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簡
介
於萍萍,城陽第十中學,參加工作已18個年頭,擔任班主任13年,被評為「城陽區優秀教師」,多次舉行區公開課、優質課,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多次指導學生在全國作文大賽中獲獎。
每天
以同樣的步伐
丈量同一段時光
我的一天
就這樣啟幕
……
每天五點十分的鬧鈴準時把我從夢中叫醒,起來洗漱,叫醒兒子,6點準時從家出發去學校,6點半之前食堂吃完早飯,6點半進入教室,幫學生量體溫,用消毒液擦拭桌子,七點開始,語文老師的角色開始上演。
一、有計劃、有目標—向晨讀要效率
7點語文晨讀正式開始,晨讀的內容一般分為兩部分,背誦和檢測,晨讀的時間為25分鐘,10分鐘熟悉背誦,聽寫的內容會在頭一天下午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他們。10分鐘檢測,檢測題中除了默寫之外,還有以選擇題來考察文言知識積累,一般情況下,我們會留出5分鐘直接領學生講解選擇題,剩下的默寫再收上來批改。這樣正好25分鐘,7點25到7點50再到另一個班自習,每天如此。
二、抓落實、快反饋—同時間賽跑
第一節是雷打不動批聽寫紙的時間,兩個班的聽寫紙一共100份,必須快速批改才能勉強批完,有時聽寫的內容再多點,就得再利用課間時間批完,要不第二節聽課,三四節上課,後面就沒有時間批了,必須在中午自習之前批完發下去,學生好利用中午自習進行改錯。所以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上午都是和時間賽跑的。我們都曾開玩笑說:上廁所,我們都是跑著去的。
三、先聽課、再上課—向課堂要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先聽課後上課:8點55分第二節我的聽課開始了,因為今年教初三,節奏明顯比初一初二快好多,由於教材不斷更新,雖然我也教過初三,但是一間隔就會有新的內容出現,我就不得不一邊學,一邊教。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一般會比同組的老師上課晚一節,先聽他們的課,回來之後再對著聽課本把自己備的課再斟酌,再修改。這樣才敢走進課堂。
2、關注課堂細節,做到高效課堂:
10點10分我的語文課開始了,我校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較差。需要進行訓練,利用課前2分鐘演講,每個孩子輪流上臺,交流的主要內容是名著,學生從回家查閱資料到製作幻燈片再到上臺的展示,對孩子來說不僅加深了對這部作品的理解,也是她們人生道路的一次歷練,交流的同學還會在交流結束之後來上一個小檢測題,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聽講情況。
授課中,遵循精講精練的原則,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小組合學,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學生教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對於那些羞於開口的學生,我會多些關注,多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加以肯定、表揚,從中鍛鍊他們的膽量,樹立他們的信心。
閱讀是語文訓練的重點,為了鍛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我會採用一個主問題串起整篇文章,逐步追問的形式,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默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開拓思維,反覆品味,提高閱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後,學生的讀說能力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會在授課時,根據情境布置一些簡短的小練筆,並在課堂上當場完成。由於小練筆的內容多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寫起來也容易。寫完之後當堂展示,及時表揚,讓學生嘗試到一點成就感,最終調動其寫作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語文不同於其他學科,班裡的每一位孩子都必須照顧到,所以上課的時候,我都會像探照燈一樣掃射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關注到班裡的每一位學生,不允許他們有絲毫的懈怠。朗讀、交流、提問,檢測,環環相扣,指導學生的如何答題規範,指導學生如何做筆記,指導學生如何朗讀,關注到課堂的每一個細節。對於後進生,充分利用小組和師徒結對的形式,做到一對一的幫扶,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真正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
