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痛批老師不讀書,語文老師不讀書不寫文,能教好初中語文嗎

2020-12-18 青青語文

近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一段話引起了極大的爭議。3月25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說道,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讀不了三五本書,一輩子教教科書上的那些東西,然後自己被掏空了,遠沒有能力把學生教好。

看到這段話,不管其他科目老師的眾說紛紜,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感到汗顏,似乎擋在學生面前的一道面紗被無情地撕開,因為在大眾的認知中,語文老師就應該多讀書,知識淵博、學富五車、妙筆生花,而現實中又有多少語文老師能達到這一標準。

沒有達到這一標準的語文老師,就教不好語文嗎?

教好語文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學生語文成績高還是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高呢?

成績是通過試卷實實在在能看見的,而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又如何評判。現行的考核制度是考查成績啊,也就是你所教班級的年級排名、所在片區的排名。當你的排名越靠前,大家自然會評價你教得好,你就是優秀教師,績效就能領得多,先不說學生喜歡與否,至少家長、與你搭班的班主任老師是喜歡的。

說到提高成績,通過我的觀察與淺薄的理解,不閱讀、不寫文章的語文老師,做到了以下幾點是能教出好成績的:

1. 狠抓基礎知識。

按理說小學才是狠抓基礎,為何到了初中還如此重視基礎呢?只要你來初中經歷過幾次考試,就會知道基礎題才是奪取班級平均分的法寶。僅就本地語文卷而言,字音題3分,字形題3分,成語題3分,病句題3分,課內文言文12分,古詩默寫6分。這加起來可不少了,只要你能讓班級的學生在這30分裡少丟分,不丟分,你班的成績就遙遙領先了。而這些都是「死」的知識,得分的方法就是反覆聽寫默寫。

為此,有的老師節節課聽寫默寫,寫錯的罰抄三五遍還算溫柔的,我見識過動輒一個詞一首詩罰抄十遍二十遍的。有的老師天天一試卷,考一次不會,考兩次三次四次五次,班上除了智力有問題的,基本都能「合格」了。有的老師本來該五點下班的,卻留到了七點八點,只為班級的學生人人都能過關。

這樣磨練一學期下來,就是年級的NO.1啦。

2. 套用答題格式。

閱讀理解並不全是考察課外閱讀的多寡,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閱讀能力,但是潛心研究考題的都知道,答題是有套路的,參照答題格式,活用答題術語就能得分,要不然市面上怎麼有那麼多「閱讀法寶」「答題公式」。

既然有套路,那就按套路出牌啊。於是,我在公開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老師教學《濟南的冬天》,一開始就告訴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語言的賞析,首先教師出示一句含比喻修辭的句子,打出賞析套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把某某比作某某,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什麼,表達了什麼情感 」。於是學生就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套用教師的賞析套話,把課文的語句分析了個遍。雖然你跟我一樣,感到震驚,但經過她這樣的訓練,學生在考試時就是能出成績。

手中握有「答題套路」,語文老師何須埋頭閱讀、寫文章呢?

3. 分析作文套路。

在作文閱卷中,除了極好和極差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四平八穩的,因而分數也就相差不大。

極好的文章,那是學生的天賦,是難教出來的,不是說作家不是語文老師教出來的嗎?沈從文上學時,就抓住一切機會逃學,沒有語文老師的指導,他自成一代文學大家。極差的文章,只要你寫,總還是有分數的。語文老師最怕的不是學生寫得差,只要是流水帳湊夠字數也行,最怕的是作文不動筆,交白卷。一篇作文滿分60,得個中等分也有46、47,不寫可就害慘了班級的平均分。

因而,平日裡訓練一些話題作文,分析一下如何將這篇文章套用到另一篇文章,到考場上,萬一沒有靈感,套用一下,作文成績輕鬆到手。有的學生不用教,都懂這些方法。我就遇到這樣的一個學生,真是讓人氣不打一處來,無論什麼話題都能寫修鞋師傅,寫自我成長的話題套用它,寫挫折套用它,寫某人或某件事更是直接搬來。整整教了他三年,他硬是沒交來一篇新鮮的作文來。看得人想吐,真是我的失敗與悲哀啊。他還大言不慚地說反正期末考試的閱卷老師又不是我。

囉囉嗦嗦寫了那麼多,可能你會覺得誇張,我也想說太不公平了,這未免也太投機取巧了吧。可有人就是這樣「成功」了,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

