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裝哭向寶寶告狀說被媽媽打疼了,兩人抱頭痛哭,寶媽:兩戲精

2020-12-23 木蓮媽媽

每個寶寶都是上帝賜予家庭的禮物,對於孩子的思維動作,很多父母都覺得這麼小點的孩子,肯定啥也不懂,有的時候逗逗孩子,他也聽不明白。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遠比我們想的要厲害很多,有些孩子的做法更讓父母哭笑不得。

在吃完飯之後,爸爸和寶寶在客廳裡面玩,平時爸爸的性格就比較幽默,在家裡總是不經意間的逗逗孩子,有的時候弄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兒子和爸爸的感情也非常的好,平時很喜歡和爸爸玩耍。有的時候媽媽對於寶爸不太靠譜的行為,隨手拍打爸爸一下,讓他收斂一下。

一次又是這樣的場景,媽媽打了爸爸胳膊一下,爸爸順勢就抱起孩子,一臉假哭的表情,和孩子訴說著被媽媽打了,還表現得很委屈,很疼的樣子。

爸爸告狀的表情,根本不像一個家長的樣子,好像是一個受到了傷害的小朋友,這個時候反而把寶寶當成了家長,各種傾訴自己的委屈。

只見寶寶看到爸爸的樣子,先是愣了一下,可能是在思考,到底爸爸說的話是不是真的,接著仔細的看著爸爸的表情,然後突然晴轉多雲,也跟著爸爸哭起來,原本爸爸是假哭,結果兩個人抱頭痛哭,媽媽在一旁感嘆道,你們真是戲精附體。

哭著哭著,爸爸發現,兒子真的掉眼淚了,而且還是止不住的流,爸爸心想壞了,原本是開玩笑,真把孩子逗哭了,爸爸趕緊安慰兒子,撫摸著兒子的肉嘟嘟的小臉,那畫面簡直萌化了。

網友紛紛評論

網友@糖果說:一看孩子和爸爸的感情就很好,爸爸平時肯定不少幫助帶孩子,這樣的父親,值得大家給一個大大的贊。

我也是一位寶媽,平時帶孩子很辛苦,就希望寶爸也能幫助帶一帶孩子,可惜寶爸特別大男子主義,根本不管這些,弄的孩子和爸爸的關係也不近,我累的苦不堪言,這個視頻真應該讓我丈夫好好的看看。

網友@櫻桃說:真是人小鬼大,看似小孩子啥都不懂,其實心理非常的明白,看來以後不能忽視我家的那個小大人了,平時說一些話,還以為孩子聽不懂呢,根本沒有去理會孩子的感受,看了這個視頻才發現,原來孩子的世界也可以這麼的豐富。

網友@清晨的陽光說:視頻裡的孩子一看就向著他爸爸,聽到爸爸被媽媽打了,哭的那麼傷心,原本爸爸的一個假裝逗笑,沒想到把孩子真的弄哭了,不過通過這個事情,也讓爸爸更加的開心,這個兒子真沒白疼,知道心疼爸爸了。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現在很多年輕人有了孩子之後,忙於工作,把孩子送到老人身邊,基本很少帶孩子,其實對於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伴,尤其是像上面視頻中的父子的情感,讓人不禁感嘆,一個家庭的和諧,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利的。

很多孩子除了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氛圍也很重要,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展,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了,和父母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那麼勢必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中,一旦遇到困難,也會樂於和父母溝通,在父母的引導下健康的成長。