下課之後,匆忙帶學生到食堂吃飯,吃完飯看學生的同時批完兩摞作業,不浪費一分鐘。
四、勤練字、二過關—重書寫抓基礎
1.練字。作文要拿高分,書寫非常重要,所以每天的練字十分重要。12點15到12點30是語文練字時間,雖然學生是描字帖,但老師的指導至關重要,首先教給學生要注意觀察字的結構,每一個筆畫如何寫到位,確保每個字飽滿張揚,再者走到學生身邊手把手指導他們書寫。
2.二次過關,確保全員不掉隊。12點半到12點50的公共自習就是我們語文反饋的時候,對早晨檢測不合格的同學,我們都會叫到走廊上再進行二次過關,二次不過關的,每個課間我們再找著提問,確保在放學之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過關。
簡單的午休之後,第一節課開始了,這節課是我自由支配的時間,首先我會把二、三節準備集備的內容再修改,整理一遍,把第二天要講的卷子先做一遍,圈畫出不明白的地方,查資料,詢問同組老師,直到弄明白為止。
五、積極參與集備——汲取團隊智慧
第二節和第三節是主備時間,今天輪到我主備了,首先我會把這一課的詳案以說課稿的形式列印出來發給每一個集備組員,通過說課的形式展示這節課的講法和學法,針對每一個環節我們共同討論、修改,補充,大到問題的設計,小到每一句過渡語,大家都會斟酌之後再確定,然後我再重新列印詳稿,再針對詳稿修改課件,最後發給同組的老師們,所以說每一節課都是我們集備組共同努力的成果。
每一次的集備也是我收穫最多的時候,因為每一次集備,我都可以汲取同組老師的智慧,來增長我的智慧。
六、加強培優補弱—全面提升能力
下午第四節自習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優等生讓他們做一個拔高題,課外拓展題,對語文薄弱的學生,利用慧學雲平臺,針對他們的比較薄弱的部分,如課外文言文和閱讀進行做題,指導。
我還會針對昨天晚上批改的作文,找學生當面指導,幫助她們找到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如描寫不夠細膩的地方,點題不夠突出的地方,都一一給予指導。
七、課餘筆耕不輟—架起溝通橋梁
在校的一天是忙碌的,每天下午五點,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我,在導護學生離校,將教室消毒之後,才匆匆踏上回家的路,但語文老師的角色還沒有結束,我的包裡還放著學生的作文,每天晚上十本作文批改計劃,雷打不動。給兒子檢查完作業就已經是晚上7點半左右了,拿出每天裝在包裡的成績單,圈出檢測成績起伏較大的學生,撥打家長電話,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情況,共同探究成績起伏的原因,加強家校合作,提高孩子成績。聊完之後已是8點左右了,伏案書桌,走進學生的作文,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圈點勾畫,與學生進行文字的交流,不知不覺時間已過去一個小時,伸伸腰,洗把臉,再次回到書桌回憶一天中教學的得失。我會把白天上課過程中自己覺得講的不滿意的地方,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再查閱資料,直至弄明白為止,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為了給自己更多的積累,在專業成長方面,我從不會懈怠,好的知識好的經驗我都會會整理在本子上。因為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讓自己的將來做得更高更遠。晚上的時間過得好快,再抬頭看表已經是晚上10點了,洗漱上床之後,腦子又會思考明天的課又應該如何來講會更好。
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一個語文老師的一天,實實在在的做好備課,上課,集備,輔導,作為語文老師,扎紮實實的學習,默默無聞的付出,相信大家都是這麼做的,真心向每一位語文老師,道一聲你辛苦了。
編輯 | 仇劍飛
審核 | 胡曉凌
往期精彩回顧
教育溫度 | 河套街道中心小學:溫情家訪,愛暖人心教育溫度 | 惜福鎮街道牟家小學:我的眼中,你最美 !教育溫度 | 城陽區實驗中學開展走訪問老教師活動教育溫度 | 看,和美教育集團王軒老師的十二時辰教育溫度 | 一個初中班主任的一天教育溫度 | 城陽十中:傾盡丹心 薪火相傳教育溫度 | 城陽四中:這是一場愛的邂逅教育溫度 | 不忘初心,真情支教——城陽十一中魏松邦赴貴州支教日記教育溫度 | 一個高中班主任的一天教育溫度 | 區實驗二小:勞動大變身,義賣匯愛心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教育溫度 | 一個初中語文老師的一天》
閱讀原文