回到開篇的話題,俞敏洪老師期待中的把學生教好,肯定不止分數高,更指的是能力出眾、素質高吧。在現實考核的情況下,學生的素質、能力是無從考查的。一面是理想,一面是現實。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話,常常在我腦海迴蕩:語文教育就是戴著鐐銬跳舞。那時的我還不懂戴著鐐銬跳舞是什麼意思,如今身在其中,終於體會到了他當時的無奈與堅守。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嘴」俞敏洪再次「發功」惹眾怒:你的中小學老師也不讀書嗎?
    如果中國所有的女生都說中國男人就是要賺錢,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麼中國所有男人都會變成良心不好但是很會賺錢的男人。」那一次的「發功」險些幾乎惹怒了半個網絡的女性朋友,最後其不得不公開道歉才徹底的擺平。隨即話鋒一轉就說:「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不看幾本書,常年重複,自己被掏空,根本教不好當代中國學生。」這句看似不起眼的話,卻在網絡上掀起來驚濤駭浪,讓俞敏洪先生再一次成為網絡的公敵!現在的中小學老師一年不看幾本書,根本教不好學生,這話也變成了網絡上的熱點話題。在小編看來俞敏洪先生這句話很顯然不是針對所有老師的。
  • 俞敏洪:中小學老師讀書少,教不好學生。是直言不諱or信口開河?
    接著,俞敏洪話鋒一轉,用我國中小學教師現狀作為他的觀點論據。他說:"我們中國很多的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翻來覆去只教教科書上那點東西,很快就被掏空,所以很多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學生教好。"為了給自己留有餘地,他補充了一句:"當然,不是全部中小學老師(都這樣)。"
  • 俞敏洪:不少老師沒能力教好學生,整天也不讀書,知識面很狹窄
    3月25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也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拿點東西,不斷地重複有重複,最後自己也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學生都教好。對俞總這個說法,作為一線老師我也不否認。
  • 溫儒敏:老師不讀書,怎麼能教好書?
    其實,這些都是不讀書帶來的問題!今天,我們與您分享溫儒敏老師的一篇關於教師閱讀的文章,他不僅指出了閱讀之於教師的重要價值,也推薦了一些讀書的好方法,一起來看。「呂叔湘之問」很多年前呂叔湘先生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這種的狀況至今未有根本的改變,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未能抓住培養讀書興趣這個「牛鼻子」。
  • 初中語文,讀了好多書,卻寫不出高分作文,差在哪?
    想寫好作文,確實要讀書。但是,讀了書,卻未必能立竿見影的寫好作文。人人盡知讀書好,家長買書不老少。放在案頭也讀了,作文還是寫不好。上一篇文章說過,作文寫不好,成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苦惱。為了改變現狀,努力去讀一些書,結果依然不奏效。
  • 高寧:學無止境——讀於永正老師《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正是這樣的情況下,我終於有更多的時間跟隨師父開始我的學習成長之路,在師父的引領下認識了小學語文教育界的前輩:吳忠豪教授、於永正老師、薛法根老師……能夠心無旁騖地讀書、聽講座逐步的去聆聽、感悟這些小學語文界的頂層人物的思想和理念,我是何等的幸運。那種如饑似渴的學習和讀書狀態瞬間被喚醒,那份學習的熱情重新被點燃。讀於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讓我醍醐灌頂,對於老師佩服的五體投地。
  • 俞敏洪批評:很多老師不讀書且知識面窄,專家:站著說話不腰疼
    最近,俞敏洪又寫了一篇談教育的文章,文章的標題就非常直接明了《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書》,不好好讀書卻拼命教書,感覺是在錯誤的道路上兩腳踩著油門,越跑越快而且越跑越遠,以加速度的方式在誤人子弟。
  • 俞敏洪「老師讀書少,知識面窄,沒能力教好學生。」是嗎?咋解?
    我們很多中國的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你書本上那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我們一定要客觀理髮,抓住重點理解這段話。特別是教師要敏感而不要過敏地對待這些話。
  • 小學寫作文常見報,初中寫作文反而不及格,語文老師告訴你為什麼
    小學時代寫作文常見報,到了初中,寫作文反而不及格,這是因為孩子的寫作能力下降了嗎?我們的家長,常把寫作和語文成績聯繫在一起。會寫作文就是語文成績好,不會寫作文就是語文學不好。這是非常片面的,尤其是寫作能力,小學階段是建立在興趣上。通過家長的努力,作文登上報紙,是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最大的鼓勵。