相關焦點

  • 「昨晚爸爸打媽媽,媽媽疼得直叫」4歲孫女告狀,奶奶答覆很暖心
    「昨晚爸爸打媽媽,媽媽疼的直叫」4歲孫女告狀劉女士和老公兩人是出了名的恩愛夫妻,原本劉女士覺得自己和老公恩愛沒什麼問題,但前段時間,有件事卻改變了自己一直以來的想發,覺得還是不能在孩子面前太過於「放肆」。
  • 剪臍帶的時候,是寶寶疼還是媽媽疼?結果真是出乎意料!
    臍帶,就像是「打吊水」的輸液管,是媽媽把營養傳遞給肚裡寶寶的生命線。 當寶寶生下來,醫生會拿起剪刀,為寶寶「剪彩」,慶祝這個小生命的誕生。 那麼問題來了這咔嚓一刀下去是媽媽疼還是寶寶疼呢? 老規矩!先上答案——剪臍帶的時候寶寶沒有感覺媽媽也不會疼最疼的可能是爸爸
  • 爸爸用手敲牆後摸寶寶頭,寶寶頓時委屈大哭,網友:太戲精了
    最近刷視頻影屏上出現了好多小戲精,其中一個6個月的寶寶爸爸抱在懷裡用手敲敲門,隨著「咚」的聲音出現後,爸爸就露出安慰的表情,邊撫摸寶寶的頭,邊哄著安慰道:寶寶不疼寶寶不疼,寶寶聽到後小嘴一抿,開始大哭起來,網友們紛紛留言:@網友A:不當演員真是虧了
  • 「爸爸打媽媽,媽媽疼得一直叫」,4歲孫女告狀,奶奶回復很直白
    成子和妻子結婚好幾年了,婚後夫妻兩的感情一直都挺和睦的,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夫妻兩對這個孩子可謂是用盡了心血,希望孩子能更好的成長。但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們夫妻兩覺得只有一個孩子太過孤單了,所以想著再要一個孩子,等他們長大後還能互相幫助。 但夫妻倆工作都非常忙,現在想要二胎的話生活中就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最後思來想去就將孩子奶奶接過來了,這樣等到有了二寶後就可以更好的照顧孩子了。
  • 幼兒為啥愛告狀?父母必懂的5大幼兒告狀的心理動機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孩子告狀的心理動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常孩子的告狀動機主要有五種:第一種:挨欺負了,希望得到成年人的保護6歲的菲菲與3歲半的樂樂是一對姐妹,樂樂特別愛告狀,和姐姐一起做遊戲,只要輸了,都會跑去找爸爸媽媽,說姐姐欺負她,不讓著她,一把鼻涕一把淚,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
  • 「昨晚爸爸打媽媽,媽媽疼得直叫」,孩子的話讓姥姥面紅耳赤
    「昨晚爸爸打媽媽,媽媽疼得直叫」,孩子的話讓姥姥面紅耳赤在小孩子的腦海裡總有問不完的問題,比如是我是從哪裡來的,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無論在什麼場合,孩子總能問一下很奇怪的問題。然而面對有些問題,爸爸媽媽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回答,甚至覺得非常尷尬。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不斷放開,樂樂今年已經5歲了,張女士跟老公商量準備再要一個孩子。為了使避孕的過程更方便一些,張女士不得不把自己的母親叫來,想著讓樂樂跟著姥姥睡,兩人在造小孩方面可以方便一些。
  • 寶寶出生爸爸朋友圈報喜,多發三字惹怒家人,寶媽:想打一架?
    寶寶出生後報喜文案有講究,這件事馬虎不得。寶寶出生是家中的一件大事,很多新手爸爸在孩子出生後都會發朋友圈慶祝。不過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新手爸爸的報喜方式也有一些講究。看見丈夫一臉不服氣,寶媽惡狠狠地說:你是不是想和我打一架?沒事好好去查查這三個字什麼意思,看我回家怎麼揍你。寶媽分娩時有沒有側切是很隱私的一件事,最好不要發在朋友圈這種公眾場合,不然妻子也會覺得很尷尬。
  • 兄弟倆犯錯被媽媽牆角罰站,哥哥對弟弟的悄悄話,讓寶媽哭笑不得
    有些寶媽更是直接表示了擔憂:萬一自己處理不當,兩寶會不會因此而心生嫌隙?兩人之所以被罰站牆,是因為禍害了媽媽心愛的香水。在找不出「真兇」的情況下,媽媽沒有聽信哥哥的一面之詞,而是讓兩人同時罰站。關鍵是爸爸還不在家,誰給咱們求情啊。身後錄製視頻的媽媽聽了這番話,都被逗樂了。雖然兄弟倆被罰站,哥哥心有不平。但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平日裡兩兄弟的感情定是極好。而網友也紛紛讚揚:寶媽沒有偏袒一方的做法超級正確。
  • 「袋鼠爸爸」意外走紅,寶寶臥在寶爸爸的肚皮上睡覺,媽媽被暖哭
    導語:大家好,爸爸帶娃被很多人吐槽不靠譜,很多寶媽對此也是深信不疑,原因無他,就是因為爸爸帶娃的方式有點與眾不同,所以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爸爸帶娃,活著就好!爸爸帶娃真的就這麼不堪嗎?其實,並非如此,最近就有一個「袋鼠爸爸」意外走紅,寶寶臥在爸爸肚皮上睡覺,媽媽被暖哭。
