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爸爸媽媽在護理方面會特別小心,只為了呵護好寶寶的健康。在新生兒皮膚護理方面,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狀況,爸爸媽媽們可要注意了哦!新生兒常見的皮膚問題,包括脫皮、毒性紅斑、痤瘡、脂漏性皮膚炎、汗疹、尿布疹等,該如何處理?
1.脫皮
脫皮是正常現象,因為胎兒還在母體時,皮膚泡在羊水,寶寶出生後皮膚會慢慢脫落換成新的皮,新生兒換皮屬於正常現象,寶媽們不用太擔心。
2.毒性紅斑
毒性紅斑的特徵為一塊塊紅疹,像蚊子咬、中間會起小水泡。全身都可能會長毒性紅斑,不過幾小時後立即消失,也許早上長,下午就不見了,變成正常皮膚;但沒多久發現其他部位又長一顆。
通常小孩在出生約5~6天開始會長,滿月過後就比較不會。老一輩的人稱為「胎毒」,認為媽媽懷孕時沒注意飲食,造成毒素停留體內,但實際上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而且沒有毒性造成。不過,並非每個新生兒都會長。
3.新生兒痤瘡
新生兒座瘡的原理跟青春痘一樣,當寶寶還在寶媽體內,媽媽身上的女性荷爾蒙會經由胎盤跑到他身上,所以嬰兒剛出生時血液含有很多女性荷爾蒙,加上生殖系統還沒發育、無法自行分泌荷爾蒙。因此,從出生時很高的女性荷爾蒙會瞬間降低,產生劇烈變化,因而長痘痘,如果沒發炎則不用刻意擦藥,而寶寶體內帶有的母體荷爾蒙約半個月至一個月會慢慢消失,痘痘也就煺掉。
對於新生兒座瘡的好發部位,可能在額頭、臉頰、下巴、脖子附近,特徵為紅紅、細細、小小,像米粒狀的疹子。但如果疹子的面積愈來愈大、有點化膿、甚至滲出液,例如:青春痘化膿或皮膚看起來爛爛的,滲出透明色、黃色的液體,表示發炎情況嚴重,即要就醫。
4.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看起來一塊塊,像傷口結痂、會起黃色的屑,常出現在頭皮、眉毛等皮脂腺較多的部位。脂漏性亦即脂肪漏出來,因為皮脂腺過於旺盛,兒科醫師表示,有些新生兒的皮脂腺旺盛可能與母體荷爾蒙有關。此為過渡現象,通常1~3個月後情況會變少,只要進行一般清潔即可,不用擦嬰兒油或藥物。
5.汗疹
長汗疹的情況冬天多於夏天。因為夏天熱,父母會讓寶寶穿得少,但冬天天氣冷,會讓小孩穿很多,大人穿兩件,可能讓寶寶的穿4、5件,造成體溫過熱因而長出紅斑紅點,如果保持透氣、涼爽,疹子過幾天就會消掉。
當寶寶被包覆過多時會增加排汗,汗水蒸發則可以散熱,而且四肢末端散熱較多,於是手腳變得冰冷,更讓父母擔心寶寶手腳冰是因為冷,繼續幫寶寶加衣服,但其實完全相反。其實,父母不妨檢查寶寶的身體,如果寶寶的手腳冰冷,但身體在流汗,此時,正確做法是將他身上的汗擦乾、減少衣服讓身體散熱,過一些時間手腳會慢慢回暖。
6.尿布疹
將寶寶的屁屁包得太厚,或大小便後沒有立即換尿布,很容易紅屁屁。另外,有些尿布疹會引發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是種黴菌,人的皮膚都有黴菌,如果皮膚沒有發炎或缺損,它無法傷害皮膚,但在悶熱、溼熱的環境,身上的黴菌就會侵入正常的皮膚造成發炎。
至於辨認方式,尿布疹是紅紅的一片,念珠菌感染是圓圈狀紅疹伴隨脫皮脫屑,一般尿布疹不需治療,念珠菌感染則需要局部擦藥。預防方法,建議別讓寶寶穿得太多、注意換尿布,除此,餵母乳的嬰兒很容易解便,也容易有尿布疹,因此新生兒要勤換尿布。
至於其它皮膚問題,除了寶寶的皮膚接觸不潔的空氣而引起過敏,有時喝奶也會造成過敏,像有些過敏體質的寶寶因無法適應奶蛋白,會有出疹子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