到了外傷,經歷了第2次關節鏡手術探查,原來進行微骨折技術的地方,確實軟骨面有了很好的修復,整個軟骨表面不再像以往是一個深深的坑而是平整的表面了。
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增生出來的軟骨不再是原來充滿彈性的透明軟骨,而是纖維軟骨,這種軟骨在原來的表面雖然比較好的填充作用,但是抗壓力和彈性方面會差很多,遠遠達不到原來彈性軟骨的標準。
但是無論如何,能有一些修復的組織就比原來一點沒有要強很多,這樣起碼會將骨軟骨損傷的進程控制住。
●軟骨移植技術。
軟骨移植技術其實目的是和微骨折技術一樣的。比如有一個患者的軟骨出現了比較大的缺損,而且還是在比較承受重力和壓力的地方,那麼醫生會從一些非負重的地方,把軟骨移植過來,移植過來的軟骨由於是健康的軟骨,只要癒合以後起到的作用將會非常好。下圖當中紅色的就是軟骨供區,而藍色的區域是軟骨的移植區域。
紅色為軟骨供區 藍色部位為軟骨移植區域
●自體軟骨細胞植入術(ACI)。
外科醫生在關節鏡下從膝關節上取出一小部分軟骨,然後將這些組織送到實驗室進行培養,之後再通過第2次手術,將培養形成的軟骨重新植入到關節內,這手術不僅不僅花費巨大,而且患者要經歷兩次手術的痛苦,目前還沒有得到廣泛的開展。
另外2017年美國fda也通過了一項新的軟骨治療的手術技術,但是目前我們國家也沒有開展。
無論是以上的哪種技術,其實都不是徹底解決關節軟骨損傷的治療辦法。與每個人的傷情不同,軟骨磨損的程度不同,接受的手術方式不同,其實現在來看,治療軟骨損傷的結果還是差強人意的。
往往軟骨損傷進一步加重以後,會出現創傷性關節炎或者是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會出現明顯的變形,疼痛,最終會通過關節置換手術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相信將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有最新的技術來幫助患者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吧。
而作為關節還沒有出現問題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控制體重,科學的運動,增加軟骨的抗擊打能力,儘量不要過度的使用關節,儘量預防軟骨損傷的發生,可能是目前解決軟骨損傷問題最好的辦法。
皮膚科常用藥複方達克寧、膚輕鬆都是激素藥,怎麼用才安全?
纈沙坦和厄貝沙坦有區別,哪一個更好?藥師說清楚了,你別吃錯了
在家曬太陽要不要開窗?抗骨質疏鬆,醫生給你講講曬太陽的秘訣
皮膚瘙癢為什麼不一定是皮膚的問題?聽醫生怎麼說
65個小習慣助你養成易瘦體質
你是「不抽菸、不喝酒、不玩遊戲、不聚會、幾乎沒朋友」的男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