  • 1歲小朋友不會說話被媽媽打 爸爸回家咿咿呀呀告狀
    他先是指了指在廚房忙著做飯的媽媽,然後兩隻圓嘟嘟的小手突然比劃個不停,像拍球似的,最後,小臉一皺,哭了。  胖胖他爹先是一愣,接著明白了,估計小傢伙被他媽揍了。一問,果然如此。原來是胖胖媽下班回家後,看胖胖不聽話,就對著他的小屁股拍了兩下,不想這個小傢伙不哭不鬧,竟然挨到爸爸下班再大哭告狀。天哪,這小傢伙還不會說話就這麼聰明了。這事把我們全家人都逗樂了。
  • 「媽媽,老師今天打我了!」
    來源:幼兒園老師「媽媽,今天老師打我臉了。」「媽媽,今天老師踢了我一腳。」「媽媽,今天老師把我推下樓了。」……當聽到孩子說這些話時,你是什麼心情?你相信孩子嗎?你會怎麼處理?是心疼?著急?憤怒?指責老師?向園長投訴?
  • 寶寶總喜歡告狀,要明白寶寶背後的潛臺詞,聰明家長巧引導
    "媽媽,爸爸今天又抽菸了!""媽媽,冉冉今天搶我的椅子了。"欣欣媽剛一下班,就聽到4歲的寶寶嘰嘰喳喳地撲到懷裡,看到一天沒見的寶寶,欣欣媽媽很開心。可一聽到欣欣絮絮叨叨地跑來給媽媽告狀,媽媽就有些哭笑不得。
  • 7歲男孩打4名外國女孩,爸爸不肯道歉,媽媽發聲,育兒思考
    遊樂場裡 ,一位7歲的男孩把4名外國女孩打了,女孩媽媽拿著視頻來找男孩爸爸理論 ,但這位爸爸看了視頻之後,拒絕道歉,並說孩子間打鬧很正常,不服可以報警 。這件事一時之間引起了熱議,很多網友開始站隊 。一些人批評這位爸爸沒素質 ,孩子給丟臉。
  • 戲精寶寶強忍淚水實力演繹「咬牙切齒」,網友:一個人扛下所有!
    記得我們小時候,向父母提出了什麼要求,如果家長不滿足就算了,不太懂得爭取更多,也很少往心裡去。但是現在的寶寶都早慧得很,他們見識也廣,如果自己的請求父母沒答應,很多時候小脾氣就上來了,更有戲精寶寶開始連哭帶鬧。
  • 爸爸抱初次抱寶寶走紅,不像抱女兒像抱地雷,網友:一看就是新手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我們想像中的父愛應該是「如山」,可很多時候的父愛總是伴著「小心」二字,生怕自己動作太大傷到寶寶,生怕自己粗手粗腳弄疼寶寶。與其說這是像抱地雷,還不如說這是在抱易碎的寶貝,畢竟在每位爸爸的眼中,寶寶就是最珍貴的寶貝。
  • 「爸爸昨晚打媽媽,媽媽直喊疼」,孫子的話讓奶奶臉紅:不敢說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因為認知的缺乏,孩子的理解和家長有著很大的區別,更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能說,也正是如此,孩子顯得十分天真可愛,還經常逗得家長哈哈大笑,但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卻也會讓家長不知所措的。
  • 醫生給新生兒剪臍帶,寶寶「撒腿就跑」,寶媽:剪臍帶這麼疼?
    在產房裡我們會遇見很多各式各樣的醫生,醫生也會遇到很多心態不一樣的寶媽和孩子,但是不得不說每一個小寶寶在來到人間的每個舉動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寶寶是暖心的小棉襖,剛出來就找媽媽。
  • 寶寶第一句叫爸爸還是叫媽媽?先叫媽媽的話,你別高興太早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生下寶寶後,寶媽還要忙著照顧他的吃喝拉撒,每天半夜餵奶換尿布。雖然辛苦,但看著寶寶每一天都在成長,特別是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寶媽的內心是無比欣慰的。但寶寶第一聲喊的是「爸爸」還是「媽媽」,多數寶媽還是十分在意的。
  • 「昨晚爸爸壓著媽媽……」5歲娃向奶奶告狀,老人一句話機智化解
    昨天晚上爸爸和媽媽吵架了。」聽到這話,寶爸和寶媽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們沒有吵架呀。」但是這個娃娃卻直接強勢補刀:「你們就是吵架了,昨天晚上我都看到了,奶奶,當時爸爸壓著媽媽在欺負媽媽呢。」看著女兒一臉嚴肅認真的樣子,寶爸寶媽也是非常無奈,這時候坐在旁邊的奶奶機智的說了一番話,化解了這個尷尬:「然然呀,爸爸媽媽這不是吵架,而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但是這是爸爸媽媽的秘密,你可一定要保守喲,等你長大再告訴你。」
  • 戲精這個詞火了 你知道「戲精」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嗎?
    如果想批評一個人嘛,說他是戲精也沒錯,形容這個人浮誇做作不真實。總之,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想演戲,人人都有成為戲精的潛力。只是,戲精這個詞這麼火,成為戲精之後,大家都能幹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