  • 統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新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新學期起,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材,將在全國投入使用。28日,新版語文教材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統編版教材抓住「培養讀書興趣」這個牛鼻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 老師你讀書了嗎?讀了就別與俞敏洪老師較真了,沒讀就抽空讀點吧
    【原創首發,轉載須註明出處】老師你讀書了嗎?讀了就別與俞敏洪老師較真了,沒讀就抽空讀點吧◎作者/烏江俞敏洪在前幾天的直播中說:如果你只是釋放不積累的話,最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空空如也。我們很多中國的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你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子教好……此言一出,引發了廣大網民的爭議,特別是眾多教師反駁和不滿。
  • 同樣是教語文,為什麼初中教師對小學教師有那麼大意見?家長必看
    前段時間同學聚會,大家都是教師行業,有教初中的,也有教小學的,大家就乾脆聊教育話題。其中教初中語文的王老師跟教小學語文的李老師的激烈討論讓大家也陷入了沉思。下面是他們的對話。「我覺得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熱愛讀書,教學生學會閱讀,學會積累,學會寫作文,最主要的是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積累語言,儲備語文知識,而不是花大量時間去做卷子習題。這樣他們到初中才不吃力,得心應手。
  • 俞敏洪的「農村教師不讀書」言論,有失偏頗,網友:含有言外之意
    俞敏洪的「農村教師不讀書」言論,有失偏頗,網友:含有言外之意新東方的俞敏洪很喜歡發表一些大家不太認同的言論,近期他說的「老師不讀書」引起了熱議,對於老師讀書,他的說法是,一群不讀書的在教育學生,當然有失偏頗,並非老師都是不讀書的
  • 教育溫度 | 一個初中語文老師的一天
    ,必須在中午自習之前批完發下去,學生好利用中午自習進行改錯。12點15到12點30是語文練字時間,雖然學生是描字帖,但老師的指導至關重要,首先教給學生要注意觀察字的結構,每一個筆畫如何寫到位,確保每個字飽滿張揚,再者走到學生身邊手把手指導他們書寫。2.二次過關,確保全員不掉隊。
  • 學霸的「請假條」火了,通篇文言文,語文老師:不批准說不過去
    學霸的「請假條」火了,通篇文言文,語文老師:不批說不過去從小到大,我們都曾經有過寫請假條的經歷,很多人也許會覺著,假條只需要將請假的事由如實地寫在紙上,然後交上去等待老師批覆即可。然而,最近有一些學霸的"請假條"火了,因為這些請假條通篇文言文,讓語文老師看了都不禁大為嘆服:"不批說不過去。"
  • 「部編本」語文教材來啦:先認字再學拼音 專治不讀書
    「這次的小學語文新教材『專治不讀書』」,溫儒敏說,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是新教材的最大特點。  研究了一年級語文新教材後,蔡緒穩總結了幾大特點。他認為,拼音的難度被降低,弱化拼音地位,拼音只是識字工具,識字途徑是多樣的;讓閱讀回歸課堂,課外閱讀課程化,強調學校閱讀的重要性;加強口語交際能力,交際能力真實化、情境化。
  •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家長批改合適嗎?老師是幹什麼的?
    如果是作文(包括日記、周記)這種作業,通常不會有語文老師讓家長去批改的。 閱讀理解這種作業同上,而且比作文更難。一些文科好一些的家長在孩子寫作上的確是能輔導的了孩子,而且我也見過一些家長能夠把孩子的作文輔導得非常出色。
  • 小學語文成績好,為什麼初中就跟不上了?聽聽語文老師怎麼說
    小學語文成績好,為什麼初中就跟不上了?聽聽語文老師怎麼說我的班級中有這樣一位學生,小學語文成績常年拿第一,但是初中之後,語文成績開始下降,150分滿分的試卷只能考90-100分,這個分數區間可以說非常低,原本驕傲的家長,也因為孩子成績下降變得憂心忡忡,擔心中考的時候,語文成績拖後腿。
  • 幼兒園老師好心教拼音,反被小學語文老師罵,啥都不會還亂教
    當然了在我們初中開始學物理化學一些較難知識點時,老師們會說:這個不用掌握,到了高中老師會教的。 結果呢?好不容易自食其力考上高中,高中老師回應:這個初中老師就教過了,我就不教了。或者是,什麼?你們初中老師居然沒教?
  •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對語文教學是認真負責的!
    我讀初中的時候是在一個實驗班,語文老師在上課時講得不我,基本上以我們自學為主,先是自已朗讀一遍課文,然後分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做課堂作業,如果確實有不懂的問題,才會由老師來幫助解決,我們的作文自已互相批改,試卷由我們自己出題,然後互相交換考試、互相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